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车轱辘话儿话红楼 (32)-----再看曹雪芹(一)

(2006-09-25 12:07:25) 下一个


著名红学家刘梦溪在他的专著《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很形像地把近百年来红学
研究悬而未决的几个重要问题,概括为红学的三大“死结”。即:一、脂砚何人;
二、芹系谁子;三、何人续书。

这三大死结,其实是全部红学的探究所在。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派把红楼梦研
究上升为一“学”以来,这三个最关键的问题,就一直是红学的中心。近一百年的
研究,成果显著,收益甚多,使人们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理解了《红楼梦》。但
在这三个红学考证的根本问题上,尽管诸说纷纭,却无法得到彻底的答案。

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 穷毕生精力于红楼,更把红学分为了曹学,脂学,版本学
和探佚学四大分科。对比一下周刘二先生的不同提法,我们就会明白红学研究的现
状是:曹学---尚未解决曹雪芹的身世问题;脂学----也没弄明白究竟谁是脂砚斋,
版本学和探佚学在一起,也说不清究竟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还是出自程伟元高
鹗之手。

父亲的遗稿,标题是《脂评臆解》,目的是想论证脂砚斋的身份。和所有的红学研
究者一样,也只是一家之言。他要论证脂砚斋是曹雪芹父辈的一员,这和许多专业
红学家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只是研究的路径不同。而我对脂砚何人/脂学的看法是,
脂砚斋的问题是依附在曹雪芹研究上的一个偏门,不可能从研究脂砚斋解决谁是曹
雪芹的疑问。但反过来,如果我们彻底解决了有关曹雪芹身世的疑问,如:生年和
卒年,父母是谁,什么时候撰写的《红楼梦》,死前《红楼梦》写完了没有,等等。
那么,脂砚斋是谁的问题就不再是很重要的了。所以,我的观点是,红学的中心应
是对曹雪芹的研究,三大死结实为一个死结,曹雪芹是谁。红学“四学”中的其他
三学,也只是一学,即曹学,的不同侧面而已。

既然红学研究的中心应是对曹雪芹的研究,那么,让我们再把车轱辘转一遍,看看
到目前为止,如不采用脂砚斋有关曹雪芹的评语,我们了解到多少曹雪芹的信息。
我准备以短篇的形式,逐一简略介绍有关曹雪芹考证,网友也有机会慢慢消化,以
达到推广红学研究的实效。

(1) 自相矛盾的权威文献

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清皇室宗亲敦敏敦诚俩兄弟,写过对曹雪芹的悼亡诗。敦诚写
到“四十萧然太瘦生,晓风昨日拂铭旌”和“四十年华付渺茫”,是甲申年(1764年
)的第一首诗。因提到“昨日拂铭旌”,也就是曹雪芹应死于甲申年的早期,或甲申
年的前一年(癸未年)的晚期,但从公历上看,都是1764年,区别不大。又因为敦诚
的两首诗都讲曹雪芹是死于四十年华,所以,由1764年上推四十年,即1724年,曹
雪芹应生于这一年。考虑到古人喜欢用虚岁,曹雪芹也可能生于1725年。

1724年是雍正二年,处处提携照顾曹家的老皇帝康熙已经死了。

在敦诚的另一首怀念曹雪芹的诗里,他写了一个注:“雪芹曾随其先祖寅织造之任”。
这个注给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曹雪芹的祖父是曹寅;二。曹寅任织造时,曹
雪芹曾在曹寅身边。清史上,曹寅确有其人,家庭是皇室的奴婢;小时候,母亲做
过康熙的奶妈,他自己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后被康熙皇帝任命接替他的父亲继任
江南织造。所以敦诚话的一部分,是有史为证的,是可信的。

但问题出在了“曾随”两个字上。曹寅死在江宁织造的任上,康熙皇帝又指定了曹
寅唯一的儿子曹(禺页,音YONG,第二声)继任织造,时间是康熙五十一年八月,
公1712年。
如果曹雪芹真的“曾随”曹寅在江宁织造任上,哪怕就一天,他也必须生于1712年,
而不是上述的1724年。

再假设“四十年华”是虚指,可以放宽到四十九岁,这样曹雪芹的生年也随之延展
到1715年,还是凑不到1712年。换句话说,只要曹雪芹死于四十多岁的年纪,他就
不可能随他的祖父在任,敦诚的文献是相互矛盾的。

这样,人们或者是怀疑敦诚有关曹雪芹年纪的记录不准,或者是怀疑对曹雪芹生平
事件追诉有误。但敦氏兄弟是现有资料中,与曹雪芹交往最多、最亲近的两个人,
也是对曹雪芹叙述最多的人。该去怎样判断这自相矛盾的权威记录呢?

(2)相互矛盾的两个权威文献

敦敏在另一首诗前题道:“芹圃曹君口(上雨下沾,音沾,下用沾代替。),别来一
载余矣”,使我们得知曹雪芹姓曹,名沾,字雪芹,号芹圃。

同一时期,一名叫张宜泉的人,也写过几首和曹雪芹的唱和诗。其一是《题芹溪居
士》,诗前有一小注:“姓曹,名口(上雨下沽,音沽GU),字梦阮,号芹溪居士,
其人工诗善画”。如果他讲的和敦氏兄弟为同一人,人们又知道了曹雪芹还有芹溪、
梦阮两个字号。

通过诗的内容,专家判断他的曹芹溪,应该和敦氏兄弟的曹芹圃同为一人。即曹雪
芹,曹沾。这就为张宜泉进入红学权威资料奠定了基石。

但在另一首诗的前注上,他的话就同敦氏兄弟的话出现了矛盾。而这个矛盾使红学
家为曹雪芹的生年分成了势不两立的两大派。

那首诗叫《伤芹溪居士》,是悼亡诗。前注写道:“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
画,年未五旬而卒”。这里的“年未五旬”与敦氏兄弟的“四十年华”是两个截然
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对应的年龄前者在四十八、九,快五十的样子;而后者,最多
不该超过四十二、三。

若以曹雪芹的卒年为准点, 敦氏说曹雪芹的生年应在1724年前后;而张氏说曹雪芹
的生年在1714年前后,红学家为此分为两个阵营,我们又该相信哪个?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