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准备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主场全力一战
(2007-03-17 16:54:16)
下一个
前一阵子有个政论片《大国崛起》在CCTV1播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其实只是另一件事的余波和涟漪。几年以前,新一代领导上台以后组织政治局学习,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历史上世界大国的兴衰,专门请了两位历史学家讲的,这事当时报道过。总结新一代领导人的治国纲领,内政外交无外乎要实现两个战略目标:对内要建立和谐社会,对外要实现国家的和平崛起。中国准备要真正以强国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了。
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是个钱字。从哪里去找钱,去找必要的资源支持实现这些目标?要和谐社会,就不能老是用“强制拆迁”、“血汗工厂”、“新三座大山”之类的招数针对下层人民了,人民的负担已经到了极限;要和平崛起,就不能使用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但是完全靠出口倾销,别的国家的人会答应吗?而且所有的环境负荷都在国内,长此以往我们自己也受不了。
说到这里,我们要简单回顾一下前一任是如何解决钱的问题。在90年代初中国政府财政状况极差,远不如现在好。我当时在书店里买了胡鞍钢写的一本书:《中国国家能力分析》,基本上后来的套路就是全盘采用了书中的药方:分税制。分税制解决了中央财政的问题,用我一个在政府的朋友的话说就是“凡是好收的税和税源大的税种都给了中央,凡是不好收税源少的都给了地方。”但是分税制给地方的财政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城市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那就是房地产开发,形成地方政府、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三者间牢不可破的“金三角”利益共同体,没有需求也可以制造需求,“大拆大建”式的城市经营法成为不二法门,这样的结果是财政严重依靠房地产开发,只有这块是当年中央留下的口子。难受是以农村经济为主体的县乡两级财政,用我认识的一位乡党委书记的话说:“我们的财政就是玩盖碗茶杯子的游戏,十个杯子只有八个盖,但是上面要求看起来都有盖,只好挖东墙补西墙换来换去,这两年只剩下六个盖子了,再过两年就玩不转了。”于是,前些年农民负担重就成了人们耳朵都听起茧的话。
以上只是最重要的几条措施,再辅以加强税收征管、“甩财政包袱”搞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产业市场化等等一系列措施,我们看到政府的腰包吹了气一样地鼓了起来,各地大大小小的气派的政府大厦雨后春笋一般林立,考公务员的队伍如过江之鲫一般排起了长队。伴随这一切的是人民的不堪重负和满腔的怒火与怨气。
所以新一代领导人接下的这个摊子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样风光。钱是有了,但是对内的欠账更多,这几年一系列对内的善政根本意义上不过是还债;而对外,加入WTO的红利效果充分显现,但同时随着过渡期的结束付出的代价也会沉重起来,这也算是一笔对外的债务。
真是难呀。进一步实现远大目标要钱;退一步维持局面也要钱。这个家实在不好当。前一任总理是个聪明人,他其实也知道他的办法不可长期用。所以他上任的时候话说得那么悲壮,也说过和时间赛跑的话。结果是他赌赢了,可以息隐林泉,后面的事已经与他无关。对新的领导班子来说,既然没办法省心省力萧规曹随,哪就只好改弦更张另谋出路了。
再回到《大国崛起》。中国的政论片从来不是随便放给老百姓看的。一定隐藏了当政者的思路和方略。具体是什么我们只能猜,而结果也许和盲人摸象一样各不相同。我们可以相当准确地分析当政者面临的处境,也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他们的战略目标,但他们会如何做,却绝对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且也相当敏感,不便如前面一样展开分析。
在此,我只给出我思考的结论而不加以推导论证,这个思考的结果让我下决心重回股市:
理想与现实的双重驱动使得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无法沿着制造业大国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让中国单纯扮演一个卖苦力伙计的角色了;他们是中国历代领导人中眼光真正超越了单纯实体经济的一代领导人,看到了虚拟经济力量并准备加以利用之;具体到金融领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客场作战了,准备打造一个世界级的主场全力一战;这一场胜负难料,若胜,中国将不复为现实的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规则的制订者之一;若负,后果难以想像。
如果我的推论有几分准确性,那么中国的股市将再也不是一个随时准备关闭的实验场;也不会再是一个给国企改革陪嫁的小丫环。它会是像08年奥运会开幕市主赛场一样重要的一个预设战场。
套句特没意思的话:让我们听其言观其行,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