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pk【李鸿章】,一比吓一跳
网上和一些媒体为李鸿章“平反”的太多了,其中理由之一是,清朝政府腐败,李鸿章已经算是做的最好的了。真是这样么?下面主要以左宗棠和其比一比。此外,为李鸿章“平反”的动不动就搬出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梁启超是谁?教科书上看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但是,为什么梁启超这么爱国,他却两次被日本人救护?日本人也热爱中国么?这大概没人相信。其实,梁启超是一个比李鸿章更大的隐藏更深的卖国贼,中国近代史的无数谎言就起自于他,而民国时期的教育界就是梁启超这些民族败类的避难所。关于梁启超的卖国本质参见我的相关贴文,“中国的两次君主立宪与两只变色龙”,以及美国人的书“龙夫人”,我的博客有相关章节。梁启超的卖国是通过“媒体舆论”,所谓的“文攻”,其毒害不亚于李鸿章,参见我的“两首诗欺骗全中国上百年”。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湖南湘阴人。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安徽合肥人。
【左宗棠】屡试不第,但继续遍读群书,钻研兵法。典型的自学成材。
【李鸿章】二十四岁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科班出身。
【左宗棠】参与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1862年从太常卿升任浙江巡抚。1862年组成中法混合军和扩充中英混合军与太平军作战,攻陷金华、绍兴等地,并升任闽浙总督。1864年攻陷杭州,并因功受封一等恪靖伯。
【李鸿章】咸丰三年(1853年)投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投曾营有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1860年,李鸿章编成淮军。
【左宗棠】1866年在福州马尾办船厂,创办求是堂艺局,培养海军人才。同年任陕甘总督,其间创办兰州制造局。后创办甘肃织呢总局,是中国第一个机器纺织厂。
【李鸿章】1870年任直隶总督,后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手握兵权,位高权重,有人说他“坐镇北洋,遥执朝政”。筹办北洋舰队,创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
【左宗棠】胡林翼捐升知府时,按照惯例,可以选择一个肥缺,但他却选择了穷僻的贵州。友人问其故?他的答复是:“初为政,此邦贫瘠,或可保清白之风。” 胡林翼以及许多清廉官吏的竭力举荐,咸丰帝令左襄办军务之命。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立下卓著功勋,少时即“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心系国利民福。 戎马一生,先后作总督21年,兼作钦差十余年,按规定可支领巨额公费,他却分文不取。总督年俸2万两,他“不欲以利禄为身家计。……廉俸既丰,以输之官,散之军中,公之族党乡邦,每岁寄归宁家课子者不及二十分之一”(左宗棠:《亡妻周夫人墓志铭》)。左宗棠为官理政更是公私分明,“一钱不私于己”,“不独某信之,天下人皆信之”(朱孔彰:《左文襄公别传》。
【李鸿章】利欲薰心,总把个人名利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读书但愿登科第”,“他年帷望蹑金鰲”。李鸿章的两句诗,反映了他为了名利,为非作恶,祸害人民,出卖国家利益,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李鸿章对内大肆劫掠勒索,对外屈膝投降。他甚至丧心病狂,多次收受外国贿赂,出卖国家利益。他在镇压太平军中建立的淮军,就是一支抢劫烧杀、无恶不作的匪军。每占一地,都要洗劫一空。占领苏州后,由于李鸿章及其淮军独吞了全部财货,引起戈登强烈不满,双方几致火拼。其子李经方在甲午战争期间,也暗助日本,将禁止出口的米和煤卖给日方。仅在上海就将“米三千石售与倭人”(《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19)。1896年,沙俄为诱使李鸿章父子签订《中俄密约》,掠取东北权益,许给300万卢布贿赂(《维特回忆录》第2卷,第62页)。1898年,沙俄为租借旅顺大连,“付给李鸿章五十万两,……李鸿章甚为满意”(《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209-210页)。李鸿章通过贪污勒索积聚了大量财富,在甲午战争旅大失守之后,即指使李经方“秉舆数十百号”,将家眷及私产运回合肥老家。据欧阳昱《见闻琐录》后集卷二记载:“中兴功臣最富者,惟合肥李姓为最。只弟六人,一二四房约皆数百万……合六房之富,几可敌国。”
