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1746年—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一年—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纽祜禄氏(满语原意为狼),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以巨贪而出名。
和珅最初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云南办案、山东查帐等政绩,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对他宠信有加,又将最小的女儿和孝公主嫁给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使得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还成了皇亲国戚。随著权力的增大,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他疯狂聚敛钱财。利用职权贪污贿赂,结党营私,偷香窃玉;他善于掩盖巨额贿赂,掩盖人证物证,懂得如何洗钱——投身工商活动,开当铺、设银号、建煤窑、经营各种买卖。他不仅成为权倾一朝的首辅大臣,也成为清朝年间的赫赫首富。
直到他的保护伞乾隆去世后的第二天,新皇帝嘉庆才迅速下旨逮捕和珅。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多年中,他贪污了二亿多两白银,兼并了千百万顷土地,占据了几百处房产。 在他的保护之下,他的家奴也成了日掷千金的暴发户。和珅聚敛的财富,竟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和珅成为中国历史上名副其实的首贪。十天以后,嘉庆皇帝以一条白绫命令和珅自杀,时至中年的大贪官,终于在“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童谣声中落得了应有的下场。
和珅少贫好学,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授三等侍卫,1775年(乾隆四十年)升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次年三月入军机处。以善伺上意得宠幸,史书:“高宗(乾隆)若有咳唾,和珅以溺器进之。”擅政二十余年,升迁四十七次,权倾朝野,百官争相谄附。公然勒索纳贿,又排斥异己,致使吏治败坏,官场充斥小人。和珅生前曾经兼任六十余个重要官职,可见乾隆皇帝对他的信任。
皇太子嘉庆、御史钱丰、大臣刘墉为代表的朝中清议力量向和坤发起了多次挑战,但都被和珅化险为夷。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赃银八亿两。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15年至20年收入。史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其后代和英琦现居哈尔滨向南60公里,黑龙江五常市的拉林镇双桥子村。
他的府邸装潢胜似皇家园囿,其华贵为其他大臣府邸所不及。和绅‘跌倒’之后,他的府邸被转赐给恭亲王,成为人们现在所熟悉的恭亲王府。
贪污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八百兆两有奇(即八亿两)……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岁入半额而强”。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提供的数额是二亿三千万两。副都统萨彬图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要求严刑审讯“和珅家掌管金银内账使女四人”,对和宅院附近进行挖掘,寻找“窖埋金银”,以求彻底查清。
由于清朝与现代的时间最接近,因此和珅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贪官;2001年,曾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他也是十八世纪首富。
贪污的证据
但是据《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所列,有金碗碟四千二百八十八件、银唾盂六百个、金面盘一百一十九个、黄金五百八十万两、银元宝五万个等。查抄出来的物品总价值并没有上亿两白银。
评价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虽然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但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正一品),按职级标准而言,称为中堂是合理的。清史稿说‘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故称为刘纪为中堂还可以,宰相则不沾边了。
民间评价
自古皇帝既爱江山又爱美人,和坤一旦发现乾隆看中哪位漂亮的女人,千方百计也要替乾隆弄到手,即使是和坤的心中爱,关键时刻也会献出来。一旦乾隆生气发小脾气,和坤有套本领会使乾隆马上消了气,跪在乾隆面前认错、请罪、掌嘴、该死。
乾隆与和珅
和珅最早做过御前侍卫,应该是打气死风灯的。和珅在二十岁的时候,由于祖荫的关系,做了三等轻车都尉。具体来说,这是从事最普通士兵的职位。由于和珅的精明能干,终于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得到一个机会,做了皇上的仪象队的侍从。具体的工作是抬轿和举旗杆的。由于他懂得利用机会,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在四年后,当上了大臣。
他担任的职位很多,重要的有抓崇文门关税、内务府库银(皇上自己的钱库)、国库。刚刚上任的时候,国库、内务府库银空虚得很,又得花钱办事,如修四库全书、用兵、修园林、修皇陵、修河、救灾等。和珅利用自己能力,在短短几年里,就把空虚得很的库银变得饱满,又大把大把的银子让国家去办事,让皇上去花。他虽然聚敛,但他确实善于理财。前几任都因办不到,而被罢职的。之后,由于要花钱办事,所以,还得靠和珅来弄钱。
乾隆六十岁时,起用果断干练、工于心计的理财能手和珅,君臣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借南巡之机惩办贪官墨吏,闲暇之余难免风花雪月。和珅殚精竭虚,忠心耿耿,如履薄冰地为主子效命,而乾隆对他恩威并施,既防又用,帝王权术运用得炉火纯青。
电视剧带来的误导
其实实际上纪晓岚、乾隆、和珅三个年龄上已不是电视上那样。纪晓岚是雍正初年出世,而和珅则在乾隆二十年左右才出生,要到乾隆四十几年开始才受宠,那时候,纪晓岚已经是一个年近六十,风烛老年之人,即使有心也无力。纪跟和其实可以算是不同时期的人物。
而且纪晓岚实际上并无当过什么大官,他的官职都是没太大实权的。最显赫的功绩就是修四库全书,而且也并不是太受乾隆重用。尤其是政治方面,根本不是电视上那样可以议政参政,一言当百,乾隆只是赏识他的文彩,当个文人雅仕一般养他,作作诗词罢了。
和珅于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外交,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逻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他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斗智斗勇,证明和珅是民族英雄。
1793年,英国政府正式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贡斯当为副使的使团访华。中国留下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英国的产品不能大面积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这一次大规模出使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新局面。从这一事件上看,说清朝闭关锁国是错误的,后来的鸦片战争更是因为清朝的茶叶等贸易对英国出超而引起来的。但是,某些历史学家们依然在不顾事实,继续编造清朝闭关锁国的谎言。
《红楼梦》的版本分为两大类。
一、故宫武英殿刻本书名《红楼梦》。武英殿刻本是写给乾隆皇帝和王公大臣看的,武英殿刻本是根据和珅手稿刻印的,乾隆四十年后刻印。现在世上能不能找到武英殿刻本,已很难说。程高本《红楼梦》是根据武英殿刻本编排的,给民间上层文人看的,乾隆五十年以后刻印的。这其中也有书商的仿制品和说书艺人之作。
二、脂砚斋评本系统书名《石头记》。脂砚斋评本是给和珅家的下人及门客看的。这些《石头记》基本上都有比较完善的注解。外传抄本是在嘉庆年开始的,外传抄本五花八门错综复杂,这其中也有书商的仿制品和说书艺人之作。
想那个不经意碰到的历史人物.
忍不住还是去搜网友留言里提到的<百家讲坛>,下载了有关部分,看了.
纪连海老师很有说书人的才能,还是心理学家,和珅九岁时心里怎么想怎么打算他都知道..
然后又去搜文章,看到的多还是纪老师的.他该是研究和珅的专家吧?
而且他早说了和珅的财产多是合法经营来的.
可为什么越看心里反而更闷,问题反而更多了呢?
就说和珅家产吧,是该这样算的吗?
