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年图文

谢谢大家与我的文字互动
正文

仰观三国:曹操

(2011-10-26 23:11:48) 下一个

【仰观三国】曹操

性格是一个多重世界

德国文豪赫塞曾对人的性格作如下的描述:

「每一个人都不是单一的个性,而是一个多重的世界,一片繁星熠熠的天空,五花ハ门的混合体......」

人性格中存有的多重世界,也是近代文学界精心挖掘的一个新领域.由於手法别於传统古典作品中的「ニ分法」,因而面貌离奇新颖,往往绽出令人目眩神移的特殊景观

西方大师除了赫塞外,斯坦达、卡夫卡、纪德及麦尔维尔等亦皆循此途径探索,为了解多元人性提供了有力的旁助.俄罗斯的杜斯妥也夫斯基更是此中高手,在其「罪与罚」及[附魔者]等代表作中,皆有淋漓尽致的发挥.


围绕了太多的复杂


[三国演义]所描绘或塑型的人物中,曹操是较多引起後人争议的一个.原因在於他的生命围绕了太多的复杂.其性格行事表现的多元,亦庶几近乎西方文学中所刻划的范畴.

我们无意拿自己民族精典之作中的人物去俯就西方文学中的模式,这或可视作另一角度的辅助说明.那就是;西方大师们近百年来对人性的洞识及刻绘,在早於他们数百年的明清小说里业已存在了.

由於曹操的复杂,如果仅用一个我们认为是准确的语义去诠释,不仅会对其失去全面性,也可能会摧毁书中我们未能细察的一切.

曹操的复杂,在於他的所行所思,不是朝著一个方向幅散,往往呈现出反向的极端.诸如;无情的狭窄和任性的宽大;过度的疑忌和任情的坦信;恢宏的オ略及诡异的狡黠等等.凡此类似极端的心性,皆在他身上於因应不同的时空而交互出现.

曹操在其外在世界中能有丰硕的收获,亦端赖在这两极的生命线上能长袖善舞.同样,其灵魂领域未能臻於超凡入圣之境,亦於他心性拥有这些「不同」.

过度的疑心,是曹操性格中较为突显的一面.呈现在他身上的「疑心」,已远远超过常人所持有的敏感度,因而,衍生出的种种亦几近病态.这不仅为周遭的世界带来碰撞,也出现许多让人心悸的悲剧.典型的代表,是某刺董卓未遂後,吕伯奢一家老小的遇害.


宁教我负天下人


曹操谋刺董卓未遂後,乘骏马连夜逃出都门.到中牟县时,被守关军士捉获.县令陈宫感於曹的义行,抛家弃官,和他一齐亡命天涯.途经成皋,遇到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曹痛陈前事,好心的吕伯奢留他们在庄内下榻,并吩咐家人杀猪款待.在吕伯奢外出沽酒时,发生了一幕动人心弦的灭门惨剧.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後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吾窃听之.』两人潜入草堂後,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ハ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待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到ニ里,只见伯奢驴鞍前轿悬酒ニ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可久住.』伯奢曰:『吾已吩咐家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於驴下.宫大惊曰:『适谗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


不循常人划出的生命轨迹


「三国」一书,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由於他们面对外在世界持有的价值观有异,以致诸多仁人志士,时而联翩并驾,时而中道分手.也基於此,我们能看到更辽阔而多变的世界.

曹操对这个诡谲的世界,有其独具的「慧眼」.他深深洞悉到,如要在这个布满著险恶的人生大舞台上出场,那绝不是循著常人曾经规划的轨迹可以迈越的.只是,这个属於他的慧眼,伴随著一份酷烈的信念;一旦能排除影响他自身存活的诸种障碍,即便埋尽生灵,亦在所不惜.於是,生命之轮辗过时,往往玉瓦俱碎.此信念俨然如著魔般,伴随他至生命终结.

但,曹操却又在征战中流露出出人意表的宽大.此不仅与其心性不符,且作风不同凡响.击败他可畏的对手袁绍後,他却宽恕了为袁绍写檄文讨伐他的名士陈琳.

那篇被称为绝世妙文的檄文,洋洋洒洒数千言,陈琳援笔立就.「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

一篇文稿能令人头风顿愈,感力之巨,可以想见.这篇檄文可能是演义文本所附录的篇幅最长的名文了.句法朴拙有力,对曹操的不忠及私行的卑劣,极尽描绘之能事.且对曹家世之诋毁亦不遗馀力.但後来沦为阶下囚的陈琳,却出人意表的免於死难.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众将请曹操入城.操方欲起行,只见刀斧手拥一人至,操视之,乃陈琳也.曹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孤状,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赦之,乃命为从事.」

官渡一战败了袁绍後,曹操「於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诸多任性的宽容,透出曹操怜才惜将的情怀.

