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德烈士遗照(解放军画报)
夜袭阳明堡机场,在我抗战史上可谓威名赫赫!与之相比,我们寻觅的这位英雄,倒显得名不见经传。然而,正是这位赵崇德,确是夜袭阳明堡时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也是惟一留下照片的烈士。
于是,这张普通的标准照,成了我们寻找这段战史陈迹的起点。
细节构成历史,英雄不是神话,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以血为墨,书写了人民军队的磅礴史诗。寻找赵崇德,追崇的是被时光尘烟遮掩的英雄足迹,追崇的是英雄传奇折射的壮丽人生。
遗照背后的释文: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步兵第三营少校营长赵宗德同志遗像烈士赵宗德同志略史纪念
宗德原籍河南省商城县,年廿五岁(疑为虚岁),农业出身,于一九三二(年)入伍,为国捐躯,努力与(于)革命事业,忠诚勇敢,屡凑(奏)奇功。执行命令,贯彻领导,部下素(肃)仰。七七事变后奉令参加华北抗战。原平战斗,奇袭阳明堡敌飞机场,焚毁敌机二十四架,毙敌数百。零时与寇军肉搏数次,卫国殉身,效命疆场。这种壮烈牺牲精神伟大,重于泰山。烈士精神不死,奠定全民抗战胜利信心感动,全球人士赞扬,兴奋全国军民,可泣可歌。七七纪念周追悼宗德烈士,踏着血迹前进,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奋斗到底。(注:释文括号中的文字及标点为编者所加)
代县觅踪——英雄的足迹
寒风凛冽中,行至代县。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小城。行色匆匆,我们来不及仔细品味,只是走马观花,却已流连忘返。这里曾是胡汉交融之地,儒释文化都有很深的积淀,尤以要塞风骨撼人心魄。那情趣盎然的饮食文化,工艺精巧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使我们再次发出“地上看山西”的感叹。
代县县城街景(陈剑 摄)/在夜袭阳明堡战斗遗址附近,京原铁路横穿而过。(解放军画报)
而真正触动我们的,还是此地千年要塞积淀的“兵气”,以及那烙刻在这片土地深处的历史风霜和刚烈气质。代县地势险要,南部山区属五台山脉,北部属恒山山系,雁门关居于其间,北踞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关山雄固、军事要冲而闻名于世。唐代诗人李贺曾在此地留下名诗《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何其慷慨,仍在回响,好似英雄传奇的注解。作为古长城关隘第一州,此地古来战事不休,有史书记载的大小战争就达1700余次,尤以抗日战争中的数次激战使人们记忆犹新。响彻千年的战鼓,现在只留下处处历史陈迹,供后人凭吊和追念。
一路追访,感受这片土地的深厚与壮烈。在鹿蹄涧村的杨忠武祠,杨家将精忠报国的故事处处流传。登临位于县城十字街心的边靖楼,北望雁门,南俯滹沱,豪情顿生——“威镇三关”不是虚张声势的口号,而是中华英雄忠烈英勇精神的写真。
迟迟未曾寻到赵崇德的身影,但自信我们并没有绕远。在这遍布古今英雄足迹的土地上,一定有赵崇德踏过的痕迹——那个年轻的八路军指挥员,从这条路上穿过,奔向前线,英勇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