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欢历史与军事。我是《几曾回首》的版主,欢迎来论坛上贴讨论。
正文

红色记忆: 英雄的三十九军

(2007-02-08 21:30:32) 下一个
红色记忆: 英雄的三十九军


作者: 伊达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四十二分左右,京津唐地区地动山摇,几分钟后,京津地区严重受创,唐山则变成了废墟,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大灾难:"唐山大地震".

那时,我所在的连队正在渤海湾旁的军直属盐场从事生产.而地震的那一刻,我正在为我连唯一的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站岗放哨.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着大地震的那一瞬间:大地先是上下震颤,然后地面似乎在左右"移动",在巨大的轰鸣中,又有树梢儿抽打在地面上"飕飕"的尖叫声.人是根本站不住的,我下意识地蹲在了地上,双臂紧紧环住一颗白杨树.地震之后,突然间一切都"静"了下来,那是一种可怕的沉寂,天仿佛在缓缓地"下坠",周围漆黑一片.

七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极其难熬.不知过了多久,直到天已经大亮,才有人来换我的岗.我拖着沉重的半自动步枪回到班里才发现,营房已经成了"危房",而且断电断水.大家以班为单位露天席地而坐,每个人都已经打好背包,整理好自己的装备.连里已经用无线步话机沟通了与营部和团部的联系.直到中午,我们每人才吃上一个生西红柿,外加一个冷馒头.下午二时许,我们连接到命令,轻装向团部方向出发集结.这次轻装非常特别,我们扔下背包和武器,带上了盐场所有的铁锹.我们基本上是一路小跑到了团部,连气都没有喘一口就爬上了等在那里的军用卡车,几分钟后,我们又出发了.当时,做为一个士兵,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目的地.卡车走走停停,非常慢,最后在一条不算宽的河边停了下来,原来前面的一座桥梁已经被震坏了,我们只好下车,趟过了河.这时大约已是下午六点左右,天阴极了,所谓"黑云压城城欲摧"也不过如此.然而,更为可怕的是,此时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余震.正在我们不知所措之时,连长急中生智,大喊了一声"卧倒!"大家想也没想,就地趴了下去.余震过后,一个"神奇"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大地一阵"摇过"之后,刚才还泛绿的河水,这时已经成了"泥浆汤"了.一天两次大地震,使大家心里多少有些恐慌,士气不免低落.连长知道不说点什么是不行了.也就是在此刻,我才知道我们正在赶往唐山,那里是地震重灾区,人民群众死伤严重.军人的责任使我们这些只有十八九岁的年轻士兵心情格外沉重起来,一些河北籍的战士眼泪汪汪的.这时,一阵阵闷雷声轰隆隆地响起,犹如泼水般的豪雨从天而降.至于雨到底有多大,没有考证过,但直至今日,我再也没有见过如此大的雨.突然间,连长干吼般地带头唱起了"新四军军歌"(文革期间,这首歌被禁了,我们都是从我们军军史上得知这首歌的.),紧接着是班排长们跟了上去,然后是战士们,歌声渐渐地嘹亮起来:"光荣北伐武昌城下,到处都扬誉着我们的威名.浴血奋战罗霄山脉,到处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千百次抗争,艰苦卓绝......"我们这支从新四军成长起来的部队,在荣誉感的激励之下,又开始滚滚向前.

七月二十九日凌晨,我们到达了唐山指定位置,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唐山路南区.地震后的唐山景象非常恐怖,严格地讲,唐山做为一座城市已经不存在了,到处是废墟,特别是那些坍塌的楼房给我的印象极深,一面墙整个塌了,五六层的楼看上去象布满"格子"的"框架","格子"里面横七竖八的"摆放着"床,柜子,桌子和椅子等家具.然而,劫后余生的唐山人出奇的平静,有些人还站在已经不能算做马路的"马路"边向我们招手致敬.