爱才虽是曹操私心情结的反映,亦是当时逐鹿中原不可或缺的条件.曹当初看到陈琳所写的檄文时,即表露了这方面的洞识.曹操看完檄文曾问旁边的曹洪:「此檄何人所作?」曹洪回说:「闻是陈琳之笔.」曹操笑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

文事济之以武略,确也是曹操的长处,袁绍早年和曹操兵戎相见最终的败灭,也是未能以武略和手下众多的文事相济.曹在河北击溃袁绍,听闻绍未能尽纳手下文士良谋,曾慨乎叹出:「河北义士,何其始如此之多?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

和关公的邂逅及得而复失,可能是曹操终其一生,深加叹惋和憾恨的事.

它不仅显现了曹操对忠义将才的钦慕,也暗暗透出在不同历史时空的无奈下,人间种种交臂而过,知己骤然流散的感人际遇.


恨吾福薄,不得相留


关公早年在土山曾以「三事」之约暂降曹操.曹操为获得关公的心转意归,相送绫锦金银.「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外加异锦战袍及赤兔千里马,礼遇厚待以极.而难忘桃园结义之情的关公,最後还是「挂印封金」而去.

曹操看到关公临行留下的书信时惊然呼出:「云长去矣!」

手持书信,口呼:「云长去矣」,画面感人.状出生命中想极力保留的骤然失去的怅然!

关公走後,左右进言追杀,曹操置若罔顾,反而对大将张辽说:「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禄不足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後日纪念.」

追上关公後,黄金一盘被关公以「区区缴劳,何足挂齿」婉谢了.曹操不无感慨的笑说:「云长天下义士,恨吾福薄,不得相留.锦袍一领,略表寸心.」


厮杀世界浮现的美丽


关公「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於身上,勒马回头称谢曰:『蒙 相赐袍,异日更得相会.』遂下桥望北而去.」

「曹操自引众将回城,於路叹想云长不已.」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悱恻情境,未必全然显现於男欢女爱的柔情世界,刚毅严肃的英雄天地里,依然有令人掩卷处.「於路叹想云长不已」一句,不是怅然於一个将才的丧失,可看作是一个崇高理念的一去不返.

关公用刀尖挑起战袍,随同的大将许褚说:「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曹操说:「彼一人一骑,吾十馀人,安得不疑?吾言既出,不可追也.」

此情此景,身旁诸将未必解意.曹操和关公的交集,已打破「敌我」及「顺逆」的界碑.关公挑起所赠之袍,代表对曹操那份孺慕义士之情的认同和接纳.

曹操放任关公的离去及桥边赠袍,和多年後在华容道,关公动故人之情放过曹操前後映辉.厮杀的世界里,依然会浮现由潜藏人心的高贵情操所孕育的美丽.


不负大丈夫之志


赤壁之战是曹操生命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ニ十馀岁时谋刺董卓未遂後的逃亡,展开了他和群雄逐鹿中原的浩荡生涯.其间跌宕起伏的种种,可从他五十馀岁大军下江南时,在战船上的数句豪语中看出梗概.曹操横槊对诸将说:「我持此槊,破黄巾、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

然,生命蓝图中最沉重的一笔的赤壁之战未能如愿,是他毕生的遗憾.但却给当时他的对手们带来峰回路转的生存局面;三方的鼎立,於焉而成.

赤壁之战的溃败,系於几个突如其来的因素;曹操误信中计的蒋干盗来的书信,杀了手下持之以重的两个水军都督都蔡瑁和张允;相信了吴猛将黄盖的诈降;听从了谋士庞统的连环计;诸葛亮的南屏祭风等等.


泰山作芥子


其中,除了诸葛亮的借风属於「玄之又玄」,常人不可识晓的「天道」范畴外,馀者三事,以曹操的才略见识,似乎皆可避免.

蔡瑁、张允是曹操待之甚厚的重用之将,突然暗通东吴,无明显缘由.卽便有此暗擧,周瑜何等机敏谨慎!此暗通款曲的军机密件,岂会掉以轻心的落入泛泛平庸的蒋干手中?

黄盖身受东吴三世厚恩,和孙权情同手足,耿直忠义,牢若磐石.卽便被周瑜痛责,亦未必会萌生背吴降曹之心.

庞统为名震圜宇一代名士,怎能为胸无点墨,且才智卑庸的蒋干说动而骤然过江?况囿於才智的蒋干,前番南下,意欲画虎,反成类犬.此番再度涉江,又焉能另出壮擧

曹操一生善疑,此数件攸关生死大局该疑之事,反倒不疑了!蒋干盗来的书信,黄盖的诈降,在事发之初确也曾引起曹的疑念,但旋生旋灭,竟为所动!

