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风雨声 (英诗汉译)
(2008-10-23 21:19:35)
下一个
夜来风雨声
选译自《美 艾米丽。迪金森 诗选》
EMILY DICKINSON
前几年心血来潮,想翻译英语诗歌,于是就到纽约市立图书馆寻找目标,结果选中美国早期女诗人艾米丽。迪金森 (EMILY DICKINSON)的诗集,全身心地投入翻译。当然也只是选译100多首,因为她的诗歌数量之大令人惊叹,无法全译。不过译完之后也一直扔在电脑里,原因是自觉拿不出手。近来没有发东西,大有落伍之感,今天有空,翻看一下,觉得似乎可以从中选几首发出来,也免得我被大家遗忘。她的诗大都很短。今天发的这首无题,我给加个题。我的原则是原文一个音节翻译成一个汉字。基本押韵。别看诗短小,但很不好翻译,欢迎朋友帮我修改。这次先发一小首。
XX
Wild nights! Wild nights!
Were I with thee,
Wild nights should be
Our luxury!
Futile the winds
To a heart in port, -
Done with the compass,
Done with the chart.
Rowing in Eden!
Ah! the sea!
Might I but moor
To-night in thee!
无题 (风雨夜)
风夜!雨夜!
你我同携;
风雨之夜,
你我欢悦!
港湾有心,
风暴勿需忧;
无须罗盘针,
勿用海图。
划桨在乐园!
啊!大海!
今夜可否,
泊你心怀!
艾米丽。迪金森
EMILY DICKINSON
(译自原书介绍)
艾米丽。迪金森是美国早期女诗人。她于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美国东部新英格兰地
区。当时那里正处在清教主义日趋衰亡,文学方才萌芽状态。她的诞生地是一个叫作艾
默赫斯特的小村,位于马萨诸塞一带的康涅狄克山谷中。她在这里所过的生活外表看来
平淡无奇,但内里却颇为神秘,因为她为自己强行规定了一项任务,更确切地说倒像一
种使命,那就是以诗的形式“给这个世界写信” ,以便真实而节俭地表述她对生命与
死亡,爱情与大自然的观念,以及被时人称之为“自然景观之魂”的种种理念。
可惜的是这些诗作在她生前连一首也没有公开发表,甚至直到她于1886年逝世的时候为
止还一直不为他人所知。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若干年之后,由于偶然的机会,或说是
借助于好运气,她这封写给世界的特殊信件最终还是和世人见了面。她于1862年曾经这
样写道:“如果荣誉属于我,我便无法逃脱;如果并不属于我,漫长岁月将把我淹没。
” 漫长的岁月已经过去,而荣誉最终还是归于她了,这些荣誉不仅归于她的诗歌,更
是归于她的人格。
艾米丽从她的家庭得到了爱,可惜她并不理解。她那位主管家务的父亲社会地位一如芝
麻开花节节高,起初只是村里一位有名望的律师,可是在以后的一些年里,却逐次成为
艾默赫斯特学院的财务部长、当地立法会成员和国会议员。她父亲于1874年辞世。后来
她曾经用文字描述父亲是心地纯正,但却令人生畏。她说除了她父亲之外,世界上不会
再有人具备这种心肠。而她那位性情温存但脸色苍白的母亲总是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中。
奥斯汀是他唯一的儿子。他总是按照父亲的模式生活,然而却不像他那位老清教主义者
父亲那样威严可惧。拉维妮娅是艾米丽唯一的姐姐。她性情怪癖,口直心快。但是她却
是那位羞涩敏感,有时颇具反叛意味的妹妹的监护人保护神。一家老少五口住在艾默赫
斯特大街上一所宽敞的大房子里,本该是十全十美的小康之家,可惜美中不足的是姊妹
俩都未曾婚配。
艾米丽先在艾默赫斯特专业学校学习两年,接着又在芒特霍约克私立女子学院就读一年
,之后就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座小村庄落户,过起一种惯常的普通生活。多年之后一位
校友仍然记得“她外貌并不算美,但是却具备许多美的因素。她那双金棕色的眼睛温柔
可爱,满头金发烫出美丽的环状花式,皮肤和牙齿更是完美无瑕。在家人面前娴静文雅
,却又极易转变成天真活泼的嬉戏玩笑;然而在陌生人面前,她却一反常态,变得羞涩
寡言,乃至干脆退避三舍。她对穿妆打扮十分在意,衣着总是极其整洁,而且在她的身
边总是有花存在。她是学校的智囊人物之一。在她的生活以及性格中,根本没有任何迹
象表明她将来竟然会幽居遁世。”
Done with the compass,Done with the chart.
何以翻成:无须罗盘针,勿用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