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车和小车,碰撞试验大不相同

(2013-01-04 12:14:23) 下一个

大车和小车,碰撞试验大不相同

所谓汽车的安全性,大家多数讨论的是被动安全性,也就是说汽车在发生事故时,
车身对乘员的保护程度。

汽车的安全性,看似很复杂。实际情况是很简单的,归纳为两句话:车身,该硬的
地方要硬,该软的地方要软。该硬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成员舱的骨架了。在发生
碰撞事故时,这部分的结构越硬,其变形越小,对成员身体的侵入也越小。较小的
变形除了能避免“挤死”乘客外,也能保证车门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打开,以利乘
员的逃生和救援人员对受伤乘客的救助。而该软的地方,主要就是指车辆前方和后
方的溃缩吸能区,当然这种“软”,决不是越软越好,而是适当的软,通过这适当
的﹑相对比较软的结构的变形,吸收碰撞的能量,达到弃卒保帅,保护乘员的目
的。
 
这个在力学上很好理解。汽车与乘员共同以速度v行进。乘员身体质量为m,则乘
员的动能为 ½ mv2。发生事故时,车辆与乘员在短时间内由运动变为静止。假定
车辆作用于人体上的力为F,这个力包括安全带作用于身体上的力,方向盘通过双
手作用于人体的力,踏板和地板前部作用于双脚的力,还有安全气囊作用于人体身
上的力。人体相对于地面运动距离S之后停止。则有:

        ½ mv² = FS

汽车的安全设计,就是要让这个力F,越小越好,不但要小,还要让这个力,在其
作用距离S上,越平均越好。由此看来,车头越短的车,越不安全;或者换句话
说,车头越短的车,越难设计得安全。在美国市场上,很难找到那种平头的面包
车,就是这个道理。至于那种平头的微型“面的”,安全性就根本不能提及了。至
于那个Smart For Two,我看还是远离这种时尚的好。

碰撞试验,无论是美国的NHTSA,IIHS,还是欧洲的NCAP,只要是车头前方的
碰撞试验,无论是正碰还是偏一点的碰撞试验,都是车前面固定一个强度很高,质
量极大的近似刚体的障碍物,然后汽车以大约40MPH的速度撞上去,然后评估车
里的布满传感器的模拟假人的受伤程度,给出测试结果。这样的结果,一般以星级
表示,五颗星为最好。这个试验,被大家形象生动地称为撞墙试验。

但是,我们往往在路上的车祸现场,看到另一番情形。碰撞的一方,如果是小型
车,其损失比起另一方的大车,要惨重得多。可我们一看碰撞试验的结果,小车可
能有五颗星,大车却只有两颗或三颗星。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车和小车,在碰撞试验中,是不一样的。

汽车业的牛人曾说过,汽车,就是沙发加上四个轮子。如果我们会造小沙发,造个
大沙发就不难了,把小沙发按比例放大,就行了。造车,也大致如此。

当碰撞试验成为造车的标准,成为政府对车厂的准入门槛,成为消费者选车的指南
时,全世界汽车大厂的工程师们,就都在绞尽脑汁地改进自己产品的安全设计,力
图在碰撞试验中得到更多的星星。

擅长生产小型汽车的车厂的结构设计师们,不断精心设计和改进,终于撞出来很好
的成绩。而同一时期,生产大车的车厂的设计师,同样精心设计,却仍旧在苦苦挣
扎之中。碰撞试验就好像偏爱小车一样,大型汽车总是撞不出很好的成绩。当他们
比较小车和大车的设计时,发现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基本上就是按比例放大。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汽车设计中,结构的强度,取决于材料的截面积;而汽车的重量,则是和
汽车的体积成正比的。当汽车的尺寸增加时,结构材料的截面积是按尺寸的平方增
加的,而车重则是按尺寸的立方增加的。运动中的汽车的动能,和车重成正比。这
就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大车和小车碰撞,由于大车材料的强度比小车高,就造成小
车的结构首先破坏;但在撞墙试验中,由于大车的结构强度与其动能相比,不如小
车,这样就造成极不理想的撞墙结果。

