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我读过的一本书】《约翰.克里斯朵夫》

(2021-12-06 08:11:18) 下一个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又读了一遍罗曼·罗兰的大部头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在国内时,曾买过这部书,傅雷先生翻译的,买来就束之高阁,没读进去。这次再读,读到安纳德接替了母亲的责任,开始全心全意地照顾弟弟奥里维。她压抑着内心的挣扎和苦痛,忍受着他人的刁难和非议,辛勤劳作支付弟弟的生活费用,顾念弟弟失落的情绪,消除他对未来的恐惧,确保他可以坚强地活下去。还要隐藏自己那年轻的生命对于爱情的渴望,拒绝社交和娱乐活动。她那默默隐忍又饱含深情的眼睛,成为约翰·克利斯朵夫注意的焦点。。这些情节,似曾相识,记得当年也曾为这个姐姐所感动过,原来,30多年前,这部书我是读过的。

再读,仍然感觉是一部不可多得、不可不读的好书,读来为之心动。

还没翻开读正文,已经被震撼到了。傅雷先生在“读者献辞”里这样说: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好,我已经准备好了 ---- 不是以茶余饭后的消遣心情,而以一种崇拜者的真诚,去追寻一个英雄的生活足迹和高贵灵魂,了解他、认识他。(太严肃了点儿?)

整个作品分为四册,相当于交响曲的四个乐章:

第一册包括克利斯朵夫少年时代的生活(黎明,清晨,少年),描写他的感官与感情的觉醒,在家庭与故乡那个小天地中的生活,直到经过一个考验为止,在那个考验中他受了重大的创伤,可是对自己的使命突然得到了启示,知道英勇的受难与战斗便是他的命运。

第二册(反抗,节场)所写的,是克利斯朵夫象年轻的西格弗里德一样,天真,专横,过激,横冲直撞的去征讨当时的社会的与艺术的谎言,挥舞着堂·吉诃德式的长矛,去攻击骡夫,小吏,磨坊的风轮,和德法两国的节场。这些都可以归在反抗这个总题目之下。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和上一册的热情与憎恨成为对比,是一片温和恬静的气氛,咏叹友谊与纯洁的爱情的悲歌。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写的是生命中途的大难关,是“怀疑”与破坏性极强的“情欲”的狂飚,是内心的疾风暴雨,差不多一切都要被摧毁了,但结果仍趋于清明高远之境,透出另一世界的黎明的曙光。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开篇第一句,气势非凡。

“初生的婴儿在摇篮里扭动。

孩子醒过来,哭了。惊慌的眼睛在那儿乱转。多可怕啊!无边的黑暗,剧烈的灯光,浑沌初凿的头脑里的幻觉,包围着他的那个闷人的、蠕动不已的黑夜,还有那深不可测的阴影中,好似耀眼的光线一般透出来的尖锐的刺激,痛苦,和幽灵,——使他莫名片妙的那些巨大的脸正对着他,眼睛瞪着他,直透到他心里去……他没有气力叫喊,吓得不能动弹,睁着眼睛,张着嘴,只在喉咙里喘气。

婴儿愣了一愣,不知道还是哭好还是照常吃奶好;可是不能又哭又吃奶,他也就吃奶了。

床上,孩子在母亲身边又骚动起来。在他内部极深邃的地方,迸出一种无名的痛苦。他尽力抗拒:握着拳头,扭着身子,拧着眉头。痛苦变得愈来愈大,那种沉着的气势,表示它不可一世。他不知道这痛苦是什么,也不知道它要进逼到什么地步,只觉得它巨大无比,永远看不见它的边际。于是他可怜巴巴的哭了。。”

对刚出生的克里斯朵夫的描写非常有趣。还暗示了痛苦将伴随他一生么?

儿时初尝人世不公,少年目睹亲人离世,青年遭遇爱情背叛,中年受到同行诋毁,老年忍受与相爱之人的分离。。但好在懵懂时有祖父和母亲的温情,迷茫时有舅舅的开导,事业开创时有志同者加盟,陷入困境时有贵人相助,加之对音乐的坚定信仰和不屈不挠的奋斗,使其跨过了人生一个个障碍和激流险滩,生命不断升华,最后达到一个春和景明的境界。

全书最后一段:

 当你见到克利斯朵夫的面容之日, 是你将死而不死于恶死之日。 (古教堂门前圣者克利斯朵夫像下之拉丁文铭文)

 圣者克利斯朵夫渡过了河。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的一夜。现在他结实的身体象一块岩石一般矗立在水面上,左肩上扛着一个娇弱而沉重的孩子。圣者克利斯朵夫倚在一株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骨也屈曲了。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的嘲弄他,笑他。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此刻克利斯朵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激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的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着:“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老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削壁慢慢的显出白色来了。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利斯朵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

 “咱们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整部小说以“河”这一意象贯穿始终。“河”在小说中出现了近百次。在小说的开篇,写克利斯朵夫出生,就对孕育克利斯朵夫成长的母亲河——莱茵河,进行了声响的描写:“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结尾又是以莱茵河来为主人公一生的总结。莱茵河伴随了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他出生在莱茵河畔,结识朋友在莱茵河畔;身处异国时,眼前浮动的是莱茵河;临终弥留时,耳边听到的仍是莱茵河的涛声。

