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次空空导弹实战 台湾对中共的9.24空战(9:0 台湾版)
记者陈东龙/专题报导
时间:1958年9月24日10时34分起
地点:温州湾上空
大敌当前 作战司令部下令侦照
一般状况:
1958年9月24日,也是「8.23战」爆发後的第32天,由於解放军对金门地区的火威胁仍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多次共军战机肆无忌惮飞越金门及马祖上空,国防部指示空军作战司令部进行当面解放军执行两栖作战评估。作战司令部在这一天命令第12队以9架RF-84侦照机,对大陆东南沿海北起温州湾,南至汕头进行大规模侦照,以计算解放军所有的船运输具以及部队动员装卸能量。
为掩护侦察机实施侦照作业,各作战大队包括桃园第5大队、新竹第11大队及台中第3大队,也派出最大数量的F-86F掩护侦照机进行空中照相,当时估算,解放军将全力阻拦RF-84进行侦照,所以作战司令部研判这天一定会爆发空战。
为了要让数量较多的中国战机处於「局部劣势」,空军作战司令部在这一天一反常态,将各F-86F部队所有战备机全部派上场,台湾北部及南部空防则全部交由当时装备性能已落伍的F-84G「雷霆式」战机。
这种编组方式,创下了多项记录,包括;一、在同一战区集中战机数量最多的记录(1982年以叙贝卡山谷空战仍没突破这个记录)。二、同一战区、同一时间派遣侦察机数量最多(9架)的世界记录。
明星计划 美军一流装备秘密运抵台湾
美国政府在得知中国准备对台湾进行更进一步的武力威胁後,在1958年8月以「明星计划」为代号,将一批仍属於第一手机密的短程热导引空对空飞弹,也就是後来正式编号为AIM-9响尾蛇飞弹,悄悄空运抵达新竹基地,而且更大方的授权基地指挥官可以适状况使用。
这项将美国最先进的武器系统交给台湾的军援行动,可以说是台美间军事交流史中,台湾获得美军最先进武器唯一的一次。连中国的情报组织都不知道美国已完成空对空飞弹的发展。
据考,当时美军的C-124运输机是直接由关岛直飞桃园光华基地,美军的技术顾问及技术人员也同时与这批国宝级的新装备一起,连夜前往新竹基地。国军飞行员直到第二个星期,才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只要耳机响就可发射飞弹击落敌机的新玩意儿!」
但显然国军飞行员的素质相当让美国人放心,短短5天,国军飞行员就已知道这种新式短程飞弹的性能限制。
大队长冷培澍上校在美军顾问的徵询下,在9月18日很有把握的说:「Combat ready!」
作战编组完成 直闯中国东南沿海
第12照相侦察中队作战官杨世驹少校,於9月24日9时45分驾驶RF-84侦照机自桃园起飞,目标是温州等地区。他是9架侦察机中的1架。由於从7月底开始,台湾的侦察机多次进行大陆东南沿海的侦照,相对的,中国战机的拦截频率与日俱增。因此空军作战司令部研判,在天候状况奇佳的今天,解放军将会全力拦截进入大陆领空的侦察机。
为了要让侦察机飞行员具有最大的战术运用弹性,这次温州湾的侦照任务是采单机进行,同时,第新竹基地的第11飞行大队,由大队长亲自领军,派出F-86「军刀式」战机18架进行掩护。以18架掩护1架的方式,对目标区进行强力侦照作业。
掩护机队中,第44中队每架战机各挂载2枚空对空飞弹。
空军第11大队F-86机18架战机,飞行员分别是:第44中队长李叔元中校、飞行官傅纯显中尉、分队长钱奕强上尉、飞行官宋宏焱上尉、分队长刘赓元上尉、飞行官谢祥龙上尉、中队长马大鹏中校、飞行官夏继藻中尉、余清长中尉、作战官李惟扬上尉、副队长唐积敏中校、飞行官李载权中尉、分队长王渊博上尉、飞行官张心墉中尉、大队长冷培澍上校、飞行官陆渭上尉、分队长林希伟上尉、飞行官仲康中尉等18员。
事实上作战司令部经过始晓开始的3小时监控後,发现台湾当面300围内的解放军空军,从天一亮就出现大批次、大编队的高空飞行,完全一付备战的态势。因此作战司令部研判这一天的侦照作业,已经无法以「偷渡」方式进行侦照作业,因此大胆的采取大编队战机掩护单机侦察机的方式,强行由台海直接高空进入侦照区。
这种光明正大直接摆明要进入敌区侦照的方式,完全不符合侦照机要「隐密、快速与避战」的原则。不但是台湾空军第一次,更是世界军事航空史上的第一次。
18架掩护机於9时58分起分批由新竹基地起飞,10时2分与侦照机会合出航,分为2编队群,第1编队6架在侦照机前,第2编队12架在侦照机後,高度3万6000,以360度向目标航进。
其任务编队如下:
第1编队:6架飞行在侦照机之前,前卫分队由李叔元中队长率领6架F-86F担任前卫掩护。
第2编队:12架F-86F在侦照机之後,3个4机分队分别编成:
(1)直接掩护分队:由马大鹏中校领F-86F战机4架,随伴 RF-84 进行侦照。
(2)低层掩护分队:由大队长冷培澍上校率领F-86F战机4架,任低层掩护。
(3)高层掩护:由唐积敏中校领队,率F-86F战机4架高空掩护。
飞弹击落敌机 航空史第一遭
作战经过:
第1编队於10时34分到达目标区,右转至方向220度(西南),忽然听到位於石门的管制报告站的警告,指出机队的4点钟位置(右後方)20处有中国战机!
