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女排拿了奥运冠军,让我想起当年孙晋芳,周小兰(领导说成了纪晓岚,让我狂笑),郎平勇夺81年日本的世界杯排球赛,82年在秘鲁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以及84年在洛杉矶的奥运。可以说,那是中国女排最鼎盛的时期。81年我还在大学,记得有人在阶梯教室里摆上黑白电视,当时的尺寸不大,有几百人在观看,热闹非凡。此外,国家足球队几乎要冲出亚洲,看转播的也不少。 看完比赛后,人的感觉是像打了鸡血一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亢奋,但不久后又消失掉了。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的集体球类似乎毫无进展,有的项目则越来越差。我在美国曾参加了小孩的课外体育活动。我认为中国的集体球类上不去主要原因是以下几点:
1. 缺乏时间。中国的应试教育已达到空前的地步,错失一步都会影响未来。 有从新加坡来的说,哪里也差不多,幼儿园没进入好的将会影响将来。在这样的条件下,有谁会“浪费”时间去玩体育?这不是牺牲未来,耽误前程吗?有几个能进入省队,国家队的?这样的赌博恐怕只有没啥出路的贫困地区才会考虑。
美国的儿童教育没有应试教育的内容。小孩有很多课外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体育锻炼就是其中之一。 学校会提供很多有关的信息,自己选择就是了,花费也不高,到外面体育用品商店买够教练要求的东西就可以参加比赛了。教练都是学生家长担任的,没有收入。有能力的可以搞到赞助,多数还是家长自己弄到的。做教练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喜欢的位置和上场时间。有的小孩能同时参加几项活动。
我让自己的孩子报名参加不同的项目,好发现自己爱好的项目。 老大最终喜欢棒球和篮球。老二玩了一通后,最后放弃任何项目,嫌脏,太辛苦。
2. 缺乏场地。 在美国,学校都有室内体育馆,而且对外开放,小孩的篮球比赛基本都是在这样的设施内举行的。每个社区都有球场,即使在纽约这样的城市,棒球场几乎每隔几个街区就会看到。在中国可不是这样。有室内体育馆的恐怕很少。我读书的时候就没有。 社区几乎看不到公共运动场所,只有大妈跳舞的广场。没有场地如何进行比赛,训练?不知政府是如何规划的。据说政府有文件,让中小学开放体育设施,但又几个执行的就不知道了。光靠学校的还是不够的。政府在计划社区的时候必须将公共体育设施作为社区的一部分。
3. 缺乏教练和民间组织。 在美国,体育是非常普及的。不少学生家长就非常精通,这样才能胜任教练,有不少是从父亲那辈传下来的,基本是家庭传统。 小孩的体育比赛都是民间的非盈利组织。 有不少是地区性的,有些是全国的。
4. 大学里缺乏高质量的对抗赛。美国的校际比赛是出了名的,是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中国没听说过。
5. 体育运动的质量靠大众的参与。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业余体校也许是个出路,但不是长久之计。首先体校文化课程较弱,大部分时间花在训练方面,如果受伤退役,将来的出路会是非常有限,也给国家增加负担。不少退役队员的处境都非常悲哀。长久下去,参与的人会越来越少。
总的来说, 关键是要取消应试教育,让学生有时间去参加不同的体育项目。研究显示,小孩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培养他们如何面对失败,毕竟参加比赛会经常面临失败的可能,也同时能够培养孩子的坚硬作风。体育其实就是个金字塔,真正成功的只是少数,但没有这个体系,少数的几个人也不会存在,而且它的其它作用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都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