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宋氏兄弟及其夫人在美国华盛顿共度圣诞节时留影。左起:宋子安与夫人吴其英、宋子良夫人席曼英、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宋子良
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国“四大家族”的后人聚首上海。
一个甲子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权倾一时;如今,蒋家凋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陈家的后人,则十分低调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来自“四大家族”,却刻意回避“豪门”背景。对于先人功过的种种争议,他们也坦然处之。
时过境迁,这些家族的后人,如今对那些历史人物的回忆常常只是衣香鬓影;可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档案材料浮出水面,显族神秘的历史正逐渐丰富与充实。
宋家:故纸堆中还原历史 从宋美龄往下的宋家第三代都在美国出生,中文流利的已是凤毛麟角。
“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这座城市——上海,这座城市曾是我的家族生活的地方。尽管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先生是海南人,但在上海,在这座他出生的大都市,他成为中国20世纪很有能力的金融家和政治家之一。我很感动,今天能有这么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在上海济济一堂,讨论宋子文先生。”2006年6月19日,身材高大的宋子文的外孙冯英祥嘙ichael Feng 用英语为“宋子文与战时中国”学术研讨会致开场白。
作为宋家亲属代表,带着两个儿子从纽约飞抵上海的冯英祥,与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的儿媳宋曹琍璇(Shirley Soong)的出现无疑成为亮点。冯英祥父子均出生在美国,因为不懂中文,父子三人需要依靠同声传译来理解与会者的表达。
宋子文期盼叶落归根
宋氏家族长久以来被视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家族。宋子文(T.V.Soong)的父亲宋耀如担任传教士且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支持者,母亲倪桂珍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后代。宋子文大姐宋霭龄为孔祥熙夫人,二姐宋庆龄为孙中山夫人,三妹宋美龄为蒋介石夫人,宋子文的大弟宋子良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和总务司长、广东省政府委员,长期担任宋子文发起的中国建设银公司的总经理,还担任过中央银行理事、交通银行常务理事,是宋子文在金融实业上的主要助手;小弟宋子安曾任过国货银行、广东银行董事,较少参政。
宋子文与夫人张乐怡有3个女儿,分别为宋琼颐、宋曼颐和宋瑞颐,49岁的冯英祥是宋子文长女宋琼颐的儿子。宋子文的9个外孙中只有冯英祥与兄弟冯英翰住在美国,他们的其他表兄弟住在香港和菲律宾,故而孙辈中,冯英祥与宋子文最为亲密,他从小跟外祖父宋子文生活,直至14岁。每逢放暑假,冯英祥有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在纽约的生活很简单,他吃的东西、用的车子都非常一般。外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喜欢早起,吃完早饭后他就直接去办公室。他很喜欢散步,通常午餐以后散步一小时,外祖父不多的娱乐方式是与他的朋友一起打扑克牌。”