先转一段纪老师的文字资料(编号是我加的,中间漏一行,补编在下边):
"野史上记载的和珅家产
尽管上面的故事纯属虚构,纯属对于和珅的栽赃陷害,但是和珅的家产很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历史上,尤其是野史上,记载着和珅的家产有很多。但是具体有多少,各种说法不一。现附上三份不同出处的和珅抄家清单。
清单一(出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的《和犯罪全案档》):
1,正屋一所十三进,共七十八间;2,东屋一所七进,共三十八间;3,西屋一所七进,共三十三间;4,东西侧房共五十二间;5,徽式房一所,共六十二间;6,花园一座,楼台四十二所;7,钦赐花园一座,亭台六十四所;8,四角更楼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9,堆子房七十二间(档子兵一百八十名); 10,杂房六十余间。
11,汉铜鼎一座、12,古铜鼎十三座、13,玉鼎十三座;14,宋砚十方、15,端砚七百十余方; 16,玉磐二十架;17,古剑两把;18,大自鸣钟十架、19,小自鸣钟三百余架;20,洋表二百八十余个;21,玉马一匹(高一尺二寸、长四尺); 22,珊瑚树八株(高三尺六寸);23,大东珠六十余颗(每颗重二两);24,珍珠手串二百三十六串(每串十八颗);25,珍珠、素珠十一盘;26,宝石素珠一千一十盘、27,珊瑚素珠五十七盘、28,密素珠十三盘,29,小红宝石三百八十三块、30,大红宝石二百八十块、31,蓝宝石大小四十三块; 32,白玉观音一尊(高一尺二寸)、33,汉玉寿星一尊(高一尺三寸)、34,玛瑙罗汉十八尊(高一尺两寸)、35,金罗汉十八尊(高一尺三寸);36, 白玉九如意三百七十八支、37,宝石珊瑚帽顶一百三十二个、38,嵌玉九如意一千九百八支、39,嵌玉如意一千六百十支、40,整玉如意二百三十支; 41,白玉大冰盘十六个、42,碧玉茶碗九十九个、43,玉汤碗一百五十三个、44,金碗碟三十二桌(共四千二百八十八件)、45,银碗碟三十二桌(四千二百八十八件)、46,白玉酒杯话俣??觥?7,水晶杯一百二十个、48,金镶玉箸二百副、49,金镶象箸二百副;50,赤金吐盂二百二十个、白银吐盂二百余个、赤金面盆四十三个、白银面盆五十六个、白玉鼻烟壶三百七十四个、51,汉玉鼻烟壶二百七十六个;52,镂金八宝大屏十六架、53,镂金八宝床四架(单夹纱帐俱全)、54,镂金八宝炕屏三十六架、55,赤金镂丝床二顶、56,镂金八宝炕床二十四张、57,嵌玉炕桌二十四张、58,嵌玉炕桌十六张; 59,金玉朱翠首饰(大小二万八千余件)、60,赤金元宝一百个(每重一千两,估银一百五十万两)、61,白银元宝一百个(每重一千两)、62,生金沙二万余两(估银十六万两)、63,赤金五百八十万两(八千七百万两);64,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65,白银五百八十三万两、66,苏元银三百十五万四千六百余两、67,洋钱五万八千元(估银四万六百两)、68,制钱一千五百串(折银一千五百两);69,人参六百八十余斤(估银二十七万)。
70,当铺七十五座(本银三千万两)、71,银号四十二座(本银四十万)、72,古玩铺十五座(本银三十万两);73,玉器库二间(估银七千万)、74, 绸缎库四间(估银八十万)、75,磁器库二间(估银一万)、76,洋货库二间(五色大呢八百版、鸳鸯呢一百十五版、77,五色羽毛六百版、78,五色哗叽二百版);79,皮张库二间(元狐十二张、色狐一千五百二十张、杂狐三万六千张、貂皮八百余张);80,铜锡库六间(共二万六千九百三十七件);81,珍馐库六间、82,铁梨紫檀六间、玻璃器库一间(共八百余件);83,貂皮男衣七百十三件、貂皮女衣六百五十余件、84,杂皮男衣八百六件、85,杂色女衣四百三十七件、86,绵夹单纱男衣三千八百八件、87,绵夹单纱女衣三千一百十八件、88,貂帽五十四顶、89,貂莽袍三十七件、90,貂褂短罩四十八件、91,貂靴一百二十四只;92,药材库二间(估银五千两);93,地亩八千余顷(估银八百万)。
94,白银吐盂二百余个、95,赤金面盆四十三个、96,白银面盆五十六个、97,白玉鼻烟壶三百七十四个、
。
清单二(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查抄和住宅花园清单》):
1,正屋一所(十三进七十二间)、2,东屋一所(七进三十八间)、3,西屋一所(七进三十三间)、4,徽式新屋一所(六进二十二间)、5,花园一所(楼台四十二座)、6,东屋侧室一所(五十二间)、7,钦赐花园一所(楼台六十四座、四角更楼十二座、更夫一百二十名)、8,杂房(一百二十余间)、9, 古铜鼎(二十二座)、10,汉铜鼎(十一座)、11,端砚(七百余方)、12,玉鼎(十八座)、13,宋砚(十一方)、14,玉磐(二十八架)、15,古剑(十把)、16,大自鸣钟(十九座)、17,小自鸣钟(十九座)、18,洋表(一百余个)、19,大东珠(六十余颗,每颗十两)、20,珍珠十八颗手串(共二百二十六串)、21,珍珠数珠(十八盘)、22,大红宝石(一百八十块)、23,小红宝石(九百八十余块)、24,蓝宝石(大小共四千零七十块)、 25,宝石数珠(一千零八盘)、26,珊瑚数珠(三百七十三盘)、27,蜜腊数珠(十三盘)、28,宝石珊瑚帽顶(二百三十六个)、29,玉马两匹(高一尺两寸,30,长四尺)、31,珊瑚树十棵(高三尺八寸)、32,白玉观音一尊、33,汉玉罗汉十八尊(长一尺二寸)、34,金罗汉十八尊(长一尺八寸)、35,白玉九如意(三百八十七个)、36,玭玺大燕碗(九十九个)、37,白玉汤碗(一百五十四个)、38,白玉酒杯(一百二十四个)、39,金碗碟三十二桌(共四千二百八十八件)、40,银碗碟(共四千二百八十八件)、41,嵌玉如意(一千六百零一个)、42,嵌玉九如意(一千零十八个)、43, 水晶酒杯(一百二十三个)、44,金镶玉簪(五百副)、45,整玉如意(一百二十余枝)、46,金镶象箸(五百副)、47,白玉大冰盘(二十五个), 48,玭玺大冰盘(十八个)、49,白玉烟壶(八百余个)、50,玭玺烟壶(三百余个)、51,玛瑙烟壶(一百余个)、52,汉玉烟壶(一百余个)、 53,白玉唾盂(二百余个)、54,金唾盂(一百二十个)、55,银唾盂(六百余个)、56,金面盆(五十三个)、57,银面盆(一百五十个)、58,金面盆(六十四个)、59,银面盆(八十三个)、60,镶金八宝炕屏(四十架)、61,镂金八宝大屏(二十三架)、62,镶金炕屏(二十四架)、63,镶金炕床(二十床)、64,四季夹单纱帐(全)、65,老金缕丝床帐(六顶)、66,镶金八宝炕床(一百二十床)、67,金镶玻璃炕床(三十二床)、68,金珠翠宝首饰(大小共计二万八千件)、69,金元宝一千个(每个重一百两,计银一百五十万两)、70,银元宝一千个(每个重一百两)、71,赤金五百八十万两(估银一千七百万两)、72,生沙金二百万余两(估银一千八百万两)、73,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74,洋钱五万八千圆(估银四万零六百两)、75,制钱一千零五十五串(估银一千五百两)、76,人参六百八十余两(估银二十七万两)、77,当铺七十五座(查本银三千万两)、78,银号四十二座(查本银四千万两)、79,古玩铺十三座(查本银二十万两)、80,玉器库两间(估银七十万两)、81,绸缎库两间(估银八十万两)、82,洋货库两间(五色大呢八百板、鸳鸯一百十板、五色羽缎六百余板)、83,皮张库一间(元狐十二张、各色狐一千五百张,貂皮八百余张、杂皮五万六千张)、84,磁器库一间(估银一万两)、85,锡器库(共估银六万四千一百三十七两)、86,珍馐库十六间、87,铁黎紫檀器库六间(八千六百余件)、88,玻璃器皿库(八百余件)、 89,貂皮女衣(六百一十件)、90,貂皮男衣(八百零六件)、91,杂皮男衣(八百零六件)、92,杂皮女衣(四百三十七件)、93,棉夹单纱男衣(三千二百零八件)、94,棉夹单纱女衣(一千一百零八件)、95,貂帽(五十四顶)、96,貂莽袍(三十七件)、97,貂褂(四十八件)、98,貂靴(一百二十双)、99,药材房(估银五千两)、100,地亩八千余顷(估银八百万两)……
清单三(出自薛福成《庸庵笔记》卷三《查抄和家产清单》):
房屋3千间,田地8千顷,银铺42处,当铺75处;101,赤金6万两;102,大金元宝100个,每个重1000两(共十万两);103,小银元宝56600个,每个重100两(共566万两);104,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元,制钱150万文;吉林人参600余斤;玉如意1200余柄;珍珠手串230串,桂圆大珍珠10粒,大红宝石10块,蓝宝石40块,银碗40桌,珊瑚树11支,均高三尺有余,绸缎纱罗共1430
0匹,毛呢哔叽20000板,狐皮550张,貂皮850张,又各种粗细皮56000张,铜锡器361000件,名贵瓷器10万件,镂金八宝炕床24座,西洋钟46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家人606名,妇女600名,……
" 我们依照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两份记载合并起来分析如下:查抄时曾把和珅的全部财产编列为109号,其中已经估价的有26号,共值银约2亿6千4百万两;未估价的83号,照此推算,又应值8亿4千2百万两有余,全部合计约值11亿又6百万两。"
全案档并不是正史资料,薛福成就称它为"出于当时报房小钞,实不足据".但薛的《庸庵笔记》也被看作野史.纪连海老师就说:"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两份记载属于野史,不应该作为考证的依据。"他还说"包括《清实录》、《清史稿》、《清史列传》等著作里面,关于和珅家里面的土地加在一起(不重复计算)也只有1200顷左右!与薛福成《庸庵笔记》中的记载相比,少了6800顷左右!"
但这不妨碍纪老师用薛的资料来计算.
