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主的呼声:置“台独分子”于死地! 

(2007-03-11 13:08:25) 下一个
中评社香港3月9日电/《文汇报》今天刊登资深评论员刘斯路的文章说,陈水扁叫嚣“要独立,要正名,要新宪”,不要以为这仅是选举语言。他是玩“进两步退一步”的“台独”切香肠策略,不打痛他,他就实质性向前推进。其实,他也是黔驴技穷了。台湾在他治下日益沉沦,祖国大陆蒸蒸日上,有效打击“台独”的手段越来越多。许多外国人以为,打击“台独”就只有军事手段,要民生涂炭,流血牺牲。其实还有经济手段,还有一个广阔的经济战场。这也是一个可以置“台独”分子于死地的战场。

  削弱“台独”实力 支持统一阵营

  文章说,对“台独”分子打经济战,不等于对台湾打经济战,这是两个完全不能混淆的概念。对“台独”分子打经济战,就是要他们明白,搞“台独”是没有好下场,是要自食苦果。从根本上来说,对“台独”分子打经济战,就是萎缩“台独”势力的经济基础,削弱“台独”集团的实力。同时也是教育台湾人民,搞“台独”是没有出路。相反,“和则两利”,祖国的和平统一才会真正为台湾人民带来无限发展的商机。对“台独”分子经济战,其实也是支持、鼓励和培育台湾岛内的统一势力。

  最为重要的是,经济战是不流血的,但是其杀伤力不亚于甚至有时还高于军事手段。所以,对“台独”分子经济战是有效的重要手段。台湾商人许文龙的“台独”立场,原先他是毫不隐晦的。他又要赚大陆的钱又要搞搞“台独”,天下竟有这样便宜的事?后来,他被迫在报上发声明,并在言行中收敛自己。他宁可在报上发声明也不愿放弃在大陆的赚钱生意,这说明,对“台独”分子的经济战是有效的。在陈水扁公然叫嚣“要独立”之际,说要对“台独”分子打经济战,不过是“重提”而已。

  打“经济战”是无可避免的手段
  
  文章表示,目前,两岸经贸超过每年一千亿美元,大陆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两岸贸易不平衡的状态持续了几十年,如果离开了大陆,台湾的外贸呈现逆差的状态。台湾累计从大陆方面获得的贸易顺差,是天文数字。但是,陈水扁一伙说,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刺激”大陆,大陆才不断“安抚”你们台商,才不断送礼。所以,刺激大陆不一定没有好处。陈水扁一伙就是这等卑劣的政客,对他们不能用常理对待。

  事实上,陈水扁当局最近又要花费巨款,从美国进口四百枚先进的导弹,为他“以武拒统”、“以武促独”作军事准备。陈水扁买军火的钱从何而来?当然是来自民间的经济所得。去年台湾从大陆获得的贸易顺差六、七百亿美元,如果陈水扁用到其中所得来购买军火,这是主张统一的人愿意见到的吗?削弱“台独”势力的经济基础,这是统一无可避免的途径。

  大陆有能力对“台独”作经济打击

  文章指出,以经济手段打击“台独”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北京也越来越具有这个能力。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李登辉推行“两国论”,那时真的要“制裁绿色台商”,或许大陆的实力还不够,时机还不对,负面作用或者更大。然而今日就不同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就是台湾的经济实力与大陆已不可相提并论,大陆对台湾的依赖大大减少了,台湾对大陆的依赖大大增加了,大陆有条件、有能力对“台独”势力作适当的经济打击。

  经济制裁,是西方许多大国军事打击之外最常用的手段,技巧娴熟,得心应手。中国从来是受人家制裁的国家,也吃尽了被制裁的苦头,但要打起经济战恐怕还是外行,尤其是对台独势力经济打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用得不行,会伤及无辜,带来反作用。不过,这只是说明北京有关方面需要学习,而不是完全放弃。既然军事斗争都要准备,为何经济斗争不作深入研究呢?

  文章认为,军事斗争,必定是有层次、有规模之别,逐步升级,攻外岛,封锁海峡,越过中线,“斩首打击”,控制全岛,这些大陆网民都有充分讨论,军方的预案当然更加详尽。同样,经济斗争也是多元化、多样化,有大有小,有主有次,技巧在于使到“台独”势力肉痛,但又避免连累无辜百姓。而通过经济战,使不战而屈人之兵,令“台独”势力签城下之盟,则是最高境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