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易的思考

一个以思考为娱乐的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也谈迷信的态度

(2014-06-23 07:05:13) 下一个

 

从词汇的定义上观看,“迷信的态度”不同于“迷信”。迷信指对神秘的或超自然现象的盲信,而迷信的态度,一种在信念或者观念的取舍上不顾事实而只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做选择的态度。所以,迷信的态度”并不只存在于某个具体的迷信或宗教群体中,而是一种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人生态度

迷信态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先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喜好的观念,然后在实际生活中“择需录取”地选择“事实证据”,以证明自己的信念的合理。比如好多基督教会的人最爱说的:“你不要先去看经书上说的是否有道理,而是要先相信,再去思考它的那些话为什么正确。”再如:相信只要心态好身体就一定好的人,在生活中只看到那些健康快乐的人,认定他们是因为快乐健康对那些身体健康但不快乐的人,或者长期被疾病折磨但却坚守希望的人,一律视而不见地统统忽略。

人的观念形成和观察之间的关系很大。不幸的是,人的观察力往往有很多偏差。,与看见”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看,可以一晃而过,大脑不留下任何记忆;而“看见”,则是看了之后在大脑中留下记忆。这个“微妙”的不同应该是人人都经历过的。比如我自己,曾经每天开车上班,路过同样的地方,但只有在某一天才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见到过的但却显然一直摆在那里的事物。这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由于只有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的印象才会变成思考的素材,所以我们的观察为我们思考提供的证据往往是非常有限的

非但如此,人的信仰或观念会主宰我们的观察,让我们支持自己信仰或观念的现象加以“额外”的注意从而能“看见”,而对自己信仰不利的或者与自己的既存观念不同的事实则加以忽略。我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对自己不知道的事,即使放在我面前我也看不到,等一旦对此事有认识之后,这些事就立即出现在自己眼前,甚至满目皆是。比如某个我自己以前从来不知道的人物尽管在网上或者生活中都处处看到这个名字,自己还是不知道,然而等某个朋友给我“启蒙”了之后,自己立即在很多地方都发现这个的名字。前面举的心态与身体健康的例子也是一个道理,对和自己信念相符合的现象就到处都“看见”,而对不符合自己信念的现象就视而不见。这些例子都说明一个事实,即:由于大脑储存空间的有限,人不可能把自己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装进来,那么,装什么进来,则往往是由我们的既存信念或观念做主。所以,人脑的既存信息(信仰,观念,传统,等等)对自己的观察是有大的支配作用的
一个懂得客观思维方式的人(或者说具有科学态度的人) ,其实在观察上并不一定比一个迷信的人更为敏锐,唯一不同的,大约就是他们不会让,或者尽量不让自己的信念或既存观念左右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并且,客观的人,会懂得人的智慧的局限性,所以不把任何理念看成绝对不变的真理,而迷信的人,由于自己看不到这些局限,则缺乏怀疑精神,从而把一些道理推向极端。

迷信的态度,由于是“态度”,所以并不完全在于所迷信的内容,而在于“人”自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迷信与否,并不在于他/她学什么 – 科学也好,宗教也好,而在于他/她自己的内在心智倾向。一个具备迷信态度的人,学什么做什么都会迷信。逐字逐句地相信圣经是迷信的态度,而把所有教科书上的东西,或把所有的科学的成果都看成绝对正确的“真理”,同样是迷信的态度。在西方社会生活的华人,由于来自一个没有信仰(在此指“神创论”意义上的信仰)和科学传统的国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神”和对“科学”怀着极大的狂热。其实科学与迷信的不同,并不在于前者代表客观真理而后者代表主观虚妄,而在于前者的出发点是不以主观需要为转移,后者则纯粹是以为主观需要为动机。所以这两者真正的区别在于动机和目的,而不在于(或完全在于)其内容。从内容上说,我们现在觉得很真实而正确的,可能会在将来被证明为错误的,曾经迷信的,也可能在将来被证明为真实。虽然在对现实的认识上科学目前能给我提供比宗教更为准确的参照,但人从根本上说是无助的,无论科学和宗教,都不可能给我们一个终极的依靠。所以,科学万能和神创论一样,都是迷信或盲信的代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6)
评论
禾口 回复 悄悄话 迷信态度,我现在就把它归类为崇拜权柄。小排骨说的教条就是一种典型的权柄。只有条条框框来膜拜,服从,但没有具体的内容,和道理来理解,感悟。
但是超出有限的人感知的真理的确是要用信来解决。因为人无法认证和掌控,只能信和追随,或者说服从。但是这个和崇拜和追随纯粹的权柄是不一样的。真理或许也表现出权柄,但是这个权柄能成就因为这是个完全的理。
谢谢你的文章和博客,好像多了讨论的场地。:)
xiaorib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易' 的评论 :

