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浮云

儿时的夏日,我躺在草垛上仰暮天上的白云-- 多好哇,随心飘驭. 没想到日后我的人生竟象浮云般飘流,不知下一站,没根...
个人资料
正文

那个小胸膛里跳着颗“中国心” 的文字再贴, 非常抱歉原贴不清楚!

(2007-09-16 10:40:20) 下一个
                                                             那个小胸膛里跳着颗“中国心”
昨天车开在河边那条蜿蜒的回家路上,和老安闲聊着有关“国家内它国的领土主权”话题,突然河中间那片小石头岛就映入眼帘,儿子铿镪的话语也一下子就徊响在耳边:“等我的岛建设好了,要求每个想来我岛上的美国人申请中国签证,然后我就给他们-- 拒签!”

那小岛真称不上为“岛”,只是老安多年前买下的位于家门前河中的极小一块土地,石头积多了它就大些,石头冲没了,它就小点。看着好玩用处是没有的。老安早就许了,儿子长大后归他所有。随即我们就命名它为“Shen’s Island”,由此一个营建在岛上的儿童游乐场之白日梦也就出笼了。。。儿子自己经历过赴美访欧的繁琐签证,那年又眼见我邀姐姐陪妈妈访美,姐姐一签被拒,成了家里见天的讨论话题。小家伙这就发出了这么掷地有声的宣言,那年他十二岁。

不知道孩子是多大开始有国家概念的,只记得我和他爸爸都在美国那会儿,把他寄放在姥姥的臂弯里。一次电话打回去,不足五岁的儿子稚声稚气兴高采烈的对我说“妈妈,姥姥说你和爸爸在美国(我走时没敢告诉他去处,只说长期上学去了),以后我也要去美国找你们,然后我们就都成了美国人儿了!”那地道北京腔的“儿”音至今还在我耳边缭绕。我说“你会很快来美国看我们的,但是我们永远都是中国人”。我想那是我第一次和他谈国籍问题。
儿子虽然后来有过两次访美的旅途,但真正住过来,是在他十岁那年。离开了他生长十年的北京,亲人朋友,加文化休克,且和我也有着数年的分居隔阂,那头年半载可能是他生命中最艰难尴尬的时段。他难我也难,记得那时若想逗不快的他开心起来,最有效的一招就是舍得电话费让他和远在北京的好朋友“褒粥”。几个月后临近他的十一岁生日,我问:“想要什么礼物?”,他答“一张回北京的飞机票”,我心一颤,无语,泪下…。望着这棵似被我拔根移栽的瘦弱小树苗,我和他作了个约定:“给我一年的时间,你好好努力适应,玩乐学习,如果明年的今天你还是想回北京,回到你爸爸爷爷身边,我一定送你回去。妈妈不是一定要把你带来美国,只是因为你有这个多少人都没有的机会,如果我不让你试试,怕将来后悔莫及。虽然你任何候再来都行,但错过了这个年龄段,你可能就根扎中国了。”儿子守约,没再闹着要回去。一年后我们已经移居东部,再问他,摇头作答。

乡情在孩子心里就是他熟悉的爷爷奶奶爸爸同学,好吃的羊肉串,好玩的公园。。。


从中国都市到华人聚集的西部大城市,再来到这么个依山傍水牛比人多的小镇,儿子适应的出乎意料的好。两年的小型教会学校那种家庭般的环境给儿子一个良好的认知美国的开端。两年后转回我们镇上的公立中学,儿子是镇上和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注册的中国学生。我对新入学的儿子说“大家可是要从你身上认识中国的,你在这里不光是你自己,你代表着你敬爱的爷爷,你的同学,代表着中国哪,不能给他们丢脸。”记忆中这是我唯一一次给儿子的“政治说教”。

小地方有小地方的淳朴热情,儿子在学校里的待遇是“空前”的受欢迎,无论走在城里校内校外,那热情欢快的“嗨,Shen!”的声音比比皆闻,不光出自孩子们的嘴,大人同是。常常就会有家长前来搭话问候,表示多么喜欢“S”。老安嫉妒死了“原先我以为我是这里的名人,现在我被称呼为Sh的家属!”。自然我也被赐与“S的妈妈”殊荣。一次走在街上,一位女士大老远走过来自我介绍后说:“想你就是S的母亲,我儿子回家常提起。他昨晚听到咱这河上的桥要拆了重建,忧虑的说:那S上学怎么走呢?”她这儿子还是S低两年的不同级同学呢!

儿子每天上学出家门横过马路再穿过那座河上的古朴的桥到对面镇里的学校。虽然路也不远,但在这镇里像他这样天天徒步过桥的还是独一份。想必那日日清晨酷暑严寒风雪无阻的桥上单薄身影多少成了几年间镇上的一道风景线。

最难忘的是那些个蓝球足球场上的热忱,不是个好运动员的儿子若有个进球表现那所受到的喝彩胜过任何一个队员的关键球。有一次蓝球赛场上由教练督促儿子有个进球记录发展到全队的努力给他喂球加油,最终投进后半场观众起立欢叫“S!S!”数分钟有余,奥运金牌不过如此,客队人员闹不好会以为S是个“低能儿”而受此礼遇呢?

