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人生

In this world and this life, I still remember......
正文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

(2013-12-16 10:33:40) 下一个
我在大学时,第一次阅读林语堂的作品,记得是“My Country, My People”。我看的非常感动,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感到骄傲。从此之后,迷上了林语堂,凡是他的书籍我都找来看。有一次在俄州哥伦布城逛旧书店时,看到一本精装的“Moment in Peking”,就赶紧买下来。我看的都是英文原著,后来在网上看到这本书被翻译为《京华烟云》,又译作《瞬息京华》,可惜这些中文译本我都没有读过。其实,《瞬息京华》翻译的更精确。1975年,林语堂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林语堂在原著近结尾时,写到女主人公姚木兰在颠沛流离多年后,回忆年轻时代的北京岁月,如同瞬间一梦。记得姚木兰的感受引起了我的思乡之情,每想起自己早年在北京的生活和已经消逝的童年时代,就唏嘘不已。

我昨天在家无事,上网看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看了几集后,非常失望。林语堂的故事被篡改的面目全非,变成一个充满家斗浅薄无聊的言情剧。在林语堂的笔下,姚木兰的婚姻生活,基本是幸福的,尤其是新婚时以及后来的很多年。她的丈夫曾荪亚,虽然不是她眼中的夫君第一人选,起码他们青梅竹马,很有感情,家庭生活很温馨。曾荪亚这人虽没有什么出息,但是从小就钟情于木兰,能娶木兰为妻是他人生的最大心愿(其实他配不上木兰);他们结婚多年以后,他还搞了一场小小的婚外恋,也没闹出任何大风波。可笑的是,在电视剧里,木兰与荪亚一开始就是一对仇人,闹得不可开交。在林语堂的笔下,木兰的妹妹莫愁是一个心底宽厚聪明朴实的女孩子;可是在电视剧里,莫愁变成了一个任性妄为惹是生非的富家小姐。

林语堂是很推崇曾老先生(姚木兰的公公)的家庭生活的。曾老先生在林语堂的笔下,算是个很不错的很成功的中国传统男人。林语堂尤其欣赏曾老先生的一妻一妾(我当时对这个看的很郁闷)。林语堂是这样描述的:曾老先生与妻子相亲相爱,育有3子;不料一次夫妇两人都染病在床,曾太太的陪嫁丫鬟只好照顾曾先生(包括解决大小便问题)。因为有了这样的“肌肤之亲”,曾太太决定让曾先生纳丫鬟为妾,这样才对得起这个丫鬟。林语堂继续描述,曾太太善良贤惠,丫鬟做了妾后安分守己,妻妾红花绿叶,互相扶持,真是家和万事兴。后来丫鬟育有2女,长大后也都嫁给良婿。据林语堂说,这是中国妻妾的最好典范。可是在电视剧里,曾太太自私骄横,那个妾心计恶毒,曾家是乌烟瘴气。总而言之,林语堂笔下令人怀念的刹那芳华般的北京岁月在电视剧里就是一场恶梦。看了几集后,我就看不下去了。不过,电视剧里的男女众演员的形象都不错。

有兴趣的网友,最好阅读英文原著。如果没有时间,书中的内容大致如下:

“《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又译作《瞬息京华》)是中国作家林语堂以英语创作的历史小说,也是林语堂的首部小说,于1939年11月出版。本书描写了1900年至1938年中国历经的庚子事变、辛亥革命、军阀当政,记载了民族主义及共产主义的崛起,以及抗日战争的发端之时动荡不安的局面。

因为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个纷扰战乱不断的年代,所以林语堂并未掺杂太多个人评论于角色之中。因为在那时代,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每个角色都带有一丝理智、真实,同时也含有不理性。林在序言里也提到,这本小说只是个关于人们如何生存以及思考模式如何形成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如何适应世俗的大环境和反抗上帝的规则。

