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美国曾计划在台湾搞“政变”:由孙立人主政台湾(组图)

(2007-09-23 22:06:04) 下一个

 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

1991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其实,孙立人并不是因美国企图以他来取代蒋介石而遭囚禁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早在1942年,他率不足一团之众,在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营救出被围困的英军七千余人和五百多名战俘(一半以上是英国人)时就已震惊世界,被誉为“东方隆美尔”。当时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令日军胆战心惊。被救的英军官兵个个热泪盈眶,向中国官兵竖起大姆指,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万岁!”“仁安羌大捷”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盟军公认的唯一胜利,使盟军不得不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此役是二战中以少胜多最著名的范例,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史迪威将军与孙立人和廖耀湘在一起

1942年5月3日,英军的亚历山大和史利姆两位将军,均以私人的名义派员给孙立人送来了“感谢信”。亚历山大是第一次缅甸战役时英缅军总司令,战后曾出任英国国防大臣。他对孙立人在仁安羌营救英军第一师深怀感激之情。并告知英国女王将向孙立人颁发“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向全体官兵宣读了他们的来信。而后,他慷慨激昂地说:“勋章的授予,是全体官兵的光荣,尤其是死伤的同胞,以血肉之躯换来的光荣!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中国军官第一次以战功获得外国勋章,而是表现了中国和盟军第一次并肩作战所付出的血汗和舍己救人、不背盟信的中国精神,这一精神已得到了公平的评价!”驻印英军统领代表女王向孙立人颁发“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该勋章是英国级别很高的荣誉,受勋者都要加封爵士爵位。

自视甚高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经常与孙立人交谈,有时谈得非常投机,亲密得情同手足,有时却争得面红耳赤。史迪威为人耿直,有战略眼光和战略头脑,对孙立人非常赏识。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其大多数将领普遍受到西方国家的轻视。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孙立人率领训练有素的新三十八师和以后的新一军,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北缅,与日军五个精锐师团连续作战17个月,越战越勇,所向披靡。与孙立人指挥的部队相比,印缅战区其他盟军部队不免有些相形见绌。孙立人入缅作战后所创造的奇迹,使他备受各国军政要人的关注,也引起不少西方人的好奇。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他受到众多盟军将领的尊敬。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孙立人颁发丰功勋章的颂词中曾这样称赞他:“中国孙立人中将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辛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卓越之指挥歼灭强敌,解除英军第一师之围,免被歼灭。后复掩护盟军撤退,于千苦万难中,从容殿后,转战经月,至印度后犹军容整肃,不减锐气,尤为难能可贵。其智勇兼备,将略超人之处,实足为盟军楷模。”

二战期间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战后曾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也对孙立人颇为敬佩,1945年3月底,他电邀孙立人赴欧洲考察,希望结识孙立人这位中国传奇式的将军。5月23日,孙立人一行抵达巴黎。艾森豪威尔因在德国受降,不能亲临机场迎接,他特派官员去接孙立人。在机场等候的是艾森豪威尔的那辆房式座车,车上有金属镶嵌的英国勋爵纹章和元帅的标记,以往这辆豪华座车只有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法国戴高乐将军这样的贵宾才有资格乘坐。

二战期间的风云人物、四星上将巴顿将军,他与苏联的朱可夫元帅、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并称为“盟军三骁将”,曾指挥过收复北非、西西里登陆、莱茵河进军等重大战役,被德军称为“瘟神”。巴顿和孙立人是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校友,听说孙立人要拜访他的司令部,立刻表现出一种少有的热情。他派一支摩托车小队,在离司令部还有20英里远的路口恭候孙立人的座车。临别时,巴顿将军将他所得到的战利品———一枚德国十字勋章和手枪赠与孙立人。这对于指挥过百万大军驰骋疆场且性情高傲的巴顿将军来说,是极为少见的。

6月17日,孙立人应邀到英国访问。在英国陆军部,英国女王授予孙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以答谢新三十八师一一四团在缅甸孟拱郊区援救英印军第三师七十七旅的友情,表彰孙立人将军在北缅横扫日军五个师团的卓越功勋。