儿子以他的谦和幽默赢得全校的好感,来自校长的毕业推荐信上的一段话让我颇感自豪,大意是“S没有刻意去改变自己来融入这个“新的”环境,而是运用他的魅力把同学吸引到他的周围…”,套句时髦术语,儿子的表现没有辱没他所代表的中国。


在种族问题上,儿子这一代要坦荡幸运的多。他不会象我们一样把中国挂在嘴边,也没有寻根的忧郁。他们受了美国教育多年不会为自己的肤色身世耿耿于怀受困绕,也不会象我们这一代那样一面急吼吼的把自己投入主流文化,另一面又小楼一统的尽享中国传统;一边不断喊叫着“爱我中华”又时不时的要把自己从“酱缸文化”里撇清开来;可谁让我们身上有那么多历史和政治的烙印呢?

儿子会常常问起国内的亲戚和轶事,也会常常想念国内的美食和朋友。夏天酷暑了,他会来一句“我奶奶会不会热死啊”话虽难听,但心意在。听到中国经济泡沫,他也蹿捣过“我爸爸生意要垮,你给他捐点钱吧”凭什么我…?家长里短的就有了个牵挂,有牵挂才有乡情,乡情可以充实国土家园的概念。很庆幸的是当初没听老安的,为了快速掌握英语而家里家外不中文。我一直坚持和儿子用中文交流。这几乎是儿子除了回国以外的唯一练习机会,可就这样保住了他十年后仍然听说读流利,中文水平高于大多数同背景人的优势。中国话,中国饭,中国亲人都是让他感到亲切自豪的元素,合成了,当然是中国心喽。

孩子并不是把自己定位在“中国人”的。他不会从中文获得信息,也不去刻意寻求中国朋友,什么中国节日传统他都不上心。可我要是话说走嘴了,譬如“人说中国学生是NURD的形像…”他马上抢白我 “为什么说中国,任何国家种族都有NURD?你怎么歧视…”, “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咳,赶紧结结巴巴把话圆活回来,生怕给小字辈落话把形象有毁!

他明白自己是美国公民了,尽义务是要给美国尽的。高中毕业时被老安鼓动的申请到了海军ROTC奖学金。老安信奉好男儿当从军受训,且游说儿子的双语才能会受军内重用,前途无量。我可犯嘀咕:是福是祸难说呢?私下提醒儿子“从军锻炼是好,你可不能牵扯到任何与中国有关的情报部门,作对中国不利的事咱不能干” 给出利弊,大主意他自己拿。儿子后来无心习伍,给退掉了。

其实,中不中国心我也说不准,还有好多路要走,好多事儿要经历呢。不过,我想他们这样有两个国家背景的一代人,是混凝土的文化基础,比单一文化背景的基础更撑的住高楼。我高兴儿子有个故乡的国土可以认同,吸取营养,也希望他以后会去作些贡献效效力。

儿子想明夏要去北京做奥运会自愿义工。我说好啊,机票请自筹。(这小气老妈从两年前送儿子回国渡假就宣布以后再不负担机票了,学费就够我喘的了)他报好了名,一夏季做工三月除交了定额的学费还把明夏的机票钱交我代存购票。在别人看可能儿子这点事什么都不算,可天下当妈不都是拿着放大镜看子女优点吗?反正我挺欣慰的,写下来给他留着看看,也好加固一下他的”中国心“。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子夏浮云 版权所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pinkpony 回复 悄悄话 好平实的文字。好可爱的母子。:)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其实,中不中国心我也说不准,还有好多路要走,好多事儿要经历呢。不过,我想他们这样有两个国家背景的一代人,是混凝土的文化基础,比单一文化背景的基础更撑的住高楼。我高兴儿子有个故乡的国土可以认同,吸取营养,也希望他以后会去作些贡献效效力。"
满同意的. 我也认为混凝土比单一好, 但是也不是绝对的. 还是适当尊重孩子的. 这年头, 我们心不开放不行....
林贝卡 回复 悄悄话 子夏浮云,

喜欢读你的文章,教子有方,得向你学习。

Have a nice week,

Rebecca

..........................

关于调整图片的大小,我使用的方法如下:

1.在博客出于编辑状态;
2.Click the pic, you will see tiny squares on the pic;
3.Point your mouse on the tiny square to adjust the size.

If you have any questoins, please feel free to leave me messages.

Good luck,

Rebecca
子夏浮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安静的评论:
能得到安静的评论真是惊喜!谢谢你!
安静 回复 悄悄话 夏姐好,儿子真好优秀,一定继承了你们大优点。祝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