虽然林语堂没有明确的表露出对日本人的憎恶,他却透过书中角色以现实状况反应出中国人对日本入侵中国的过往感到仇恨。本书以扣人心弦的高潮结尾,使读者希望主角能由战乱频繁的沿海地带逃亡至不受战火波及的内陆。”(摘自维基百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8)
评论
凸想凹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前辈,我一直以为plane是代表梧桐科树木。圣诞快乐!
夕阳漫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凸想凹' 的评论 : Plane (Platanus)是法国梧桐,与中国梧桐不同。我想,李清照的词中,应该是中国梧桐吧?你说的很对。因为我是北京人,所以看Moment in Peking没有考虑过这些地名,我稍微一思索,就知道林语堂说的是什么地方。他这本小说的确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凸想凹 回复 悄悄话 非常感谢。前辈说得对,colanut一词看上去是像林语堂自己创造出来的。梧桐也可以用plane来表示,但在这里实在是太容易引起歧义了。
另外,得知您是北京人,自小生活在那里,对京畿一带发生过的事情和地名肯定比非北京人熟悉多了,看《京华烟云》要比非北京人看起来方便。书里的Gate of Hsipienmen、Gate of Hsichihmen、Gate of Yungtingmen、Gate of Hatamen、Lake-green Clouds Temple、Sleeping Buddha Temple、Old Summer Palace、Lama Temple、Paoting、Tehchow、Tsangchow、 Chochow、Hochienfu、Yung Lu、Kang Yi、Yu Lu、Li Pingheng、Prince Tuan、Prince Ching得让我想半天才弄明白是西便门、西直门、永定门、哈德门、碧云寺、卧佛寺、圆明园、雍和宫、保定、德州、沧州、涿州、河间府、荣禄、刚毅、裕禄、李秉衡、载漪、奕劻。《京华烟云》是一部史诗性的著作,它所记述的事件、内容、人物几乎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书中提及的近代中国人物,真是群星璀璨,从傅增湘(Fu Tseng'hsiang)到蔡元培(Tsai Yuanpei),从林琴南(Lin Chinnan)到陈独秀(Chen Tuhsiu),从齐白石(Chi Paishih)到辜鸿铭(Ku Hongming),当然也有康(Kang)、梁(Liang)、袁世凯(Yuan Shihkai)、张宗昌(Chang Tsungchang)、蒋中正(Chiang Kai-Shek)。叙述的事件从清朝的庚子之乱到中华民国的全面抗,完全是一部加入历史的言情小说或者是一部加入言情的历史小说。您这旧书买得太好了,竟然还是精装版的,太值了。
夕阳漫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凸想凹' 的评论 : 我的书是1942年精装版,里面确实是:

The ground is strewn with staid
And withered petals
......
And on the colanut
To hear the drizzle drone