结论是:在车撞车的情形中,大车硬,所以大车占优;在车撞墙的实验中,大车还
是不够硬,所以撞不出好成绩。

举个例子,就更能说明问题了,数字是随便杜撰的,以方便推理。一辆小型汽车,
车长140英寸,车前部的结构横截面积是4x4英寸见方,车重2400磅,那么在撞墙
试验中,每一平方英寸的结构,承担2400/16=150磅车重的动能。我们把小车换成
大型汽车,并按比例放大,假定这个大车的车长是小车的1.5倍,就是210英寸,那
么这辆大车每个方向上的尺寸都应该是小车的1.5倍。车前部的结构横截面积就成
了6x6英寸见方;车的重量呢,由于车的长宽高方向上,都是小车的1.5倍,车重
就是2400x1.5x1.5x1.5=8100磅。在撞墙试验中,每一平方英寸的结构,就要承担
8100/36=225磅车重的动能,正好是小车的1.5倍。可见,大车撞墙和小车相比,
是225和150 的倒过来比,也就是1:1.5, 结果当然比不过小车。但是大车与小
车相撞,强度是6x6比4x4,也就是2.25:1,看见没有?大车占有明显很大的优
势。

再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年长的网友小时候都玩过泥巴,年少的和家里有小孩的后来
就玩橡皮泥。用橡皮泥捏成一大一小的两个立方体,比如,一个三英寸见方,一个
两英寸见方,然后从同一高度松手,让其自由落到硬地上。我们知道,从同一高度
下落的自由落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一样的,这个和大车小车的碰撞试验很类
似,橡皮泥的强度相同,碰撞速度相同。我们一定会发现,大的橡皮泥方块,比小
的变形更厉害。

那么,这些个官方的碰撞试验,是不是误导?是,也不是。你要是认真看一看任何
一个碰撞试验的说明,一定会有一句:实验结果,适用于同类型汽车。这个“同类
型汽车”,就是指类似大小的汽车。可是,人的本性是比较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
比较起文字,更喜欢图形。所以人们一看到碰撞试验的结果,就迫不及待地数星星
了,最后记住的,就是什么车有几颗星,至于更重要的碰撞试验的说明,反而很少
有人注意了。

那么大车的设计师面对这样的结果,怎么办?当然是增加车头溃缩吸能区的强度,
这必然要增加材料的使用,这样就增加了车重,车一重,碰撞的动能也增加了,就
需要更多的结构材料,这好像陷入了死循环,工程上不容易达到很好的平衡。同
时,车一重,油耗必然随之增加,这使本来就比较耗油的大车更不容易讨好消费者
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应用,大车的设计终于
摆脱了以往一大片两三颗星的局面,现在我们再看,大部分的大车已经达到四五颗
星的高标准了,而车重并没有大幅增加。当然,同一时期,小车的安全性也不是停
滞不前,但改进设计的动力远远没有大车的安全结构设计师来得大。一句话,为了
满足那几颗星,大型汽车的车头吸能区比起小型汽车来,原本就很硬了,这下更是
硬上加硬了。换句话说,开小车更加危险了。

结论:小车和大车,撞车和撞墙,结果截然相反。汽车的安全,不能只看碰撞试验
得到几颗星。车的大小和重量,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事实是,尽管不论大小,大多数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分较高,但美国每年仍有大约
10,000人在公路正面撞车事故中丧生。

我的十年旧的TrailBlazer,别看碰撞试验结果不怎么理想,但有关机构曾经拿它和
旧款Accord对撞了一下,结果一点没有什么奇怪的。那个机构发问:你们为什么
要把车头造得这么硬?


TBz原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坚茂 回复 悄悄话 美国70%的事故是单车事故,比如撞墙,撞树,撞电线杆,翻下山,翻出桥等。
坚茂 回复 悄悄话 碰撞能选择就不撞了,对方是卡车如何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