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入大荒流

纵浪大化中 不喜也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团圆

(2009-06-24 21:20:30) 下一个

昨天去密歇根Kalamazoo出差,回来途经Indiana Dunes,几个同事决定去逛逛。天气太热,beach更是可想而知。徒步前,某同事决定退出,剩下我们四人继续。爬了一个沙丘之后,另一同事欲退不能,勉力前行。如此几番,抱怨声不绝,只有我和AC比较享受。最后到湖边时,那两位都快趴下了,直说我和AC是疯子,哈哈。

我喜欢走路,因为我太怕停下,于是不停地走,没有目的。

这两周多来,在commute途中,一直交替在读两本书:《小团圆》和“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厌烦英文的时候就看前者,反之后者。后者是因为觉得电影好玩才从朋友处借来看的,果真幽默,然而笑过也就过了。前者一半是好奇,另一半我也不知为何,当然我也不用标榜自己是迷,因为从来不是。

《小团圆》看完觉得骨子里冷得慌,再回想宋写下的前言,又觉荒谬,进而想冷笑出声。《小团圆》的出版,对读者是慈悲,对张是残忍;而象我这种因为猎奇而阅的,对张是残忍加残忍。

张的叙事能力似乎全部给了早期创作。《小团圆》叙事之杂乱,头绪之繁琐,故而阅读过程对于象我这样对大家族轶事半点兴趣也无的人,简直是折磨。最不喜的是张在坦白与隐瞒之间的犹犹豫豫,每每写到紧要处,又戛然而止。既无卢梭的勇气,又似乎对所恨之人存了恻隐之心,然后又为这样的恻隐之心而内疚甚而厌己。然而这最不喜,又恰恰是让我最感心疼之处。《忏悔录》到最后基本演变为个人标榜,有点像negative-aggressive;而张的犹豫,正是the truth, the whole truth, 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读九莉与之雍的故事时,我脑子里总是自动地去和《今生今世》对照。不得不说,胡和张,个性之相异全体现在文字上了。姑且不论胡的政治立场,单纯从文人角度上来说,他的文字,让人温暖;而张,冷峭讥讽背后,是一个女人莫大的悲哀与不肯承认的孤寂。我读到九莉在纽约打胎那一段,简直整个头皮都要炸了,她究竟是太爱自己还是在作践自己?张似乎是心甘情愿地跳出来做一个叙事者,剔骨去筋地解剖,然后又试图挽回一点余地,那点余地,是她自己的骄傲。

文字风格还是一如既往的张爱玲,“……更嫌自己说话言不达意,什么都不愿告诉人了,每次破例,也从来得不到满足与安慰,过后总是懊悔。”我是典型经常懊悔的人,所以这句话深得我心;再比如“……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大概我仍然是比较乐观的人,假使我生命里有这样一段时间,我宁愿忘却当中的一切不快,选择性记住特别的事和特别的人,宽容地待自己。

《小团圆》,其实是张爱玲与张爱玲自己的大团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仲城 回复 悄悄话 我也不敢看张爱玲的文字,第一她太冷,第二她太聪明。看她的文,总觉得她那瘦胳膊肘会戳到我肋骨上~~~
dahuaidan 回复 悄悄话 看不下去张爱玲的书,其实恋爱一生真正经历一次就行了,我认为恋爱是至今我经历过的最苦最累的,所以也不喜欢看男女苦恋得故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