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78)
2021 (119)
2022 (123)
2024 (74)
2025 (4)
写了《2016回国探亲中遇到的一些事》收到了些评论,有的赞同,有点反对。反对的意见基本是批评中国是不妥的。我个人认为,这些人根本不懂社会的前进是离不开批评的。我批评的基本集中在服务业,也是中国最薄弱的地方,也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之一。
9. 不亲民的天气预报
在广州的时候,强台风妮妲在深圳大亚湾登陆。登陆后,台风中心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擦过,除了风速大点,基本是有惊无险。登陆之前,大街小巷贴满了布告,让大家注意防台。电视台也从早到晚在警告大家注意防灾。可是台风登陆后却没造成什么损失,很多人认为气象台在瞎折腾,这样狼来了的做法恐怕很难折腾几次。台风过后不久,预报是无雨,实际上是下了一塌糊涂,导致部分地区严重水灾。老百姓又在骂娘。
台风逼近我住的地方,大家都很关心它的位置以及预报的走向,可是电视台却在播放其它不相干的内容。要是在美国,早就在拿台风作秀了,密切报道它的一举一动。我认为这种不亲民的做法源于没有竞争的结果,干好干坏都一样。服务业必须尽可能地让私人来做,这是西方国家多年来的经验,在中国也一样。
10. 房市还能挺多久?
广州大概是北上广当中房价最低的。价位高的基本跟学区有关。 政府在拆旧的重污染的工厂比如广钢,造纸厂等等,建商品房。 广州基本属于经商消费型的城市,没有深圳的高科技项目,高校也很一般,房价的升值能力非常有限。
目前该城有限房规定,夫妻只能买两套房子。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这是政府干预市场的很糟糕的表现。政府应该限制贷款以防类似美国次贷灾难的发生才是。据报道,目前能炒房的基本是这样。老百姓买多余的房子是没有其它路子去投资,只好买房保值。此外,广州没有美国的房产税,除了小区的物业管理以外基本没其它费用。
我的观察是,在广州的房市目前没啥太大的问题。房市基本朝着等级化发展,在老城区,房子比较贵,基本跟学区有关。便宜的刚需的基本比较远。没钱的年轻人照样能够买上房子。别指望也不可能所有的房子都是一个价钱。等级化是未来。这样,高端房子卖到十几万一平米也没啥大惊小怪的,只有有市场就行,政府还是少干预为好。
11. 老城区的出路
广州的老城区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除了学区以外,需要天天看着陈旧失修,破烂不堪的老房子也很压抑。老城区普遍拥挤,地下管道应付不了过多的居民,味道卫生都极差。收购老城区的房子盖新楼的成本越来越高,它们的未来并不理想。目前高楼把老城区给瓜分了,剩下的老房子由于地皮较小,是很难盖高楼的,也许它们会长期保留下去。老城区很多的老房子缺乏清理,跟周边的新建高楼很不和谐。在西方,社区会有自己的观瞻法规,做不到是要被罚款的,可在中国还没实现。
老城区缺乏绿地,很多中小学不对外开放。居住在老城区越来越不人性化。年轻人都喜欢住新的社区。我父母也搬到了一个绿化面积达70%的社区,而且还在市区边缘内。新设计的人字型的楼房,两梯三户不但通风,采光好,而且上下也方便,这在老城区是没有的。
据说教育也在改革,好的老师必须轮流,这样才能保证中小学教育的均匀。跟学区挂钩的商品房恐怕不会太过持久。买这样的房子风险可能会很大。
我认为,政府在老城区一定要有规划。由于土地不属于个人,但却被私人使用,这个规划恐怕不大好制定,这在其他国家恐怕也是没有过的,基本属于深水区。
在国外我们都知道对自己私有住房,乃至任何房屋都是需要定期维护的。而中国人基本上是没有这个认识的。中国人的住房越住越破。直到倒塌然后重建。农村的单独住房如此,城内的高层住宅亦是如此。这就会造成中国十年以上的居民区会渐渐地向棚户区发展的可能。一般来说,中国的高层住宅在维护方面费用应该更高,更频繁。原因是中国的大众消费者平时不根本不注意对自己住宅但愿加以保护。重复装修对结构和墙体的破坏都是潜在高风险的因素。在上海曾经有住宅因为屋顶漏水需要维修。但是维护资金的使用要全体业主的同意方可使用。有些低层住户认为顶层漏水于己无关竟不同意维修。致使屋顶得不到及时妥善的维修。而且维护资金的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业主拿出钱来进行必要的维护更是难上加难。那些没有人住的鬼城。虽然没有人住,但是也需要定期维护。时间久了都会是废楼。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房地产的长久繁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使中国的房地产都成为负资产。
======
而我想这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对别人尊重”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