6月23日,孙立人又应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邀请赴美访问。早年孙立人从清华毕业后被保送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度大学工程系读书,获工程学士学位后,又转入弗吉尼亚军校,与马歇尔将军等很多美国名将是同学。1928年孙立人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回到南京从戎。

孙立人的欧美之行,在蒋介石看来是“大逆不道”,因而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为他以后的仕途埋下了祸根。

蒋介石炮制“孙立人兵变冤案”孙立人因此被囚禁了33年

美国政府在蒋介石兵败大陆之际,曾打算“弃蒋保台”,由孙立人主政台湾。盟军远东统帅麦克阿瑟亲自游说孙立人,“有意要请阁下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据美国已解密的档案,对于美国的游说,孙立人至少有三次予以拒绝。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但初到台湾的蒋介石为笼络美国,重登“总统”宝座,尚需得到孙立人的拥戴,所以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随着蒋介石地位的巩固,遂罢免了孙立人的兵权,并在1954年炮制了震惊岛内外的“孙立人兵变冤案”,将孙立人囚禁了33年。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任命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并在史迪威指挥下参加过印度、缅甸诸战役颇获好评的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

1955年5月25日,台湾陆军少校郭廷亮被捕,经审讯,他承认,时任“总统府参军长”的孙立人指使他在军中联络了大批军官,并派人侦察台北阳明山西子湾、“总统”官邸等敏感地区的地形,企图以武力实行“兵谏”。

5月28日上午,蒋介石召见孙立人,说:“你以后少跟政客们来往。”孙说:“是的,我一生最讨厌玩政治和与政客打交道。”蒋说:“这次我要把你给孤立起来。”双方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6月6日,蒋介石在孙立人等人陪同下,前往屏东机场阅兵。阅兵后,立即产生流言,说有人企图在现场发难,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以排除腐败,巩固台湾。

8月2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以陈诚为首的“九人小组”调查孙立人。同时,为了向舆论、特别是美国舆论显示公正,又下令成立监察院“五人小组”进行调查。1955年10月31日,台湾“陆海军军事法庭”对孙立人作出判决。从此,孙立人被软禁33年之久。这就是国民党退台初期轰动一时的“孙立人案”。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1988年。3月20日,台湾“国防部长”郑为元来到台中市孙立人家中,告诉他:此后,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了。3月22日,郭廷亮发表声明,说他当年是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指使下构陷孙立人的。

1990年,90高龄的孙立人,在“总算在死前亲得以平反”的慰叹中与世长辞了。

1992年,美国政府开始解密50年代对台关系的有关档案,根据《信息自由法案》其他有关秘档也陆续地开放出来。这批秘档分别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中国科、中央情报局、麦克阿瑟和柯克私人档案,这些档案和美国政府早已公布的《外交关系文书》(1949年、1950年),以及中华书局现已出版的顾维钧口述史,可以重看孙立人案。

美国政府密谋:由孙立人主持台湾政局

早在1948年底,面对国民党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开始积极寻找可能的替代人选。并对麦克阿瑟誉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台湾,倾注了更集中的注意力。

1949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莫成德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报告说,“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不必听命蒋介石,亦毋须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专为台湾谋福利。孙立人的经验也许不足,但其他条件却甚合适”。艾奇逊当即指示,可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商量,如司徒也同意,则伺机向李宗仁提出以孙立人代替陈诚。

1949年5月,莫成德回国,向艾奇逊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由孙立人主持台湾政局,以此作为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

1949年6月23日,美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凯南向国务院和“国安会”提出处理台湾问题报告书。其中就有“邀请孙立人将军加入占领军的新政权,如孙愿意接受,则美国分化国民政府驻台军队的合作,即告成功”;“通知蒋介石,如他愿意留在台湾,当以政治难民之身份相待”。