我把两份野史资料中已估价的项目列出来---
全案档估价条目:
60,赤金元宝一百个(每重一千两,估银一百五十万两)、150万
61,白银元宝一百个(每重一千两)、 10万
62,生金沙二万余两(估银十六万两)、 16万
63,赤金五百八十万两(八千七百万两); 8700万
64,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 940万
65,白银五百八十三万两、 580万
66,苏元银三百十五万四千六百余两. 315.46万
67,洋钱五万八千元(估银四万六百两)、 4.06万
68,制钱一千五百串(折银一千五百两); 0.15万
69,人参六百八十余斤(估银二十七万)。 27万
70,当铺七十五座(本银三千万) 3000万
71,银号四十二座(本银四十万)、 40万
72,古玩铺十五座(本银三十万两); 30万
73,玉器库二间(估银七千万)、 7000万
74,绸缎库四间(估银八十万)、 80万
75,磁器库二间(估银一万)、 1万
92,药材库二间(估银五千两); 0.5万
93,地亩八千余顷(估银八百万两 800万
------------------------------------------------------------
18项 22009.17万
薛福成《庸庵笔记》估价条目:
(万两)
69,金元宝一千个(每个重一百两,计银一百五十万两)、150
70,银元宝一千个(每个重一百两)、 10
71,赤金五百八十万两(估银一千七百万两)、 1700
72,生沙金二百万余两(估银一千八百万两)、 1800
73,元宝银九百四十万两、 940
74,洋钱五万八千圆(估银四万零六百两)、 4.06
75,制钱一千零五十五串(估银一千五百两)、 0.15
76,人参六百八十余两(估银二十七万两)、 27
77,当铺七十五座(查本银三千万两)、 3000
78,银号四十二座(查本银四千万两)、 4000
79,古玩铺十三座(查本银二十万两)、 20
80,玉器库两间(估银七十万两)、 70
81,绸缎库两间(估银八十万两)、 80
84,磁器库一间(估银一万两)、 1
85,锡器库(共估银六万四千一百三十七两)、 6.4
99,药材房(估银五千两)、 0.5
100,地亩八千余顷(估银八百万两) 800
小银元宝56600个,每个重100两(共566万两); 566
| |
这位,自己的脑子真生锈了,把文章读完你就知道"人家"可不可能"犯 那么低级的错误了!他在位20多年,贪污了清20年的收入,清怎么维持的?
1)和的巨额财产是用不可靠的野史资料为依据的.
2)两份清单估价差距巨大,有些项目估价非常不合理,某些"史家"不是选一份可靠点的来计算,反而是为了数字"惊人",某些项目两边挑大数使用.
3)两份清单都只对约四分之一的项目作了估价,真金白银不用估都是重头项目,当铺商行都是值钱东西.估价的主要是这些,剩下没有估价的总值都不见得值一项估价七千万的玉器库,某些"史家"却用估价项目的总和乘以四倍来计算清单总价值.所以才有了"和绅贪污的钱相当于清当时20年的财政收入"这样"惊人"的结果!
问题是,竟没有人帮他们"验算"一下!大家都是听什么信什么!
乾隆后期20多年国库收入都进了和珅的腰包,其他人,包括皇帝,不早都饿死光光了,还用得着我们今天在这里叽歪?!
和珅的家产并不都是贪污得来的 | ||
|
清史稿中描写的和珅 | ||||||||
|
和珅是民族英雄--附图:和珅书法
受现代剧的影响,和珅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小丑。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的?和珅并非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英俊潇洒,很有才干。《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和珅列传》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 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 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 当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珅办得很出色,表现了他的才华,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乾隆单独给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不怕他篡位?当年的鳌拜跟和珅比算个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黄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谋反的迹象吗?没有。有资料显示,乾隆、和珅曾对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负。
一。生平
和珅, 1750年--1799年,纽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少贫好学,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 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1772年授三等的侍卫,1775年升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次年三月入军机。擅政20余年,升迁47次,权倾朝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其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其实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故根本不能称为宰相或中堂。
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 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很是欢喜。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乾隆给和珅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 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不可估量的好处。和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受到处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苏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与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镇压。前方将帅本来快要取胜,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挥,竟然转胜为败,致使总兵图钦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况后,命令和珅马上回京。和珅回京后,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书。
和珅从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直至他获罪前后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岁的和珅被授予军机大臣。3年后,领班军机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学士阿桂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当年在军机处任职的还有大学士王杰、尚书董诰和福长安。阿桂、王杰、董诰都讨厌和珅,结果就出现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办公的奇特现象。 为此,御史钱沣专门上了一道奏折,请皇上下令恢复军机大臣在一起办公的规定,这一奏折矛头指向和珅,乾隆承认奏折所反映的情况是对的,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与和珅不和,常常让阿桂在外领兵或查阅工程、办理案件,军机处的实权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二。和珅真的是贪污“十亿两”?
根据专家反复论证:和珅被抄家之时,家产总值实际数目大约为二千万两白银,但“十亿两”显然是夸大了。当时到后世的许多私家笔记中不少说和绅家财近十亿两,这很可能嘉庆散布的谣言,当然不用他亲自来干。嘉庆皇帝一句话,和珅就被拉下了马,并被社会上广泛地传播为历史第一贪官。历史是皇帝说了算,据清宫档案记载:嘉庆年间,国史馆撰写《和珅列传》,史官们把和珅的功与过几乎都略去不写,怕的是往乾隆和嘉庆两代皇帝脸上抹黑。这样的做法不能令嘉庆帝满意,于是国史馆的正副总裁被革职,换上了嘉庆的亲信,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和珅列传》并不能真正反应和珅的功过是非。
1。和珅家产为合理来源,最重要证据就是《清宫档案揭秘》一书。书中称,乾隆对和珅恩宠有佳,无功受赏有过不罚。且不说明里暗里的上百次赏赐,所谓几千万两中,有大批金银珠宝是乾隆赐给他的;
2。和绅是个大商人,把大量资产投入商业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官僚买办;
3。和绅本身极善理财,他的巨额财产中来自经商的也有不少。
4。他兼任清政府数十个重要官职,一个官职一份工资,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重要官职,工资是多少?他就这一条,就吃饱了,何必贪得无厌。
5。他的儿子是丰珅殷德!一出生便被乾隆赐名,亲指的驸马爷。和珅的子孙就成了皇室宗亲。清朝一日不亡,他们家就享受一日的富贵。十公主大婚的陪嫁更是有黄金、白银、各类古玩珍宝及家院府地的总价值一千多万两白银(仅为保守数字),至于婚礼上的礼单(结婚收礼总不犯法吧),那更是海了去。连德高望重、从不送礼的军机重臣阿桂都送去了重礼,别人还少得了吗? 皇帝最疼爱的小女儿进门了,这谱能不摆来吗?难道皇帝的女儿用宫廷的东西也犯法吗?至于那争论不休的三十二桌金餐具、三十二桌银餐具,要真的贪污的话,他敢明目张胆地摆上桌吗?分明就是十公主的陪嫁物或是向宫廷借用的。
纪晓岚、刘庸等对和珅极度了解,又能天天见到皇帝,为什么不告发?难道仅仅是因为抓不到证据吗,还是这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为什么嘉庆对外散布和绅“贪了十亿”这种谣言呢?是为了杀和绅名正言顺,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珅的俸禄、家产、皇帝的赏赐及十公主陪嫁加在一块,离二千万两数目还差多少?古往今来,多少官职、经历均比不上和珅的人,真实贪污数目恐怕不止这些吧。
三。和珅与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关系
电视剧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明争暗斗,这些内容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和珅进军机处的时候是29岁,小乾隆31岁,小纪晓岚26岁,小刘庸30岁,小王杰25岁。他们有这实力吗?纪晓岚只是个大学士,刘庸虽然在军机处,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务,王杰虽是状元,也不过是个大学士。他们三人虽有宰相之名,却无宰相之实,没有与珅直接碰撞的机会。 有资料表明,和珅、刘庸、纪晓岚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三人是无话不谈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对头。和珅自己虽然没考上进士,但他精通琴棋书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才子。他重视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见识的年轻官吏。当时,纪晓岚是编《四库全书》的副总裁,和珅是正总裁。夏天很热,和珅看着纪晓岚编书忙得满头大汉,便说,把外套脱了,穿一个大裤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来。纪晓岚是个黑胖子,怕热,就把上衣给脱了,长裤也脱了,只穿一个大裤衩在那儿办公。见纪晓岚还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个人给他扇扇子。突然皇上来了,君前失仪是杀头之罪。和珅急忙让纪晓岚躲到了桌下。乾隆问,纪晓岚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让他休息了。皇上走后,纪晓岚马上从桌底钻出给和珅作揖道谢,称幸亏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这个脑袋能勉强保住,可能又得发配到伊犁充军去了。正是这样,纪晓岚、刘庸等人在他手下干得非常舒心,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刘庸比和珅大30岁,都能够心甘情愿听和珅调遣。
还有一次,他拼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张对缅甸开战。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谏,险些成为监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诚之心,日月可鉴!而对这一意见,刘庸、纪晓岚虽然不赞成,但也都对和珅由衷钦佩,多次到府上探望。 后来,和珅下狱,临死前作了一首绝命诗: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费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根据文风来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运悲凉及壮志未酬的无奈,后一首则是纪晓岚的风格,赞叹和珅的功绩,为他鸣不平。 可是,某些历史学家,把纪晓岚的诗歪曲,说什么,那是和珅写的,说和珅将来死后要变成慈禧复仇,让清朝灭亡。不能不佩服这些所谓历史学家,慈禧掌权之前,清朝已经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犯,清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与慈禧无关.洋人已经吃了一口中国这快肥肉,会轻易走开么?不可能的,还会找各种机会继续来犯,因此,后来的洋人侵略与慈禧无关的,是中国的国力和洋人的侵略本性决定的。而且,正是慈禧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新政,还有君主立宪。慈禧确实要更换皇帝,但是洋人不允许,半殖民地的悲哀。慈禧的唯一错误是支持议和团,对抗八国联军,但是,八国联军只是在中国呆了几个月。而抗日战争呢?日本竟然侵占中国大量土地达八年之久。可以说,没有慈禧,清朝早就在太平天国时期完蛋了。
三。和珅是民族英雄
和珅于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外交,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逻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他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斗智斗勇,证明和珅是民族英雄。
1793年,英国政府正式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贡斯当为副使的使团访华。中国留下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英国的产品不能大面积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这一次大规模出使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新局面。从这一事件上看,说清朝闭关锁国是错误的,后来的鸦片战争更是因为清朝的茶叶等贸易对英国出超而引起来的。但是,某些历史学家们依然在不顾事实,继续编造清朝闭关锁国的谎言。
马戛尔尼一行800余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后,马戛尔尼惊奇地发现,天津官吏毫无拘束地仔细察看英国人的一切东西。斯当东说:“如果必须把他们和欧洲人相比较的话,那么他们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国绅士们:举止潇洒,对人一见如故—但是,内心却是孤芳自赏,并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哪个时候的中国人绝对不象现在某些盲目崇拜西方人那样,他们有绝对的自信,把洋人当新奇的东西来观赏,甚至嘲笑英国人,比如对他们的发型和身上的香水嘲笑。现在不一样了,某些盲目崇拜西方的人, 哪里会嘲笑洋人啊,他们会给洋人献花,甚至亲吻洋人的屁股都可以。唉~~~~~历史沧桑啊。
在天津接待马戛尔尼一行的钦差大臣徵瑞和直隶总督梁肯堂对英国人的行为十分震惊。这精美的晚宴是皇上恩赐的,这些英国人不问问就吃,胃口极好。本以为他们也会像中国人那样在菜上来时跪倒在地。钦差大臣和直隶总督随后在给热河的奏折中悄悄地提了一笔:贡使“向上免冠叩首”。这后两字是表示磕头的固定说法。但不拜倒怎么“叩首”呢?