像普天下所有的外祖父疼爱外孙那样,宋子文非常疼爱冯英祥。让冯英祥印象深刻的是,10岁那年,有次他放学回家,感觉到有几个外国男孩一路尾随并盯着他的钱包,被吓坏了的冯英祥奔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刚好是外祖父宋子文接听。“外祖父叫我不要动。5分钟之内,他就带着秘书开车匆匆赶来,他居然还带了一把枪,而且已经上了膛,准备来救我!为了保护我,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在讲述这段经历时,西装革履的冯英祥做了个手枪瞄准的手势,笑声爽朗,神态如同调皮小男孩。
在家庭成员宋曹琍璇的描述中,大伯宋子文不太喜欢讲话,但很有幽默感,他喜欢跟老朋友聊天,喜欢喝酒,拥有很好的格调,是一个美食家。阅读了宋档后,宋曹琍璇逐渐理解了大伯宋子文,“他更像一位deep thinker(深思者),虽已退休、身处美国,我相信他的头脑中并不会忘记那种使命感,所以他在生活中仍经常思考国家的处境。”一身旗袍的宋曹琍璇看来温婉大方,颇具风范。
宋曹琍璇是宋子安次子宋仲虎(Leo Soong)的妻子,“蒋夫人也曾说,宋子安是最让人喜爱的孩子,因为他最小也最听话,哥哥姐姐们也很珍爱他,宋庆龄在德国时也是带着我公公跟她一起住。哥哥姐姐之间有纷争,我的公公也承担着沟通的桥梁作用。”
1975年,冯英祥就读于宾州大学时,外祖父宋子文业已辞世,那时的冯英祥开始对外祖父的历史感兴趣。他攻读了政治学,“选择政治学也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目前,冯英祥在瑞士信贷银行从事管理,与父亲冯彦达一样,他选择的事业是与银行相关的理财投资规划。
他从未看重自己来自一个像Soong Family(宋家)这样的家庭。“我继承的是父亲的事业,其实跟母亲所在的宋家并没有什么关联。经过五六十年后,在美国的企业界,很少有人注意到我来自Soong Family,更重要的是要靠个人后天的努力。”
关于宋子文富可敌国的猜测曾经让这个家庭的后代备受压力。但在冯英祥看来,外祖父宋子文生前很沉默,没有跟任何人谈过关于财产的事情,他的遗产是一些美国股票,让所有的孩子平分。
冯英祥也强调,与外界传言不同,外祖父宋子文和宋美龄的感情非常好,兄妹间有很多通信。“即便1949年以后外祖父宋子文在美国,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台湾,他们晚年身体不好时,宋子文会积极帮他们找最好的医生和最好的药物,并把医生送到台湾让他们替蒋介石看病;宋美龄每次到纽约,哥哥宋子文也会替妹妹找当地最好的医生。”
1943年10月,宋子文、蒋介石在重庆与来访的英国东南亚战区统帅蒙巴顿合影
宋家后人看淡背景 宋家六兄妹中,最早辞世的是小弟宋子安,1969年,62岁的宋子安在香港病逝;1971年4月25日,宋子文在美国猝然去世,终年77岁;此后的1973 年10月,宋霭龄病故于纽约;1981年5月,宋庆龄在北京逝世;1983年,宋子良在纽约辞世;20年之后,宋美龄离世。
宋子安去世时,曹琍璇的先生宋仲虎刚刚从哈佛MBA毕业,1982年,宋仲虎和曹琍璇结婚。上世纪70年代,宋仲虎创立了Crystal Geyser Water Company,这家矿泉水公司早年曾在加州西岸有75%的市场占有率,成为美国矿泉水界的元老。如今的宋仲虎正在着手开发一种名为Peanutmilk (花生奶)的功能饮料,同时他还担任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Triple A等9家知名公司的董事。