袁世凯一个屡试不第的浪荡子,由于李鸿章的竭力扶持,平步青云,最后成为窃国大盗。1882年随淮军吴长庆部到达朝鲜的袁世凯,经李鸿章奏保以同知补用。1885年,李鸿章又奏保袁以知府用,赏加三品衔,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在李的庇护下,袁于1893年补授浙江温处道,仍驻朝鲜。1901年,李鸿章临终前还向清廷推荐袁世凯接班,继任直隶总督。袁在李的一手扶植下,爬上直隶总督高位。和李鸿章的贪污腐化相比,袁世凯变本加厉。他贪污自肥,以贿赂谋取权位,然后又仗着权位化公为私,假公济私。甲午战后,清廷决定编练新军。袁世凯即竭力巴结掌握军事实权的荣禄,很快取得在小站督练新军的职权。随后又靠出卖维新派,镇压义和团,进一步取得荣禄和慈禧的信任,并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荣禄去世后,他又竭力巴结权倾一时却贪婪无度的庆亲王奕劻。袁世凯不断把大量金银珠宝以各种名义奉送给他,还和其儿子载振结成盟兄弟。袁在直隶总督任内,“庆王府中大小生日所需,以及嫁娶妆奁等项,无不悉予供给”。“当革命事起,十月十七日北京报纸曾登载,奕劻私有的金银珠宝衣饰详单估计所值在现金万万两以上”(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
袁世凯利用公家的钱收买同伙,收买下属。新军官兵的薪饷均高于其他军队,而且每次发饷,都由他按名亲自发放,以致官兵都把袁视为衣食父母。这样,这支新建陆军就变成只听袁的号令的私人军队。他正是利用对北洋新军的控制权,左右开弓,窃取了民国大总统职位。入民国后,他又利用总统职权,在总统府中设立专管特别费的军需处。当时国库空虚,而军需处储备却十分充足。特别费主要用于政治性收买,军需处也就是收买机构。收买的对象特别多:一是对亲信的奖赏,二是收买中间派,三是分化瓦解革命派,四是接济满洲贵族要人等等。金额多的每次十万以上,多至四五十万,小的一二万。革命党人中汪精卫就是被收买的一个。袁还想以50万元支票收买宋教仁,但遭宋拒绝。二次革命时,袁为收买南方民军,“就花了大洋几百万元”(载涛:《载沣与袁世凯的矛盾》第205页)。袁氏通过收买贿赂,网罗了大批死党忠实为他效力。这伙人在中国近代官场中,是一股最腐败、最反动的恶势力。许多祸国殃民的勾当,都是这些人干的。 李剑农说:袁氏“一生的本领,就是使贪使诈;他最大的罪恶也是养成社会贪诈之风,务使天下的人才,尽腐化于他的贪诈洪炉中;至于揽权窃位,犹其罪恶之小者。”(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第389页,1947年商务版)
【左宗棠】1867年授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定“先捻后回”方略,次年平定捻军。1875年5月奉命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定“缓进急战”方略,指挥刘锦棠、金顺诸军讨伐阿古柏、白彦虎,次年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并为新疆建省开发等预作规划。1885年9月病故于福州。
【李鸿章】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以陆海军优势兵力败给日本,中国投入巨资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后又是割让台湾、澎湖及辽东半岛,又是赔偿离谱的二万万两白银。次年又私签订自出卖中国东北的《中俄密约》,至少得到俄国300万卢布(约合190万美元)中的170.25万卢布。
收复新疆与甲午战争
【左宗棠】左宗棠说,西北“自撤藩□,则我退寸而寇进尺”,意思是英、俄必将得寸进尺,步步渗透。丢失了新疆,这块土地就会成为英国或者沙俄国的侵华大本营,中国中国西北再无重要的关卡可守卫,为了对付随之而来的西方军事压力,中国西北边防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不得不增加。此外,丢了新疆,国内民心尽丧,而列强的侵略野心会受到鼓励。
