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69)
2018 (1)
2019 (1)
2022 (118)
人爱说“严父慈母”,可我们家刚好相反。母亲性格开朗,快人快语,对子女要求很严;父亲则性格内向,不苟言笑,对孩子极有耐心。
我是父母第一个孩子,大弟小我五岁,二弟小我十五岁。刚记事儿时,我家有一把木质的斜靠背罗圈椅,每天父亲下班后爱半躺在那上面休息,两脚叠放伸得远远的。在他女儿眼里,那真是一个练习攀援的绝好去处,每天不厌其烦地爬上爬下。有时径直攀到“山顶”,坐在父亲肩膀上,命父亲起来走动。父亲个子高,站起来往前走时,那女孩便高兴得大笑大叫,那种“人上人”的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
从我们家到父亲上班的地方, 路过一个炸油条的店铺。炸油条的师傅是我们的邻居,每次见到我们姐弟就热情地给我们手里塞油条,又不收钱。所以每次出门前父亲都再三交待:“当好孩儿, 不要别人东西吃啊。”有哪个孩子不想当好孩儿? 每次都满口答应。 如此三番几次后, 又一次经过油条店,我那不满三岁的弟弟终于嘴馋难忍, 大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拉着父亲的手, 仰着小脸庄严宣告:爸爸,今天我不当好孩儿了! 弟弟是多么深刻啊!三岁的小脑瓜已深深感悟到:在这个世界上, 要做一个面面俱到, 人人称赞的好人, 便要失去大部分的人生乐趣。
那年代出门, 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母亲个子偏矮,那时也没有坤车儿, 骑自行车有些勉为其难。所以每次出门我和弟弟都要父亲来带。弟弟坐在车前面横梁上, 我还不会从后面上车。出发前, 父亲总是先把弟弟放好, 然后双手扶着车把,蹲下身子, 把我背在背上, 等父亲骑上车后, 我就顺势站在车后座上, 搂着父亲的脖子。母亲一个人骑车跟在后面。每次浩浩荡荡从大街上穿行, 街坊邻居都象看西洋景似的:嗨,瞧这一家子! 还有小孩儿甚至拍手大叫: 快来看啊, 玩把戏的(方言: 演杂技的) 来了! 成了当时大街上一道特殊的风景。
有一年父母来美探亲, 回忆这些陈年趣事, 不禁感慨岁月如梭, 人生易老。一天, 母亲做了一桌子美味佳肴, 请我们帮忙去吃。饭后母亲仍是快人快语, 发表言论: " 吃着吃着就饱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 父亲从容地接话,仍然是慢条斯理, 大将风度: "象世上的路都有尽头, 人生也会有终点。享受了生的乐趣就要尽死的义务嘛!” 还真不知道, 我的老爸老妈什么时候成了一对哲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