和珅身为理藩尚书全权负责接待事务,敏锐地感觉到了奏折中关于“叩首”中存在问题,立即提笔写信给钦差大臣和直隶总督:“向闻西洋人国俗不知叩首之礼。而该督等折内声叙未能明晰,遂指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还进一步说明,如果马戛尔尼真先磕了头,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头,那就应该告诉他,他应该遵守一切朝贡者、甚至藩属国王觐见皇帝时都应遵守的礼仪。和珅要求马戛尔尼及其所有随从在将来面见乾隆的时候要按照中方的礼仪行跪拜大礼。而马戛尔尼则认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国前来的“钦使”,不同意行这么重的礼节,中国政府中的多位官员同英使交涉都无功而返。就连和珅亲自出面说服教育也是无济于事。乾隆皇帝震怒异常,立即发布圣旨。圣旨中说到:
“此次英吉利国使臣到京,原欲照乾隆十八年之例,令其瞻仰景胜,观看伎剧。并因其航海来朝,道路较远,欲比上次更加恩视。今该使臣到热河后,迁延装病观望,许多不知礼节。昨令军机大臣传见来使,该正使捏病不到,止令副使前来,并呈出一纸,语涉无知。当经和珅面加驳斥,词严义正,深得大臣之体。现令演习仪节,尚在托病迁延。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京中伎剧,亦不预备,俟照例筵宴,万寿节过后,即令该使臣等回京。伊等到京后,……王大人应照行在军机大臣传见之礼,按次正坐。使臣进见时,亦不必起立,止须预备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该国贡物业经装好安设,自可毋庸移动。其发去应赏该国王物件即于是日陈设午门外。令其下人并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进贡件已谕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俟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为照料,赍发起身。该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东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回銮接驾。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若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代之礼,以示体制。此驾驭外藩之道宜然。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和珅再次出面斡旋。英使见了和珅之后,在和珅的建议下,采取了折中的主意,在农历八月初十乾隆在万寿节庆典之前,先举行非正式会见。这时,英国公使可以按照英国礼节,行单膝跪拜礼,但等到乾隆万寿节庆典之际,他们必须按中国规矩,三拜九叩。为此和珅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缜密的礼仪程序表呈递给乾隆御览。
“臣和谨奏:窃照英吉利国贡使到时,是日寅刻,丽正门内陈设卤薄等大驾,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齐集。其应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带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诚殿铺设毕,仍退出,卯初,请皇帝御龙袍褂升宝座,御前大臣蒙古额附,侍卫仍照例在殿内内翼侍立,乾清门行走,蒙古王公、侍卫亦照例在殿外分两翼,侍卫内大臣带领豹尾枪长靶刀,侍卫亦分两班站立,其随从三五大臣、九卿,讲官照例于院内站班,臣和同礼部堂宫率钦天监副索德超,带领英吉利国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进呈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御前大臣福长安恭接,转呈御览,臣等即令该贡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头号礼,毕。其应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带领该贡使于西边二排三米,领其叩头入座,俟令侍卫照例赐茶,毕。各于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舆。臣等将该贡使领出,于清音阁外边伺候,所有初次应行例尝该国王及贡使各物,预先设于清音阁前院内,候皇上传旨毕,臣等带领贡使,再行瞻觐。颁尝后,令其向上行谢恩礼毕,再令随班入座,谨奏。”
从和珅的奏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在气势汹汹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国的尊严,也让乾隆皇帝感到高兴。乾隆皇帝又发圣旨:
“昨因英吉利国使臣不请礼节,是以拟于万寿节后即令回京……今该使臣等经军机大臣传谕训诫,颇知悔惧。本日正副使前来,先行谒见军机大臣,礼节极为恭顺。伊等航海远来,因初到天朝,未谙体制,不得不稍加裁抑。今既诚心效顺,一遭天朝法度,自应仍加恩视。”
很快,接见仪式就按照和珅设计的那样顺利结束了。有关这次庆典,中国史书记载到:“上御万树园大幄次,英吉利国正使马戛尔尼,副使贡斯当等人觐。并同扈从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贝勒贝子额驸台吉,暨缅甸国使臣等赐宴,赏赉有差。”后面还附有一首御制诗,纪念英国人的“臣服”。诗是这样开头的:“博都雅昔修职贡,英吉利今效尽诚”。
英国使节在进见乾隆之后,就向乾隆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
第二、尽可能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第三、废除广州现有体制中的滥用权力。
第四、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开辟新的市场。
第五、通过双边条约为英国贸易打开远东的其他地区。
第六、要求向北京派常驻使节。
第七、最后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情报工作:“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乾隆对租界一事不屑一顾,派和珅去打发他们回去。
和珅得到报告说英国人因远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经病了三人。这是浙江巡抚的长麟报告英国人患病的原文:“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县。据夷官回称:‘我们前蒙贡使代奏仰沐大皇帝恩典准令先行回国,实愿及早开行;惟因病人尚未痊愈,恳恩准令暂缓数日。’臣验明病夷尚有20余名,现在医治未痊属实。臣若催行迫促,不惟该夷等妄生疑惧。臣当即传谕该夷,尔等不服水土,既然恳求圣恩要在浙江医治,大皇帝矜恤尔等至优极渥自蒙恩准。并遵旨传谕该夷,以尔国贡使奏称尚有夷官一名吗庚哆嘶欲在浙江置买茶叶,顺带回国,已蒙大皇帝恩准,并蒙格外加恩免其赴关纳税。宣谕之际,众夷人同声感颂欢忭之情动于词色。”
和珅以此为借口,和蔼地打发马戛尔尼回国。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怎能轻易回国,他说了几句表示谢意的话之后,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拟好、现在又经过修改的条约,共有如下的六条:
第一、准许英人在舟山、宁波、天津三处贸易;
第二、准许英人在北京设立一个货栈,以便买卖货物;
第三、在舟山附近给英人一个小岛,以供他们停泊船只,存放货物;
第四、在广州附近也设立这样一个小岛;
第五、免除或减少英国由澳门贩入中国货物的关税;
第六、中国海关公布税则,以便英国商人照章纳税。
和珅接过英使的文书后,不卑不亢地说:“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国国土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吧?”马戛尔尼连忙说:“不是,如果贵国有不同意见,我们还可以商量。”和珅接着说:“贵国要求使用中国的土地又不许我们设防,这样的事怎么可以拿来商量呢?”一句话,说得马戛尔尼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了。和珅见气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来乾隆赐与英使的礼物一件向马戛尔尼说其妙处,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礼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马戛尔尼乐得不知所已,早把刚才的不愉快忘记了,将条约的事搁到一边,暂且不提。
和珅等离开英国公使驻地后,马上把他们的要求呈报给乾隆。乾隆对这些要求一概拒绝。并且回复了乔治三世一封信。原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向来西洋各国有愿来天朝当差之人,原准其来京,但既来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远不准复回本国,此系天朝定制,想尔国王亦所知悉。今尔国王欲求派一尔国之人居住京城,既不能若来京当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归本国,又不可听其往来,常通信息,实为无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为广远,凡外藩使臣到京,驿馆供给,行止出入,俱有一定体制,从无听其自便之例。今尔国若留人在京,言语不通,服饰殊制,无地可以安置。若必似来京当差之西洋人,令其一律改易服饰,天朝亦不肯强人以所难。设天朝欲差人常驻尔国,亦岂尔国所能遵行?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留京,岂能一一听许?是此事断难准行。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若云尔国王为照料买卖起见,则尔国人在澳门贸易非止一日,原无不加以恩视。即如从前博尔都噶尔亚(葡萄牙),意达哩亚(意大利)等国屡次遣使来朝,亦曾以照料贸易为请。天朝鉴其悃忱,优加体恤。凡遇该国等贸易之事,无不照料周备。前次广东商人吴昭平有拖欠洋船价值银两者,俱饬令该管总督由官库内先行动支帑项代为清还,并将拖欠商人重治其罪。想此事尔国亦闻知矣。外国又何必派人留京,为此越例断不可行之请,况留人在京,距澳门贸易处所几及万里,伊亦何能照料耶?若云仰慕天朝,欲其观习教化,则天朝自有天朝礼法,与尔国各不相同。尔国所留之人即能习学,尔国自有风俗制度,亦断不能效法中国,即学会亦属无用。天朝富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尔国王此次赍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下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遣令该使等安程回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义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除正副使臣以下各官及通事兵役人等正贯加赏各物件另单赏给外,兹因尔国使臣归国,特颁敕谕,并赐赍尔国王文绮珍物,具如常仪。加赐彩缎罗绮,文玩器具诸珍,另有清单,王其祗受,悉朕眷怀。特此敕谕。”
