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汉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教育不如优选

(2011-09-20 21:22:06) 下一个

作为人师,作为人父,我很了解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很抱歉,其实,作用非常小。教育只是为植物提供了一个花盆,却不是土壤,它能带来更多暂时积聚的水,而最终是限制和约束。

聪明的孩子一定不是教出来的,更不是管教出来的,孩子的求知欲和品性,其实根本就是天生的!当我们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时,往往不惜无视这种天然的决定性的因素,却为了个别被纠正,或暂时纠正,被强制灌输,或莫名激励的案例而津津乐道。通过这样的教育,可能可以不惜工本地培养一个大学生,但是当他她完成了这种变态的激励下的人生目标以后,就会马上彻底堕落,再没有一丝兴趣再去做什么学问了,剩下的只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没有方向的人生。对社会而言,不如拥有更多踏踏实实的专门技术人员甚至简单劳动者。

当然,就每一个家庭而言,都希望状元郎出在自家门第,但是这绝不是教育在宏观层次上的要求。

为什么美国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这样弱,而在大学、研究所的层次却遥遥领先?可能答案就在这里。我的三个小孩都在一间小学读书,我仔细观察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发现:他们根本不在教学,而是捣浆糊!他们的老师甚至自己也基本概念混乱,教数学就是数数,用形象思维去解释数理,简直就是我自己最亲切的艺术家思维。所以他们成天就是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把教室布置得五花斑斓,到了四五年级还在拌手指头数数,……真是无语。我把这个现象理解为“不教之教”,这可能就是通过学校教育让孩子们喜欢玩在一起,乐在其中,成为踏踏实实的普通人吧。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呢?更加不是填鸭式教育的地方,他们提供最好的设施和资源,配备最耐心的教授,还是期待着学生自己去利用它们。大学的课程设置是核心课程和选择性课程的结合,至少,那一个学期选哪一个教授的课,是学生自己的事。还是一个被利用的教育资源,而不是主动的教育机器。也可以说,这还是一种“不教之教”。的确,在信息高度开放的今天,除了必须言传身教的人生道理需要老师的帮助,其他的内容都不再仅仅依赖教育机构来完成知识的传播了。

我们也发现可以言传身教的老师世上遗留的并不多了,更多的“诲人不倦”的老师们可能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是上帝-在创造或改造人类的灵魂。在所谓的教育过程中,老师们会常常得意于一些学生,又头疼于另外一些学生。往往注定了聪明好学的学生即使你不教,他也会“偷”,而懒惰愚笨的人即使你要灌也灌不进去。教育的结果,往往也只是作出了一个评判:孺子可教也!

那么,教育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优选。

中国的“教育”成就,其实主要就是优选。高考是优选的一个方法,我不知道大学生能在大学学到多少东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把他们从广大的人群中挑选出来,就够不容易了。这个传统,并不是西方高等教育的要求,而是科举制度的余脉。可以说,中国永远不缺人才。即使在对教育无暇顾及的乱世,也能群雄并起,更不要说现代了,国家把一批一批的人才送来美国,甚至也有逼出国门,根本不当什么稀罕看待,国内仍然人才济济,后浪推前浪。这都是优选带来的成果。

再说美国,也是这样,即使都是“不教之教”,还是时不时出个乔布斯,甚至根本不用上大学,更不用提名牌大学,硕士或博士了。也都是在残酷的现实的优选中,涌现出人中龙凤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