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汉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再说中国艺术

(2012-11-05 07:28:53) 下一个

作为艺术家,总不该不说艺术,可是艺术在中国人的嘴巴里,多半不是真的关于艺术,而是攻歼和人格侮辱。最著名的一个依据,就是人品即画品,而恰恰这样一句关于“品”的论断,正是没有任何品质的人用来攻击专业人士的利器。
因为,没有专业水平的人,要混在艺术圈里起哄,就要依靠这些似乎永远的真理做幌子,没有人品,也没有画品的人,反而一跃而成为审判者,可以评头论足,甚至点点戳戳任何人,难道不是中国政治制度在这里的一个缩影?所以,即使在民间的艺术论坛,也很快被这些不三不四的人把持,不要说主流的艺术圈,老老实实画画的,还不如哪个演艺圈的大佬客串来得吃香,据说某人刚学了一点滴答水墨,就开起画展来,新闻报道还铺天盖地,人家更有“品”啊,我们自愧不如。
再说过来,中国古代文盲太多,能够写个字,就是人上人了,所以写字就成了艺术(艺术论坛里看到的说法,很有道理),其实艺术在中国人这里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少,所以虚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最后把一点一划吹得登天一样不可思议,终于艺术不再看什么内涵了,而是看谁的脸皮厚、牛皮大了,甚至跟人类最简单的一种生理动作直接联系起来,就有了那些如同玩江湖杂耍一般的书法大师。
最近在审批一个新的学位设置,在学校的最高学术委员会,我本不该说什么怪话的,但是因为直接负责写鉴定,不得不说几句必须说的:实际上现在美国大学教育也是文科学位越来越泛滥,品类繁多,而含金量越来越少,尽管都以强调当今文化多元化作为口号,好像不得不交叉发展出众多的新课题,而一个学位的学习真正能在这个学校获得的资源,无论从师资或者课程设置上都不能得到保障。尤其是一个课题的容量,去掉口号和虚的东西,实质的可以进入深度探讨和研究的却很局限,也很浅,而这样的状况,相比一个通过必须的数理和逻辑训练,并有相当的科学素养为前提的理科学生在大学的深入研究,简直就是可笑的。
再回头看中国的这些所谓的艺术,当那些以古怪当做真谛的大师大行其道的时候,已经不能说这到底还是不是艺术了,倒应该说这里面是不是有一些艺术的因素罢了。好比卖酒的在酒里参了太多的水,都已经不好意思问: 你这酒里兑了多少水,而应该说: 这水里兑的酒实在太少了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房崇的评论:
哈哈,这也是艺术家意志的磨练,现实中艺术家经历的风雨会比这些多得多。
房崇 回复 悄悄话 看到华翰斋步你的后尘,也被从某坛轰出来了,发一长叹!艺术家还是做个体户吧,不掺和他们了。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仲伯由序的评论:
同感。。。
仲伯由序 回复 悄悄话 源于国内的“芙蓉姐姐”现象,以出格、出位、出丑来拼命获得名声。然后,再慢慢的进行人工包装,再造新形象。前提是,臭名先出,才能有价值的进行包装。在咱城里,也渐渐的流行,并成为一种另类的时尚。不需要品味、人味,只追求点击率。这与“再说中国艺术”的主题思想,相得益彰。对此现象,甚感悲哀。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幸福剧团的评论:
谢谢!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神在阿堵中的评论:
说明这种处于权力和金钱夹缝中的行业,完全丧失了标准和尊严,处于颠倒的状态。
神在阿堵中 回复 悄悄话 去看看国内大型“正式”报刊整版整版地介绍的画家和书法家,很少有不是中高级官员和巨商、大企业家的,老老实实地埋头画画,特别是画“西”画的人,很少能看到!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幸福剧团 回复 悄悄话 路过也要金顶一下。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egchen的评论:
是的,艺术的艺,由于总是要通过文字来解释给广大的群众,就难免不被插一脚,被曲解被误导。在意识形态把关很严的大陆,原来觉悟的问题只是一种对艺术创作的操控,而现在竟流入中国人普遍的思维方法,成为颠倒的现实。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茅斌骚客的评论:
谢谢!其实我的文章也有武断和牢骚的成份,理解其中的点滴意义,被你诠释得很好。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最著名的一个依据,就是人品即画品,而恰恰这样一句关于“品”的论断,正是没有任何品质的人用来攻击专业人士的利器。”----对这一说法感慨万分。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流的艺术作品很难有一流的名声。名声和作品的质量往往是不般配的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人品即艺品,是已经过时,不要说西方,就是在中国以前,也有一些人,其作品好,但是人品不好的,西方的审美更加把它们隔离开。你提出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以前中国的文盲率太高,以至盲从一大堆。缺少了一个独立的思考能力。或者是外行看东西吧。我有时也是胡说八道的。顺道问候汉至兄。
megchen 回复 悄悄话
先顶一下LZ,谢谢分享!

有空再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