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周末看了电影《山楂树之恋》

(2010-10-04 13:20:01) 下一个

周末看了电影《山楂树之恋》,评价就俩字 - “平淡”。

我一直挺欣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他擅长使用来自生活的,淳朴却浓厚地色彩去丰富他的镜头和他对故事的理解。比如《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当时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看的还是从德语翻译成的俄文版呢,效果很差,也没影响我对电影的欣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和冲击,对故事情节和气氛的渲染和烘托,到现在还清楚地刻画在我脑海里。还有《红高粱》里一望无际的田野,热辣辣的太阳,健壮汉子流汗的臂膀,原始狂野的爱情和欲望,满眼的火烧火燎的大红色,是那么眩目却淋漓尽致。他近几年的电影作品中我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英雄》,虽然都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依然是他的风格,他对摄影取景独特的眼光和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就是他的签名。

然而在《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里我没有看到原来的张。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部没有任何刻意修饰痕迹的电影。从头到尾,只是简单地讲述一个纯洁,美好并且悲伤的爱情故事。一场轰轰烈烈,爱与猜疑,向往和压抑纵横交织的爱情悲剧被演绎成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或许,当张拍摄了一部又一部精心策划和设计的电影之后,这一次决定摒弃所有夸张的艺术手法,去追求一份返朴归真的简单和自然。。。然而,不管他采取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我只想得到这个故事中属于我的那份感动。可惜,我失望了。

电影的开始有些不太连贯,文字屏幕的出现有些过于频繁,让我刚开始有些进入故事情节的时候又突然被揪出来,情绪被打断了好几次。电影后半部还比较连贯,但由于前边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进展铺垫不够,有些特别感人且有分量的对话显得轻若鸿毛。比如小说里的一段儿 - 他看着她,说不出话,很久才低声叫道:“静秋,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 我读小说的时候看到这一段是泪如泉涌,可电影里的老三说这句话的时候轻描淡写的就过去了。

整个电影好象为了体现他们爱情的纯洁,连两个人的初吻那段儿也给抹掉了;原小说中情人之间的对话特别真实,让人不禁产生共鸣,竟然也给改编没了影儿。比如小说中还是这里紧接着的一段 - 他抖了一会儿,小声叫道:“静秋,静秋,我以为---再也不能这样了,我以为那次把你----吓怕了。我---现在两手不空,你拧我一下,让我看看是不是在做梦---”   她扬起脸,问:“拧哪里?”   他笑:“随便拧哪里,不过现在不用拧了,肯定不是做梦,因为在我梦里,你不是这样说话的----”   “在你梦里我是怎样说话的?”她好奇地问。   “我做的梦里,你-----总是躲我,叫我不要跟着你,叫我把手---拿开,说你不喜欢我碰你。你----梦见过我没有?”  或许这样的对话在恋人之间太普通,电影里压根儿就给删掉了。

还有老三帮静秋在冰冷的河里洗被单,帮静秋去小卖部买卫生纸;静秋的决心书,警告书,她的担心和胡思乱想。。。小说里这些触动心弦的内容怎么都不见了?还有经过改编的那段床戏,怎么都觉得不如小说里的情节真实。

总之,电影改编以后有许多让我读小说时心动和泪流满面的章节都不见了,那些出现在电影里的片片段段在我心里失去了连贯性,从而缺乏情绪的积累,结果就是不如读小说时受到的震动大。

男女主角的演技是比较生涩的,但我不能再挑剔什么。不管谁来演《山楂树之恋》,我期待的是那些动人的情节和演员演绎到位的锦上添花。可惜,如果那些情节都被改编掉,我根本就不能奢望更多了。

我理解电影是小说的浓缩版,不可能将小说原著中所有的细节都拍出来。但理解归理解,张艺谋拍的这部电影还是让我挺失望的,除了男女主人公年轻灿烂的笑脸以外,基本上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好了,也许对《山楂树之恋》的惦记可以就这样到此为止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清风蝶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anchahe的评论:
非常感谢你的留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千万别说打搅谁了,感谢还来不及呢。希望有空再聊。:)
sanchahe 回复 悄悄话 读了您的回复,不禁笑了 -- 请别误会,这里没有丝毫的不敬,只是觉得自己的一点粗浅的观察体会再次得到了极好的验证。

事情不拘大小,问题无论轻重,人们只要意见相左,哪怕交流得再充分,讨论得再彻底,也很难说服对方。对政治是这样,对宗教是这样,对张艺谋的电影也是这样。究其原因,大抵不在于固执己见,也不在于逻辑判断上的失误,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的多面性以及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诚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世人肉体凡胎,没有观音的千手千眼,不能集道学家、才子、革命家、流言家于一身,观察事物自然也就不可能面面俱到。至于看到的是哪一面,或许取决于阅历、年龄、性情等诸多因素。

基于这种认识,我决不敢坚称自己对张艺谋电影的看法是全面、正确的,只算是聊备一格吧。

羡慕您的生活态度。您是有福人。

打扰了。再见。
清风蝶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anchahe的评论:
看来您对张艺谋挺有意见的呀,呵呵。看过他的《活着》,《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么?能不能给评论一下张这一类的电影?

我不批判并不等于我就完全接受。但我不太喜欢去批评别人,非评出个高下优劣。特别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就更觉得没资格去挑三减四。我只想谈论我喜欢的那些东西,并且愉快地欣赏下去。你说的对于“尊重细节的真实”,我完全赞同。近几年的电影作品哗众取宠的居多,张也随波逐流,你看看《满城尽带黄金甲》,《十面埋伏》,《英雄》就有感觉。但你不能拿《飘》这样的世纪经典和张拍的电影比较,世界上有几个片子能跟《飘》来比较?张的作品有几个在世界上得过大奖的?