请大家注意一下乾隆时期对外国的译名,"博尔都噶尔亚(葡萄牙),意达哩亚(意大利)",完全是音译,可是后来不同了,把西方的强国的名字美化,把非洲等国的名字贬低,这说明了当时清朝的强盛,否则,这些洋人也不会巴巴的跑到中国来了,译名的变迁也反映了后来知识分子的崇洋媚外,欺软怕强的心态,这里鄙视一下。
回到正题,和珅领会了乾隆的意思,第二天,和珅召见了马戛尔尼,宣读了乾隆皇帝的圣旨:
“原船当在宁海停待调治患病之人。并查出从前该国夷人曾在浙江贸易,现已密行骁谕铺户严行禁止。该贡使等经赴浙江乘坐原船回国,较为简便,较之赴粤可省过半路程。松筠务须会同长麟,妥协办理,勿任借词稍有逗留。夷人等欲在宁波置买货物一节,惟当禀遵约束,按例置买茶叶丝斤。长麟查出从前乾隆二十一年该国夷商曾至宁波贸易拖欠铺户银1.5万余两未偿,已密谕铺户等以前事为鉴,毋庸与之交易,借可杜勾引之弊。此事向未闻之,长麟所查甚为周细。若该贡使等向松筠恳请置买物件,当谕以尔等夷船现在宁波停泊,已准就近酌买茶叶丝斤,其沿途经过地方不得再行买物,致违天朝体制。浙江人郭姓从前曾经勾结夷商,今已病故,伊子郭极观已经严行管住。著即派要员伴送由别路进京备询,不必全带刑具。”
马戛尔尼还在做垂死挣扎,再次草拟曾向和珅宣布过的照会。全文如下:
“大不列颠国王请求中国皇帝陛下积极考虑他的特使提出的要求。国王指示特使恳请皇帝陛下恩准:第一、英国商人在舟山或宁波港,以及在天津,像在广州一样经商;他们必须服从中国的法律和习俗,并安分守规矩;第二、英国商人有权按俄国人从前在中国通商之例在北京设立一所货栈,以便出售商品;第三、英国商人可以在舟山附近拥有一个小岛或一小块空地,以保存他们未能卖掉的商品;在那里他们将尽可能与中国人分开以避免任何争端或纠纷;英国人不要求设立任何像澳门那样的防御工事,也不要求派驻军队,而只是一块对他们自身及其财产安全可靠的地方;第四、同样,他们希望在广州附近获准拥有一块同样性质、用于同一目的的地方;或至少被允许在需要时可常年住在广州;另外,在广州和澳门居住期间,他们应有骑马、从事他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和为健康进行锻炼的自由—他们将注意在得到准许后将不打扰中国人的生活;第五、对航行在广州和澳门之间或在珠江上航行的英国商人不必征收任何关税或捐税—至少不要比1782年前征收的税更高;第六、对英国商品或船只不征收任何关税或捐税,除非皇帝签署的文件有所规定,这时应给英国商人副本,让他们明确知道他们必须支付什么税项,以避免向他们征收得过多。本使节希望得到和珅阁老对此作的书面答复,以使英国国王满意。”
和珅把乾隆回复英国的国书交给他,示意他马上率团回国,马戛尔尼无奈只好带领着庞大的使团回英国向女王复命去了。
总之,在对英国来访这件事上,维护了国家利益,在中国搞租界,这怎么可以。因此,说是民族英雄是正确的。有人说他贪污,不能算民族英雄,这是错误的,就算他贪污了两千两银子,人无完人,如果一定要仔细考察,中国就没民族英雄了,比如,明朝的戚继光(1528年─1588年),他和宦官勾结,人品比和珅差多了,他杀死的所谓倭寇,很多是中国人,这些中国人之所以成为海盗,是因为明朝施行真正的闭关锁国,断了他们的生路,而明朝之前的宋元两朝是大肆提倡海上贸易的。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看大方面,不能只看小节。
1792年,马戛尔尼一行在朝见乾隆皇帝时,到底行了三跪九叩礼没有?国外基本是否定的,但有证据显示马戛尔尼是行了跪礼的,《清史稿高宗纯皇帝本纪》记载,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虽然不习惯叩头,但一到皇帝面前,还是跪下去了。 此外,温德是马戛尔尼的亲戚,又是使团的秘书,他在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那天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当皇帝陛下经过时,有人通知我们走出帐篷,让我们在中国官员和鞑靼王公对面排好队伍。我们按当地的方式施了礼,也就是说,跪地、叩头九下。”而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却说: 英使马戛尔尼在这个问题上从未作过让步。他虽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过躬,并对中国官员在载运使节团的船和车上插上“英国特使进贡”字样的旗子视若无睹,却始终拒绝单方面向中国皇帝跪拜叩头。
"要是世界上只有中文 葛剑雄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到北京觐见乾隆皇帝,到去年正好二百年了。 我取来了两本书对着读:一本是故宫博物院掌故部编的《掌故丛编》,其中收录了《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以下简称《聘案》),是民国时从清朝军机处辑录的档案汇编;一本是英国人斯当东着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Sir George Staun ton:An An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以下简称《纪实》)的中译本。读完后,说不出是可笑,可气,还是可叹,但还是有不少话要说──无论如何,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一页。 英使马戛尔尼在这个问题上从未作过让步。他虽然不得不在御座前鞠过躬,并对中国官员在载运使节团的船和车上插上“英国特使进贡”字样的旗子视若无睹,却始终拒绝单方面向中国皇帝跪拜叩头。"
身为教授,不同于网虫,一个学者要查资料才可以说话,尤其是涉及历史问题,这是对一个历史学者的起码要求,何况他是复大大学的历史地理中心的主任,而且,不能只看一个中译本,还要读原文.从种种国内外的史料和日记记载看,英国人是跪了,但因为其条件是在中国来个“国中之国”,英国等于要中国割让土地,这当然是不允许的. 23年后,即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国王第二次派遣了访华使团,以罗尔·阿美施德为正使、当年的副使斯当东的儿子托马·斯当东为副使,目的是到中国再次提出英国的要求。这次因为英国使团拒绝向嘉庆皇帝行三跪九叩礼,而被驱逐出境。 又过了24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帝国主义者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英国使团首次访华的半个世纪之后,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乾隆时期英国使团想得到而没有得到东西,英国军队用坚船大炮得到了。鸦片战争后,英国才在中国有“租界”,但哪个条约是没办法的,在中国没有被打败的乾隆和嘉庆年间,这类所谓“贸易谈判”,清朝就是不可能答应的,乾隆的做法维护了中国的主权,而英国人要篡改历史.我们的某些历史学家也迎合洋人,一叹。
四。和珅被杀
和珅从一个侍卫到一代权相,证明他有过人能力 ,他的权势太大,威胁到了嘉庆朝的统治.和珅当时的权力已顶峰,在太上皇乾隆面前出纳帝命,一呼万应,等于把当今皇帝嘉庆驾空,使嘉庆有了严重的危机感。历史上的刘邦杀韩信、朱元璋杀徐达、常遇春,帝相之间的冲突及杀戮屡见不鲜。 此外,和珅为全力支持乾隆皇帝修造圆明园和六下江南,创立了议罪银及崇文门税监(即收费站)制度。断了好多人的财路,令所有进京人员雁过拔毛,官员们叫苦不迭,欲挪用和转移资产者更是望而却步。这样一来,可把全天下的达官贵人得罪苦了!他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是为他自己吗?不是,这样做更容易引火烧身。他费尽心机地为乾隆服务、为国家排忧解难,最后却因为个人的权势太大,既得罪了新皇嘉庆,又为同僚所不容,才落得个三尺白绫赐死的下场。
最后,以乾隆赞颂和珅的诗结尾,这首诗写于1787年,清廷镇压了台湾林爽文的起义,和珅是钦定的二十位功臣之一,绘像进入紫光阁,乾隆为他写下这首“像赞”:
承训书谕,兼通清汉。
旁午军书,唯明且断。
平萨拉尔,亦曾督战。
赐爵励忠,竟成国干。
马戛尔尼 Macartney
马戛尔尼和斯当东
W.亚历山大,当时是英国随团画家,也就是今天的“摄影记者”
葬礼(W·亚历山大)
庙里祭供、烧香和磕头。(W·亚历山大)
农民家庭:背着孩子抽烟的妇女(W·亚历山大)
法官审讯妓女(W·亚历山大)
官员命施杖刑“中国靠棒打统治”(W·亚历山大)
步兵(W·亚历山大)
身穿战袍的轻步兵(W·亚历山大)
持火绳枪的狙击兵(W·亚历山大)
扔骰子(W·亚历山大)
大运河畔的军岗(W·亚历山大)
乾隆
和珅
清朝版图
和申的书法
http://lihongzhi.blog.hexun.com/8722527_d.html
不知从何时起,现在兴起了一股歌颂皇帝之风,把过去的统治者,修饰得一个个都成了圣明君主,人模狗样,人五人六的,给皇帝歌功颂德的,出书立传的,当以二月河为代表,还有一些导演,也纷纷把死了上千几百年的皇帝们腐烂之名连同其罪恶鼓捣出来,挖空心思地进行变脸美容,尤其对乾隆皇帝好像情有独衷,在电视剧中把此老儿美化得看起来似乎平易近人、善解人意、温文尔雅,总之,让人看了英明伟大的不得了。其实,戏说历史固然有趣有乐,但殊不知误导的负面效应是不容忽视的,难怪历史上一些阴险狠毒、杀人如麻、色厉内荏的独裁君主,在今天一些人的眼中,主要是在无知的孩子和善良女人心里,居然以为从前的皇帝们个个都盖世无双,人人可爱无比呢。就比方说这个乾隆吧,大家都以为他应该是个盛世明君的,其实历史上的乾隆皇帝到底个是什么东西呢?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听听,有点思想的人听了都会疑问,什么叫“十全”啊?十全十美也。这个在世时一共发动了十次战争,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把所谓盛世的家底耗尽一空的家伙,严格点说,清朝就是在他手上由盛转衰的。也许是为了冲淡其黩武的武夫形象,其在世时极力舞文弄墨,附庸风雅,写了几万首歪诗,且到处胡乱题字,说到这,得承认他的字写得不错的,虽谈不上是书中大家,但还是下了一定功夫的,窃以为肯定要比贪官胡长清的字要好,也值钱的多。这样一来,让人看了彷佛是一个极有文化修养的儒雅明君了。可是,又有谁知,这都是迷惑人的表象,他的真实面孔,却是一个和秦始皇一样的帝制时代的独裁君主!而且都是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狂人。说白了就是大兴“文字狱”,对诗文吹毛求疵,对说话捕风捉影,就好比我们的文化大革命,有的事根本就是无中生有,上纲上线。动辄砍头、抄家、充军,且株连九族。康熙时期,戴名世著有《南山集》,被说有影射君王杀了头,株连亲友数百人。没有想到的是,五十多年后,乾隆旧事重提,利用“南山集案”大兴冤狱,杀了七十多岁的老举人蔡显。蔡显的诗文集《闲闲录》写成后,被人说是有“怨望讪谤”之词。诗的原意是说,红色的牡丹是上品,紫色的牡丹却被称为上品,夺了红牡丹的“正色”,是“异种称王”。蔡显就倒霉了,“夺朱”是影射满人夺取朱明天下,“异种称王”是影射满人建立清朝。乾隆皇帝龙颜大怒,下了一道圣旨,把蔡显斩首,17岁儿子被处死,幼子及门生多人充军。一句吟咏牡丹诗,害死身家小性命。还有人吟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结果可想而知了。根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到五十三年,共发生文字狱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进而发展到全面禁书、焚书,禁毁书籍达几千种,“明清之间著述,几遭尽毁”,“始皇当日焚书之厄,决不至离奇若此”!
