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汉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人喜欢“夸大其词”

(2011-11-30 18:02:22) 下一个

中国人,尤其是名人,都要有一张厚脸皮,如果没有,就一定失败。或者说,如果脸皮薄,觉得压力大,不如不要做名人的好。公众已经习惯了被吹出来的业绩,如果实事求是,就没有亮点,被抛弃。

如果一个美国公司的中上层职员,规规矩矩地回中国创业,一般也就有幸在个人履历里写上一条:曾经担任某某公司的部门主管,或者某一项研究曾经获奖,或者毕业于某名牌大学,都只是无数同类人才中一些必要的资格而已。甚至于,很多的个人资历,如果是与其本身的工作性质有关,或者说因为你担任了那样的工作,必然要做的工作,是不可以单独罗列的。

如果你就这样规规矩矩,中国人就看不见你的稀奇。于是就要把每一个细节拿出来添油加醋,写出自传了,开起讲座,都要好好挖掘发挥出来,把一个工作里面遇到的人和事,以及这个工作可能遇到的人和事,甚至没有但可以逻辑上可能的人和事,通通吹一遍,把中国听众搞得如痴如醉,崇拜得不得了!

我记得最早的时候美院来西方访问(旅游)的教授,把拍的照片做成幻灯,就可以到处开演讲,说得唾沫纷飞的,所有的人印象里他俨然已经是美国教授了。从西方回去的艺术家,也就在一些著名的美术馆前面留个影,运气好的和某个美国艺术家握个手,回去就很不一样了,凯旋归来一样,出著作,写评论,都说自己“轰动西方画坛”,就可以他们自己以为的西方态度指点江山,牛得不得了!

实际上,名人做的这些“牛”事都只是对中国的公众投其所好而已。就象一个知识分子去农村作报告,他一定不能谦虚的,要摆出一种在城里作大学问的样子,否则就伤了老百姓的心。尤其是,如果当地领导如果用很高的规格接待了你,向老百姓宣称他们请来的是什么博士或教授,你可千万不可以谦虚自己是副的,那样的话,不仅得罪了百姓,也得罪了领导。

于是在中国就有了这样的潜规则,一定要夸大其词,如果你参观了白宫,一定要说看见了奥巴马;如果你毕业于名校,一定要附带说成绩优异;如果你搞得一个职位,一定要说它如何如何高位;如果你曾经和哪一个名人握手,一定要说成是老朋友,如此这般,其实明眼人一刮到耳朵里就能知晓里面的戏文的。

但是,有时候这类夸大其词,因为屡屡得逞,培训得说话写书的人胆子越来越大,真的如同去了更乡下的农村,以为没有人能知道底细了,就终于要阴沟翻船。真的要怪中国的公众了,因为他们自己需要那样的“导师”和“领袖”,甚至已经开始寻找中国的乔布斯了不是?这些牛人也就应运而生。我不是说了吗?美国哪里有什么“留校任教”的近亲繁殖系统,李说自己从那家大学博士后了就成了终身制里面最年轻的副教授,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这个终身制的系统,他从同一个学校出来,不管成绩怎么样,都不可能踏足,因为这不是哪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事,终身制教授必须是公开找的,而本校的毕业生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外,就好像评审画展,评审人自己的学生不可以参加那样的画展一样,避讳是必要的。更不用说他连合同或聘书都找不出来,在最终的终身合同以前,每年都有合同和聘书,等到终身评审,一定有一大堆这样的信封袋子,不要说抽出一张纸片片了。但是有人可能连这样的游戏规则还不知道,就信口开“牛”了。充其量就是研究为主的博士后,或者做了教授的助理,或者助教,离教职十万八千里,非说带过博士,就是教授了,也只能忽悠农民了(-最新的报道告诉我,他只是被聘为客座而已,因为客座的资格是不需要正规评审的)。但是公众就喜欢被忽悠,宁可相信他们的偶像真的很杰出,杰出可以到了神奇的地步,也是应该的。其实中国人在西方能够混得象李先生这样的,的确没有几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没有必要渲染,在微软做到高级经理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他突破了华人谋职的玻璃顶,我们应该在这个上面看到他的成就。

我一次偶尔听到一个洛杉矶有名的华人律师在中文的电台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最后一句让我捧腹:我很成功地加入了美国公民的行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去呼吁中国的民主人权。原来,他所谓的成功也就是做一个美国人罢了,而他的生意却全是对中国人做的。华人在美国有自己的各行各业,在自己的小社会里生存比较容易,要象李先生那样在公认的大公司做到那样的位置,几乎不可想像。

但是只是把这一点告诉中国人一定就不算成功了。就好像如果你问任何一个美国艺术家,陈逸飞知道不知道,没有人会知道。但是作为第一个进入美国高档商业画廊的中国画家,他就是很了不起了,如果只是告诉中国人这些,公众觉得不满足。他们需要神话!他们要看到陈和名人在一起的样子,他们要看到老外慷慨的评语,他们要看到轰动的事件,最后有理由自己掏腰包去挺,最后搞出基金来,成为生产力,这可能就是李先生的路子了。对于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一个篮球明星都可以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是这些社会名流因为浮夸的风气被吹得过于强大并开始吸金的话,就自然剥夺了老实人的机会。

因为显然,“夸大其词”不是真的创意,不是真的生产力。中国的乔布斯不会有,因为他们必然会被公众所抛弃,被虚构的更辉煌的“成功者”踩到了脚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虚荣和浮夸恐怕一部分是和西方(尤其是美国)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谦虚,讲究低调,用英语来说就是Self-deprecating.美国文化才喜欢夸夸其谈。您要是体会不深那天可以去您所在的学校商学院去走一遭。碰上鸡尾酒会(学校每年秋天都应该有一些这样的招聘会),随便和那个美国MBA聊一聊。不到五分钟您就能发现,他们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甚至几乎不太了解的东西,也能谈得头头是道,好像专家一样。绝对不会承认自己对哪一方面不懂,一定要显得自信满满,样样精通的样子。去看看美国人的简历,一样把自己的经历说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还美其名曰"发掘个人经历的闪光点“。在这种大背景下,内敛谦逊的中国人就常常吃亏,明明干了活却得不到承认,功劳都被组里能说会道的美国人抢去了。
当然美国人通常不会直接撒谎,通常只是过于润色和夸张而已。
汉至 回复 悄悄话 回复hotpepper的评论:
Thanks!
hotpepper 回复 悄悄话 Thoughtful comments, hit the heart of the "popular culture"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inds.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