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5年6月11日

(2007-09-12 07:53:33) 下一个
(原来我这么早就开始写博客了阿)

所以重新发表我的第一篇。

前天看了电影(昨天)- 一直想看买了很久的“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然而觉的非常SOSO.可能是期望太高的原因。除了少年朔太郎的演员之外,其他演员均表现平平,我喜欢的柴崎幸也不例外;还有演亚纪的女孩子,虽然很可爱,但是看着横竖不像是得了白血病的孩子。比较小说而言,电影修改和增添了一些情节:例如律子这个角色在原书中就是没有的;而重伯伯在小说中则是朔太郎的爷爷等等。晚上11点开始看这部电影,照例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进入状态”的时间,然而,没有。有一点好笑的是,同看的人的过敏症发作,在看戏过程中不断地眼泪鼻涕,吓出我一身大汗 - 我想我
现在怎么这样了铁石心肠麻木不仁难道是社会沦陷。因为问题是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居然还不断地走神:一会儿想想明天要去见什么人,一会儿又觉的肚子饿了。恍惚之间突然听见“低声抽泣”,才是惊醒梦中人。看完这个电影,HayFever的人 说,我终于可以吃药了我刚才不吃药是怕影响你看电影的情绪,天阿,我的HayFever从来没有这么厉害过的。心中千斤重石方才落地。世风日下阿!

比较起来,3月看的“花与爱丽丝”很不错了(当然我在这里想指出的是,“名牌效应”是的确存在的 - 因为有名的导演拍的电影就是不一样的)。花和爱丽丝爱上了同一个男孩子。在这里演绎的虽然是老一套的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冲突,但是在岩井俊二的故事里,一切宛如透明玻璃杯子里的纯净的水那样无瑕,犹如初春的白色的茶花那样的清新。最动人的爱情当然还是暗恋。长发的爱丽丝用中文对郭智博讲“我爱你”,然后又骄傲的说“我不告诉你”,是最美好的时刻阿。演爱丽丝的苍井优?有一种坚强单纯而“笨拙”的美。最后在脚尖上绑纸杯跳舞的那一画面是最美的地方了,爱丽丝努力地旋转着,旋转着,青春无敌(那个戴眼镜的助理人员正是广末凉子阿时光飞逝)。

感觉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喜剧片比起悲剧片来似乎更容易讨好观众(此处暂把悲剧片以外的文艺片等等全部划为喜剧片)。悲剧片如“站”片,导演似乎是想营造出一种气贯长虹(世界的中心,生离死别)真情无价的格局。只是这样的一个平衡一般人很难运用自如,稍有不慎,即会有“虚伪”的嫌疑。而且现在的人大都不喜欢太过沉重的东西,好好的爱情,为什么非要生离死别体无完肤才好呢? 这样的电影,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而好像周星驰的喜剧片,本来就是抱嬉笑打骂悉听尊便的态度,突然间发现了一两个“闪光点”,那可真是无比感动了。

(《站》片中的女主角现在好像已经转型了;《花与爱丽丝》中的两个小演员现在也已经演了很多戏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