在宋曹琍璇的印象中,宋美龄生前,每年3月21日的生日是当年最大的聚会,蒋、宋、孔、陈家族相聚,辜振甫太太辜严倬云甚至会率领一个“太太团”从台北赶到纽约为宋美龄祝寿,陈立夫、郝柏村等昔日国民党元老也齐聚纽约。除此之外,宋美龄很喜欢过圣诞节。“我先生宋仲虎是蒋夫人在她侄儿辈中最喜欢的孩子,他有空时常陪着蒋夫人住几天,他们俩之间还有‘昵称’。我们在旧金山的家里有很多蒋公写给我先生的信,比如在照片背后蒋公写着对我先生的思念,‘自从你走了以后,我孤单一人,非常寂寞,希望你早点回来陪我’,很多人看了很惊讶,想不到火爆脾气的蒋公会写出这么柔情的词句,但诸如此类的几句话完全是蒋公的真情流露。”宋曹琍璇说。
宋仲虎和宋曹琍璇有一男四女共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今年17岁,读高三。“小女儿的成绩超好,在学校和教会都是领导者,是个完美主义者。她的几个哥哥姐姐都已进到加州的大学,他们几个都是可以躺在沙滩上玩一天的孩子,比如我跟他们讲,把功课做完了你们再出来躺,可是他们大部分人都是躺完了再去做功课。”
对这些在美国出生和成长的孩子必须理解,他们的Self Center(自我)意愿非常强烈,宋曹琍璇对此深有感触。在孩子年幼时,宋曹琍璇将孩子们送到公立小学就读,为的就是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拥有与左邻右舍小孩嬉戏的童年,直到孩子们上了初中以后,宋曹琍璇才将他们送入私立中学。“在那时,我们才告诉他们,究竟他们来自一个怎样的家族。可是他们完全是美国小孩式的想法,当我第一次跟他们讲Soong Family的背景时,每个小孩子居然都跟我说,‘So what?It doesn't matter to me!’(那又怎样?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就在今年6月18日,冯英祥带着儿子去了宋家故居,这是他第三次来上海。第一次来上海是两年以前,那次,冯英祥就两个儿子都带来,让他们看宋家故居,“我不能想象宋家居然曾有那么大的花园,我不能想象我的外祖父以前住那么大的房子,他后来在纽约住的房子大概是上海房子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冯英祥感叹。
“我常常鼓励我的两个儿子,让他们了解祖先过去所做过的事情,我希望培养他们的荣誉心,也希望对宋家历史多了解。”冯英祥的两个儿子看来彬彬有礼,21岁的长子冯永康(Andrew Feng)在孔祥熙的母校Oberlin College(欧柏林大学)就读,18岁的小儿子冯永健(Elliot S.Feng)在UP(宾州大学)就读。“Elliot在高中毕业时就曾写过一篇关于宋子文的中美外交史论文,我们这次开会Elliot特别早来,他在复旦呆了3个礼拜,上吴景平教授的课,帮助筹备会议。”冯英祥很为儿子骄傲。
作为父亲的冯英祥在美国的生活跟一般家庭并无二致,“我也遇到与一般家庭同样的问题和压力。譬如,我希望我的子女都受到很好的教育。”不仅如此,冯英祥还在积极维持孔、宋家族之间的关系,一年至少要聚会一两次,他清楚地知道如果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感情不去经营,终将被时间冲淡。
有一次在飞机上,宋曹琍璇隔壁的男士看见她的英文名Shirley Soong,便询问她是否来自神秘的Soong Family(宋家)。你认为呢?宋曹琍璇反问。你很年轻,Soong Family的人应该很老了,对方回答。如果你这样想,也是对的,宋曹琍璇相当乐意顺水推舟。
也常有人询问宋仲虎是否来自畅销书《Soong Dynasty》(《宋家王朝》)中的“Soong Family”,“What do you think?(你怎么想)”美国出生的宋仲虎耸耸肩,一笑而过。
1960年代初,宋子文与外孙冯英祥在纽约寓所
亲人们的相继去世无疑给孔令仪造成很大打击。孔家现在就剩下孔令仪和外甥孔德基。