由於警告发出时已经让双方距离接近到20,因此编队所有飞行员几乎同时回头察看警戒,也由於距离已相当接近,因此大家也同时注意到有4条凝结尾与我机同方向航行。
没多久,这批凝结尾慢慢向左转弯。
当时在空飞行员在得知已可目视接敌(target in sight)之後,研判地面管制的警告之所以会如此「迟缓」,并不是怠忽,而是中国战机的爬升率太大!而具备这种大爬升率的,正是当时解放军的最新式战机MiG-17。
所有飞行员面对已准备在後方占位攻击的解放军MiG-17战机,无一不是全神警戒。因为MiG-17战机的性能明显比国军F-86F战机好,若不是总领队冷培澍一句:「稳住编队!」当时极有可能就会有垫後的3、4号机,会采取俯脱离的方式避免遭到突袭。
不过,领队基於多项考量,眼见向左转的4架MiG17,为了更谨慎,第1编队长机李叔元立即打破无线电「只守不发」的规定,询问第2编队机有无向左转者,第2编队几乎所有人同时都按下发话钮大声回答:「左转的是米格机!」
由於当时的无线电较为旧式,同一时间出现多人发送就会发生扰,因此听在李叔元的耳中根本是一团乱,因此再次在无线电中大叫:「leader 回答就好!」此时第2编队的唐积敏立即发话大叫:「左转的是米格机!再不打会被他们跑了!」
李叔元率领的第1编队,在断定该批确实为解放军MiG17战机的同时,又看到这个由4架MiG17组成的机队,竟然又右转转回我第1编队的右方!
中国战机这个不合逻辑的动作,一时让国军飞行员纷纷怀疑,这种将公然将尾部留给敌人打的方式,显然是解放军诱敌的战术,因此李叔元再次以无线电询问战管:「低空还有没有雷情(雷达情资)?」战管则斩钉截铁回答:「没有!」
李叔元见此大好机会,认为「机」不可失,立刻率领的第1编队机右转跟踪,同时转至约70度(东北东)方向,距MiG17战机约1万。
第1编队机先推机头获得速度後,立刻拉升至3万9000,然後对准MiG17战机,由1、3号机的李叔元、钱奕强各发射飞弹1枚,当见MiG17战机2架爆炸下坠。
这一刻,1958年9月24日上午10时38分,空战史上第一次用飞弹击落敌机的记录,由中华民国空军第44中队长李叔元写下。
缠斗技术占上风 中国战机纷纷遭击落
第1编队机先推机头获得速度後,立刻拉升至3万9000,然後对准MiG17战机,由1、3号机的李叔元、钱奕强各发射飞弹1枚,当见MiG17战机2架爆炸下坠。其馀MiG17战机2架即向左拉升,2号机傅纯显向左追踪该2架MiG17战机,并用机枪实施近距离射击,击落1架MiG17战机。
第一回合作战暂时结束,机队右转至180度(正南方),本以为解放军战机会因空战失利而向西撤离目标区,怎知当第1编队才完成一个转弯,就直接与另一批由低空以大速度爬升而来的MiG17战机遭遇,由於国军飞行员一直都没看到,更没听到战管警告低空中国战机,所以双方立刻陷入混战。
显然,国军的战管雷达仍存有许多死角,因为国军飞行员一直都搞不清楚为什麽还会有米格机由肚皮下窜上来。
由於台湾飞行员多经过极严格的空战缠斗训练,彼此双机作战的默契相当好,所以才转几圈,胜负立见。
钱奕强、宋宏焱双机运用灵活,一路以最大推力猛追中国战机,可以说是机枪与飞弹用。宋宏焱更是一再以机枪进行长距离射击,明知误差率相当大,但这种「乱枪打鸟」的战法,却让解放军战机必需不断左闪右避而丧失速度,缩短了双方的距离,造了飞弹射击的好机会。
刘赓元也是表现不差,在发现僚机谢祥龙上尉脱离掩护位置时,仍继续俯加速,硬是用机枪把1架米格机尾管打得烟焰四起,脱着黑烟往中国内陆脱离。
各项性能都比F-86F来的好的中国MiG17战机,仍然不敌而被钱奕强、宋宏焱各击落1架。而刘赓元、宋宏焱各可能击落1架。
钱亦强上尉在短短5分钟,便以飞弹与机击落2架MiG17战机。
沿海大混战 战机缠斗密度创世界记录
当第44队的战机前後两次与中国MiG17战机交战後,大编队其他战机上的飞行员各个技难耐,但基於任务目的不是进行空战,而是全力掩护该空域唯一的侦察机实施侦照作业,所以编队仍然在大队长冷培树上校的严格要求下,维持完整的队形。而这场混战,在同一个时机内有双方220架大小战机穿梭在温州湾上空,创了世界空战记录。
依计划,第2编队内分3个分队,每分队F-86机4架,第1分队低层执行侦照机左方空域掩护,第2分队在中直接掩护,第3分队在右方实施高层掩护。
