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如何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2007-02-03 11:07:07) 下一个
如何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样的?中国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本科读到博士,在美国的Cornell大学和Princeton大学作过两个博士后,今年初回到科大工作。我想把自己的一点观感和思考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讨论。

Cornell大学和Princeton大学当然是世界一流大学。Cornell是美国的常春藤联盟中最年轻也最大的一所,办学思想是开设尽可能多的专业,让学生在这里可以受到任何领域的教育,现在有 14000名本科生、5900名研究生和2600名教员。Princeton是典型的精品学校,目前只有4700名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和700名教员,一直没有商学院和法学院。这两位大学的人数和学科齐全程度相差悬殊,但都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仅我所知的化学和物理Nobel奖获得者在校任教的,Cornell化学系有发现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Roald Hoffmann(我的博士后导师),物理系有发现氦3超流的DavidM. Lee、Robert C. Richardson,以及去年以99岁高龄去世的发现恒星核聚变的HansA. Bethe;Princeton化学系“非常”差劲,美国排名第14,“连一个Nobel奖获得者都没有”,但物理系实在强得吓死人,培养出与任教的 Nobel得主的照片挂满一面墙,现在任教的有发现无序导致定域化的Philip W. Anderson、发现CP破缺的Val L. Fitch和James W. Cronin、发现脉冲星的Joseph H. Taylor、发现分数量子Hall效应的崔琦。学校培养出的Nobel奖获得者,Cornell有12位,Princeton有14位。当你站在 Princeton物理系那堵挂着Bardeen、Wigner、Feynman、Weinberg等人照片的墙下时,必定会感到深深的景仰和敬畏。

以这样的标准看来,中国现在有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当然是没有。中国大学现在的水平,连世界二流都算不上。美国的南California大学怎么样?他们自己也不会否认自己最多算二流,可还有一位1994年Nobel化学奖得主George A. Olah呢。科大的朱清时校长学习和工作过的单位包括美国California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法国巴黎十一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英国Cambridge、Oxford和 Nottingham大学,我想他对于这些的体会,肯定比我更深刻。

中国的高等教育产业化了,以至大学排名都成了一种产业。经常可以看到几个学校的拥护者之间为全国甚至全省的排名吵得不可开交,列出的指标五花八门,从高考招生分数到就业情况,从发表论文数到被引用次数,从院士数、杰出青年基金获得数、长江学者数到教授数,从经费数额到重点学科数,更具有中国特色的还有学科齐全程度(Princeton和 Caltech的学科就很不全,可是声誉和学术地位比学科超全的Cornell还要高!)。《庄子》里有个故事,在蜗牛的两只角上有两个国家,经常争地而战,打得伏尸数万,追亡逐北半个月才回师。跟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目前都还很有限。我想,如果问他们对于中国大学排名怎么看,回答恐怕就是蜗角之争吧!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泄大家的气。正相反,我觉得中国的大学前途无量、大有可为。但是,在鼓劲之前,我们应该先认清形势,才能确定目标和办法。我不反对大学排名。即使是马来西亚或者尼日利亚这样的科技落后国家,一个国家内部的大学总是可以排一排的。我反对(以至感到有些可笑)的是把国内的排名看得太重,把国内高校之间的竞争看得太重。最滑稽的莫过于认为合并可以提高实力。其实,全中国的大学加起来,其学术地位也比不上一个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大学之间首先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一起努力为国家和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不是恶性竞争、互相拆台的关系。

以上的论点,我想大家思考之后都会同意。下面要讨论的就是具体措施了:怎么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目前许多人的理解似乎是这样的:给大学不断地投钱、投人、甚至吃偏食,再过十几年它们就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我看来,这绝对是错误的。Cornell和Princeton是世界一流,不是因为它们有多少钱、学科多么齐全(再重复一次,Princeton的学科就很不全),而是因为在那里能作出Nobel奖水平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大陆活跃地工作的自然科学家(退休的不算、主要精力在国外的不算),现在恐怕没有一位是已经作出Nobel奖水平的工作、锻炼身体等着领奖的吧?不错,中国的科研水平在最近的十几年中有了重大的进步,但对此也要清醒地看待。我觉得只是从以前的普遍较差到现在的有一些比较好的工作而已,然而还缺乏非常好(次Nobel奖量级)的,更不要说真正了不起(Nobel奖量级)的了。了不起的研究是怎么作出的?是科学家艰苦努力、灵感迸发的结果,绝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更不是可以按计划进行的。当然,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大学应该作的,我想一是要钱,二是拉人,三是营造鼓励创新的的学术环境。钱可以一下子拨过来,人却不一定可以请来,学术环境更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维护才行。就算我们的科学家们一下子都开窍了,水平突飞猛进,那要作出真正了不起的工作也需要时间,评上奖也需要时间,一群人得奖更需要时间,再怎么算十几年都是不够的,--除非这个“世界一流”是自封的。实际上世界一流不可能自封,只能来自国际同行的承认。所以,除非我们有二战时美国那样的好运气,