香港商人李龙镳1956年毕业于台湾陆军军官学校预备军官第四期, 73岁的李龙镳潜心研究孔祥熙家族十余年,并与孔祥熙的大女儿91岁的孔令仪交往颇多。
自从宋美龄病逝后,孔令仪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最为年长的长辈。在李龙镳的描述中,孔令仪在美国的住宅坐落于纽约曼哈顿区最贵地段第五大道,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住在同一条街。孔令仪家的窗帘一拉开,即是中央公园繁茂树木掩映下的宁静湖泊,再远,是林立的摩天大楼和人群熙攘的大都会博物馆。
“孔令仪目前健康还没有问题,她在美国的生活节奏还是与以前在上海时差不多。孔令仪与我讲过很怀念上海,我也很想让她回大陆看看。”李龙镳告诉《新民周刊》。
在美国,华人眼中的孔家颇为低调。袅袅茶香中,李龙镳向记者娓娓讲述孔家大小姐孔令仪的近况:
- 我不是孔令仪亲戚,也非孔家旧部,但我希望从研究者的角度结识孔令仪,看到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就去过孔祥熙在山西太谷县的老家,孔令仪出生在那里,令仪出生当年,父亲孔祥熙在山西办了一所名为“铭贤学堂”的基督教的学校。90年代末期,我给孔令仪和她先生黄雄盛上校写信,黄雄盛先生后来给我打电话,约我吃饭。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在令仪纽约的家中喝下午茶,她家客厅沙发背后的两幅国画为蒋夫人宋美龄所绘,台灯旁摆放着孔祥熙先生和宋霭龄女士的相架,我当时心里早就准备好了三十几个问题,准备问她。
孔令仪最经常的穿着是高跟鞋配旗袍,旗袍一律为法国丝绸质地。60岁左右时,她会穿带红色花纹的旗袍;现在,她会穿白底深蓝花纹旗袍,看来素雅。在家请客时,孔令仪往往会在旗袍上别上白金钻石胸针,抹上口红,乌黑短发有条不紊——小小细节上自有她的坚持,看来得体。
孔令仪的先生黄雄盛今年88岁,是东北人,老先生喜欢穿西装、打领带,待人处事很有分寸,头发整理得一丝不苟,写信时每个字都规规矩矩。以前是空军上校的黄雄盛先生曾在美国受训、开轰炸机,他曾担任过蒋介石先生的英文秘书,年轻时当然很英俊健康,看得出来大小姐很喜欢他,他对孔令仪也很体贴,比如在令仪入座前他会很绅士地摆正座椅。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去年9月在纽约,我到她家先是佣人招待我,黄雄盛先生先出来与我寒暄,然后我看着孔令仪走出来,虽然胖了一点,但看来姿态挺拔,很有大小姐的风范。
从1945 年之后,孔令仪几乎都在美国生活。孔令仪是基督徒,不热衷社交,为人低调且遵守中国人固有的礼节。蒋经国夫人蒋方良过世时,孔令仪和黄盛雄夫妇亲自飞抵台北送葬,在东京呆一两天再回纽约。她常常散步,不多的娱乐方式是跟贝祖怡的太太蒋士云和顾维钧的太太打麻将,一礼拜一次;她养了条狗,我有次去她家时正在打雷,狗吓坏了,她就将狗抱在怀里。
她很喜欢怀旧。有一次,孔令仪跟我讲到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铁狮子胡同过世时的情形,孙中山先生去世的晚上,孔令仪的母亲宋霭龄知道宋庆龄特别难过,就叫令仪陪二姨庆龄一起睡。宋庆龄问孔令仪,你现在睡的地方是你姨丈曾睡过的,你怕不怕?孔令仪说不怕。但她跟我说,其实她当时心里很害怕。她讲这番话的时候神态仿佛十几岁的女孩,很生动。
孔令仪说父亲孔祥熙很喜欢吃面;她也曾提到小姨丈蒋介石。曾经有5年时间,在金陵女子附属中学读书的孔令仪跟蒋介石夫妇住在南京官邸,她觉得蒋介石很爱护她,北伐时蒋介石写了《告全国同胞书》,在孔令仪15岁生日时,蒋介石将《告全国同胞书》的原本送给孔令仪,并题了孔令仪的名字,现在还挂在孔令仪的书房里。
西安事变时,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住在孔祥熙家,正在花园里玩的孔令仪看见了张学良就叫他,“姨丈,你好吗?”刚刚受审的张学良正好一肚子气,没理令仪。
