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历史盘点——中国朝代大排名
作者不详
宫廷
宋、清、元、汉、唐、隋、秦、晋、明
评说:宫廷是王朝的核心,其规模、用度可直接比照出它的是否节俭奢糜,是否体察民情、珍借民力,也可以看出政权的效能与风气。当然,不能完全以节俭衡量朝廷的廉能,国家富裕程度是宫廷开支的基础,只有穷奢极欲、“超前”享受而伤民才值得鄙弃。
秦建阿房宫,仿修各国宫殿,大筑皇陵。后宫佳丽过千。
汉萧何建未央宫,武帝营建章宫,成帝作昭阳官,王莽造九庙,灵帝作玉堂殿、万金堂。高祖、文、景三帝,宫女仅十几人;武帝、元帝时后官三千嫔妃,有六七万人投入牢中。多被净身充为太监,如司马迁。
晋武帝大选嫔妃,几千人入宫,灭吴后姬妾近万人。
隋文帝极为节俭;炀帝造迷楼,建仁寿官、显仁宫,开西苑,造龙船及杂船几万艘,宫女数千人。
武则天建万象神宫、“天堂”,铸天枢,唐制,后妃一百二十人;玄宗时代,宫女四万人,太监四千余人,其中三至五品的太监逾千。
宋太祖限定宫中宦官为五十人,历代皇帝都未超出此数。真宗大兴土木,徽宗建延福宫、万岁山,征“花石纲”。元以蒙古贵族子弟入宫侍候君主,因而太监人数不会很多。世祖建皇宫,极为雄伟。
明堪称太监帝国,明末时竞达十万之谱;宫女九千人。太袒建南京宫殿,成祖建北京宫殿。明十三陵豪华奢侈,为历代皇陵之最。
清宫女一百三十四人(不计慈宁官);康熙时太监仪四、五百人,最多为乾隆时的二千八百余人,光绪时减至不足两千人。清袭用明故宫,建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
以明清两代皇宫花费作比较,明每年开支一百六十一万两。清每年开支三万两(1690年统计)。清最大的败笔是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
效能
清、秦、元、隋、唐、汉、宋、晋、明
评说:有人认为,专制的政府较有效能。此说不确。明是中国最专制的王朝,其政府效能却十分低下。还有人认为,廉洁可以产生效能。此说也不确。宋是历代最节俭的王朝,其政府效能仍不高。对王朝而言,皇帝的勤政,中枢机构的精简,地方制度的完善,是最为重要的。
秦建立皇帝制度,实行独裁与恐怖镇压政策,令行禁止。它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完成那样多的重大改革,就是明证。
西汉中央政府权力逐渐增大,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弱化;东汉则相反,至末年朝廷已形同虚设,才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发生。
晋大封宗室,各自为大。朝令不得而行。
隋军国大事由内史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地方官由吏部任免,加强了效能。
唐初袭隋三省制,往往不能协调,贻误军国大事;后以政事堂为最高权力机构,提高了中央工作效率;再后又以翰林参预机要,削弱宰相职权;至藩镇时代,中央指挥系统几乎瘫痪。
宋以扩大皇极为中心建立一套庞大的官僚体制,其后越来越膨胀,凡职都得皇帝亲自任命,凡事都要皇帝指挥因而常常陷于停滞。
元改三省制为一省制,以提高效能。
明初为丞相制,不久改内阁制,皇帝高度独裁又多怠于理政,特务盛行,官吏俸禄极低,党争不息,明亡时满朝文武竞呼之不至。
清改内阁为军机处,职掌军国大事。特点是,一,除皇帝过生日和过年,几乎无一日不办公,紧急时还要加班至夜半,令人想起“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二,办事快,每日处理折奏数十上百件,皆当天办完,这种效率,为历朝所不能比拟,就是民国与共和国政府都应为之汗颜;三,办事机密。地方政府也基本完善,它的省、县建制至今还在现代型体制下沿用。清末尽管出现官场腐败,变乱不断,仍能维持整个政治、社会结构的稳定性,最后以和平力式交出政权,世界史上都堪称罕见。
人口
清、宋、明、元、唐、隋、汉、秦、晋
评说:人口包括两项指标。一为统治的绝对人口数,这表示王朝的强盛程度;一为统治时期人口的净增长,这表示社会民生的富足与安定。