从天上掉下来一大堆“真正了不起”的外援,否则我们还是现实一点好,老老实实承认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是一个很漫长的历程,需要几十年以至几百年的不懈努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看人大纪校长和科大朱校长的讲话。他们带头反对北大、清华的事实上的垄断地位,为什么?在我看来,其中固然有为自己学校争取资源的考虑,但更是因为两所大学的垄断对于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不利的。我希望清华、北大的朋友们不要误解,以为我在挑动口舌之争。我相信这两所大学的老师同学们大多数都是踏实的、勤奋的、有高尚追求的,我对他们的成就以及历史上对科大的帮助充满敬意和感谢。我所要说的是,现在的政策对于国家是有害的,对于高考考生是有害的,对于其它高校是有害的,对于这两所大学也是有害的。原因我可以列若干点,请大家看看对不对。如果您感到我的言辞太具有刺激性,我预先致歉。我批评的对象不是这两所高校,而是政策制订者和社会环境。

第一,我们来看看美国有多少世界一流大学:Princeton、Harvard、MIT、Yale、Caltech、Berkeley、Stanford、Columbia、 Cornell、Chicago……一数就有十所,其实还有几所和它们差不多水平的。难道美国政府当年重点扶植了这十几所大学吗?根本不是的,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私立学校,不靠政府的钱。它们的名声地位是在长期的自由竞争中形成的。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好的地方就是自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中国的经济已经市场化了,可高等教育还是官僚体制。我看到北大、清华的有些同学口气很大,把自己吹得比天还高,把其它学校贬得一无是处,比如说科大在合肥这个地方肯定很快没落得无声无息。那好啊,干脆把科大解散得了。问题是,没有平等的学术竞争对手,对北大、清华能有什么好处吗?这些同学为什么不从全国的观点看问题,希望中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为科大在合肥受到限制而感到惋惜呢?从来没见过幸灾乐祸、鼠肚鸡肠能成大器的。

第二,世界一流大学的名声对校友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我想Princeton物理系的同学(至少是通过qualify考试的)肯定会觉得自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对科学抱有非常热爱的态度,而且敢想敢干,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另一方面,非一流大学的招牌也会给校友带来压抑。我认识一位Cornell天文系的同学,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系水平不够高(其实已经非常强了),很是郁闷。如果Cornell的学生还要郁闷,那么国内大学的同学岂不应该郁闷至死?当然,这是不对的,无论在哪里都应该快快乐乐地为国效力嘛。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由于高考分数的一点差异,清华、北大的有些同学狂气逼人,好像自己已经取得了多么重大的成就,而对其它高校不屑一顾(只限国内,如果面对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他们说不定腿软得更厉害,欺下者往往媚上);其它大学的同学经常要面对别人“你为什么不上清华、北大”的疑问,好像这真的有什么不对头的地方似的,于是有的人心里也把自己看矮了半截,畏首畏尾,不敢为天下先。这两种心态都是非常有害的。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就在制造这种心态,岂不是莫名其妙?

第三,资源垄断毒化学术风气。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之间,人才跳槽很频繁,但那是在若干地位相当的学校之间跳来跳去,政府绝对没有专门制订政策向着哪一所大学。我们可好,许多事情都搞劫贫济富,政府给北大、清华的资金和政策优惠大大超过其它学校,使得这两所学校骤然之间成了大款,看到别的单位有什么人才,立刻就能买过去,而其它学校挖一个人就难得多了。单向的人才流动,叫什么公平竞争?更有甚者,这两所大学从国家得到的正规拨款已经非常多了,却还经常要特别拨款。南开大学在陈省身的带领下搞一个数学中心,浙江大学凭借丘成桐搞一个数学中心,北京大学看到了,就一定要国家特别批钱也搞一个数学中心。这给人的印象,就是“我有的你不许有,你有的我一定要有”。呜呼,这不是耍无赖吗?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术人员怎么可能心平气和、踏踏实实作研究?

第四,招生垄断对于高考考生也是有害的。许多考生对于清华、北大产生了盲目迷信的心理,以为考上这两所大学才算成功,上其它大学都是失败,于是宁可复读数年,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即使考上了,由于他们只是把进这两所大学作为目标,而不是把科学或其它事业作为目标,结果很快就迷失方向。这样对于他们自己不好,对于这两所大学也不好。

第五,大学排名占据了人们过多的注意。我很怀疑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会不会象我们这样,如此热衷于排名,为多一个院士、少一个重点学科、多一篇论文、少一个专业吵得不可开交。Cambridge肯定不会,人家有Newton在那里摆着呢,谁也打不倒,

现在也有Hawking这种顶级高手。 Princeton有Einstein的故居,里面还住着人,谁来了都景仰如滔滔江水。我们跟他们相比,没多少能拿得出手的成就,却特别喜欢和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比来比去,以至无谓地耗费精力、互相伤感情。其实就算你在中国是老大,跟国家的总体落后状况比较起来,有很重大的意义吗?

如果我说的这几点问题都成立的话,那么怎么改进呢?我只能提出一些大概的希望,至于实行,那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政策制订者(“肉食者”)的了。我希望我们的政府拨款在更加公平的基础上进行,象纪校长说的,增大常规拨款的份额,减少特别拨款,以统一的标准考核全国所有大学或所有重点大学;鼓励自由平等的学术竞争和人才流动;鼓励各个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发展自己的特色;杜绝高考中的提前填报两校志愿和以考上两校学生数为业绩等弊端。最后,我希望我们的大学之间消除恶性竞争,

增加良性合作,直面差距,共同努力,为中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为人类和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