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9)
2018 (1)
2019 (1)
2022 (118)
“酷爱思考,观点新颖,嗜书如命,行路万里。”这是某媒体对单之蔷的评价。昨日在《中国国家地理》河南专辑首发式上,单之蔷西装革履,笑容可掬,听旁人发表演讲神情专注。不了解他的人很难想到,这位外表儒雅的男士还是一位躬身实践者:他曾率队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绒布冰川、塔克拉玛干沙漠、昆仑山、长江源,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地,制作一系列深受读者欢迎的专辑和报道,他的文章总有新鲜独特的观点。
而这次,单之蔷选择做河南专辑,从而走进河南,最终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河南;同时,《中国国家地理》以月平均发行70余万册的实力,把读者的眼光集中到中原大地……
改变对河南印象
多次来过河南,单之蔷对这个中国大省自然有着职业性的关注,但之前他对河南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全国普通大众所拥有的认识阶段。做河南专辑,首先从几个方面改变了他对河南的态度。
“过去印象里河南农民多,自然山水少,现代化资料少,工业不发达,名牌产品少,对现代文化影响不大——综合起来,是对河南不利的印象。”单之蔷坦诚地说,但通过走进河南,他才发现自己的看法有失偏颇。“其实,传统印象里‘土里土气’的河南,竟然是中国市民最早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地方,当河南出现市民的时候,国内其他地方还是蛮荒之地,河南人才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市民!”单之蔷表示,河南文化骨子里不是“土”的问题,从开封、洛阳等地展示出的,更是一种市民文化,是美的,讲究欣赏的精致的文化,是中国真正的市民文化,“开封斗鸡和国外的赛马有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开封的菊花、洛阳的牡丹比西方流行的玫瑰强多了!”单之蔷开心地告诉记者,河南专辑上辑《洛阳牡丹,华贵与历史共舞》的文章中,有一张新人结婚怀抱牡丹的照片,“那是酒店大堂经理提供的。中国人结婚完全可以用牡丹,为什么一定要用玫瑰?”
单之蔷还说,自己过去误认为河南是平原大省,但真正看到河南地图,惊讶地看到太行山在河南的雄姿,他发出了“太行山把最美的部分留在了河南境内,那是上帝的惠顾”的感慨;伏牛山在单之蔷眼中,也有着超出想象的雄浑壮美。在河南农业方面,单之蔷也认为农业大省并不意味着落后,“河南的确是个宝地,它是‘中国的大厨房’,对全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化资源太丰富了
捧出精心制作的河南专辑,单之蔷内心也不无遗憾:“河南大地文化资源太丰富了,没办法一一特写,只能用概括性的镜头。”
为了弥补遗憾,单之蔷透露在河南专辑下辑中特意制作了一张地图。“地图上标出了与河南有关的成语、历史典故、文化遗址、姓氏起源、古战场分布等,读者一定想不到这么多文化元素与河南有关。”单之蔷为能给读者提供这样一份文化解析大地图而高兴,他深有体会地感叹:“对河南历史文化研究得越深,对河南的误解就会越少。”
让中国人认识中原
“被山水环抱的中原大地,正好符合‘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模式,按照这种风水理论选址和建造的中原村落和城市,在山的顾盼多情和水的曲折有致之间,构成了‘开敞亦有遮蔽,直露和含蓄相得益彰’的均衡。”在《大中原——大风水》的文章里,单之蔷对河南有了新发现。
“我们做《中国国家地理》这样一本杂志,就是用地理学的眼光,对一个地区进行研究,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读者带来新的信息。总的来说,是为了让中国人认识中国。”从单之蔷说到的办刊理念来看,河南专辑的问世也是为了让河南人、中国人乃至世界认识河南。
谁不喜欢牡丹花? 不但雍容华贵,而且还很有骨气涅!
传说我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洒后醉言,下令百花于降冬时节同时盛开,诸花不敢违抗,唯独牡丹抗旨未放,显示出坚贞的气节,武则天一怒之下,将牡丹贬谪洛阳。牡丹却因此赢得更多人的喜爱与赞赏。至今,洛阳的牡丹仍极富盛名。
当然只是传说。
开封每年一次菊花盛会,开封菊花被冠以“甲天下”的美誉。
洛阳牡丹真正好看,富贵到极致;开封秋菊更被文人墨客吟咏了几千年。喜欢这两种花,都很有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