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57)
2013 (97)
2014 (84)
2016 (43)
2022 (1)
2024 (93)
2025 (1)
英国公投的结果是脱离欧盟, 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多数受到过现代教育和思想洗礼的中青年都是反对脱欧的, 显而易见, 脱欧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一定具有负面的影响。
然而, 人类错误地把经济活动的正当性神圣化了。有中国的励志电影, 几个合伙人把生意做好了, 最后到纽约纳斯达克上市, 让中国人热血沸腾。但是我实在不理解这种奋斗怎么算是高尚的追求?
全球贸易让世界变小了, 也变类似和庸俗了。移民大批地从一些本来很有特色的地区涌向几个发达的国家, 很像画得糟糕的绘画, 是一种最后的失望。好的色彩绘画, 需要局部各有倾向和差别的色彩, 而总体才有对比和调和。一张没有干的好画, 被好事者用刷子抹过, 鲜明的色彩很容易被污浊掉。
如果我们尊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就应该鼓励他们在当地开花结果。而不是包容他们任意地因为经济利益而流动。当半数的罗马尼亚人移民到英国, 我不知道, 英国还是不是英国, 罗马尼亚还是不是罗马尼亚。
当代世界的人文思想显然大大地超越了限度并被利用, 它维护的是精英们的绝对利益,他们可以没有国界地制造过量的消费和垃圾,却没有任何道义责任的约束。他们通过左派的舆论把人类变得不男不女, 更没有了性格和精神。人类唯一的渴望似乎就是经济发达并由此而自由放荡, 人类把自己的欲望当作了天理。
不要听什么是趋势, 恶俗才是他们的本质; 不要讲什么是发展, 贪婪就是他们的面貌。如果世界回到小国寡民, 回到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 回到钱算个毛, 人类才是可爱的。现在,英国人希望做回到英国人自己去,这就是独立的意义。
对于移民,部分认同移民国家应该对于某些种族有一些特别对待,宽容很多时候是纵容,这个世界需要理想,但首先要现实。
----在这点上我是支持作者的,穆斯林的移民是特殊的移民,不能一般对待!我只是认为在欧盟内部统一解决会更好,不应该为此脱欧。穆斯林走到哪里不但不入乡随俗,还要绿化到哪里,穆斯林移民多了就要实行穆斯林宗教法律,进而成立穆斯林国家,这都是历史事实。
巴黎闹市街区被极端教派攻陷
总有人把温和派穆斯林描述为被胁迫者和所谓“第一批受害者“他们不愿意接受一个简单的事实:极端穆斯林完全依赖温和派才能生存极端穆斯林和温和穆斯林就是鱼和水的关系。只要还有水,鱼就不会灭绝。
据欧洲时报6月8日报道,Géraldine Smith是曾经居住在巴黎11区让-皮埃尔?坦博路(Jean-Pierre Timbaud)的一名记者。最近,她对这一街区进行走访调查,讲述了这一街区被伊斯兰化的故事,既令人感动,又让人不寒而栗。
也许现在有人会说:让-皮埃尔?坦博路是“被共和国遗忘的地方”,但是Géraldine Smith曾以住在这条街上为豪。因为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善于融合各族人群的街区。在这里,她的孩子和很多穆斯林信仰的孩子们同在一所天主教学校上学。
但是,在极端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她曾经引以为豪的街道在十几年间逐渐变了模样:小商店被原教旨主义书店排挤,而妇女们也因为人身安危不敢在室外露出手臂。虽然她之后去了美国,但是她对巴黎市中心的萨拉菲这一极端伊斯兰教兴趣不减。2015年1月,当她看到《查理周刊》袭击者库拉奇Kouachi兄弟所在的球队的照片时,她震惊了,她写到:刽子手和受害者们,都属于我生活的这个世界,让我震惊万分。
为了寻找答案,她从美国回来,并在清真寺的掩护下做了细致的调查。她找到了自己孩子从前的玩伴,走访商人小贩,找寻到一个冰冷的答案:在巴黎这条街上,住着两个互不理睬、互相抗衡的敌对群体,一个是法国中产阶级市民,一个是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
以下是其著作的节选:
2005年的寂静
2005年,让-皮埃尔?坦博路和平的气氛被破坏了。当时,大部分穆斯林父母,出于男女混合的忧虑,不再准女儿出去。因此,小学取消常规旅行,足球队也经历重组,就连带有奖励性质的英国之旅也变少了。这些是这条街出现分裂的一种写照。除了永恒的经济危机,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反对退休制度改革罢工、甚至是2003年夺走上万人生命的酷暑等等,都是法国每况愈下的写照。法国在不同种族大混合中摇摆不定和迷失自我。2005年末,法国爆发了城郊骚乱,危机从巴黎近郊蔓延到全国。
但是,巴黎11区和12区交界处却十分平静,没有人焚车,以至于很多人都没有发现异样,甚至还不停地互相说声:我们这里很平静。当现在回过头来看时,这句话对我来说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因为在平静的外表下,伊斯兰各派就像玩围棋一样,一言不发地出子,静静地投入到一场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的围棋游戏中。
清真寺下涌动的伊斯兰各教派
不同派别的伊斯兰教纷纷在这条街上开办书店。在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书店数量三倍增长。自1998年起,突尼斯伊斯兰复兴运动在让-皮埃尔?坦博路88号开办okba书店,并在80号开了一家杂货店。九十年代初,阿尔及利亚伊斯兰激进势力在这条街上开了一些小商店,如旅行社、书店、进出口商店等等。而106号也成为“亲伊斯兰教协会的集聚地”。在这里,甚至会看到不同国籍但是都曾在阿富汗战斗的伊斯兰教徒。