清以绝对人口过亿,及数倍的人口增长,遥遥领先于其他各朝。二十世纪常说的“四万万五干万同胞”,就是清朝创造的人口数字。宋以初年的三千余万,至南宋时达七千余万,可见北宋一朝对人口的贡献。(一说为,宋从韧年不足两千万。至徽宗鼎盛时达四千六百万。)明以元末五千余万人口起家,到满清入关时官方统计为六千余万,史家估计还应再加上“隐户”,约数也只能恢复到南宋盛时的标准。终元一代,人口略有增加而不显著。唐人口多维持在四、五千余万,安史与黄巢之乱时有所减少。隋初年人口繁庶,末年大乱人口锐减,两汉出现过两次从人口凋零不足两千万)至人口大增(五干余万)再人口剧减(不足两千万)的过程,汉的失分,主要在长达四百年的时间里,总增长几乎为负。秦在灭六国的过程中,中国总人口呈大幅下降趋势;“建国”后民生极苦,不会对人口增长有所贡献,但也不至于再象战争年代那样剧减,秦始皇二十六年时人口约两千万,这应该是秦朝人口的基本数字。秦的幸运在于它很快覆亡,无须对王朝结束后、兵祸连连造成的人口流失负责。晋的人口最少(一千六百余万),增长为负数,敬陪末座。
民生
清、明、唐、汉、宋、隋、元、晋、秦
评说:民生即人民生活,在漫长的农业经济社会中,最主要的人民就是农民。每个王朝都有其兴亡史,同一王朝不同时期的人民生活,差别是极为巨大的。我主张分两方面讨论。一是承平时代,人民富到什么程度,富了多久,二是离乱时代,人民穷到什么程度,然后综合给出一个排名。
秦民是最为痛苦的,饱受奴役,徭赋极重,刑法苛刻、没过上—天好日子。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陈胜、吴广就反了。
晋民也不好过,但灭吴前十来年,尚能劝课农桑,减轻赋役,形成暂时繁荣。
元民分四等,从事农耕的汉人、南人地位低下。国家对人民采取搜刮政策;可取之处是尚知以农桑为本,尤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元代民变不因饥寒而起。
隋开皇之治二卜余年,民生尚称繁庶;炀帝穷兵黩武,民变四起,天下大乱。
宋是两极分化的典型。一是士与民的贫富悬殊,知识份子和官吏生活优游,一般百姓穷苦。二是城与乡的差别较大,财富集中在繁华的都市(如《清明上河图》),农村则十分贫瘠。宋虽经济发达,却始终无法解决“积贫”一弊。
汉是第一个强盛王朝。又极为重视农耕,但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及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最好的情况是文景之治以后,一般百姓都能吃到梁肉。两汉的承平时代约为二百年,而穷兵黩武、兵祸战乱导致人民饱受疾苦的年代也占了二百多年。赤眉、绿林、黄巾起义,皆为民不聊生的结果。
唐在安史之乱前的约一百三十余年,人民远比汉时富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徭赋也远低于汉、晋。安史之后,两极分化(“路有冻死骨”),兵役极多(《兵车行》),许多农民破产、激起杀人如麻的黄巢之乱。
明前期的约一百五十余年,民生富庶,“百姓充实,府藏衍溢”(《明史》)。嘉靖以后开始凋敝,进入苦难阶段,明末更是饥民遍地,四方起义(“迎闯王、不纳粮”)。清自康熙至道光,约二百一十余年间,百姓多能维持小康。太平天国以后的半个多世纪,民生受到巨大影响,及至晚清,民穷财尽。有清一代,无饥民引发的起义。
民族
清、汉、唐、隋、明、宋、晋、秦、元
评说:这一项是指“大中国”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尤其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元的民族关系最差,公开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人分四等。蒙古帝国西征灭国四十余个,屠杀许多民族,毁灭许多百万人口的城市。元初南下时,掠民为奴;统治时期大肆搜刮;元末亡于民族起义。
秦灭六国,以暴力与暴政消灭民族差异,奴役人民,终于激发民变,各国贵族势力乘机而起(亡秦必楚)。
