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给孩子学这学那?
(2009-03-25 23:19:40)
下一个
给孩子学东西,就好比给孩子吃饭。吃饭是为了长身体,学东西是为了长身体里的魂。吃饭可以吃南方的米饭或者北方的五谷杂粮,只要营养够,都能长得不错。学东西也是一样,不在于特别的项目,主要看这些项目里面是不是有“营养”,能让孩子长。
学校提供了公认比较有用的学习科目,学习的方式是大批量,通用式。不同的学校系统提供的东西不同,也就是伙食的质量、数量都有些区别。还好,多数的教育系统给孩子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就意味着孩子有时间和精力做其他的事,也意味着学校提供的营养或许不足。
有的学校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不足,就经常跟家长交流,鼓励家长课后带孩子去补充学校不足的那些东西。有些东西学校比较难提供,比方说长期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一种东西,因为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有限,而目前的世界,活跃的东西太多,学校只能概括性地提供一些教育内容和实践项目。
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就开始需要在深度上下功夫。小的时候尝试各种活动,开阔眼界,也寻找自己合适的方向。找到了方向,就可以以这个项目为中心,进行比较深的锤炼。顺带着,锤炼的过程中,孩子的其他方面,个性、审美、体魄、精神追求、社交能力都可以围绕着这一两个项目得到开发、启蒙和完善。
大孩子和小孩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口味变重。小时候,随便哄一哄就笑了,简简单单。长大的过程中,能够让孩子一笑的东西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来自社会、也来自孩子自己精神和思维的需求。
比方说流行的弹钢琴活动,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琴可以弹得很深,也可以弹得比较浅。每个孩子根据自己喜好和能力的不同,可以调整进度、风格。学钢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的,不停地挑战孩子,开阔视野的活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取得进步,也从进步中得到快乐。
不过弹钢琴虽然是个好的中心项目,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老师都具备把握这项活动、把这项活动有效地跟孩子的成长糅合在一起的能力。由于合格的教育资源的欠缺,不少的孩子虽然有机会选择了合适的中心项目,却没有机会围绕着这个中心项目健康快乐地成长。很多的矛盾和故事,在社会舆论中,把好的中心项目的形象扭曲了。
为人父母,很重的一个担子就是为孩子选择中心项目并努力去学习如何把这个项目跟自己孩子的成长联系起来,纵然天下有最好的老师,整天跟孩子纠缠在一起的,还是父母,父母是监督和拨动开关的掌门人。孩子是需要学一点儿这和那,但是不用太多,不用弄很多门功课的学分证明自己努力、能干,只要有用的几门功课和活动,深入下去让孩子营养足、好好长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