现在孔令仪年龄大了,有些东西也逐渐忘记。我看过当年驻德大使程天放的回忆录,其中谈到孔祥熙以行政院长的身份参加英国国王加冕仪式,并访问德国,当时在德国的孔令仪眼睛开刀,孔祥熙一到德国就赶紧去看宝贝女儿。我后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孔令仪听,她自己都忘记了。
在我看来,孔令仪的性格更像美国人,她的想法很简单,不太爱管事,也较容易满足,不是霸道的大小姐作风。
孔令仪待人接物很客气,我太太跟她说“谢谢”,她也用广东话回答“不用谢”。她总有办法把气氛弄得很好,吃饭时她给你搛菜;有次我带着儿子去孔令仪家,令仪先是问我有几个孙子,我的儿子拿了孩子的照片给她看后,她又询问能否将照片送给她,并希望我们有空带孩子去看她。
2000年在纽约第五大道孔家,李龙镳(左一)偕夫人与孔令仪女士(左三)及丈夫黄雄盛(左四)合影 孔令仪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大弟孔令侃,妹妹孔令伟,小弟孔令杰。应该说,孔祥熙最喜欢的孩子是孔令仪和孔令侃,令仪比令侃大1岁,她和令侃的感情也最好。
1967年,孔令仪88岁的父亲孔祥熙病逝于纽约;1973年,85岁的母亲宋霭龄病逝于纽约;1975年,小姨丈蒋介石去世;弟妹孔令侃、孔令伟、孔令杰也相继去世;2003年10月24日,孔令仪小姨宋美龄去世……
亲人们的相继去世无疑给孔令仪造成很大打击。孔家现在就剩下孔令仪和外甥孔德基,孔令仪没有孩子,孔德基是孔令杰唯一的儿子,现在应该在美国得州。去年,孔令仪一直等孔德基来,想让他把父亲孔祥熙的档案交给胡佛研究所。孔令仪现在年龄比较大了,不太关心外面的事情,她最怕烦,对孔祥熙档案的保存, Shirley Soong(宋曹琍璇,宋子文弟弟宋子安的儿媳)做过不少工作。
宋美龄在世时,孔令仪经常去看她,她们住得不太远,开车大概15分钟。以前是孔家二小姐孔令伟照顾宋美龄,1994年,孔令伟因直肠癌过世后,孔令仪承担了照顾小姨的责任。2002年,跟令仪见面时,我希望她给我安排一个见宋美龄的机会,令仪后来请我参加2003年宋美龄的生日聚会。我先从香港飞到美国,我记得很清楚,2003年3月21日宋美龄生日那天是百花节,天气很冷,我10点半出发,穿了最厚的Kissman的大衣,太太穿着旗袍,风从下面直往上钻。我先访问了宋美龄的副官空军上校宋亨霖,那时其实医生开了配方给蒋夫人,所有的东西都要搅碎以方便消化。宋美龄很注意体重,平常吃青菜和沙拉,假如体重减轻,才吃一片薄薄牛肉。相比而言,孔令仪饮食就很随便。
蒋夫人住在纽约曼哈顿东河寓所,她的卧室在10楼,客厅和餐厅在9楼。那天当时大概去了40人,每个人坐的地方都有规定,我坐在客厅,我儿子和媳妇坐在餐厅。我们在等蒋夫人下楼,等到1点10分时,宋亨霖先生跟大家讲,今天蒋夫人感冒了,没有办法下楼。我当时的感觉真像从楼上摔下一般,很失望。同年11月 25日早晨11点半,我在香港听电台广播说蒋夫人过世,马上发传真安慰孔令仪。后来我请孔令仪夫妇送给我一幅宋美龄的画,他们后来用DHL给我快递了一幅宋美龄的画到香港,并打电话确认我是否收到。
跟宋美龄一样,有时太紧张、压力太大孔令仪就会皮肤过敏。在操办蒋夫人的丧事时,她也有皮肤过敏。我去过宋美龄安葬地纽约郊外的芬克里夫墓园,孔令仪经常带着鲜花在宋美龄墓前悼念。
大家都很关心孔家目前有多少资产,孔令仪请了专门的财务顾问帮她打理财产。她现在住的房子属于apartment(公寓式),大概有3500到4000平方尺,我估价差不多为800万到1000万美元。她家属于中西合璧的风格,沙发是西式的,也有古董家具,她从山西运了一个3米多高的屏风过来,红木镶嵌着红宝石,很漂亮,蒋夫人与我都喜欢在屏风前照相。细节可以看出主人的身价,她有颗翡翠白菜,跟真白菜差不多大,价值不菲;有一个花瓶,花瓶上有1000个 “寿”字;她还有一块四方的玉,陈列在黄金架上,宛如一块小屏风。
