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欢历史与军事。我是《几曾回首》的版主,欢迎来论坛上贴讨论。
正文

告诉你一个真正的白求恩(组图)-- zt

(2007-02-11 14:02:59) 下一个

告诉你一个真正的白求恩(组图)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诺尔曼-白求恩(Dr.Norman Bethune)是位英雄。

对于许多来自中国的移民或者留学生来说,能到白求恩故居去参观,是件十分具意义的事情,因为即使他们――年轻的一代并没有过背诵《老三篇》的年代,但是他们的父辈们,却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

那是一个青春躁动、一个需要英雄,一个只有一种精神选择的年代。

白求恩故居坐落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著名的旅游区姆斯柯卡(Muskoka)。诺尔曼-白求恩于1890年3月3日出生在格雷文赫斯特镇(Gravenhurst)一座普通的民居(235 John Street North),这里距多伦多约200多公里,是安省著名的林业区,人口约为2.6万人。

光临白求恩故居的大多是中国人,且多选择在秋季,因为秋天的姆斯柯卡,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树叶尽显华彩。无论你是泛舟湖上,还是走在林间小径,游人无不陶醉在秋天的韵味中,这是加拿大一年中最美丽的日子。

白求恩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母亲是虔诚的长老会信徒。在白求恩故居,我们看见一张极普通的儿童睡床,相信这就是白求恩睡过的小床。

孩提时的白求恩自小喜欢生物,追求科学的道理,中学毕业后即考入多伦多大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年轻的白求恩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报社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轮船上的锅炉工和礼拜天学校的教师。在一张老照片前,一位年轻的女孩子指着叉腰站在一群伐木工人中间的白求恩对她男朋友说:“你看,白求恩原来也是LABER工……”,话音刚落,大厅里顿即漾起温馨的笑声。

1923年,白求恩通过了非常严格的考试,成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的临床研究生。此时他遇见了比他小11岁的苏格兰姑娘弗朗西丝-坎贝尔- 彭尼,从性格上看,白求恩与弗朗西丝两人的个性并不相容。白求恩性格豪爽,喜欢喝酒,参加各种形式的聚会,生活上不拘小节。更重要的,是他追求冒险。这些都是个性恬静、内向而羞怯的弗朗西丝所难以接受的。但是,爱情总是热烈而盲目的,那怕是伟人也不过如此,何况白求恩只是一位普通的学子。在白求恩的眼里,弗朗西丝不但是他感情的所系,而且成为他素描作品的主角。



1923 年8月13日,弗朗西丝不顾家人的反对,与白求恩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先后到了巴黎、柏林、维也纳等欧洲著名城市游览,这是白求恩与弗朗西丝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一年后,白求恩完成学业,他携带弗朗西丝离开英国到美国底特律正式挂牌行医,由于当时医生奇缺,白求恩从早忙到晚,夜里还常常出急诊,自然冷落了弗朗西丝,加上白求恩是个眼睛里只有工作的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需要拿出时间来调整他与弗朗西丝的关系,而内向的弗朗西丝对于这种冷漠的夫妻生活不善言辞,内心充满着孤独与苦闷。

1926 年夏天,白求恩不幸染上了肺结核,他们的婚姻关系因此而走到了断裂的边缘。据彭志良的《白求恩的婚姻》一文介绍,白求恩其时将弗朗西丝叫到身边,他望着妻子焦急的面孔十分内疚:“有一件事我们必须谈谈,我不知道医生对你说了些什么,不过我快要死了,而你才25岁,前面还有整整的一生。我要你跟我离婚,走你自己的路。”年轻的弗朗西丝对此表示反对,她说她在此时不能离开他,“不管我们中间发生什么,现在我惟一的愿望就是跟你在一起。” 而白求恩决意要离婚,他说“这样没有什么意义。我决不再浪费你的生命。除非你同意跟我离婚,否则我决不到疗养院去治疗。”

至今我们无法考究白求恩当年迫使弗朗西丝与他离婚的真正原因。据白求恩故居所提供的短片介绍,此时的白求恩生活相当放荡,他酗酒、抽烟、晚上参加各种舞会,生活相当没有节制。这大概体现了毛泽东所说的,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但绝对还不能算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甚至放弃了争取生存的斗争。在他的画作里,他预言他将会早逝。这些信息可以为我们勾出一个真实的白求恩:作为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此时他正陷入人生的最低潮,既然他连生命都可以放弃,何况爱情呢?