透过历史烟云,透过历史真相,以古为鉴,乾隆皇帝的真实面目,其实是一切统治阶级的真实写照,为了自己的江山万代永驻,为了自己的千秋大业万年红,皇帝们哪能不杀人,哪能不禁锢人们的思想呢?对于书籍和电视对皇帝美化之风,当刹矣,因为此风气于国于民,都是相当相当没有好处的,对历史知识掌握不多的青少年影响尤甚!
相关资料: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全称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庙号清高宗,是清朝入关之后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预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
乾隆统治时期的几项"业绩":
◆大兴文字狱,毁坏中华文明的根基。
◆六下江南游逸挥霍,耗尽国力民财。
◆虚饰浮华,好大喜功,是“假、大、空”行政的始作甬者。
乾隆时代中期以后,奢侈之风上行下效,逐渐蔓延整个统治阶层。与奢侈相伴相生的是腐败。与乾隆的后半生保持着特殊关系的宠臣和绅,正是腐化的总代表。他在乾隆死后被抄家时的家产,相当于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当乾隆在自我陶醉的时候,也是中国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睡得最沉的时候。欧洲列强的坚船利炮已经在中国周边出没,正在想方设法打开中国的大门。而中国则被看似“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束缚住了前进的脚步,乾隆时代的清王朝,开始成了腐朽落后的代名词。
清高宗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姓爱新觉罗,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子时出生),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1795年),因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子颙琰,年号嘉庆,是为清仁宗。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为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嘉庆四年(1799年)驾崩,成为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共计六十四年),而其祖父康熙帝的在位时间为六十一年。同时,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
他自称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喜文喜诗,作诗数以万计,又精通擅长武术。主要施政特点是宽猛相济。他在位时期,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突破了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开创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历时9年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为当今的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其在晚年由于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政治渐趋腐败,整个清王朝亦在乾隆末期而由盛转衰。而乾隆的宠臣,既为后人所熟知的贪官和绅,在嘉庆四年正月初八,嘉庆帝下谕宣布将其革职,下狱问罪之后,抄没的家产相当于当时清王朝国库十年收入,是中国历史上有史可考的第一巨贪。
乾隆继续父亲雍正的闭关锁国政策,更严格地禁止海外贸易。客观上隔绝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文化和经贸交流,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封闭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雍正时,西藏与青海已正式纳入版图,乾隆时又平定西北、西南及回疆,领有天山南北路全域,置为新疆省。乾隆亲自撰写成《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乾隆五十七年,命人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十全武功”指“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至此,清朝的版图仅次于元代。
在地理中找寻和珅(图) | |||||||||||||||||||||||||
www.chinaneast.gov.cn | 辽宁电视台 | ||||||||||||||||||||||||
| |||||||||||||||||||||||||
几部清宫戏让和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曾一度被抬入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归为正红旗。和珅生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死于嘉庆三年(公元1799年)。和珅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幼年住址:驴肉胡同在问题家庭中长大 和珅幼年生活在西四附近的驴肉胡同,就是现在的西四头条。 和珅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常保多年戍守在外,无暇照顾和珅及其弟和琳。继母对待他们兄弟苛刻暴戾,根本无温情可言,和珅是在既缺父爱又缺母爱的环境中长大的。 也正是这种环境使得和珅年纪轻轻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和珅在九岁的时候与弟弟和琳双双以优异的成绩被选入当时京城最好的学校咸安宫官学。 少年学堂:咸安宫崇拜乾隆为日后打基础 咸安宫官学主要招收内务府及八旗官员的俊秀子弟,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所重点学校。和珅在这里接受了系统学习,学习了儒学经典和满、蒙、汉语言。 咸安宫在今天的西华门进门路北,属于故宫非开放区域,目前只能看到一座大门。 和珅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诗词佳作,还熟练掌握了满文、汉文、蒙文、藏文四种语言。在和珅的文集《嘉乐堂》中就收入了很多当时的诗作。 和珅在咸安宫学习的时候,还给自己额外增加了课外作业———到处搜集乾隆的诗作文章,刻苦模仿乾隆的字体。他对乾隆的御制诗文熟记于心,为日后接近乾隆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十九岁的和珅承袭了祖上挣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三年后,和珅又等来了三等侍卫的空缺,这使得和珅有了接近乾隆皇帝的机会。
英廉为什么会注意到和珅这个人呢? 前面我们说到,英廉的职权很大。曾经担任大清朝的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是老天爷太嫉恨英廉非凡的才能了,英廉的儿子和儿媳妇的寿命都很短。他们在为英廉生了一个孙女儿之后不久就先后早早的死掉了—他们死在了他们的父亲英廉的前边。这就导致了英廉他们家的人口特别的稀少,只有英廉和他的孙女儿—也就是说,英廉的后代只有一个人,他的孙女儿。英廉,他总要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一个好的人家不是? 英廉,因为他是刑部尚书,所以他就经常要在北京城里转悠,就要经常去紫禁城里找乾隆皇帝汇报情况,所以就经常能够见到乾隆皇帝,也就经常能够在路过西华门附近的时候看到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学生。尤其重要的是,因为他只有一个孙女儿,所以他就特别地注意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学生。他在想,我的这个唯一的孙女儿将来嫁给谁呢?不但要嫁给一个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个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还一定要比我还要有学问、比我还要有本事。因此,英廉经常会为自己孙女儿的前途担忧,也就经常会有目的地到咸安宫官学里面去转悠。 转来转去他就看出来了,和珅是一个好苗子。将来我那唯一的孙女儿就应该嫁给和珅这样的人。为什么呢?英廉他是怎么样考虑的呢?他看中了和珅的什么优点呢? 英廉看中的就是和珅的老成、持重;看重的就是和珅的聪明、机智;看重的就是和珅工作能力够强,而且喜怒不形于色。 这些优秀的品质是经过了英廉的认真了解的。深通官场的英廉非常的清楚,和珅在这里学到的不光是丰富的知识,还有高强的能力,而且他将来一定能成就大事业。 如此说来,我们可以认定以下一个基本观点:英廉可以说是发现和珅这一“人才”的“伯乐”。 当然,他肯定还看中了和珅本人的相貌英俊潇洒—毕竟,和珅是一个号称“满洲第一俊男”的相貌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呀。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和珅早年父母双亡,他从来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因此他肯定非常渴望有一个家庭,他肯定非常渴望有一个温暖安乐的家庭;而英廉的家庭,又是人口如此的稀少,这个家庭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接班人—类似于倒插门女婿的接班人—而和珅,则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此后,英廉等啊,盼啊,好不容易盼到和珅18岁了,能结婚了,英廉赶紧就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了和珅。和珅,你这一回可跑不了了,就给我当孙女婿得了,你可千万别上别人家去。 和珅这么一个从小父母双亡的孩子,还居然得到人家的疼,得到人家的爱,这一点对于日后和珅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一个要钱没钱、要权没权的人,人家那么高的地位,把他孙女儿嫁给你了,你将来拿什么来报答人家啊?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和珅会尽力去真心的照顾他的妻子,照顾英廉的孙女儿。和珅照顾他的妻子、英廉的孙女儿,照顾得特别好,他们日后的夫妻感情也很好。 关于这一点,就连所有认为和珅是一个天下第一大贪官而对和珅本人恨之入骨的野史的作者们,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和珅的夫妻感情很好。 当和珅18岁的时候,也就是1767年,英廉预备了丰厚的嫁资,亲自主持操办了和珅与自己孙女儿的婚事。 诸位可别小瞧了这次婚礼。结婚之前,和珅是个无名的书生;结婚之后,和珅是个上流社会的新宠—一个中国版的于连·索黑尔诞生了。