曹操当年杀了吕伯奢一家老小,是把芥子扩大成泰山.而赤壁之面对真正压来的泰山,确又轻率的把它当作芥子了.这似乎是能明察世事、洞悉人心的的曹操不该有的.如果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一失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


哀哉!痛哉!惜哉!


《三国》一书,结构宏伟,力道万钧.包括赤壁之战在内的诸多篇章,堪称绝唱.然,毕竟是演义,难脱浪漫色彩.後世的读者却於欣然投入写书人的文学幻想下,把那些真实性略嫌薄的部份轻轻的放在一旁了.与其说作品本身不自觉的满足了许多人同情刘备和东吴的心结,不如说是文本夲身的魅力强势的牵引著读者朝此趋向走.亦是才华横溢的罗贯中得意之笔的成功处.

曹操亲率ハ十万之众浩然南下,最後落荒北遁,回顾所随,止有ニ十七师.到了南郡,惊魂甫定的曹操忽然仰天恸哭.随同的人问起:「丞相於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色;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雠,何反痛哭?」曹操云:「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曹操说罢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所哭的奉孝(郭嘉),是早岁跟随曹操北征却英年早逝的谋士.死前曾留下遗书一封,内藏征略辽东的大计,让曹操得以坦然竣功.

赤壁之战全军覆没,曹操败走之际未尝吐露片言苹字的悔语.此时捶胸哀号出「哀哉!痛哉!惜哉!」似有无限深埋心底的悲痛.读至此处,竟亦令人为之低迥.当时精兵ハ十万,将佐俱在,唯缺英才谋士.致使江南功败垂成.哀号的底蕴里,亦应有豪杰之士的千年孤寂?


壮举成空的英雄悲剧


曹操的哭号,不止在於一场战争的垂败,也在惋叹生命中营造良久的壮举,最终归於幻灭的徒劳.厮杀竞技场的争夺,图穷匕现的最後不外是「成」与「败」,乾直无饰的演义文本,不仅精要的勾勒出成败的过程及结局,笔髑传达的那份英雄人物的悲剧感似乎更具张力.

由於赤壁的败北,伴随著曹操的许多建树诸如破黄巾,擒吕布及灭袁绍等丰功伟业,皆随著这埸战争的失利而为之缩小.

曹操难以弥补的损伤,却给他的对手们带来丰饶的「酬劳」;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得以在荆州重建家园;鱼米之乡的孙权,亦得以好整以暇的筑篱围舍.这是战争无法预知的因果和超越强予强求的回馈.

曹操终其一生有个暗盘於心的念头;那就是取汉而代之的称帝大业.这份野心,可能在他早岁入京勤王,身登权利宝座後即萌生了.他把这个隐隐当作他攀 的一个生命高峰.从破黄直到後来的下江南,皆是为攀登这个高峰铺路.

曹的学养高出同时代的诸人甚多,春秋大义的理念,对他这番雄心必然有相当的牵扯.为了活在现实的自己,还是为了历史中的自己,心念起灭,必然出现过相当的挣扎.

对夕晖残照的汉王朝,曹操未必有那份忠心维护到底的高古情操.但从书里的种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对帝位的诱惑有相当的神往.在位极人臣的岁月里,劝他取汉称帝的进言者不乏其人.曹虽谦辞,然语多暧昧.称帝之擧,影影绰绰,呼之欲出.但「高处不胜寒」,曹操最後的生命,也由於欲建一类似帝王的宝殿,去砍伐一株高十馀丈的大梨树而告终.


获罪於天


兴建「建始殿」缺乏堪作栋梁的巨柱,手下的苏越说:「此去离城三十里,有一潭,名跃龙潭.去有一祠,名跃龙祠.祠旁有一株大梨树,高十馀丈,堪作建始殿之梁.」「操大喜,即令人工到彼砍伐.次日,回报此树锯解不开,斧砍不入,不能斩伐.操不信,亲领数骑,直至跃龙祠前下马,仰观那树,亭亭如华盖,直侵云汉,并无曲节.操命砍之,乡老数人前来谏曰:『此树已数百年矣,常有神人居其上,恐未可伐.』操大怒曰:『吾生平游历普天之下,四十馀年,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惧孤;是何妖神,敢违孤意?』言讫,拔所佩剑亲自砍之,铮然有声,血溅满身.操愕然大惊掷剑上马,回至宫内.是夜ニ更,操卧睡不安,坐於殿中,隐几而寐.忽见一人披发仗剑,身穿皂衣,直至面前,指操喝曰:『吾乃梨树之神也.汝盖建始殿,意欲篡逆,却来伐吾神木!吾知汝数尽,特来杀汝?』操大惊,急呼:『武士安在?』皂衣人仗剑欲砍操.操大叫一声,忽然惊觉,头脑疼痛不可忍;急传旨遍求良医治疗,不能痊可,众官皆忧.』


最後闪现的崇高


会在睡梦中杀人的曹操,竟会在睡梦中为人所砍杀.文本中这段貌似神话般的描述,似也蕴含著寓言的象徵;曹操生平砍杀无数,最後却去砍他不应砍的!生前宁负天下人,最後却负了冥冥中绝不该去负的!