晋时外患并发,致使五胡乱华。永嘉之祸后,中原百分之八十的汉民南渡,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迁徒。
宋弱,偏好意气用事,对夏、对辽、对金用兵,多以不平等条约收场。靖康之耻后,中原大部分的汉民南渡,造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迁徒。
明以民族起义推翻元朝,却未能继承蒙古人建立的庞大的帝国疆域,重新缩回到狭小得多的汉民族传统区域内。明最后以外族的大举入侵彻底覆亡。
隋在数百年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建国,本可以开创如汉、唐一般的盛世,却穷兵黩武三征高丽,急速将气数消耗殆尽。
唐凭借兵力,降服突厥、契丹、高丽和西域,有天下归心之势。但这种关系并不稳定,如东突厥,前后耗时一百二十年才摆平。与吐蕃之间更是负多胜少,还被人家攻入长安,幸以和亲方式得到一时太平。安史之乱是民族关系的最大败笔,自此唐王朝一蹶不振。
汉花了一百年,才在对匈奴的战争中转劣为优,又花了七十年,终于使南匈奴归藩。汉首创和亲外交,经略西域,胡汉和睦杂居,皆可圈可点。但东汉又有一百六十年的羌乱,埋下日后五胡乱华的伏笔。不过乱因之一的匈奴人,竞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可见汉朝在外族心目中的地位。
清最大的败笔是人关后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及镇压准噶尔部的大屠杀。最大的成功是创造“五族共和”(和平),解除了历代王朝都感受到的周边民族的威胁。对西藏,确立达赖、班掸的精神领袖地位,并使其影响蒙古,达到软化两个原本极为强悍的民族的目的;实行改土归流、分割西藏与青海,蚕食和限制了藏人的传统专有地域。对蒙古,更以满清公主下嫁蒙古王公为定制;“蒙满一家”的结果,是满族全部被汉化之后,蒙族也几乎被汉化了一半。对“西域”,将之收为新疆。中国历史上的几乎所有外敌,全部被清朝变为中国人。中国历代所遭受的侵略战争,也全都变成了“兄弟阋墙”。这种多民族、多文化和平共处的国家形式,不但为中国历朝历代所仅见,在世界上也是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当清朝结束时,五族大体上没有分裂,尤其是没有相互仇杀,还能同仇敌忾对付西方列强的入侵,满清皇室仍享有尊号及优渥待遇多年,不能不说是它卓越的民族政策得到的回报。
文化
清、宋、明、唐、汉、秦、隋、元、晋
评说:文化的含义,不仅仅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主要还应包括科技、教育、生产营造的进步,及文物典章制度。此条是指综合排名。
秦统一汉字及度量衡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功莫大焉;但焚书,夷灭各国文化的丰富性,罪莫大焉。
汉发明造纸,创立有中国特色的修史方式。
晋佛教渐盛,时兴清谈。
隋创立的政治典章制度,为中国王朝制度的经典唐为文学、佛学的高峰时代,建筑宏大,发明印刷术。
宋发明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文学、艺术、出版发达。
元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火炮,戏曲创作繁荣。
明器物精巧,文学繁荣并逐渐通俗化,著述极丰超越前朝。
清容纳多元民族文化,集中国传统之大成,手工业发达,开始大量接受西方文化。
影响秦、清、汉、唐、宋、明、元、隋、晋
评说:这一项,主要是指历代王朝对后世的影响力,不是指历史地位。其次,也包括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秦所以排在首位,乃因它是统一的“中国”之源;它开创的中国疆域,大致维系了近两千年;它的朝代名、成为中国在国际上正式的、永久国名(China);它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创造者,汉文字的定型者,两千余年政治典章制度的创建者。