正史上没有关于和珅妻子的记载 过去结了婚的女人没有名字,和珅的妻子的娘家姓冯,所以我们就只能称和珅的妻子为冯氏。冯氏是发现和珅是“人才”的“伯乐”刑部尚书英廉的孙女,她是和珅的情感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女人。 有的读者一看到这里,就会产生一些疑问:一般而言,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想法,像和珅这样的满清第一大官,最起码也应该用上虽然家里三妻四妾、但仍然每天寻花问柳、生活糜烂一类的词汇才对。和珅的妻子冯氏居然是和珅的情感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女人?不会是作者说错话了吧? 作者还真的没有说错话。和珅这个人,他在颠覆着我们传统的观念。 虽然,他是满清第一大官,可是在家里面,他真的是对妻子很忠诚的。 虽然,他也有几个小妾,但是第一,这些小妾都是经过他的妻子同意的,有的还是他的妻子亲自给他说的;第二,在他身边的这几个女人中,他的妻子从来都是他心目中最为重要的女人,是谁都不能代替的。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可是,正史中却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关于冯氏的记载。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史书的作者有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和珅的妻子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英雄事迹,正史中就没有刻意为和珅的妻子树碑立传的想法。 一般的史书的作者是不会为一个女人树碑立传的。 作为女人,能够被写到史书里面,一般只能有以下三种可能: 一是这位女子是皇帝的女儿。《二十四史》都是为皇帝树碑立传的,作为皇帝的女儿,当然跟着沾光被写进了史书里面。和珅的妻子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二是这位女子嫁给了皇帝或者皇帝的子孙了。《二十四史》都是为皇帝树碑立传的,作为皇帝的妻妾或皇子皇孙的妻妾,当然也可以跟着沾光被写进了史书里面。和珅的妻子也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三是这位女子是非常符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从四德”标准的女子。最大的可能就是她是贞节烈女之类—丈夫很早就死了,但是自己却一直坚持守了几十年的寡呀等等。 什么是中国古代女子的标准“三从四德”呢? 所谓的“三从四德”,“三从”指的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尤其是这个“夫死从子”,指的是丈夫死后,妻子不但不能改嫁,而且要永远服从自己儿子的领导。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被写到史书里面的《列女传》里。“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品德要好;“妇言”,言行举止要符合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对公婆、小姑、丈夫、子女都要好;“妇容”,容貌要漂亮但不能妖冶;“妇功”,每天的生活要围绕着锅台、碾台、炕台转,尤其是手工活要好,饭菜做得要可口。“三从四德”标准的最终确立实际上是在宋朝完成的。当时的满洲人实际上还不能够接受,大清朝的统治者只是提倡这些,而且只是对汉族人提倡这些,并没有在这方面对于满洲妇女提出要求。 过去,考察一个妇女最为基本的标准是“三从四德”中的“夫死从子”,也就是要守寡几十年如一日,才能被写进正史中的《列女传》中。和珅虽然死得早,但是和珅的妻子死得比和珅还早。所以,和珅的妻子更不符合这一条要求。 您想啊,和珅的妻子不符合上面这几条要求,因此也就不会被刻意写进正史中去。
既然正史中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关于冯氏的记载,我们只能从一些野史中了解一些和珅与他的妻子冯氏的关系的史料。 野史上关于和珅妻子的记载 很奇怪的是,现在我们能够找得到的关于和珅与他的妻子冯氏的关系的所有史料中,都不约而同地记载着和珅很珍惜与他的妻子冯氏的感情。 在这些感情的描写中,最为精彩的应该说是1798年,他的妻子冯氏病故前后的一段了。 自从和珅的小儿子夭折后,冯氏便一病不起,和珅忧急万分。嘉庆三年(也就是1798年),冯氏病情日渐严重。 和珅便在七夕这天安排了一个盛大的祈祷活动。在他的指挥下,豪华的和府中搭起了彩棚,青案供着“牛郎”、“织女”两个天上星君的牌位,和珅和病中的冯氏一起诚心祈祷。 但是,他们的祈祷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冯氏依然咳嗽不止,还常伴有血丝。 和珅仍然不死心,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华民族传统的鬼节这一天,和珅又用出他用惯的贿赂大法,开始贿赂鬼神。 冯氏居然熬过了鬼节。 但是就是在这一天的夜晚,冯氏病故。 和珅悲痛欲绝,做《悼亡诗》六首。我们这里选取其中的片段。 其一: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 扬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 今日我笑伊,他年谁送我。 凄凉寿椿楼,证得涅果。 其二: 夫妻辅车倚,唇亡则齿寒。 春来一齿落,便知非吉端。 哀哉亡子逝,可怜形影单。 记得去春时,携手凭栏杆。 其三: 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 今春花依旧,寂寞无人看。 折取三两枝,供作灵前观。 如何风雨妒,也紫同摧残。 和珅的这几首诗写得质朴无华,直指人心,落地有声,欲哭无泪,将他悲痛的心情刻划得淋漓尽致。
和珅敬重冯氏的原因 和珅安葬完冯氏后,冯氏所居的寿椿楼中的一切都按原样摆设,永远不让人居住。和珅和丰绅殷德时常前去凭吊、怀念。 我在开始接触这些材料的时候,也与读者您感到一样的好奇,一样的不理解,那样的一个大贪官,他最为起码的生活应该是花天酒地、三妻四妾、烟花柳巷才对呀,怎么能够如此珍惜与自己的妻子的这份感情呢?在那样的时代,别说和珅这样的贪官,就是在清官中间,能像和珅一样如此珍惜夫妻感情的人也是少而又少的。 逐渐的,我理解了,和珅如此珍惜与妻子冯氏的这段感情了。 一是冯氏的娘家于他有恩。 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毕竟发现他是个“人才”的“伯乐”是妻子冯氏的爷爷英廉—那个时候的和珅还是一文不名;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一文不名的时候,冯氏的爷爷英廉“发现”了自己、培养了自己;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在自己一文不名的时候,冯氏的爷爷英廉把他唯一的孙女儿冯氏下嫁给了自己;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有日后的辉煌,从某种角度说,完全是冯氏的爷爷英廉所赐—包括婚姻、家庭、财富和幸福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拜冯氏的爷爷英廉所赐。 正是因为和珅本人对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经典非常精通,所以他才更加懂得什么叫知恩图报,知恩图报是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最为基本的行为规范、最为基本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必须要对得起冯氏的爷爷英廉和冯氏;否则的话,他会被所有的中国人耻笑的;那样的话,自己所有的事业、所有的前途都将化为灰烬。 二是冯氏在这么多年里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和珅幼年父母早亡,在家里,他缺乏关爱;在外面,他尝尽了人间的一切酸甜苦辣。是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家庭的温暖;是妻子冯氏的到来,才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妻子冯氏给他生养的儿子,才使他摆脱了“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的尴尬局面;是妻子冯氏给他生养的儿子,才使他充分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的幸福。 不但如此,妻子冯氏的更加伟大之处还在于,她不但时时刻刻关心着自己的身体康健,而且妻子冯氏还主动替他纳妾。 三是和从冯氏身上看到了自己人性的一面。 生活在官场之中的和珅学会了在外边尔虞我诈。尔虞我诈已经成为和珅生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尔虞我诈已经成为和珅的某种习惯。他知道,一个官场中的人,你不具备这些,你就不能生存!你就不能维持自己的好生活!那样自己就对不起“发现”自己的冯氏的爷爷英廉和给了自己幸福快乐生活的妻子冯氏。 但是所有的这些尔虞我诈,并不是和珅自己主动想要的东西。在外面,伪装自己是迫不得已的;在家里,自己应该坦坦荡荡! 而只有在冯氏面前,自己才能够坦坦荡荡! 正因为上述这些,和珅才非常敬重自己的妻子冯氏!(连载:《历史上的和珅》 作者:纪连海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按财富绝对值指标:刘瑾、和珅、宋子文、伍秉鉴、邓通、梁冀、吕不韦、石崇、沈万三、陶朱公、
1、 刘瑾:明代正德朝大宦官,《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其收受贿赂所得据说合为33万公斤黄金、805万公斤白银,而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收缴崇祯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仅为白银20万公斤,此人不选,是无天理。
2、 和珅:清代乾隆时大贪官,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其事迹不再赘述,仅提一句,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此人不选,此评当废!
