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锅
(2011-03-01 14:49:20)
下一个
生意不好怨柜台,厨艺不好咱怨锅。
所以到目前为止,俺已经买过许多锅。
那种一套一套的,大大小小,看着挺合算,其实好几个锅几乎没机会用的套锅,大概就买过4、5次之多。有时候是觉得颜色漂亮,跟厨房匹配,有时候是听卖锅的人发表演讲,一心软一陶醉,就顺手买了一套。当然最近的趋势是上了某个讨论厨艺的论坛,围观厨艺之前,先探听了一下厨娘们使用的工具的行情,就顺势买了几件。算磨刀哈。
其实平时不怎么做饭,用到的锅也就那么三两个。一个电饭锅,蒸米饭熬稀粥。一个平底炒菜锅,多少也会炒个鸡蛋。一个小口奶锅,给孩子们煮意大利面条。还有一个略深的平低锅,主要用来加热冷冻馒头。
但是隔三岔五的,俺就有买新锅的欲望。每一次,买锅的过程都令俺对生活燃起新的热情。哪怕就是憧憬一下,想象一下,看看卖锅广告上的漂亮照片,俺都觉得是又一次接近了幸福。
那年打听到有一种叫焖烧的锅。原理接近于当初学生宿舍用热水瓶煮稀饭的理论根据。就是说把要煮要炖的食物大概烧煮一下,然后放进双胆的焖烧锅里保温,让食品本身带有的热量维持高温数小时,达到从内部瓦解、成熟的目的。
俺特意打电话回国,向比较了解烹饪的兄弟了解这种锅的实用性。因为光是从节能的角度来讲,就应该风靡世界才对,俺怎么没大听说人们使用呢?兄弟了解了一下回电告诉俺,这种锅的实用价值不是那么高,只适合煮个粥什么的。如果烧肉,就相当于把油憋在里面,出不来,不把香味儿散出来,肉很难吃。不建议买。
在确切的信息和警告面前,俺挺住了,还是买了。当然也就偶尔煮锅绿豆汤,估计至今每碗绿豆汤都价值5到10元不等。
孩子们喜欢吃法式煎饼果子,就是法国街上很常见的摊饼。导致俺买了一个专用的锅。这次比较节俭,是从夏令营闭营式的清仓活动中买的。然后就珍藏起来。又一年暑假的时候,俺跟丫头在家做煎饼果子,放点儿黄油,就从天津变成了巴黎。家里愣是没地方支开那个巨大的锅。最后用平时炒菜的锅咱也应付得不错,只是借用了那套专业锅里的小木片儿,用来把饼摊均匀。被丫头质问:你何苦花那么多钱买个小木片儿?
就不提那年回国俺一人带着俩四岁以下的孩子,还愣是提了个高压锅回来。借口是填充回国时箱子里放大量尿布留下的空间。
这次观摩厨艺论坛,俺主要添置了一个电控高压锅和一个大同电饭锅。前者新鲜,后者古典。其实论坛上有人说有其中一个就够用了,俺还是贪了点儿,左拥右抱,哪个都没舍得放弃。
大同电饭锅据说在台湾扎根于千家万户,几乎没有谁不是吃大同电饭锅的饭长大的。别的电饭锅都是直接烧饭,只有大同电饭锅是隔水蒸饭、熬粥、炖肉,蒸馒头,烟蒙蒙水蒙蒙,给人一种浪漫的遐想。这个,得要。
锅一拿出来,俺就有点儿傻。个头太大了点儿,跟小户人家不大匹配。锅也简单,看着就象回到了改革开放前。但是抱起来,手感不错,好像自己立马被赋予了好媳妇儿的高级职称。
不管家里还有多少剩饭,俺得用它做回粥。放上水和米,一个按钮:开,就完事儿了。然后俺忙着去接丫头。
车开到十字路口中间的时候,电话响了。儿子来电:那锅盖儿上下乱跳,是不是应该关掉电源?
啊,不用,不用,旧社会做饭锅盖儿都这么跳,越跳饭越好吃哈。
还不错,孩子们各自喝了两碗粥。分两顿喝的哈。
电控高压锅,比大同电饭锅,可是瓷实多了,大概也重两三倍有余。更象是按照航天标准制作的传统电饭锅,外加了压力阀。放在炉台上,庞然大物一件。感觉这要是魔术师版的就好了,直接往外端红烧肉,白煮鸡,卤牛腱。
可惜啊,还得自己做。
俺中午休息的时候,带着梦想,忍不住去街对面的超市买了只整鸡。大概是过去10年里第一次买整鸡。迅速回家把鸡略作处理,放进新开封的高压锅。等到锅外壳上显示保温开始,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今晚,有鸡汤,有鸡肉。多好的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