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露骨地干涉台湾引起中国核战略全面大调整 

(2007-03-04 06:51:23) 下一个
近年中国不断推出令国际上瞩目的新技术装备,然而最能吸引军事专家眼球的,还是新型战略核潜艇。中国只有将目前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战略转向有把握全面摧毁的核战略,才能在美国全面卷入后仍掌握台海斗争的战略主动权。
去年12月4日,美联社刊登了介绍中国最新的094型核潜艇在葫芦岛一个船坞内已建成的文章,美国国防部官员就此声称:“中国已建成第一艘可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核潜艇。”这则新闻吸引了全球军界关注,西方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核潜艇技术已经发展到令他们意想不到的境地,说明中国核潜艇战略有了新的调整。
中国缺乏有效保障手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中国头上悬着核武器这柄达摩克利斯剑,自己必须有起码的还击手段。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点爆炸成功,马上确定了自身的核战略,其中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不首先使用;二是选择敌人要害目标实施报复。这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以有限的核武器同拥有大量核武器的强敌达成“不对称恐怖平衡”,使其不敢对华使用核武器,研制原子弹确实是为了使敌人不使用原子弹。
中国奉行这种特殊核战略,想确保有效性必须具备一个基本前提,便是拥有“第二次打击”能力,落实这一战略的过程远比研制核武器更漫长,足足用了几十年。
仅从核武器规模而论,中国超过英、法可称世界第三大核力量国,其技术水平却远落后于美俄两国,最大的弱点又在于唯一能打到美国的导弹“东风-5型”体积大不能机动,要部署在固定发射井中,其位置被各国侦察卫星看得清清楚楚。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又使这种威慑战略的实施更不可靠。在目前卫星侦察分辨度已在一米之内的情况下,固定的发射井难以躲过强国精确定位和核饱和攻击。美国如果对中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便有可能摧毁各导弹发射井,一时剥夺中国对其本土的核还击能力。
坚持确保“第二次打击”能力
九十年代后期中美关系趋向紧张,美国看准了中国战略威慑力量弱的这一“软肋”,感于施压并日益露骨地干涉台湾。
1998年中美勉强达成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共识,翌年5月便出现了美机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2001年布什上台后,更露骨地声称不惜使用武力来履行《与台湾关系法》近年来美国的核战略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一无情事实,不仅说明中国未能对美形成有效的核威慑,现有的打赢高科技局部战争的军事理论也面临一个重大挑战。
若是中国在核威慑能力方面与介入的强敌不能达成某种平衡,当台湾战争超出中国战略规划的程度,美国一旦实施核威胁时,中国最高领导人必然会陷入两难窘境——要么中途妥协,要么中华民族将遭受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危机。为防止此种情况出现,中国只有掌握更强大的战略报复手段,其关键又是有足够可靠的“第二次打击”能力。
1999年天安门国庆节阅兵时,“东风-31型”战略导弹亮相,体积比“东风-5型”小得多,可在公路上机动发射。它的射程达8000公里,从华东发射能达到美国西海岸,被世界军界称为中国真正有“第二次打击”能力的标志。这种导弹可在公路上机动飘忽不定,敌国侦察和定位难度较大。不过随着美国全球侦查技术的日益发展,地面机动导弹仍存在着被发现的很大概率。

中国有了陆地机动的远程导弹,再装备能在海中发射这种导弹的核潜艇,陆基、海基兼备“第二次打击”能力,才能使四十多年前便提出的以核反击遏制核战的战略目标得到落实。

近几年来,中国核潜艇建造速度超出西方预想,除了受到形势变化的刺激,也说明核战略在坚持后发制人的前提下已有了一些构想的改变。

094是中国遏制战略工具

中国着手研制核潜艇为时已四十多年,可以说到094型问世才算真正具备了战略核威慑能力。

目前建造的094核潜艇,据称装配了十六枚“东风-31型”改造为海基发射的“巨浪-2型”导弹。如以其8000公里的射程向东发射,因地球旋转的助力还可增大1000公里,真正具备从第一岛链内的黄海、渤海打到美国本土的能力。若中国的陆基战略导弹被对方以“先发制人”的打击摧毁,只要保存下一艘核潜艇并能有效向美国发射,以十六枚导弹能发射三枚核弹头这种最低限度的分导能力推断,便可把四十八枚各有数十万吨级爆炸当量的核弹头打向四十八个主要目标,这足以摧毁一个大国的主要精华并造成数千万人伤亡。纵然美军现在仍有千余枚洲际导弹和数千枚核弹能摧毁中国,一艘094核潜艇形成的报复能力也是美国绝不能承受的。中国同美国虽有不对称的实力,靠可靠的核潜艇战略却能形成“恐怖平衡”,这便使白宫绝不敢对华按下核按钮。

中国目前面临的两大问题,分别是安全和发展,二者都要讲求最佳效益。在保障自身战略安全方面,发展核武器看似耗费不小,与常规装备的竞赛相比,实际是最省钱的办法。以中国目前的国力,足以迅速摧毁台独势力,却远不足以全面对抗美国。如果美国直接武装介入台海冲突,中国在台海战争中将面临世界最强大的对手,中国只有将目前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战略转向有把握全面摧毁的核战略,才能在美国全面卷入后仍掌握台海斗争的战略主动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