在制定此计划的同时,中央情报局拟定了刺杀亚洲一些政治领袖的计划。据当时任职中央情报局的上校帕什表示,中国有两人入选黑名单:一是周恩来,一是蒋介石。后因担心过分刺激盟国,成以“西方公司”名义,协助逃入中缅边境的李弥残部骚扰大陆。

当时,美国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与艾奇逊一样,对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堕落、丧失民心深恶痛绝,一直积极推动倒蒋运动。这年秋,他派莫瑞尔去找孙立人,莫瑞尔以印缅战场战友的身份探孙立人的底。孙立人见到莫瑞尔,大发牢骚,但未正面回答他的提问。

1949年12月,美国驻台“大使馆”代办斯特朗和前美国驻台北领事克伦兹抵台,与孙接触,他们向孙立人明确表示:如果孙愿意控制“国民政府”,美国将予以全力支持,遭孙婉拒。

然而,美国方面并没有因为孙立人的冷淡而放弃努力。1949年底,蒋介石的心腹郑介民赴美,西太平洋美海军司令白吉尔对郑介民露骨地表示,必须任命一位新的台湾省主席,否则他们将撤出台湾。12月28日,白吉尔诘问台驻美武官为什么“台湾防卫司令”孙立人没有“充分的权力”?白吉尔还对蒋介石的密使说:必须兑现授予孙立人全权的诺言。

在美国国内各界紧锣密鼓地倒蒋的同时,美太平洋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也不甘寂寞,1950年1月,他派其情报处长韦龙比访台表示:如蒋不愿离台,则不应干预行政,麦克阿瑟可以派人入台相助。被蒋断然拒绝。

1月3日,美参议员弗格森询问台“驻美大使”顾维钧:孙立人是否已和麦克阿瑟见面,因孙曾请他帮助安排。顾维均大吃一惊:想不到孙立人瞒着蒋介石与美国政客交往。

2月21日,麦克阿瑟竟然不与蒋介石打招呼,直接派专机去台湾接孙立人。孙为了表示“清白”,请求陈诚核准。孙立人到东京会晤麦克阿瑟,麦克希望他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并表示将尽力提供军援。孙立人返台后,又向陈诚转告他在东京的情形。孙立人自以为这样“透明”,可免遭蒋、陈的疑心,实际上,不去东京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是他临死前的醒悟,未免太晚。

在麦克阿瑟以军人的莽撞姿态向蒋介石示威的时候,美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分别拟定了《台湾政变草案》和《台湾可能的发展》。《草案》建议以孙立人为指挥官,以“反共、保台、联美”为主旨,对蒋实行软禁或放逐。《发展》则说:“最近几个月,各种报道均暗示,受过美国教育、现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正计划发动政变,俾使蒋介石成为有名无实的领袖,同时并铲除其亲信。目前有几项因素不利于在此时发动政变。

有关政变的谣言广为流传,蒋周围的人亦已知悉。此外,孙立人缺乏政治经验,对军政领导人欠缺影响力,显示他也许没有力量从事造反。如果未获美国事实上的支持,将不可能发动政变。”在美方日趋明白地将政变计划付诸实施的感染下,孙立人也开始改变其暧昧的立场。1950年3月,美巡回大使吉塞普向艾奇逊报告说:“孙立人将军陷于困境,他向我抱怨无权指挥海空军,亦无人在‘宫中’帮他说话。”腊斯克于5月30日仍向艾奇逊提出长篇报告,报告中建议:应告知蒋介石,要他离开台湾,将权力交给孙立人,然后,由联合国决定台湾前途,台湾获托管后,即可宣布撤消杜鲁门1月5日决定不协防台湾的声明。这也表明美国国务院倒蒋态度日趋坚定明朗。其实,早先,美国防部曾由坎拿德提出一份计划:由孙立人担任陆军总司令,由一群自由主义分子在胡适领导下组阁。


