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了。
“博客”是近年来前卫时尚的文学形式,总觉得应归于散文一类。近十年来,一些散文作者由于社会人文,经济的发展给文章注入了新的元素。例如,常常在文中不时地插科打诨,使作品生色许多。例如:沪上有两大家在“新民晚报”上开专栏,一为老记者秦绿枝先生;一为兼职作者李大伟先生,其专栏名前者叫“不拘一节”,后者叫“五颜六色”,是我常读的文章。 戴君的博客内容每篇都是精品,读他的博客是一种享受。让你隐隐觉着作者才思喷涌:中外典故,先人后人的诗文信手拈来并贴切地嵌入其中,从而使内容美轮美奂,足见其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学富五车也。
戴君的博客内容涉及面广,让我不可思议的是他身在异国,但对中国的细小新闻,社会现象却了如指掌。例如:中国的矿难,影片“色戒” “集结号”,张艺谋等名导,特别是一般人知之甚少的如王小帅,贾樟柯等的评价,说明他的关注面广,积累颇多了。
博客中有很多反映九十年代的上海:其笔墨浓重深刻地再现当时上海市井的生活。当代的上海地标是浦东的“东方明珠”,而近代的上海地标就是“石库门”。“石库门”是上海的永恒话题,是作家,电影电视工作者追逐故事的目标。上海青浦有个车墩影视园就建造了许多幢石库门房子呢。
好了,就此打住。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反过来,欲加之美,何患无字。老先生的一番溢美之言,让我看了脸红心儿跳,双手不知放到哪里好。老先生一个劲往我脸上贴金,往我屁股上贴美金,读了上面的读后感,不知详情的人,误以为戴斌是今年文学诺贝尔奖的候选人,虽然如今还默默无闻,马上将要飞黄腾达一鸣惊人了,其才华横溢其智慧直流其激情四射,按我的看法,用它来引诱一下无知少女,欺骗一下刚进入大学的有知少女还差不多。被人捧得太高,会有一种摔下来粉身碎骨的担忧。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登出来发表,原因有二:其一,感激。老先生居然一口气读完本人的博文,那天有没有雪灾造成断电,老先生不得不囊萤映雪,炳烛夜读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种“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上海老先生”的感激之情,其强烈的程度不亚于当年歌德得知拿坡仑在行军途中,休息时唯一的消遣就是阅读“少年维特的烦恼”。其二,原因太简单了,读后心里舒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