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车轱辘话话红楼 (续一) 程甲本

(2005-06-15 22:26:34) 下一个
几个月前,在匆匆结束我的“车轱辘话”时,我曾说我还有几篇没写完,其中一篇的题目就是“程甲本 ”,只是当时没有时间,放弃不写了。现在有了空闲,我想,还是应该把原计划的“程甲本 ”写出来,以就教网友们。

“程甲本 ”,是第一个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简称。曹雪芹去世以后,<<石头记>>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全书也只有八十回。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冬,萃文书屋以木活字刊印了新书,名叫<<新镌绣像红楼梦>>,因书书前有程伟元写的序,故称“程本”。第二年 (1792年),该书屋对“程本”做了大量增删改动后再版,又由程伟元、高鹗作“引言”。为区别这两个不同版本,胡适先生把前者称作“程甲本”,把后者称作“程乙本”。程甲本刊印后,风行一时,此后大量流传的本子,大都是依据程甲本翻刻重印的。从 1791 年到 1927 年的一百三十年间,程甲本成为各种翻印本的祖本。,一直到 1927年,胡适将他收藏的“程乙本”校定复印,才结束了程甲本独霸天下的局面。

程甲本是<<红楼梦>>成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本。它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看。

一,它是完整的一百二十回本。曹雪芹在世的时候,只完成了<<石头记>>的前八十回。他死后,人们竞相传抄,“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但仍旧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依然是“迷失无稿”。程伟元在“程甲本”的序中说,很多年以来,他一直“竭力搜罗”,得二十多回;又于“鼓担”上,发现另外的十多回,经他的朋友高鹗“准情酌理,补遗订讹”使得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合成完璧”。

二,同手抄本不同,它是首次以“红楼梦”为书名问世的版本,而这个名字一直沿袭至今。如果从<<石头记>>和<<红楼梦>>两个名字上分高下,我是倾向于<<红楼梦>>的。

三, 它是第一次以活字印刷出版。在手抄过程中,难免出错,“沿传既久,坊间缮本及诸家所藏秘稿,繁简歧出,前后错见”,结果是“此有彼无,题同文异,燕石莫辨”。付版印刷后,出现了统一文字、格式的新文本,也由于付印前的校对和复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谬误的存在。同时,颇具规模的印本数量,扩大了市场,满足了供不应求的需要。

四, 从学术研究角度看,印本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时间坐标。不象诸多难以判定成书年代的手抄本,程甲本以它明确的问世时间,成为研究各类版本先后渊源及承袭关系的确定标志。

程甲本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极大欢迎,这也就是它一再被翻印的原因。那时候没有版权之说,书商想翻就翻,而且翻版后用新的名字,以招徕顾客。到清末民初,至少有十几部基于程甲本的<<红楼梦>>,流传在读者和研究者中间。它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就是将有头无尾的<<石头记>>完结,而且续书的结局与前八十回多有衔接,和人们能接受的结果相去不远。但尽管如此,研究者们还是识破了程伟元在序言中的谎言,戳穿了续书是编辑修补曹雪芹残稿的欺人之谈。

程伟元同时代的文人张问陶,与高鹗是朋友,他写给高鹗的诗注中提到:“<<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兰墅即高鹗。这是对后四十回来历非常明确的揭示。另一个与程伟元、高鹗俩人都相识,名叫裕瑞的皇室宗亲,写过一部记有大量红学原始资料的著作-----<<枣窗闲笔>>,其中第一篇文章的题目就是:<<程伟元续<红楼梦>自九十回至百二十回>>,并在文中说到:“<<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虽有志于作百二十回,书未告成即逝矣”。第三个重要的人物是周春,当时很著名的红学评论家,著有<<阅红楼梦随笔>>,在<<随笔>>中,他详细地论述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不同。这些同时代人的著作,在红学研究范围内,一直是具有很权威性影响的。

我们现在评价程甲本,应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看。首先应该尊重历史的真相。从古人的著作里,从百年来红学家的考证中,都证实了后四十回是续作。我们不应该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某些非科学、非文学的宣传,为所谓的维护中国最宝贵的文学遗产的“完整”,而无视续书的事实,硬把前后绑在一起,塞到曹雪芹名下。事实上,由于高鹗在文学上,艺术上,思想上与曹雪芹的巨大差距,后四十回是无论如何无法与前八十回相提并论的。硬把后四十回的著作权安到曹雪芹的头上,其实是对这位最伟大的文学家的亵渎。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充分肯定程甲本的文学和历史价值,肯定它所包含的后四十回对<<红楼梦>>传世的贡献。我想至少有三个理由让我们这么认为。

一,程甲本使<<红楼梦>>成为了完整的故事。而正是由于故事的完整结局,才使得<<红楼梦>>得以更广泛的流传,很难想象残缺的<<石头记>>能吸引如此众多的各个阶层的读者。

二,尽管后四十回有很大的偏差,但它却继续和完成了原著中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使贯穿<<红楼梦>>的这根现实主义的红线,有始有终。特别是对黛玉临终的描写,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比起那些以宝黛大团圆为结局的续貂之作,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三, 程甲本对诸多的手抄本的校点、编辑,使<<红楼梦>>趋于完善。从手抄向制版印刷的过渡,客观上起到了把<<红楼梦>>从坊间通俗的“闲话”,提升为真正文学作品的作用。

所以,我不赞成全盘否定程甲本和后四十回。事实求是地指出它的真伪和充分认识它的正面作用,是每个红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良知所在。

最后,再简单介绍一下程乙本。前面已经讲了,程乙本是对程甲本的修正。从 1927年胡适通过亚东书局刊印后,一直到 80 年代,国内出版的<<红楼梦>> 都是以程乙本为底本校刊的。它的特点是异义字词较少,更接近白话文,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其实,只要不做红学家,只是把<<红楼梦>>作为故事来读,读程甲本,或程乙本,或哪个脂评本,区别真是不大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