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书斋

成功之门原来虚掩着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在美国译西游

(2010-08-16 06:22:13) 下一个

致广陵晓阳


《西游记》精粹汉英对照

扉页

谨以此书追思激我奋进的严父

译西游追思严父情

枫窗下敲键,锦灯底翻书,都只为两个字:西游。西游之人译西游,译起西游忆先父。先父视我乖乖猴,一生一世学西游。学得西游仿仙猴,练出本事永不愁。

2008年3月19日 美国纽约

前言


我的属相是猴,但生性内向,中规中矩,是父母心目中的乖乖猴。长大后,母亲常给我讲述《聊斋志异》里善良的鬼狐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因而使我多了几分善心,而父亲则常以《西游记》中美猴王的榜样激励我不要作窝囊猴,因而使我多了几分勇于奋进的激情。两位老人,一柔一刚,教育我善字为先,敢字当头,用功读书,多学本领。正是因为如此,当我后来读到《西游记》的书,看到《西游记》的戏时,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父亲。如同我译《聊斋志异》想起母亲一样,译《西游记》时也同样想起了父亲。不幸的是,二老先后辞世。而令我抱憾终生的则是我未能回国送二老最后一程。我之所以要特意在两书的扉页上写诗,就是为了表达海外游子对父母的追思。

翻译《西游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译《聊斋志异》后的意犹未尽之举。《聊斋志异》的翻译大功告成之后,正赶上美国华文报刊时常有报道说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也就是“辞”掉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想要中国人好看的那个大胡子,居然想拍摄《西游记》。对此,不少人都担心,他一个汉字盲的家伙会把《西游记》恶搞成《星球大战》。而我突则发奇想,万一那把大胡子恶搞得逞,我要通过自己的翻译给他消毒,让美国人,尤其是华人子女看看原汁原味的《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样子。正是出于这个目的,起初的书稿只是英文,没有中文。为了检验翻译效果,我决定把译稿发到自己的博客里,征求海外网友的意见。译稿发出后,立即引起热烈的反响。网友edrifter加帖道:“My hat off to you once again for your fortitude, perseverance in taking on another arduous work! Keep it up, Your hard work will be eventually paid off, one way or other.”(您又开始一项艰巨的工程,我再次向您坚忍不拔的毅力表示敬意。坚持下去,您的努力最终一定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获得补偿。) 除了赞赏鼓励之外,还有殷切希望。网友chuxuanmama 加帖道:“非常非常感谢您给我们的美文,收藏了,让孩子们欣赏,期待中,谢谢!”

瑰丽的赞赏,殷切的期盼,敦促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译稿,觉得应该多为海外读者着想,尤其为那些想通过我的译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华裔子弟着想,于是我把原文打碎,每章每节分成若干小段,然后逐段添加中文,使自己的作品变成了英汉对照。可是这样做过之后,自己读起来总感到有点不对劲,先读英文,再读中文,别别扭扭,于是又从头至尾将二者的先后顺序颠倒过来,最终成为现在的汉英对照,这样似乎更方便那些通过中文学英文的读者。

翻译针对性很强,同一篇文章,针对不同读者可以有不同译本。以《西游记》为例,如果面对研究者,那就要搞全译本。而我面对的只是重故事不重文辞的一般读者。有鉴于此,我就决定出简译本,对原著中的故事加以精选,选择最脍炙人口的精彩故事加以翻译,其中包括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女儿国等。由于是简译本,有些地方的语言就要浓缩,再者,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尽量用浅显通俗的英语译得简单明了些。根据读者的反应,不难看出浅显通俗译文倒是很受欢迎。网友YuGong不止一次回帖道:Nice translation.English version is easy to read. Thanks.(译得不错。英译很容易读。谢谢。)

译文发表在网络上,读者固然不少,但网络上的文字再好,也不过是过眼烟云,毕竟不如落实到纸上那样实在。承蒙中国书籍出版社鼎力支持,我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把译文从空中楼阁式的网络上搬下来,出版成书。但愿此书能像得到网络读者欢迎那样,也同样得到书籍读者的欢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