罗曼·罗兰因此书获得了1913年度的法兰西院士文学奖和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我今生所有读过的书中,《约翰·克利斯朵夫》应该是最爱之一。其思想深度、社会背景的辽阔,人物群像的塑造等,大概只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可以与之相媲美。

也许是读的太认真,也许是用情太深,读完全书,有一种隐隐的心痛,甚至想哭。结尾部分我读了无数遍。总在心中默默祈祷:克里斯朵夫,愿你在天堂不再奔波,不再流浪,与你母亲、你舅舅、你的爱人、你的朋友聚在一起,不再孤独,不再痛苦,生活永远幸福宁静。。

罗曼.罗兰耗费了20余年的心血再现的一个天才音乐家奋斗史,又经过出类拔萃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这么一桌绝世罕见精神盛宴摆在你面前,你要不要去品尝一下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stephenyuan 回复 悄悄话 谢谢!我读这书时是21,22岁,现在读你得书评,发现好多都不记得了,书亚麻有卖,才买了一套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壁上观' 的评论 : 好,人生难得一知己,读过同一本好书也是缘分。。不过你的头像有点吓人啊:)
壁上观 回复 悄悄话 大学毕业不久读得心神激荡,自语胜过人生20年。后偶与人交谈中如果得知对方也通读过此书,则心中已引为知已。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说得好,不同年龄段读书的体会是不同的,加进去许多个人的经历与思考。。谢谢海风。:)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viBravo5' 的评论 : 据说这本小说在中国比在法国都受推崇,应给是跟傅雷的人生经历和精彩译文有关系,多少年来激励了不少人去奋斗、去与生命抗争。。谢谢你的分享。:)
viBravo5 回复 悄悄话 英文版开篇:From behind the house rises the murmuring of the river.
傅雷译作“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把 murmur(潺潺)发挥为浩荡.
英文版应该与法文原著更接近.
viBravo5 回复 悄悄话 感觉傅雷文笔煽情,英文读来没那么感动。英文版小说最后一段:

Suddenly the Angelus sounds, and the flock of bells suddenly springs into wakefulness. It is the new dawn! Behind the sheer black cliff rises the golden glory of the invisible sun.

Almost falling Christophe at last reaches the bank, and he says to the Child:
"Here we are! How heavy thou wert! Child, who art thou?"

And the Child answers:

"I am the day soon to be born."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花花好书评,激励我也去重读一下以前看过的名著。各个年龄段看到的应该是不一样的。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京华人' 的评论 : 傅雷是翻译大家,与罗曼罗兰可谓珠联璧合。读傅雷的译文很享受。谢谢分享:)
京华人 回复 悄悄话 这是傅雷译著中翻译得最好的一部书。通读全书,感觉傅雷的心是和作者一同在跳动着,译者与作者已经完全融为一体。想当初,傅雷先生第一次翻译出版该书若干年后,又偶读自己的译作,喟然叹曰,简直无法阅读!于是,他第二次提笔翻译此书,也就是今天我们读的这个译本。我也读过许渊冲的译本,根本无法和傅译相题并论。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的评论 :我现在也爱说“我年轻时候”,哈哈,暴露年龄了。也喜欢“少年维特之烦恼”。。
一个没有惊艳的老树 回复 悄悄话 我年轻的时候也读过这本书。还有少年维持的烦恼。都是令人悲伤的书。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谢谢。:)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完美的艺术品,八十年代在大学时买过一套,读时思想升华,但环顾四周遍地泥泞,然后是枪声和血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告知,我等着什么时候能回国了再去背吧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的评论 : 你还别说,这些名著、有保存价值的书,我还真是从国内背来的,复习方便。在微信读书上也可以找到傅雷的翻译本。没在这边买过中文书,回国一次买几本。。谢谢光临:)
鲁冰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打魚船' 的评论 : 你看的比我透彻,有些寓意都没看出来,只觉得莱茵河贯穿始终,象征主人公生命的波澜壮阔。。特别喜欢开头和结尾。谢谢你的分享:)
打魚船 回复 悄悄话 好!写得好!
我在读此书时,看到这一句,“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心里一震,这是要写圣人出世吗?罗曼罗兰专心打造了几个他理想中的完美人物,克里斯多夫和奥利维是其中的翘楚。书中安排克里斯多夫恋人的女儿与和奥利维儿子结婚,似希望理想主义能传宗接代,但也明确表示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不具有克里斯多夫和奥利维那样完美的理想主义,但他们比前辈更强壮,更快乐。此书心理描写太多,读起来比较累。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可以请问一下在海外如何能买到中译本的书吗?您不会是从国内背过去的吧?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希望能找到您说的译本。大学时代读过的各种书籍的翻译版,我现在都尽可能找出英文版(如果是英文原版的话)来读,可惜读不了法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