【李鸿章】李鸿章主张放弃塞防,将“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他的意思是把新疆放弃,把这些钱用来建设他的北洋海军,他还提出个理由,就是从乾隆年间平定新疆一百多年以来,清朝不但不能从新疆有所收益,还要每年给新疆数百万两饷银,现在征讨,又要竭尽天下的财力去赡养大军西征,因此,最好是依从英国人提出的条件,允许阿古柏政权独立,只要阿古柏政权向清朝称臣入贡就够了。
此事发生在光绪元年(1875年),最后,光绪皇帝(1871--1908年)和摄政的西太后认同了左宗棠的观点,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全权节制三军,择机出塞平叛新疆。光绪当时还是个5岁的小孩子,因此,是慈禧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这场争论看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首先,放弃西北的国土给英俄,这是不可原谅的,其次,他要把放弃西北的钱用来建设他的北洋海军,以增强他的个人实力,不要以为北洋海军是清朝的,而是李鸿章的“私人军队”,他并不听从清朝皇帝的调遣,而是消极避战,战争打起来了,李鸿章的海军连最好的开花弹都不带,而是用训练弹和日本打“假仗”,最后被败给日本,之后更是签订离谱的卖国条约,注意,签订条约本身不一定是卖国,但是离谱的条约就是卖国无疑,真希望当时北洋海军的指挥者是左宗棠,遗憾的是当时左宗棠不在人世了,真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
为什么说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
按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这不是胡扯吗?但是,各类宗教都有掩饰其过错的本事,比如,佛教信徒会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这是骗人的,没有所谓的轮回报应一说,按“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的逻辑,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大家知道世界是丛林规则,依报应说,这个世界就有大量的动物灭绝。因此,这个说法不成立,30万南京冤魂没有恶报,李鸿章被很多学术界和媒体大肆夸赞。事实是,很多好人多灾多难,英年早逝,而恶人确活的很好,因为好人要背负很多责任,比如家庭的责任和国家的重担,如此忧心忧国,能不早死么?坏蛋就不一样了,他只为了自己,什么老婆国家,只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可以出卖的,坏蛋没有责任感,有也是伪装的,所以他们活的长,别人骂他,他也没有愧疚感的。
回到左宗棠收复新疆,因为故事还没有完。左宗棠的战略是先安定攻打新疆回族部落,“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战术是,“俄虽国大兵强,难与角力,然苟相安无事,固以度外置之。至理喻势禁皆穷,自有不得已而用兵之日,如果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统以能将,岂必不能转弱为强,至此劳师袭远之寇乎?” ,意思是俄国虽然强大,中国又有劳师袭远的弊端,但是,只要军队纪律严明,将领出色,还是可以战而胜之的。可见,当时中国和俄国的实力比的差别,而甲午战争的形式却刚好相反,但是,左宗棠胜利了,而李鸿章惨败。惊人的对比,惊人的结果。李鸿章的军队正是军纪不整,将领无能或者怕死,才败给了实力较弱的日本。
左宗棠严格执行其战略战术,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坏蛋又出场了,李鸿章鼓动慈禧,朝廷发出命令,“廷臣聚议,西征耗费巨款,今乌城、吐鲁番既得,可以休兵。”,这是错误的,左宗棠立即给朝廷解释,摄政的慈禧认同了左宗棠的说法,让其继续新疆收复战,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新疆收复,伟载,左宗棠,壮哉,左宗棠!要知道,左宗棠可是面对有英国和俄国两大势力支持的叛乱分子,难度比甲午战争大多了,而且,左宗棠是劳师远征,甲午战争是在自己家门口打的。
对左宗棠的矛盾评价,新疆各地的很多村镇建立了左公祠,烧香礼拜。同时,不少回族人却叫左宗棠为“左屠夫”。
这是为什么?