10时43分,侦照机完成侦照任务。由第2分队掩护返航,但机队飞行至南麂以东30後,眼见多架中国MiG17战机在低空向东飞行,这可以说是最好实施攻击的机会,但基於侦照机仍未脱离,所以机队仍然紧紧护卫着侦察机。
10时50分,当编队抵达温州湾上空後,高度为3万7000,侦察机飞行员杨世驹心中也知道,第44中队已接敌,而且还击落多架中国MiG17战机。换言之,负责掩护他的战机飞行员已经达到忍耐的极限了,因此他在无线电中告诉掩护机领队:「我安全了,你们赶快上,别让米格机跑了。」
掩护机队一听到可以参战,没人来得及回答,几乎所有人同时带杆直4万空域。
在掩护机全部向战斗空域时,温州湾上空可以说从1万到4万都有战机在捉对缠斗,这场战机缠斗的密度,也创了世界空战记录。
世纪大缠斗 国军战机9比0大胜
长机(1号机)马大鹏低头索敌时看见1架F-86追踪1架米格机,由於速度不够而脱离,当时这架中国MiG17战机的高度为3万2000,马大鹏当即推头以0.9马赫(音速零点九倍)跟踪接近至2000,前後开枪3次才击中这架MiG17战机,被击中的中国MiG17战机随即起火坠落。
正当马大鹏准备在无线电中高兴的报告击落敌机的消息时,却又发现第2架MiG17战机,马大鹏立刻加速接近至3000距离,但这架MiG17战机上的中国飞行员,显然技术上较为灵巧,多次左闪右避,马大鹏多次开枪射击未中,2号机夏继藻眼见MiG17战机已点燃後燃器准备大速度脱离,立刻推头攻击,顺利击中,夏继藻目睹该机坠落。
於低层执行侦照机左方空域掩护的第1分队,在10时40分於温州湾上空,高度4万,航向360度(正北),发现MiG17战机4架,航向180度(正南),与机队成对头接近态势,MiG17战机以单机跟踪队形左转,准备以「钩拳」方式企图进行攻击。
这个分队的领队机是大队长冷培澍,这位整整打完8年抗战与国共内战的飞行员,随即看出中国战机的战术,马上率领其馀3架僚机左转,维持在接战圈内,冷培澍一个急转弯跟上MiG17战机的4号机,整整追着这架战机边追边打1圈360度,由照相枪记录显示,这架MiG17战机可能被击伤,其馀MiG17战机则开启後燃器加速逃逸。
在侦察机右方实施高层掩护的第3分队,10时42分在温州湾上空,高度4万2000,航向180度(正南),在返航时发现7点钟(左後方)有MiG17战机2架,其中1架向我2号机开1次未击中。长机唐积敏与2号机李载权即向左急转实施追击,MiG17战机在丧失攻击机会後右转向北逃逸。唐积敏、李载权二员则继续跟踪追击,追至路桥上空,见该MiG17机在路桥机场南5处,已放轮准备落地,唐积敏紧跟在後,实施近距离射击,随即看到该机坠落。
此时,在另一空域,同为第3分队的3号机王渊博,在内圈跟上MiG17机队的长机,开枪3次,见该机冒烟下坠。
王渊博与这架MiG17的激烈缠斗,一直被美军当成典型的「ACM空战机动操作」的教材。因为王渊博为了要击落这架MiG17,几乎将所有的空战技术都用上了,而这架MiG17也毫不含糊的做出应有的反制动作,双方缠斗的空域由4万打到4000,再由4000打回2万,从最大速度打到最低速度,双方最後可以说是打开减速板在做殊死战。
空战结束,中国MiG17战机被我钱奕强击落2架,李叔元、傅纯显、宋宏焱、马大鹏、夏继藻、王渊博各击落1架,唐积敏、李载权合力击落1架,共计9架。又刘赓元、宋宏焱各可能击落1架,冷培澍可能击伤1架。
这场温州弯大空战,前卫分队1至4号机先後使用空对空响尾蛇飞弹命中敌机,此为全世界首次以响尾蛇飞弹击落敌机之先例,也是世界首次空空导弹实战。
==========================================================================
注,9.24空战中国提供的战果:
我军战机击落敌机一架。这架敌机编号为355号,属敌第十一大队,飞行员情况不详。海军航空兵第二师被敌机击落战机一架。飞行员王自重壮烈牺牲。事后查明,王自重系被敌机用美制“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的。9.24空战是空空导弹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击落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