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欢历史与军事。我是《几曾回首》的版主,欢迎来论坛上贴讨论。
正文

共军的一次惨烈的败仗——涟水战役

(2007-02-11 14:03:01) 下一个

共军的一次惨烈的败仗——涟水战役

1946年,一场历史性的大决战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已经拉开了序幕。国民党以31个旅的27 万兵力,采取"由北向南,由西向东, 逐步压缩"的战略方针,进攻新四军的苏皖根据地,在侵占苏北重镇淮阴后,又于10月19日以4个旅3万多兵力向东北进攻 涟水。担任主攻的整编七十四师,原是国民党首府南京的卫戍部队,训练有素,攻击性强,全部美械装备,一直被誉为"王牌军 " 、 "御林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师长张灵甫既刚愎自用,又战术多变,为国民党总裁蒋介石所激赏。而位于废黄河与盐河之间的涟水城虽系弹丸之地,战略位置却十分重要,它西南距淮阴35公里、南距淮安30多公里,是联系苏中地区与山东解放区的枢纽,一旦丢失,则苏中难保、华中受胁,对山东及整个战局极为不利。因此,在抗日战争中曾东奔西突于大江南北而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在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的直接指挥下,以28个团的4万多兵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双方经过14个昼夜的血战,新四军以伤亡8000多人的代价终于守住了涟水城,国民党部队也在伤亡9000多人后暂时退回两淮。

然而,短暂的宁静之后是更加猛烈的争夺战。12月3日,七十四师又组织了5个旅4万多人的兵力,依靠陆空优势,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向涟水城再次发动攻击。守备涟水的2万多新四军队伍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又经过14个昼夜的浴血鏖战,终于寡不敌众,采取战略退缩撤出了涟水空城,这就是第二次涟水保卫战,双方死伤各4000余人……

两次涟水战役,虽然双方亦胜亦负,但从战略角度看, 却为新四军在宿北集结全面取得宿北大战的胜利牵制了敌人,赢得了时间,更使不可一世的七十四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连张灵甫都不得不承认:" 涟水一仗,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终于在5个月后被陈毅的华东野战军全歼于山东的孟良崮,连张灵甫本人也未能幸免。在涟水战斗期间,涟水2万青壮年组成了担架队和运输队,1万多名学生组成了宣传队和慰问队,儿童团在各个路口要道站岗放哨,妇女们连夜磨面、做鞋,民兵们修路、搭桥、挖工事、 参加战斗,工商界千方百计组织货源满足军需。新四军所到之处,每隔3里就有一个茶水供应站—千秋功罪,历史自与评说,但我们尊重的是人民自己的选择。

是的,正因为涟水城的战略地位对于双方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战斗才这样激烈;正因为参战双方都是久经沙场的劲旅雄师,所以战斗才这么悲壮!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据老人们回忆,当时的尸体堵塞了淤黄河,河水成了红色,涟水城疮痍满地、一片废墟,连城西建于宋代的妙通塔和城南那棵已生长了240多年的老白果树也未能逃避毁灭的灾难—这些,我们从小说《红日》、《活人塘》中可以看到,从《红旗飘飘.古塔的神话》中可以看到,更可以从当时的档案资料和幸存者们的回忆录中领略得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