抛开张的作品中的缺陷不谈,作为观众,旁观者,对于张的电影,我喜欢的就是他使用色彩的大胆,摄影取景的眼光。可能这就是你所谓的“肤浅的感官快感”。我想问问,你喜不喜欢去逛画展,去欣赏各式各样的画面?如果你不喜欢我就噎住了。请问,各种色彩形状,搭配对比,等等给人带来的感动,共鸣和震撼难道就是被您称之为“肤浅的感官快感”?提起梵高,你怎么解释他那些作品给人带来的影响?

对待一件事物,我一般会把我喜欢的,能接受的一面无限扩大,以至于把不喜欢的一面忽略不计,这样一来我的头脑里会轻松很多,生活也变得简单许多。说我肤浅也好,逃避也罢,我想我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虽然不是最深刻的,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件彻头彻尾的坏事。对于张的作品我也是这个态度,只要有可取之处,我便开心地去欣赏,把批判的机会留给别人。:)

BTW,你提到的《图雅的婚事》,我看了,挺不错的电影,真实感人,让我这个没有品尝过生活苦涩和无奈的人感慨了很久。
sanchahe 回复 悄悄话 生活和艺术的关系,是电影以及其他一切艺术形式的永恒话题。仅此一点,已经规定了生活对于艺术的不可或缺。空中楼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楼阁,脱离生活的艺术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无论其形式是电影、小说、歌曲,抑或其他。只要基于生活的真实,电影可以充满个性色彩,可以夸张渲染到极至。然而,倘若脱离生活,
凭空臆造,那么这种作品,喻之为水,则为死水,喻之为树,则为枯树,纵使在这水上、树上摆上好看养眼、漂亮精美的塑料鸳鸯、纸糊凤凰,也还是死水、枯树。

离开细节的真实,生活的真实便无从谈起。凡是严肃的导演,无不力求细节真实,《乱世佳人》就是极好的范例。遗憾的是,张艺谋反其道而行之,对细节真实的轻忽和不屑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从他的电影,到北京奥运开幕式,莫不如此。尊重细节的真实,不是对导演的严格要求,而是导演的基本准则。

张艺谋惯以浓烈美艳的画面掩盖内容的苍白,以虚浮矫情的情节掩盖主题的空洞,只求予人肤浅的感官快感,却鲜见对社会、对生活的体味、剖析和思考。张艺谋的电影观众多,票房好,但这与电影的高下优劣毫无干系。北京街头早点摊子上刚出锅的油条,黄澄澄,热腾腾,香喷喷,人见人爱,人见人买,几根下肚,既解馋,
又解饱,舒坦得很,享受得很。然而,这油条出自陈面粉、地沟油,算不上是好东西。

说到国产影片,其实并非没有佳作,《图雅的婚事》便是一例,可惜观者寥寥。如果习惯了大麻的刺激,上等雀巢咖啡大约也会淡而无味。再者,张艺谋已经占山为王,掌握大量资源,每拍一片,经费动辄数千万,而多数导演身为草寇,惨淡经营,纵有本事,也难施展。

诚然,就某种程度而言,所有导演都是商人,梵高之类的艺术家早已归入恐龙之属。在这里,便有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问题。每个导演身上都有商人的成分,身处商业社会,这一点非但无可厚非,而且势所难免。然而,如果导演在开镜之前,就以商人自居,置“艺术源于生活”的原则于不顾,那么,这导演便与真正的艺术渐行渐远了。
清风蝶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sanchahe的评论:

谢谢留言,网络上大伙都畅所欲言,一吐为快,不用想太多。:) 看了你的留言,我仔细想了一下,觉得你对张艺谋要求挺严格的,呵呵。你提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话题,所以我想多说两句。

你提到了有关艺术的生活化,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任何一种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艺术形态都会以勃勃生机发展下去;然而完全脱离生活的艺术早晚会衰退,远离人们。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是个艺术的旁观者,受益者;我选择我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欣赏和感激艺术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所以生活中如果没有艺术,人生则充满沉重或者平淡,枯燥乏味。但是,虽然艺术源自生活,在写实的基础上,它仍然是充满夸张的,个性化的,如同你说的“刻意营造”的,所以它表达出的色彩是浓重醒目,有冲击力的。影视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也无非如此。照您的说法,这样看来没有一部电影是真实的了,因为多少都有艺术加工过的。

总体来说,张艺谋的作品质量算比较高的了,要有空看看别的电影比较一下就有体会了。再说了,就算追溯到影视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哪个导演不是商人?能称得上是艺术家的人不算多,我还没觉得张艺谋能戴上这顶帽子,但他的长处和优点是不能忽视的。:)
sanchahe 回复 悄悄话 张艺谋电影的最大毛病在于不真实,这个标志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直到《山楂树之恋》,都赫然在目,几无例外。《红高粱》中的狂野炽烈,《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诡谲乖张,都出自刻意营造,并无丝毫生活基础。艺术高于生活,但不可闭门造车。至于《山楂树之恋》,不真实的细节比比皆是,如走资派子女参与编教材、文革中烫发。张艺谋从来不是艺术家,不过一介商人而已。
听歌,顺便读了这篇博文。如有得罪,请原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