我们接到的第一道命令是立刻救人,也就是寻找埋在废墟下的"活人".此时,我们已经约有十个小时颗米未进,连续行军,饥饿和疲劳使我们到了极限,许多战士一屁股坐在地上就起不来了.然而,军令如山,班排长们"连打带骂","赶"着我们这些士兵开始执行命令.我记得我们是在某单位坍塌的宿舍楼群中寻找生者,其实这基本是一个不可能任务,我们除了铁锹没有其他任何机械,面对由混凝土块和钢筋水泥堆成的楼房废墟,真有点儿"狗咬刺猬",不知如何"下嘴".我们只好按着那些"幸存者"的指点,在可能有"生者"的地方一点点地挖,铁锹使不上劲的地方,干脆就用手刨,因为我们根本不可能去移动那些沉重的水泥块.时间在点点滴滴的过去,我们却一无所获.团长在步话机里"骂"连长,连长"骂"班排长,班排长"骂"我们.就这样,直到下午五点左右,我们才接到了"原地休息"的命令,这时我们才吃上了当天的第一顿饭.饭刚吃了一半,一阵阵口号声传进了我的耳朵,那是在那个时代最熟悉不过的两句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一会儿,我看到一支队伍齐刷刷地跑到了我们面前,他们就是三十九军某部.由此,我们两支部队开始了三天三夜并肩战斗的日子.

看一支部队是否真有战斗力,关键在于它的作风.三十九军作风极其硬朗,它和我们几乎同时接到开赴唐山的命令,但仅晚我们不到十二小时就到达唐山.可是我们就驻扎在河北,而三十九军却要从"关外"东北地区赶来.我想他们的后勤也不会比我们强到哪儿去,忍饥挨饿是免不了的,而且他们长时间的急行军,体力消耗比我们要大,说他们是"疲惫之师"一点儿也不为过.但他们一见到兄弟部队,那种"拔份儿"的强硬作风就表现出来了,为了和我们"会师",他们硬撑着,非要表现出"生龙活虎"给我们看看.最"可气"的是他们连气也不喘一口,立刻展开找"活人"的行动,"害"得我们只吃了一半饭,只好和他们"膘着",又干了起来.

夜幕渐渐降临,已经没有任何电力供应的唐山这时更象一座"死城".我们依然"穿梭"在废墟之间,利用手电筒的点点亮光,竭力寻找废墟下的"活人".这时,我们已经有了点儿经验,知道利用任何"缝隙"来探听废墟下的动静,以此来判断是否有"活人"可能埋在废墟中.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工作,人必须趴在废墟上,一点点挪动,耳朵紧贴在""缝隙"上,仔细地听,在黑暗中,看不见的坚硬水泥块不一会儿就把人的胳膊肘和膝盖磨出了血.三十九军的战友和我们做着同样的工作,但令人佩服的是,他们把那些"陡峭"的棱棱角角特别多的废墟几乎全部"占领"了,而把相对平缓的废墟留给了我们.一句话,把危险和困难留给了自己.