清紧随其后,因为它突破了自秦以后维系了近两千年的大致成型的中国传统疆域,而形成现代中国的巨大版图;它使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存在,并承认占有这一辽阔疆域的事实;它化解了诸多周边国家、地域和民族历史上长期对中国构成的威胁,创造五族共和(共同和平)的宏大格局;它是接受外来文化最多的一个朝代,是汉人洋化的开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它使中国人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族群。
汉形成了中国的主体民族,以及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影响后代至为深远的汉文化;它使西方人知道,东方存在着一个极为强盛的文明国家。
唐接受容纳了大量的外来民族和文化,是留给后世汉文化经典最多的朝代;它的兵力,曾抵达咸海和印度;它获得周边各国的尊重。
宋形成影响中国上千年的“传统”伦理观;对后世文化影响亦不可低估。
明使通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跟海外的民间交往频繁。
元兵力横扫欧亚大陆;奠定了中国戏剧的基石。
隋创立科举制,影响以后历代的政体与学风。
晋形成士大夫习气,至今犹存。
结局
清、元、汉、宋、晋、明、隋、唐、秦
评说: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兴亡史。有兴就有亡,有开端就会有结局,这是很正常的。朝代的结局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王朝的结局,即它的下场如何;一是它所统治的国家的状况,即它在怎样一种背景下收场,善后如何。
秦:皇帝被宦官所杀,皇室向义军投降;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汉:皇位禅让于权臣;天下大乱,分裂为三国。晋:皇帝被外族所杀;中原沦陷,衣冠南渡。
隋:帝被叛将所杀;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唐:皇帝被叛将所杀;群藩割据,中国大分裂。
宋:皇帝被侵略者俘虏,另立伪政权;中原沦陷,民族大迁徒。
元:皇帝逃往草原;民变四起,“分裂”为中、蒙两国。
明:皇帝自杀;义军攻入京城,异族入关,征服全境。
清:皇帝逊位,享尊号、皇宫不变;各省纷纷“独立”、大中国版图基本完整。
清的结局堪称最为完美。元次之。汉帝禅位后,尚能安享天年;三国也不算太坏。宋徽、钦二帝虽然被掳去受尽污辱,到底比丢了性命要好;而且宋室在江南建立南宋,还有一百五十年的国祚。晋帝被杀;东晋国祚也独短。明帝死得很惨,整个中国亡于异族;但仍有南明残局十余年,及奉明为正朔的台湾军政府二十年:隋帝死于叛将之手,群雄并起而终未能分裂中国。唐帝同样死于叛将,中国即近人大分裂期(五代十国)。秦在天下大乱中覆亡,整个中国处于分裂战乱之中。
综合排名
清、汉、唐、宋、明、元、隋、秦、晋
评说:以上共十八项,每项第一名8分,第二名7分,依次递减,第九名0分。每项得分相加,即为各王朝的总分数。满分为128分。
清124分,汉87分,唐80分,宋74分,明64分,元58分,隋45分,秦29分,晋15分。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排名。有些项目的分量较轻,有些则较重,似乎不应该在比例上完全相等。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先求出几个内容相关的“弱项”的平均数,再一起计算总分排名。我提议留给读者自己来做。
值得一说的小王朝
现在来讨论小王朝。
总的来说。小王朝是中国处于分裂、战乱时代的政权,国势既谈不上强大,民生也饱受疾苦。具体而论,却不是所有的小王朝都一无是处。在中国历史上那漫长的黑暗岁月里,有些小王朝的光辉,甚至比某些大王朝还耍夺目。
我们先看看,分裂时代有哪几段较好的时光,即“乱世中的治世”——