华人群体的确阴盛阳衰。

说的好,俺只想使劲拍下大腿呢!

关于迷信这篇文,让我想起Scott Peck 关于人类精神成长的四个境界。迷信就是第二个阶段,一切以 Institution 的教条为标准。愚昧的教育让教条长到心里去了。
sweetbu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云易' 的评论 :
赞同你的客观和主观的局限性的说法。不过我觉得主观的局限性可能也有客观的原因。比如说愚昧的教育,封闭的环境, 功利的文化意识等。这在国人中这绝对不是少数。好多还都是出生书香门第,在国内,国外都上过名校的。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weetbug' 的评论 :
是的。人都是有局限的。客观和主观的本质区别,不在于-或者完全在于 -哪个“对”哪个“错”,而在于哪个更知道人的局限,从而对人的(包括自己的)认识保持怀疑的态度,。无知不是可悲,可悲的是无知还自以为知。我认为后者就是愚昧。
sweetbug 回复 悄悄话 我想我理解你说的“迷信态度”。但即使持客观态度的人,对一个事物的看法,也是必定受自己有限的经历和知识所限制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只有能接受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才能扩大自己的见识,从而缩小自己的局限性。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一般来说,道理讲不走了,就开始“诊断”人。。。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诊断你是个被西方文化洗了脑,进了她的死胡同以后不知所措的nihilist。“了解自己”?“我是谁?”只是每7年全身更新一次的幻觉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需要有依靠,不等于有依靠;
人一旦接受了自己的渺小或脆弱,便不再渺小或脆弱。

p.s. 我对做了解某某子的第一第二人毫无兴趣,因为对我来说,最需要被了解的是我自己。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纠正一下,文学城的敬丘应该是理解老子孔子之道的第一女性。你能理解只能屈居第二了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我认为人是没有依靠的。”——如果你这样告诫你儿子,岂不使他失望?

“这就是为何很多大科学家知道的越多,反而觉得人的更渺小。”——这不更表明人要有依靠吗

“也许某一天科学能解释宇宙和生命的终极奥秘,”——天道分两部分,不可知、可知。科学是在钻不可知的牛角尖;道家儒家指出了天道的可知,别说西人,连中国人至今还没有理解那个简单的可知。

“但现在人能够做到的,只能是接受人的无知这个事实”——这是令人失望的nihilism。去读读道德经,你有希望成为理解老子孔子之道的中华第一女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道就是人类的终极依靠。
云易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感谢鼓励。华人群体的确阴盛阳衰。

我认为人是没有依靠的。这就是为何很多大科学家知道的越多,反而觉得人的更渺小。也许某一天科学能解释宇宙和生命的终极奥秘,但现在人能够做到的,只能是接受人的无知这个事实。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原来是位女性,一个女性能写出如此理性的文章不简单,而随意001则是个情感压倒理性的男性。真是个阴差阳错的年代……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人从根本上说是无助的,无论科学和宗教,都不可能给我们一个终极的依靠。”

那什么才是我们终极的依靠?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随意001' 的评论 : 你误读了楼主因为你是个信徒,这正是楼主的point
chal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随意001' 的评论
赞同你的意见。
随意001 回复 悄悄话 先别云山雾罩的讲这么多,你就说说,你自己什么时候见过一个人不是现有价值观(和其他什么观),然后再来观察的?完全客观的人?没见过,也没有听说过。只见过这样的人,觉得自己很客观,觉得自己的观点也狠客观,后来却发现自己还是井底之蛙,所谓的客观还是一管之见。健康先,还是好心态先?谁客观?你爱怎么信怎么信就是了,但是千万别提客观二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