七月三十日的白天,气温开始升高,我们穿的军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片片盐渍,由于是轻装赶到唐山,没有人有换洗衣服.经过请示,我们得到允许,可以不带帽子,只穿着背心干活.相比之下,三十九军的战友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去请示上级,他们依然衣帽整齐,腰里甚至还扎着"武装带",顶着烈日,继续奋力"刨挖"废墟.他们甚至没有人"羡慕"我们的"卸装",他们可能认为保持军容是他们的天职之一.文革期间,部队的军事素养普遍下降,三十九军能有如此严谨的军容意识,可见其军事素养一定不低.天气越来越炎热,水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那时,唐山的水是不能喝的,我们的水都是从其他地方运来的.我记得,我们连是靠一辆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农民用的手推洒水车,每天供应四次水,每人每次一军用水壶.三十九军的战友和我们情况差不多,但他们接到命令,一天只准喝一壶水,其余的水集中起来以防断水.当时唐山小的余震不断,三十九军的战友凡事做好最坏的打算,可见是一支能打恶仗的部队.然而,不管是三十九军的战友,还是我们,这一天都不好过,因为如果废墟下真有"活人",我们再发现不了,生还的希望就及其渺茫了.这一天,我们真是拼了命了,只要听到废墟下有一点点动静,立刻就先顺着缝隙往里面灌水,期望水能够帮助延长废墟下可能的"活人"的生命.一壶壶水就这样消耗掉了,我发现三十九军的战友们个个口干舌燥,有的战士嘴唇干裂的就象"中了毒"似的"肿"了起来,但人人执行命令,没有人去碰壶里的水.其实,喝一口水也不过几秒钟,而且人都是趴着紧贴在废墟上,真想喝,别人也很难看到.当然,我们没有死命令,每人一天只有一壶水,但为了和三十九军的战友们"拼"作风,大家也都自觉地把水省下来.那时,做为军人,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拼尽全力抢救唐山人民的生命.可是四十八小时过去了,我们还是没有从废墟下找到一个"活人",大家心里都有了一种"负罪感",从干部到战士,都对自己越来越"严苛",许多人用双手拼命的去"刨"废墟,指甲盖一个个地脱落下来,但没有人哪怕皱一下眉头,也许大家就是想用这种方式向唐山人民说一声"对不起!".什么是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就要象孝子对待母亲一样,能时刻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要"愧对"人民群众,这才称得上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七月三十一日,我们在废墟中抢救"活人"的工作接近尾声.从四面八方来的"救护人员"开始涌入唐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各个医院的医疗队,他们在废墟上插上旗子,就开始工作.离我们最近的是石家庄白求恩医院的战友们.医生护士们看到我们一个个破衣烂衫,黑瘦憔悴,要求我们无论如何要立刻休息一下.傍晚我们休息了,但三十九军的战友不听劝阻,仍然象发了疯似的在各个废墟中拼命刨挖.这时,最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一股农民(应该是唐山附近农村来的),大约有二三十个男人,他们冲向堆积起来的财物.这些财物是我们和三十九军的战友从废墟中"捡"出来的,准备在我们撤离时交地方政府.这些人不由分说就把财物往他们带来的"运输工具"(有手推车,骡拉车和自行车)上装,简直就是明抢.三十九军的战友试图制止,立刻遭到围打,但没有一个人还手,很多人被打倒在地上.当时解放军有一条铁的纪律,凡和地方老百姓发生冲突,只要动了手,不管是否有理,都要受处分.三十九军的战友严守军纪,人一个个倒下去,然后再爬起来,但绝不还手.我们连长实在看不下去了,立刻向上报告,不久我们接到了"制止抢劫"的命令.别人如何动作我不知道,我自己三步两步就冲了上去,用铁锹先把这些"劫匪""运输工具"的轮子给破坏了,让他们运不走东西.这一下,有几个人大怒,挥舞着镐头向我砸来,我用铁锹左挡右支,但不敢回击.尽管这些人实际已构成抢劫,可看到他们土布土衣的农民装束,心里还是把他们当老百姓,不敢伤了他们.我采取了"打不赢就走"的战术,迅速爬上了一个"陡峭"的楼房废墟,几个追打我的人上不来,就用石块甩我,一块石头击中了我的脖子,鲜血立刻流了下来.就在我"孤立无援"之际,猛然间,几个三十九军的战友赤手空拳的"扑"了过来,他们用"捕虎拳"三下五除二就把围攻我的人解决了,用鞋带儿给他们来了个"苏秦背剑".三十九军战友的那个利落劲儿,怎么也让人联想不到几分钟前他们还是让人"围打"的"受气包".这些来抢劫的人很快就让我们给制服了.不久,地方政府来的"武装民兵"把这些人押走了.以后我听说什么解放军在唐山抓到抢劫的人就用铁丝穿过这些人的"锁骨",拉去游街,这绝对是谣言.但不少反映唐山大地震的所谓纪实作品不提唐山曾发生规模不小的抢劫也属刻意回避事实.

到了八月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一天,我们接到命令撤往唐山郊区休整.直到此时,才有象"吊车"一类的机械设备进入唐山,可惜已经有点儿晚了.那时,做为军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从废墟下抢救出一个"活人",我们真的就象吃了败仗一样灰溜溜的.尽管从客观上讲,仅靠一把铁锹想从坍塌的五六层楼房废墟中"挖"出"活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军人的天职就是不辱使命,我们从心里感到对不起唐山人民.三十九军战友先于我们撤离,他们的心情一定和我们一样,他们在撤离之时整齐列队,面对整整奋战了三个昼夜的一片片废墟,默然肃立,然后无声无息地走了,没有了来时响亮的口号声,没有了那种虎虎生风的脚步声.然而,谁又能说他们不是一支勇往直前的英雄部队呢!一支真正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军队才会对人民有那种血肉相联的感情,我们的军魂正是从这种感情中孕育出来的.英雄的三十九军战友沉默地走了,但沉默是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