我本来计划请孔令仪外出度假,她不喜欢到加勒比海这些热带地方,更喜欢瑞典、丹麦、芬兰这些凉爽的北欧地区,但因为前一阵子她忙着卖房子,最终度假未能如愿。宋美龄生前在美国住的房子原本也属孔家资产,宋美龄去世后,孔令仪以大约130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这个房子;孔令仪还有个房子在长岛蝗虫谷,孔祥熙和宋美龄都曾居住过,有35亩地,我去看过,里面大到足够跑马。
1944年12月18日,宋子文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陈家:豪门只在传说中 陈林颖曾说:“现在我们跟孔、蒋、宋家还会偶尔联系,在不同的地方我们会碰到,那时我们会想——我们原来是有渊源的,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人。”
“蒋、宋、孔、陈,他们也是凡人,都有过错,如今功过均交由历史评说。他们的沉默里涵盖着无奈,他们的沉寂亦是对历史的交代。”陈立夫的三儿媳妇陈林颖曾平静讲述昔日家族历史。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浙江省吴兴县人,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组织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等职,2001年2月8日在台中逝世,享年101岁。而早在1951年,陈立夫的兄长陈果夫就因肺癌过世,终年60岁。
陈林颖曾生在台北,祖籍浙江,是台湾著名国学大师林尹的女儿,也曾是陈立夫的“干女儿”。初中以后林颖曾赴西班牙留学11年,直至取得马德里大学文哲学硕士学位,让她拥有了外向性格和直爽脾气。陈林颖曾现任财团法人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兼执行长,这个基金会致力于两岸的医药交流和文化教育交流,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都已展开交流合作,陈立夫、陈泽宠生前都曾担任基金会董事长。
陈立夫有三子一女,长子陈泽安由台湾大学农学系毕业,由于陈果夫没有子嗣,陈泽安被过继给陈果夫,陈泽安后赴美国求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知名植物病理学家,如今80岁;次子陈泽宁由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在一家公司担任研发工作,如今已79岁;女儿陈泽容16岁时就赴美学习音乐,如今也已72岁。陈林颖曾的先生陈泽宠是陈立夫最小的儿子,是普度大学航空工程系和工业设计系的双科硕士,毕业后在洛杉矶工作。
1950年,9岁的陈泽宠跟随父亲陈立夫赴美。当时的陈立夫已退出政坛,在美国新泽西经营一家养鸡场。“公公的鸡场开了好几年,被烧掉过两次,还遭遇鸡瘟。当时李敖质疑,陈立夫先生怎么可能打着领带去喂鸡?我先生跟李敖说,你实在不了解我的父亲,他相当注重礼仪,又常有人去农场拜访他,他总不能衣衫不整接待客人,所以他才经常打着领带做农活。的确,当时孔祥熙、宋子文等很多人都曾去看望他。姐姐泽容订婚时,爸爸妈妈亲手用鸡蛋做了3个月蛋糕,招待了150多位客人,还有很多人喜欢我婆婆做的辣椒酱,真材实料、价廉物美。”陈林颖曾用“解甲归田”来形容公公陈立夫当时的状态。
在陈林颖曾的印象中,陈立夫在美国的鸡场经营得并不好,先生陈泽宠念的是美国公立学校,直到在普度大学求学时都是半工半读,并依靠哥嫂援助才完成学业;而她与陈泽宠的相识冥冥之中仿佛已有定数。“我们之前并不相识,可能是公公婆婆的有意安排,1976年年初我刚好从西班牙回台北,才见到陈泽宠,大家讲西班牙的舞蹈和音乐,我们聊了很多,他兴趣很广,对美国很了解,但完全是传统中国人的思维。那时我23岁,我觉得大我12岁的他成熟稳重、书卷气十足,让我很有安全感。”1977年,陈泽宠与林颖曾结婚;1982年,他们回到台湾定居,陈泽宠开始创业,开办自己的电器工程代理公司。