6月19日,美国国务院不为所动地制定出在台实施政变的机密计划。这份计划规定:(一)美国如要达成防卫台湾的目的,蒋介石及其党羽必须离开台湾,将一切权力交给由美国确定的中国人领袖;(二)上述步骤完成后,美海军驻防台湾海域,以防止中共攻台或台湾“反攻”大陆;(三)如蒋抵制这一计划,美国应派出密使“以最严密的方式”通知孙立人,如果他愿意发动政变,则美国提供必要的军援。

据档案显示,此密使为美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他被蒋介石称为“我中国最良之友人”,因为他担任专门偷运军火到台湾的一个“咨询团”的负责人,1949年到1950年初,为台湾在杜鲁门政府的禁令下购置大批武器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柯克支援台湾,并非冲着蒋介石,他是“以美国利益为重”的。在台湾的日子,他看到蒋政权日益腐败,1950年2月,他曾劝蒋将军事指挥权交给孙立人。据说,当年3月,孙立人出任“陆军总司令”,4月,出任“台湾防卫总司令”,均是柯克建言的结果。其后,鉴于蒋介石并未将“充分的权力”赋予孙立人,他对台湾能否经历解放军的攻击大感怀疑,所以,越来越倾向于国务院的“扶孙倒蒋”政策,因此被艾奇逊选为密使。

柯克尚未去台湾,形势就发生了最有戏剧性的变化———孙立人主动将一封密函送交柯克。孙立人在信中提出愿意领导兵变以除蒋,但要求得到美国支持,至少是默许;他表示,一旦掌权,将制止腐败,并在对付共产党方面,更具弹性(即不强求反攻大陆)。

杜鲁门当时虽未立即作出决定,但鉴于其一贯的反蒋态度,国务院并未觉得会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决定,所以,艾奇逊等紧张地部署政变前的准备措施:6月23日,腊斯克与胡适在纽约布拉萨大酒店会晤,并正式要求胡出面领导反共亲美的自由派内阁以取代蒋,胡表示毫无兴趣,还指责美国在盟友遭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不过,他认为蒋不宜再做“总统”。第二天,胡适在宋子文在场的情况下,向顾维钧报告了此事。“胆小”的胡适再次显示了他对政治只愿批评,不愿参与的微妙态度。

据档案显示,美国务院拟定的政变日期是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并决定:在政变前,蒋介石“必须被解除权力”。然而,25日晨,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来,艾奇逊等面面相觑———他们知道,美国的注意力将集中到朝鲜,而在朝鲜激战的时候,无法在一个并非没有一点利用价值的“盟邦”发动政变。蒋介石就这样赢得了喘息之机!

蒋介石曾在“史迪威事件”中摸透美国政治家不敢果真翻脸的脾气,这次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他头上,他自然不会错过时机。据美驻台情报人员报告,孙立人已被蒋经国主导的政工特务盯梢,孙的一举一动尽在其监视之下。

1953年3月21日,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访问”台北,约孙立人会面。据称:“孙立人显得不太自在,声音压得很低,显系担心房里装有窃听器。”孙立人对史蒂文森说,马歇尔1946年对国民党贪污腐化、没有效率、众叛亲离的批评“绝对正确”,他表示:“国军”仍然是不错的,亦有望“反攻”大陆,但其领导层不行,台湾政府是一个充斥个人权力的老迈政权。但是,孙立人的一番慷慨陈词并没有获得史蒂文森的任何承诺,相反,却为蒋经国的特务提供了“谋叛”的又一证据。

1954年6月24日,孙立人被调为“参军长”,实际上脱离了部队。同年12月,美台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台湾成为美国封锁中、苏的“环太平洋岛屿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蒋介石不再担心会因为清除个别亲美异己人士而与美国决裂。于是,“久蓄异志”的孙立人已成为他可以随时、任意处置的刀上俎,“屏东事件”只是个“人造”的借口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ilovenz 回复 悄悄话 美国背弃的盟友可不少,象伊朗的巴列为国王,费力宾的马可丝总统,阿根廷的加而铁里将军,南韩的全斗焕总统和台湾的蒋经国总统.当然这些都是专制的盟友.下一个会不会是民主的台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