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open-minded 之I-Thou
(2010-08-20 13:43:02)
下一个
还是那位老校长的讲话。讲话是从纪念思想者Martin Buber开始的。
Martin Buber的一个著名陈述I-Thou。在维基上有这样的解释
• that of the I towards an It, towards an object that is separate in itself, which we either use or experience;
• and that of the \'I\' towards \'Thou\', in which we move into existence in a relationship without bounds.
校长说,他小时候,夏天父母开车带着他们周游美国。一种传统的中产阶级让孩子看世界的旅行。他们开车到了Crater Lake,湖水碧蓝。父亲感慨喜悦。没长大的校长,不屑一顾,说:so what?
长大后,他回忆起这段故事,说,当时父亲心里肯定恨不得把他扔进湖里。
他当时的不屑一顾,就是把自己跟自然放在了I-it的关系上。没有深层的感悟。
校长说,你们要open your mind,对你们不了解的东西不要马上拒绝,去了解,去感受。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就不一样了。这个关系就从I-it 变成了I-Thou。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俺一直觉得自己是个open-minded的人。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买各种电器、玩具,搬家选住址,俺总是热情洋溢。特别是身边还拖着一个只会说No的人,别管你干点儿啥,人家都觉得你又疯了,瞎胡闹。
看完校长的文章之后,俺还是想了想。那个只会说No的人,其实过得比俺好。
俺的open-minded都停留在I-it的层次,就是经验、经历这个世界。Mr. No好像比较鬼,享受得比较深。
俺送孩子去跳芭蕾,肯定有包装孩子的想法,也趁机向文艺圈儿靠拢,攒点儿八卦什么的,娱乐自己和朋友。Mr. No觉得这种事情可做可不做,没有芭蕾照样活。
但是母老虎说了算。孩子还是送去了,他只能跟着时间表去接送,不得有误。一来二去,他也听说了著名曲目天鹅湖。这祖祖辈辈都没见识过的东西。
回家,他就开始在网上看天鹅湖了。把全世界各个著名芭蕾舞团的四小天鹅片断都看了一遍又一遍。边看边唠叨。这个整齐,那个随意,那个跳动频率高,这个舞美一般。。。如此这般,坚持数日,回味无穷。一时间,象是所有的姑娘都在为他一人跳舞,他如皇帝一般挑肥拣瘦。自己的丫头爱跳不跳,又何妨?人家已经跟天鹅们I-Thou了。
俺要搬家进城住,为了自己上班近。也为了附庸风雅,看看芭蕾,听听交响。为了说服Mr. No舍近求远,跟着搬,俺也用了好几年的心思。每年暑假或者春假或者圣诞假,俺都处心积虑地在城里租个旅馆、公寓、或者房子,把全家弄进城,一起享受城市生活。
有一次,俺让他在旅馆带孩子,俺去上班。大约历时一周。到了假期结束,他已经发现城里有一种建筑十分惹人喜爱。在街上跟行人打听,被告知,那叫维多利亚建筑。这下好,Mr. No回家后破天荒地去图书馆。要知道这人几乎没读过书,除了NFL裁判规则之外。这次从图书馆借来好几本书,从维多利亚房屋历史,到本城经典建筑图集。一头扎进去,差点儿没再浮出来。
过后真的搬进城住。同事都奇怪,你是如何说服家里人放弃美好生活,搬进城每天跋涉几十英里上下班?说不定心里都觉得俺以前入过党,有铁腕儿。
其实那个I-Thou才是真正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