两晋南北朝:前秦符坚,十年盛世;刘宋元嘉之治,二十至三十年;北魏文成、冯太后、孝文,四十七年;萧齐永明之治,十一年:萧梁天监之治、三十年。
五代:后唐明宗之治,八年。
辽、金、南宋:辽萧太后听政,二十七年;辽兴宗耶律宗真,二十年;金世宗完颜乌禄,称“小尧舜”,二十八年;南宋孝宗赵慎,二十七年。
笔者认为,稍好的小王朝有:北魏、金、辽、南宋、梁、刘宋、孙吴、蜀汉
北魏:鲜卑族拓拔氏所建,占据中原,立国一百七十年,军事强大,出过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如太武帝、文成帝、孝文帝,及一位临朝称制达二十五年冯太后。他们统治中国北方前后达七十余年,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北魏最大的贡献是朝廷下令实行汉化,使“五胡”消失于中原,为中国的重新统一和建立盛唐时代奠定了文化基石。因而被我列为小王朝之首。
金:女真族完额氏所建,是历代小王朝中疆域最为辽阔的,乃至超过大王朝中的北宋。历九帝一百二十年,其中有几个很不错的皇帝,尤其是被称作“小尧舜”的金世宗完颜乌禄。金朝表现出的勃勃生机与大国的风度,实在应该令代表“中国”的南宋羞惭——它给后代留下的坏印象,主要是“靖康之耻”。但如果不仅是“之耻”,而是一鼓作气灭掉中国的话,不但可以跃身于大王朝的行列,甚至可能是最好的王朝之一。它已经为此付出了代价。其亡国之君哀宗,还是一个非常贤明的皇帝,远非宋徽宗可比。
辽:契丹族耶律氏所建,立国二百一十九年,是小王朝中国祚最长的,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对中国的“上国”。萧太后临朝听政的二十七年,兴宗亲政的二十年,为辽之盛世。兴宗与宋仁宗相互作书画以赠,开创两国间的“兄弟情谊”。辽作为小王朝,国势实在比宋要大,只是未能占据中原,文化及影响远较宋为弱而已。
南宋:立国一百五十三年,无论如何,它是由汉人建立的最好的一个小王朝。由于它的存在,中国文化和经济的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民族风格由恢宏变得偏狭,由开放变得内向,由豪迈变得纤秀,形成汉人的另一支——南人。南宋的皇帝似乎都不大留恋皇位,找着借口就退休。孝宗的二十余年,算是漫长的偏安岁月中最好的一段时光。
梁:历五帝五十六年。它的开国之君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寿命第二长的皇帝,活了八十六岁。他在位的四十八年,称“梁武中兴”,国家承平安定,尤其前三十年的天监之治,是南北朝时代难得的好时光。他虽出身军阀,却颇有学术修养,重文治,性情也十分仁厚。
刘宋:由刘裕篡东晋所建,立国五十九年。它的最大弊病是皇室缺乏教养,相互杀伐,朝纲败坏,因而被史家评为道德最没落的时代。八个皇帝中,只有前面两个皇帝值得称道,即武帝刘裕和少帝义隆。不过就因为这两个皇帝,躬勤政事,鼓励农耕,减少租税,大办学校,使百姓安居乐业,给南中国带来了二十余年的元嘉之治。
孙吴:孙权所建,立国五十二年,是三国中国祚最长的。如果从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开始算起,则为七十二年。孙权执政长达半个世纪。曾有过大败曹操于赤壁、大败刘备于彝陵的战功。他治下吴国,却是三国中战乱最少、民生最安定的国家。吴的兴起,使中国的东南部彻底汉化,经济富足,成为后代王朝遭受外来侵略时的退身之地。
蜀汉:刘备所建,立国四十三年,是三国中国祚最短的。他的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皇帝刘禅、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超过四十年的十四个皇帝之一。刘禅小名阿斗,已经成为愚憨的代名词;他的丞相却不可小觑。诸葛亮治蜀12年,后又有蒋琬等人主持大政,直到被灭之前的最后六年,政权才落到宦官手中。基本上,这个王朝是几位能臣帮他管理的。弱主无能,还不失厚道,强军压境无力抵抗即出城迎降,使一朝臣民免遭屠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