在陈林颖曾看来,公公陈立夫是儒家的推崇者,1969年,陈立夫回台。“蒋介石先生发电报请公公回台湾做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副会长,蒋介石先生任会长。陈立夫先生有本书叫《从根做起》,他认为虽然经济发展了,但中国文化的根仍需守护。就像他常讲的,政治是短暂的,文化的根是永远的。”
1988 年1月31日,蒋经国病逝,陈立夫找到蒋纬国、赵耀东等30多名国民党元老联署,提出一个“以中国文化统一中国”的方案,在岛内引发强烈震撼。在陈林颖曾的印象中,90年代初公公陈立夫对两岸交流的态度很积极,陈立夫认为政治可以用柔性方式处理,用文化的根来加强接触,但李登辉却予以敷衍和阻挠。陈林颖曾说,陈立夫先生最早就发现李登辉是最不爱中国的,公公曾在便条上写过“最不愿意见到中国统一的就是‘李总统’”,“这个便条大约是1992年写给‘总统府 ’资政陶百川先生的,还在我家里,陶百川当时对两岸交流还有希望,期望能组织两岸交流小组。”
在陈林颖曾看来,公公陈立夫晚年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早晨5点起床,然后是写毛笔字、看书;他很保守,如果有10元钱,往往只做七八元钱的事情;他担任了台湾中国医药学院30年的董事长,为这所学校募款,一直做到过世……“公公组织了一个‘老人会’,原本80岁的老人才能入会,后来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公公就将‘入会标准’降低到60岁。只要有走的老人,公公都亲自到殡仪馆去送行。”
夫人孙禄卿的离去显然对陈立夫的影响最大。“婆婆毕业于上海美专,喜欢理家,是标准贤妻良母。他们夫妻的感情很好,公公常讲,‘爱其所好,敬其所异’。”陈林颖曾说。
陈林颖曾透露,公公陈立夫并未留下多少遗产。“公公更像一位读书人,很受晚辈尊重,他教导子女们要自食其力,陈家的生活方式跟台湾的普通民众并无两样。公公在台湾天母曾有座房子,是早年蒋经国先生陪他去看的。但买地和造房子的钱由他的4个子女通过每月分期付款支付,婆婆过世后,在1992年,公公将房子卖掉,并把卖房的钱归还给孩子们。”
“我们一家都没有再从政。陈立夫先生没有明说不让后代从政,但他主张让孩子的兴趣自由发展。我先生回台湾时,蒋经国先生曾找过他,问他是否有兴趣为民航局服务,担任高阶职务,我先生表示自己对环境不熟悉——实际上,陈家并非认为为官就是荣耀。”陈林颖曾认为嫁入陈家的她并未没有看见所谓的豪门的奢侈与浮华,先生陈泽宠从来不事张扬,“总是等他做到某个程度时,人家才发现他原来是陈家的儿子。”
陈家第三代孙辈目前共12人,分别在金融机构、医疗工程机构和高校任职,“他们都很杰出,都是哈佛、MIT、普度、斯坦福等名校毕业。”陈林颖曾说。陈林颖曾的长子陈绍诚(Victor)今年27岁,次子陈绍仁(Stanford)今年25岁,兄弟俩在台湾念完高中后到父亲的母校普度大学学习工商管理。
去年7月,陈泽宠带妻儿到北京旅游,其间身感疼痛,8月初陈泽宠住院体检并接受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病情恶化,最后不治身亡。先生陈泽宠的突然辞世,让54岁的陈林颖曾难掩忧伤,面对记者时甚至几次泪水盈眶。“我先生在我们家是全能的百科书,他本来想两年之后退休,现在却突然离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恍然一梦。Victor还未毕业,只好先休学一年,帮助打理父亲的企业。”失去主心骨的家庭弥漫着酸楚气息,小儿子Stanford几次跟母亲说,妈妈,我打电话给爸爸,他没有回我电话……后来Stanford突然醒悟,原来爸爸已经过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