接著,曹操睡至半夜时,「忽闻殿中声如裂帛,操驽视之,忽见伏皇后、董贵人、ニ皇子并伏完、董?等ニ十馀人,浑身血污,立於愁云之内,隐隐闻索命之声,操急拔剑望空砍去,忽然一声响亮,震塌殿宇西南一角.操惊倒於地,近侍救出,迁於别宫养病.」

群臣向病危的曹操奏建:「大王当命道士设醮修禳.」曹操叹说:「圣人云:获罪在天,无所祷也.孤天命已尽,安可救乎?遂不允设醮.」

认为自己获罪在天,不愿命道士设醮修禳,於接受死亡的命运,仍是豪杰气魄的表露!此擧亦彷佛折射出法国已故文豪斯坦达《红与黑》些许神韵;书中主人公志利安为一己的尊严,拒绝来自周遭的一切带有怜悯的救助,豪迈接受走上断头台的命运!这是曹操生命终结时呈现的最後之.


燕子楼空  
 

临终时,曹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後,汝等须勤习女エ,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又命诸妾居於铜雀台中,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叟,气绝而死.」

啸傲一世的曹操,不会为自己面临死亡而下泪的,那不是他心性的本色.他的下泪,或许是太多的过去在此瞬间涌进;铜雀台本为东吴ニ乔而建,这个美梦亦随赤壁之败而破灭.

倾国倾城的ニ乔,一直是曹操魂牵梦系的.他一生攻城略地,所欲者几皆如愿以偿,唯独此生「暗恋」的「桃花源」,最後是「未果」,且「寻病终」.

「分香未可谓无情」.他把一生收藏的名香,最後分赠给身边的诸妾;是否是他隐藏了一生的思念的投射?果尔,这份凄美的情怀,将是他最美的陪葬.

而从未获得他心底真情的众妾.最後所得到的,只是他临终施给的一些「馀香」.尤不堪的是,伊等现有之荣华,於曹操身故後恐亦不可长驻.位极人臣之妻妾,剩下的馀生仍须仰赖「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以曹之位尊势显,得以进身为妾,姿容定然不凡.诸丽人晚景之不堪,可以想见.


残疾的伟卓


曹操生前尽管未能并吞蜀吴,荣登帝位.然洞悉时事,知人善用且慧黠多才,无疑是同时代中较为卓越的.然,卓越不等同伟大.一如生活水平,绝不等同於生活品质.卓越徧重於应对外在世界的能力及菅造;而伟大所蕴涵的,似应纳入人格的范畴.

伟大的生命,容或含有卓越,但应不仅止於此,它应具有感召後人的行为质地,以及能为後人带来不朽啓示的思想.而伟大的心灵;这也许是构成「伟大」最重要的;那是一份「以天下苍生为念」的悲悯情怀.

凡此种种,曹操似均付阙如.他在营造自己「卓越」的过程中,却留下让後人心悸难以抹灭的种种.

除了善良的吕伯奢一门老少遇害外,衣带诏事发,残杀了已有五月身孕的董妃.他取了一条白布练,叫武士将她勒死在营门外.....

后父伏完的讨曹书信被搜出後,曹迁怒之馀,进宫捉杀其女伏皇后.伏皇后躲入壁中,被「甲士破壁搜出,华歆亲自动手揪后头髻拖出.」拖到曹操面前,操命手下人用乱棒打死,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小皇子都被鸩杀.....

两军对垒,杀戮虽曰不仁,然势所难免.而「敌逆」既除後,犹酷杀弱妇幼童,心手未免过於狠烈矣.

「是非成败转头空」,唯有慈悲会留下来.历过苦难的世世代代的後人,唯有慈悲他们才会接纳.亦唯有慈悲能抚平创伤,能鼓舞激发後世的人再往前走.

集武,才略及智慧於一身的曹操,或许就缺少那麽一份悲悯的慈心,赢得了生前的当下,却失去了身後的永恒.生命的图形所辐射出的,却是一幅残的伟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