3、 宋子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列为世界级富翁。出身、事迹不再赘述,据说在任民国财政部长期间,靠垄断美国对华军援物资业务,其财富在当时早已首屈一指。“十大”应占一席。
4、 伍秉鉴:商名伍浩官。清代广东十三行怡和行之行主。凭与英国东印度公司走私鸦片迅成巨富。1834年已宣称有资产2600万元(一说为2600万两),西方学者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天下第一大富翁"。1843年清政府令行商偿还《南京条约》规定的300万元外商债务,他独自承担100万。同年在广州病逝。
5、 邓通:西汉文帝宠臣,凭借与汉文帝的特殊关系,垄断当时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旋失宠,被收。限于名气之大,想不入选都难。
6、 梁冀:东汉外戚,两个妹妹皆为皇后,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时称“跋扈将军”。汉桓帝时被收,缴得家财30亿多。曾挤身于《亚洲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中国巨富行列,合当入选。
7、 吕不韦:战国时期阳翟大商人,史载”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但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买卖却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据说连秦始皇都是其“掉包”的私生子,应该说,凭此传奇业绩挤身“十大“次席当之无愧!
8、 石崇:西晋著名富翁,其财富来源系任荆州刺史时拦劫沿途客商而得。最经典的故事是与晋武帝的舅舅王恺斗富大获全胜,可谓“富可敌国”也毫不夸张。盖因不懂“外不露富”的古训,终为一才妓绿珠破财,最后连命也搭上。限于名气之大,当然获选。
9、 沈万三:名富,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其孙卷入蓝玉之案被充军云南,财产没收。其财富来源一说为海上贸易所得,可能算是历史上最早得国际贸易商人。建议入选。
10、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践一战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当然入选,推荐为“中国十大富豪”之首。
| ||
2006/05/31 16:29 | ||
|
和珅之所以能夠權傾一朝當上貪污大王,就是因為清朝的乾隆皇太愛他,因為和珅能言善道,英俊挺拔,從小雖然家境沒有那麼好,但是卻很努力求學,在外人眼中他可是資優生,努力學習乾隆相當重視的滿文漢文以及詩詞書法,皇帝重臣英廉還願意把孫女嫁給當時18歲的和珅,相信他一定有天會"出人頭地"。
儀表堂堂不代表內心坦蕩蕩,這就是和珅的真面目
和珅當時名落孫山,是因為科舉制度已經腐敗,後來他當上乾隆的侍衛,反而在皇帝跟前獲得莫大賞識,皇帝問各種問題他都口齒伶俐隨機應變,從此他的職務不止是三級跳,25歲的小小侍衛見到皇上第一面,短短一年和珅就躍升了七個職位,這一生加官封爵47次之多,果真相當討皇上歡喜。
絕對的權力使人腐敗。而且腐敗的速度絕對呈倍數暴增。
乾隆撐腰,和珅才敢無所不貪
那麼現世的人又有什麼強硬後台
視人民付託和國家法治於無物
和珅主管國家財政和用人大權,還伸手進了為皇宮服務的內務府,還有主管京城稅收的崇文門。開始了!不知道26歲算不算是"涉世未深"呢?從此之後,整整的25年,只要是獻給皇宮的好東西被和珅看上眼,就得先送到和家大門,選剩下的次級品再送到宮裡去,結果有天終於有人戳破了這個和珅比皇帝大的紙糊窗櫺,皇上的十七阿哥在宮裡玩不小心摔破了一只乾隆心愛的碧玉盤,心急如焚,眼淚直冒,後來其他皇子獻計去跟和珅問問怎麼辦,隔天和珅就奉上一只比原來的盤子更大更皎潔明亮的碧玉盤,也讓人看到和珅利用皇家賺大錢,財力有多麼地雄厚。
乾隆年間的好東西象徵當時國運民豐富強
但是有個和珅卻都會先把極品搶先放在自己家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
其實和珅的手腕高超,太愛下江南到處遊玩的乾隆就以為和珅"生財有道",以為四處巡遊都是和珅買單,卻不知道和珅可是想盡想辦法榨乾民財,不用國家開支。他打著皇帝響噹噹的名號,有錢好辦事,想要升官發財就要巴結和珅,從此士大夫拼命往上鑽營,高級將領顆扣軍餉,君不君,臣不臣,敗壞綱紀。
乾隆龍袍最近在富比士拍賣會中變成標品
當時君權神授的觀念也在現世被人嗤之以鼻
雖然總統不是天神指定,但卻有人想一手遮天
圖片來源:大公報
和珅還佔有大量土地,收受高額的租金,買了大量房產,也拿了高額租金,甚至還放高利貸,大筆利息全部進帳,最誇張的是他還開當鋪,開銀號,藥鋪,古玩舖,通通都看得到他的黑手伸進去。後來抄他家的嘉慶皇帝都忍不住痛罵和珅無恥,位及人臣卻膽敢跟市井小民爭利,什麼錢都敢A。
清末的北京恭王府就是和珅的華麗宅邸,富麗堂皇,多少王公垂涎
富可敵國的和珅,妻妾家人過的是驕奢淫逸的好日子,他家的奴隸僕人卻常常餓著肚子吃不飽飯,他的房產讓阿哥們都垂涎不已,紛紛希望能住進這樣的華美宅第。嘉慶皇帝還在當皇子的時候,想要告訴父皇的事情還得要透過和珅,乾隆選中嘉慶即位,竟然還是和珅最早知道,搶先送給嘉慶一柄玉如意,強調這是他幫新皇帝說項來邀功。
北京恭王府已經變成旅遊景點,小萱曾在這裡聽戲呢!
我們做台下的觀眾就好了,可別像台上那些人一樣上演A錢大戲
嘉慶怎能容得下國家有這種蠹蟲蛀食國本,當乾隆駕崩棄世而去,嘉慶君快速找藉口逮捕和珅,清點他的家產,最後有人大膽臆測和珅家產有九億兩白銀,有八十萬畝土地,無以計數的華宅,稀世珍寶更是目不暇給,還有大量的商舖都是和珅所經營當"門神",他的財產相當於清朝二十年的財政收入。
恭王府後花園讓人嘆為觀止
不過和珅家產有多少,沒有確切數字
因為所有寶物都被清朝皇帝公子爺給分啦!
圖片來源:北京旅遊網站
這一切在歷史典籍當中的描述,放到今日台灣天天報導的貪污案件,現世的和珅可還真是不遑多讓,可就不知道當初駙馬爺,是不是真的是從大貪官那兒學會了超會A錢的妙計絕學,咱們升斗小民現在暫時只能拿著家裡竹子做的如意抓癢癢,看看總統所管轄的檢調系統會不會有膽量辦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