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我们系77级同学纪念高考40周年的聚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我第一次专程回国参加同学聚会。从1982年1月大学毕业登上回北京的列车时算起,这次聚会我和很多同学是35年来第一次见面。聚会前两天组委会通知我准备一个命题发言,题目是<高考故事>。时间仓促,我在难得的陪伴妈妈的日子里在心里构思了发言的内容,由于担心时间限制,聚会时只讲到报完志愿就结束了。聚会后同学催促我把发言稿整理出来发到聚会文集中。写完发言内容后感到意犹未尽,继续把后面的事情也记录下来,算是给自己多年心愿的一个交待。
三
我不和父母打招呼擅自改志愿到外地上学,真的很伤妈妈的心。离厂之前车间领导找我谈了一次话,他说你妈妈来找过我了,让我劝你别去外地上学,她怕你回不了北京。我很理解妈妈的心情,自从69年我姐姐去了北大荒兵团,这么多年妈妈为我姐回北京的事操碎了心,我要是再走了妈妈真的太难过了。我很纠结,自己真的愿意放弃人人羡慕的工作,离家到千里之外的长沙去读书吗?我不知道77级有多少人去上学时哭得像我这么伤心,我是在列车汽笛拉响和妈妈挥手告别时开始哭的,停过好几大站后我才终于停止流泪。后来有邻居告诉我:”你去外地上大学,都一个多月了你妈妈说起来还哭呢!“
到学校后发现我们是数学师资班,将来都要准备留校。学校是几年前南迁的,校舍条件非常简陋,开学时正是春天雨季,校园道路泥泞,各种的不方便超出想象,大学生活就是在这样失望的心情中开始的。
高中数学容易,我又是个在学习方面很细心的人,考高分不难。在大学数学系念纯数学完全不是我以为的那样。我们这些被系里优先抢来的高分考生,是被老师们用最严格的培养数学家的方式训练的。和别的应用专业比,我们付出的努力太多太多了。每天做着抽象枯燥的证明题,渐渐地,从前解数学题时所向披靡的感觉没有了,数学的美感消失了。在和外系学生共同上过的通用课上我们总能用傲人的成绩显示出我们与众不同的学习能力,而每当在通用课上轻松无比地拿到最好成绩的时候,我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自己当初选数学专业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记得刚到学校时,我到一个通过熟人介绍的在这学校工作的老师家做客。两口子都是我校的外语老师,听说我是学数学的,第一句话就说”学数学好,将来改行容易!“ 我当时觉得他们怎么这么说话呀,难道我们学一个专业就是为了改行的吗?后来发现这些都是过来人的经验,他们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真正的数学天才是极少数,而我不是。
正在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开始产生迷茫时,人生又一次转折的机会出现了。1979年,钱学森先生来到我们学校视察,提出中国应该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信息时代,培养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建议立即在我校成立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学生就从77级数学系中选拔。系里迅速行动,从两个数学班中各选出三分之一的人,我又一次幸运地如愿以偿,坐上了这班车,赶上了信息时代的潮流。
我们这批有幸在1979年进入信息系统班的同学,成为我国最早培养的信息领域的专业人才。我们在大学的前两年受的是最严格的数学训练,有着强大的数学基础,进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后,个个游刃于余,如虎添翼。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做的是同辈人中最热门前沿的专业,很多人在这个领域做出了杰出成就,有的被尊为中国IT界元老,有的成为国家级大项目的总设计师,更多的人在教学岗位上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IT人才。我自己在毕业后如愿回到北京,很快就参加了部级信息工程开发项目,出国前在多个大型计算机管理和工程系统开发项目中担任技术负责,发挥了自己的专长。在领导这些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也带出了一些IT新人。是的,感谢钱老的高瞻远瞩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感谢我的母校,感谢那些在信息时代到来前开发前沿课程的老师们。我为母校骄傲!四年大学时光很难忘。
在国外这些年,看见很多国内来的同辈人,出国后不得不为了求生存而在人到中年时经历转行的艰辛,他们以前学的大都是曾经被以为可以干一辈子的专业,而我这个曾经被认为将来容易转行的人,却轻松自如地在自己的专业里干了几十年。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对当年改志愿的事释怀了。我觉得命运为我安排得挺好的。77级招生时全国还没有信息系统专业,我要是上了北京那些名校再出国,那我在今天的专业领域很可能是半路出家的。
我从高中毕业第一次参加工作开始学习数控机床编程,上大学读数学两年后改读信息系统工程,又开始学习编程,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活跃在IT一线。我热爱我的工作,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工作一辈子,这是多么大的福分!这也许就是命运对我的眷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