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75)
2010 (261)
2011 (200)
2012 (61)
2017 (5)
看我自己的博客,“推数学”类的有22条。估计散落的,没贴出来的还能有一倍多。我心深处,推数学的愿望如烈火熊熊燃烧,经久不息。
但这些年下来,推了多少,做了多少,我自己也不知道。感觉是没做多少。不过孩子觉得,他们的成绩里有我的功劳。
问他们: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数学课,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学得好,差别在哪里?他说:差别在成长的方式。什么叫成长的方式?他说:比方我们小时候,你闲聊就顺带说个数学题给我们。
这种时候当然有,但不会超过五六次。另一方面来讲,五六次散落在几年的时间里,不啰嗦也不稀松,似乎恰到好处。俗称拿捏,也叫“作”。
我再想想,就这个孩子来说,老师的偏心偏爱还是最大的推力。
小时候我陪他们数数。到了六年级,数学老师觉得这孩子不错,就开始给开小灶。
开小灶,就是给予特别的关注。有事没事给他一点儿额外的书看,给指点两句。估计老师上课的时候,虽然冲着大多数学生讲,心里惦记的却是下面要给这个学生加点儿什么餐呢?
弄得最后,仿佛数学课象钢琴课一样,成了私教单独辅导。每周如果有两次这样的课,这位老师教了孩子四年,那就是上了四年的私塾。他比别的学生这门成绩好,那也是应该的。
也就是说,不管学什么东西,有老师特别关照,总是好事。
那话说回来了,谁关照都管用吗?肯定不是。那么多家长如我这般心神不定,再强我一步身体力行,对自己的孩子百般关照,从早到晚,川流不息,结果却也不那么好。说明关照的方式方法还是要素。
再说说这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又是什么样的老师呢?
孩子六年级的时候裸考了一次AMC8,得了17分。在子女坛,这种分数就不拿出来展示了。连庸常都不及。但学校老师不这么看,他觉得那个考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反应和思路。所以六年级结束的时候,数学老师坚决要求让这孩子跳过七年级。
学校不搞单科跳级的复杂形式,要跳就彻底跳。所以没有七年级。
然后八年级的时候,AMC8的成绩是16分。老师不急,不说明我不急。天天泡子女坛,还说自己心如止水,那是亵渎咱坛有木有?
问老师什么想法,老师说,他成绩不高是没有去练那些东西,也没必要练,他的思维能力还是在进步。
我接着忍。
到了10年级,学校康色乐说,咱这儿没其他人考AMC10,你要想考自己要交80刀报名费。我一想,不是没练,也没必要练吗?咱省下这钱,也省下娘的忧心好不好。所以就没考。
到了11年级,学校说,你要是想考AMC12,交40刀就可以考了。也不知道哪个好心人或者滥好人捐了另外40元。为娘一想,这不是半价吗?要不考考?还是考吧,就跟突然赚了40元钱似的。儿子回答:考可以,但不练。不喜欢练,也没时间练。你也别上了文学城就回来唠叨谁谁谁考了多少分,你把那些信息留给自己,不要扩散。
我罪大恶极好不好。
幸好学校的康色乐也鼓励他去考。然后在熙熙攘攘的学校图书馆里,他就那么一考。然后就进了AIME。
直到那时侯,我才信了老师的话。他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提高,已经不比子女坛的孩子差太远了。
到了今年,他跟我讨论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想不过他了。当然他16岁正当年,我在他这个年纪,也不把自己的爹放在眼里。但我跟他不同之处,是我们所受的教育不同。我是题海里练出来的,他是老师指点出来的。
前几天他告诉我,上8,9,10三个年级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做过数学作业。不喜欢做就不做了。回头我问数学老师:你家学生三年不做作业你知道吗?老师淡定地说:可能对他来说太简单了吧。
总之,就是那么随意地一学。就学了些东西。
我服了。然后跟老师说,咱们办个校外数学学校吧,把浪漫数学推广一下。老师说,你能找来学生就可以办啊。我想,就以AMC8成绩16、7分为招生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