这里strewn是被动式strew,staid是个形容词,如果我不知道中文原诗,我就会翻译为:
衰残的花瓣凌乱地遮盖大地。

我猜测林语堂自己编的colanut代替梧桐,因为英文Chinese parasol tree,学名Firmiana simplex实在没办法用在诗歌里。
凸想凹 回复 悄悄话 看了您写的有关文革的文章,才知道您是老前辈。我不该用“哥们儿”一词,事前不知,多有冒犯,还望宽宥。Tijen的中文被译为“体仁”。不过,我还是想知道,“满地黄花堆积”和“梧桐更兼细雨”的英文在您买的版本里是怎么写?李清照的这首《声声慢》在书中的第二十章,大陆版第334到335页。谢谢。
夕阳漫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凸想凹' 的评论 : 谢谢你!我没有看过中文版,所以不清楚中文措词。我当时阅读这本书时,就按照英文字面去理解的。比如,原著里,木兰有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叫Tijen,至今我仍然不知道他的中文名字是什么。
凸想凹 回复 悄悄话 刚才,前面有一处差错,应写为“镶红旗是军级单位(army),因为镶红旗里又辖有镶红旗满洲、镶红旗蒙古、镶红旗汉军这三个师级单位(division)”。另外,书中大量直接运用威妥玛拼法来表示“太太”(taitai)、“奶奶”(nainai)、“小姐”(hsiaochieh)、“姑娘”(kuniang)、“老爷”(laoyeh)、“少爷”(shaoyeh)、“丫头”(yatou)、“姨妈”(yima)、“妹妹”(meimei)、“姐姐”(chiehchieh),这给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带来很多困惑,虽然前面也有注释。中英文化上的不对应,让林先生写书的时候也挺挠头的,难为他了。
凸想凹 回复 悄悄话 太好了!终于找到喜欢英文版的人了!你看的是正版的英文版的《京华烟云》?很好,我看的是大陆出版的有部分删节过的英文版《京华烟云》,而且里面的错误多得让我想把责任编辑的脑袋塞进抽水马桶。我只请教两个问题。第一个,“满地黄花堆积”和“梧桐更兼细雨”的英文在你买的版本里是怎么写?这两句在大陆版第335页的英文分别是"The ground is strewn with staid, and withered petal"和"And on the colanut, to hear the drizzle drone"。我怀疑strewn,staid以及colanut这三个词有打印、拼写错误。大陆版的整部书中,拼写错误多得惊人。我开始的时候还特意做记录,后来实在是错误太多,懒得记了。不过有些错误记录,我到现在还保留着。第二个问题,你的书中对蒋介石庐山那一部分有详细正面描写么?另外,你发现林语堂先生的原著中也有些让人懵懂的地方了么?比如高粱的英文是durra,但在书中,林用kaoliang代替。再比如第二章所用的英文the commander of the Sixth Brocade Banner Regiment of Tientsin (Hsu),给人带来的感觉非常混乱。乍一看,是“天津第六锦旗团徐团座”。但作者像是想表达当时移师直隶任丘(Jenchiu)的人马是驻防天津的八旗兵的一支。反正,台湾张振玉译《京华烟云》给出的中文是“天津镶黄旗第六营的徐管带”。张也没弄清原文中这一组词前后排列的关系以及清军官衔的概念。但我觉得,林自己首先就没弄清,所以,使用的英文表达就很混乱,至少非常不清楚。照理说,the Sixth Banner应该是镶红旗,通称Braided Red Banner或者Bordered Red Banner。林这里用了Sixth Brocade Banner。但是,镶红旗是军级单位(division),因为镶红旗里又辖有镶红旗满洲、镶红旗蒙古、镶红旗汉军这三个师级单位,所以,徐,一个汉姓,是这支汉军镶红旗里的regiment commander,regiment在八旗里称“甲喇”,regiment commander在满语里叫“甲喇额真”,汉译“参领”。如果,林写的是the regiment commander of Han Division, the Sixth Banner (or Bordered Red Banner) Army of Tientsin,那么,中文肯定是“天津汉军镶红旗徐参领”。但是林没这么写。我又在想,这是不是一支绿营(Green Banner Army)的人马,因为徐是汉姓。那么regiment commander在绿营兵中的称呼则是“参将”。除了八旗、绿营外,当时的武装力量还有新军(New Army),regiment在新军中叫“标”,regiment commander则称“标统”。比“标”高一级的单位叫“协”,英文是brigade,长官叫“协统”,英文是brigadier或brigade commander;比“标”低一级的单位叫“营”,英文是battalion,长官叫“管带”,英文是major或battalion commander。张振玉的“天津镶黄旗第六营的徐管带”,简直匪夷所思。第一,不是镶黄旗;第二,regiment不是营;第三,regiment commander不是管带;第四,就算徐是营一级的指挥官,也不能写成管带,而要称“佐领”甚或“牛录额真”,这样才能对应得上前面的八旗。不过,我也不知道林先生想要表达的原意是什么,反正他好像对前清的体制不如我们现在这样搞得清楚。等一下,哥们儿咋发现自己这么啰嗦呢?对不起。谢谢。
Laoxiangxyz1 回复 悄悄话 老版的是在呈现历史,呈现人,呈现生活;新版的每一个画面都可做美丽的宣传照,海报,仅此而已。
badminton2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这是我最钟爱的小说。不在于言情,而在于描写的大环境的变迁和其中的道家哲学。英文版和中文版都很有收藏价值。
唯一2005 回复 悄悄话 京话烟云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林语堂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当年台湾版的电视机里面赵雅芝演的姚木兰比大陆版的强很多。大陆版的演员缺乏文化底蕴
Laoxiangxyz1 回复 悄悄话 赵雅芝版的拍得很经典,两对年轻人,姚父那个妾都很有味道,整个剧很温謦,很美很感人,很值得一看。大陆版实在太现代,就是演人情世故,没有年代感;包括陈宝国,潘虹等,架子拿得足足的,感觉是在看他们晒所谓的演技,而不是当时背景下的众生态故事。赵微等一帮年轻明星就更没有味了,只是漂亮养眼。
雪白小兔 回复 悄悄话 喜欢林语堂为苏轼写的传记, 好喜欢. 他是如此懂得苏轼.
夕阳漫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华人' 的评论 : 我看的是赵薇主演姚木兰那版,很喜欢赵薇的形象,觉得她比章子怡漂亮。我只看了几集,觉得基本是很搞笑的家斗剧。Moment in Peking英文原著写的不但动人,而且用词很美,很佩服林语堂的英文。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我还是觉得《京华烟云》翻得更有味道,《瞬息京华》太直白了。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京华烟云》是我最喜欢的中国近代小说之一,不好意思,我的ID即来自于此书。说到到电视剧,我记得赵雅芝版的姚木兰不错,赵巍版的就不敢恭维了。不知你看的是哪个?再有, 我也很喜欢《吾国吾民》。
夕阳漫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ightrose' 的评论 : 在那个时代,林语堂书里的大部分女子基本都是很前卫的,尤其是姚家姐妹。如同我们不知道未来的人们将会如何评价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而已。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只能说林语堂处在那个年代三妻四妾很平常,他的思想和道德规范也基本在那个框架里。
他欣赏曾老先生也罢了,毕竟是一个男人羡慕另一个男人左拥右抱。他把小说中的姚木兰也写成一个典型的被洗脑的女子,真心想要做个贤惠正妻,想要为丈夫纳妾并和未来的二房搞好关系。结果人家小姐看到做小的前景知难而退,才保全了她一夫一妻的婚姻结构。本来姚木兰其他方面都很好,只有这一点把她和现代女性鲜明的区分开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