这些不同派别的伊斯兰教徒互相关注,但是他们互不掺合,甚至有时还会互相竞争。坐落在91号的是著名的AlBouraq出版社书店。在这些书店旁边林立的商店也都是为伊斯兰教服务的,他们出售宗教服装、不含酒精的化妆品、清真食品,包括肉类、糖果和合剂等等。还有两家组织去麦加朝圣的旅行社。
宣教组织的骚扰
温和穆斯林信徒和持不可知论的阿拉伯人是当时的第一批受害者。Soraya El Alaoui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CNRS)发表的一篇研究中解释道:2006年,伊斯兰宣教组织开始骚扰那些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穆斯林信徒,他们“常常去超市酒精类饮料柜台,守株待兔,等着穆斯林信徒前来并进行指责。他们简单的一句问候语Salam Alykum可能就会让曾经的老主顾打退堂鼓。他们甚至会要求商人在伊斯兰教祷告的那天关门。因此,在让-皮埃尔?坦博街生活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按着宣教组织要求的来,要么离开。
Sarah,是一个见证者,她向“我”讲述了她中学校友的经历。她的朋友是一个突尼斯人,在这条街上住了20多年,是一位做批萨的厨师。因为拒绝只出售阿拉伯可乐,他常常受到宣教组织的威胁。原教旨主义者的骚扰和目光,让其他的穆斯林信徒无法忍受,逼迫许多妇女也重新裹上头巾,也让他最终决定离开这里。
迟来的清醒:“我”错了
让-皮埃尔?坦博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著名的共和国广场。在这里曾经居住着各色人等,法国人、移民、失业者。在我看来,随着移民的到来,这条街会成为激发法国社会活力的理想熔炉。尽管移民和他们的孩子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受教育程度、肤色或社会地位等,他们都将会成为渴望融入社会的法国公民。我曾经相信:
1:他们的过去,如宗教生活习俗和传统等,将会随着他们在法国社会等级的上升而消失。
2: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无论他们的出生如何,只要他们的父母,学校和国家做好本分工作,这些孩子就会出头有日。
3:人们只要住在同一个街区,就可以和平共处。
关于这三点,我都错了。我曾经认为无边的宽容是帮助外国人和他们子女融入法国的最好办法。和我一样,这里的大部分住户都天真地抱着开放的心态迎接外来移民,但却没有关注现实,特别是移民的现实。我们都错了。宽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放弃。不管奥马尔清真寺里面有没有地方,11区的区长都不应该让奥马尔清真寺的教徒在街上做祷告。
这种宽容变成了一种信号,让那些想走向伊斯兰教极端化的人有恃无恐地威胁商人,禁售含酒精的饮料,甚至是辱骂那些不遵守他们规定的妇女。面对这些行为,附近的居民,不管是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教徒,当时就应该站起来反对,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做。Sarah感叹到:我们一直容忍,以至于最终我们自欺欺人地说服自己穿开衫是因为天气凉,却不敢承认其实是我们再也不敢露出胳膊在路上走了。(欧洲时报/储春花)
对于作者反对移民的观点不敢苟同。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移民史。不论是从一个村庄移到个村庄,还是从一个国家的一个省移到另一个省,以至于从一个国家移到到另一个国家,都会带来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和结合,从而促进当地的发展。 这从小到深圳、香港的崛起,大到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兴起,都可以得到验证。
----我没说这是什么对决,可是毛左们确实在偷笑,还有你确实不谈结果是否好坏,以其是公投、是民意来压人。要知道你所谓:民意才是公理,不需要辩论和证明。正是毛左的“多数人暴政”的逻辑。
----你的这个观点与我何干?!我的发言只是在阐述我对英国执意脱欧的深层文化的理解,我可从来没有反对民意和法治精神下的公投!英国公投是让人民选择,这没有错,形式合法,过程合法。但是我认现在获得的结果有害于英国和欧洲的利益,仅此而已。是你想得太多了!
----辩论是使大家都更接近真理,而不是为了表现自以为是,或是意气之争。你对我乱扣帽子不代表你的观点正确。穆斯林问题是整个欧盟的问题,甚至是世界问题,不是脱欧能够解决的。在欧盟内部可以更有力的解决这个问题。越有实力才能越好的解决民生问题,耍光棍恰恰是穷棒子的逻辑。事实胜于雄辩,脱欧后的英国还是不能彻底解决穆斯林问题,而在欧盟的好处也没了。这些不久就会体现出来。
举个小例子:博主和那些支持脱欧的网友怎么看待美国的南北战争呢?根据当时的美国宪法,个州是可以公投脱离美利坚的,南方各州是合法独立的,林肯和北方的领导者都是“狂热于大国博弈思维的人”?
但是直至今日,英国平衡和分裂欧洲战略思想的幽灵依然徘徊在英国和欧洲的上空。而只有统一的欧共体或欧盟才能保证欧洲成为世界一极的地位,对分裂的欧洲偷笑的是俄罗斯,也许还有美国,但现在和将来哭的绝对是欧洲人,这也包括英国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