因为陕甘回变是回族人发起的,当地的回族人引进了一个新教派,属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同派别发生冲突,又把矛盾指向其他民族的人,据统计,杀了其他民族的人有上千万,左宗棠带领湘军镇压这些叛乱,同时,对这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民也进行报复性的杀戮,因此,才有“左屠夫”的称号。这不很公平,因为事件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民发起的,还依赖英国和俄国搞独立,左宗棠的湘军该怎么办?任其杀戮和独立么?
非常遗憾的是,回族学者对此事大肆歪曲,包括大历史学家白寿彝(1909─2000年),他是192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攻读中国哲学史专业,毕业后一度协助顾颉刚先生的工作。他在1999年主编了《中国通史》,这本书影响非常大,评价奇高,“一部空前的巨著,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的压轴之作……它时间跨度最大,从远古时代一直到1949年,内容最丰富、最全面,几乎无所不包,是真正的通史。”江泽民贺信中指出:“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已,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
但是,就是这本《中国通史》,把陕甘回民叛乱描写成抗击清朝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不提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回民首先对其他民族杀戮上千万,不提其依赖英国和俄国搞独立,这完全是颠倒黑白。他逝世后,其他回族学者继续歪曲历史,比如张承志(1948年-),回族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有《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金牧场》等小说。
回族学者的负面评价是不成立的,因此,左宗棠是中国真正的民族英雄,清朝的重臣胡林翼说,左氏横览九州,才智超群,必成大器。在19世纪70和80年代力排李鸿章等朝廷重臣昏庸之议,抬棺西行,收复新疆。清朝廷认为左宗棠是国家栋梁,谥号“文襄”,意思是襄赞国家。
【左宗棠】抗击俄国和英国而收复新疆,被清朝人公认为民族英雄。
【李鸿章】因为甲午战败和私自受贿而签订卖国条约,被清朝人公认为卖国贼。
【左宗棠】作为民族英雄,从清朝到现在没有改变。但现在,学术界和网上对他的研究很少。
【李鸿章】现在有不少人不再把他视做卖国贼,而是伟大的“外交家”,学术界和媒体对其翻案的文章热闹非常,单是《李鸿章传》至少有四本之多。
附:
左宗棠的万言奏章中的几段白话译文:
1、“新疆的面积很大.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非常重要。依我说,凡是祖国的领土,一寸土地也不能轻意让给外国人,不要说这六分之一的广大肥田沃土了。”
2、“有人说人家有洋枪洋饱,咱们打不过人家。我以为只要整军精武,严明纪律,精求枪炮,发扬敢打敢拼的传统.必然可以转弱为强.打败这两个劳师远征的敌人。”
3、“新疆与西北各省,乃是华夏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他还能好好地生活么?也许李少荃(鸿章)不要四肢还可以活着……”(李鸿章曾比喻新疆是四肢,丧失了于元气无伤,而海防是心腹,丧失了会死。)
4、“李少荃说‘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这种说法实在是数典忘祖!早在周、秦、汉、唐时代.已有西北,并有了隶属关系。纵观历朝各代,每当国家衰亡时,总是最先丢失西北,为了保住东南,结果导致全民族的灾难。因此,只有保住西北,才可控制东南;光想保住东南,不但保不住东南,势必最后连西北都失掉。”
5、“由于清高宗乾隆皇帝平定了西北叛乱,削平了准噶尔部,兼定了回部,并且开新疆,立军府第一系列措施之后,才使关内一百多年来‘无烽燧之警’,老百性过着安稳日子。这么巨大的功勋伟绩,李少荃却视而不见,不知是何居心?”
6、“新疆一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处是土肥泉甘,物产殷阜,绝不是李少荃所说的‘数千里之旷地’。历朝历代,每当国家衰弱时刻,总会有一些目光短浅的人提出要放弃新疆这块宝地。当年乾隆皇帝出兵时,也有人反对,说是得不偿失,说什么,取之虽不劳,而守之或太费’。那时龚自珍曾痛斥这些人是‘浅见愚识’,是一些‘下里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