白求恩与弗朗西丝终于离婚了。在特鲁多疗养院,他收到了法院寄来的离婚判决书,他与弗朗西丝这段爱情故事画上了句号。此刻他能做的,就是与疾病进行搏斗。当时他听到有一种“人工气胸”的方法有可能治好肺结核,这是一种把气打入病肺空洞的危险手术,在治疗上存在着相当的危险,但他立即要求医生帮他治疗。富于冒险精神的白求恩,此番与死神赌了一把,结果他幸运地赢了,而且因此掌握了运用“人工气胸”技术治疗肺结核,全世界懂得这种技术的专家只有 13位。

1928年初,病愈后的白求恩回到了加拿大蒙特利尔,成为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加拿大胸外科开拓者爱德华-阿奇博尔德医生的第一助手,期间他发明和改进了12种医疗手术器械,还发表了14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他的创见和学术成果得到业内同行的公认和尊敬。

随着身体的逐渐康复,白求恩对弗朗西丝的思念愈发强烈。他曾多次给弗朗西丝写信倾吐自己无法抑制的思念。在白求恩真诚的打动下,1929年秋,远居苏格兰的弗郎西丝再次回到白求恩的身旁,他们在蒙特利尔复婚了。



1934年,白求恩接受了新的职位,在魁北克省的圣心医院担任胸外科主任,此时他已是美洲胸外科医生协会的五人执委之一,这是白求恩在学术上最鼎盛的时候。这个对工作有着一股子疯劲的男人,又回到忽略弗朗西丝的故态,他们的婚姻再次走进昏暗的穷巷。

据说有一天下午,弗朗西丝回家后看见白求恩正盘腿坐在地板上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个骷髅模型,当她强压着内心的不快打开冰箱准备做饭时,却看见白求恩从医院带回来准备作研究的一条人的肠子,她被吓得大叫一声,积在心中的火气一下子爆发出来。

由于生活志趣的不同,白求恩与弗朗西丝这段婚姻终于在1933年3月再次划上句号,所不同的,这次是弗朗西丝提出来的。

说句公道话,白求恩是个具有相当情趣的人。他不但是医生,还是作家,还是画家。他在蒙特利尔还开设了一个儿童绘画班。在中国他还创作小说。他喜欢旅游,他是个懂得感情的人。他对弗朗西丝有着很深很具请调的爱,他曾信誓旦旦地对弗朗西丝许诺过:“我一生不可以给你富贵荣华,但我一定不可以让你这一生过得贫乏无味。”

什么是白求恩所认为的“不贫乏无味”呢?是冒险。是满世界跑。是为贫苦人争权利--这都是白求恩的性格,也是弗朗西丝无法理解,也难以接受的性格。相信这才是他与弗朗西丝这段两起两落的情感剧最终落幕的根本原因。加上白求恩是个很主观武断、脾气也相当大的人。譬如说,在中国,当他听到有人要 “照顾”他留在后方延安时,他曾气愤地将圈椅从窗户扔出屋外,这足显他性格的独特性。

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里有一段话:“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如果我们将白求恩当作一位英雄看,毛泽东关于白求恩的这段话可以理解为以白求恩为镜子,让那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进行反思;但,白求恩是常人,是八路军中一分子,从“常人”去理解白求恩,我们或许可这样理解:也许确实有一班人,对白求恩的到来,对白求恩的工作表示出“鄙薄”和“以为不足道”,甚至可能对白求恩的工作表现出不合作,所以才有“教训”之谈……不过,这都是不重要的。因为白求恩我行我素,他为了能到前线去做手术,甚至将自己化妆成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唯一所忽略的,是他的大鼻子和蓝眼睛,再怎么化妆,也无法变成中国的。

白求恩来自草根阶层,他对贫民百姓的医疗状况相当关注。在蒙特利尔,他领导着一个小组,专为穷人的孩子医病。三十年代初,加拿大低收入阶层生活相当艰难,面对饥饿和贫穷,白求恩提出由国家负起公共医疗责任、建立一个为公民服务的健康保障体系的改革设想,这个设想应该就是今天加拿大的医疗体系模式。



1935年,白求恩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机会到苏联访问,这使他有机会看到苏联全民医疗体系的成功,这是他的梦想。他认为加拿大一个真正民主自由的国家应该建立一个保障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必需的医疗服务的系统,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1936 年,西班牙法西斯在德、意支持下进攻共和国政权,白求恩参加医疗队前往马德里,他在那里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流动输血站。从西班牙回来后,他在加拿大各大城市讲演募捐,这时候他看到了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中国爆发全民抗战的消息鼓舞了他,他向美国共产党要到了5000美元,购买了一批珍贵的医疗器具,于 1938年1月到达中国。

白求恩逝世于1939年11月12日,之前他在摩天岭抗日前线为伤员做手术时左手中指不幸受伤感染,到了11 月10日,高烧达40摄氏度的白求恩病情恶化。白求恩逝世时年仅49岁,与毛泽东所说的:“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说法有出入。

在”红色“的年代,白求恩是全中国人民仅有的几个偶像之一,《纪念白求恩》被作为“老三篇”成为天天读的范文,如今俱往矣,当我们历尽沧桑站在白求恩故居前,我们宁愿相信白求恩是人,而不是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