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将统一前苏联的所有军事力量

(2007-02-23 12:49:37) 下一个
前苏联的解体带来的不仅仅是世界格局的剧变这么简单。很多问题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暴露出来。其中,领土问题无疑是最敏感也最吸引世界关注的问题。苏俄贪婪扩张行政版图的恶果终于体现出来了。其中,俄罗斯与前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之间的领土矛盾的被提出往往带有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仍然拥有当今世界上最为辽阔的行政版图。对比沙俄和苏联,今天的俄罗斯显然具备更为务实的政治态度。我们不能再将俄罗斯直接或间接地提出领土问题简单地用贪婪二字来概括。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水平有所恢复,但是北极熊仍然需要时间舔拭自己的伤口。在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中国方向的时候,试图从行政版图上兼并领土无疑将引起美国的警惕。然而,俄罗斯人的大国雄心并没有随着苏联帝国的崩溃而就此丧失。俄国人仍然在为着俄罗斯帝国的明天而奋斗。他们正努力地保留希望的火种。
  
  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危机也属于历史的遗留问题。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南奥塞梯自治州问题都是前苏联时期为缓解民族矛盾而设立的。这里面就有苏共对于世界革命形势误判的因素存在。苏共忽略了生产力基础的差异,也没有认识到斗争的长期性与艰巨性,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竞争中必然快速落败。据此,苏共认为"拥有生产力优势"的苏联境内不会有独立的要求。事实证明,这种基于错误推断做出的错误决定显然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各民族自我意识的加强随着生产力发展的不均衡而日益暴露出来。这一问题又延续到了后来的格鲁吉亚。
  
  谢瓦尔德纳泽时期,莫斯科在格鲁吉亚的领土问题上并没有更多的参与。然而,随着颜色革命在格鲁吉亚的发生和萨卡什维利的上台,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谢瓦尔德纳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的老牌外交家,显然在处理对俄关系的时候具备了更为成熟的心态。因而,莫斯科没有必要去过多参与到格鲁吉亚的领土问题中来。正因为华盛顿不满意于谢瓦尔德纳泽的表现,这才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后来的颜色革命。颜色革命不可能不引起莫斯科的注意。格鲁吉亚对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格局有着相当的影响。因此,领土问题的日益尖锐无疑有着俄罗斯人的影子。
  
  无论是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南奥塞梯自治州,莫斯科的目标都不是让他们真正分裂又或者将他们并入到自己的版图中来。莫斯科要的不是领土,现在获得新的领土只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负担,不利于俄罗斯的复兴。至于说让这些国家实现法理独立,莫斯科也是不愿意的。毕竟,这样做将引起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对于莫斯科的反感。而且,一旦从法理上将这些国家成功分裂,就意味着地区形势的进一步复杂。被分裂的国家必然从主观上长期与俄罗斯敌对。华盛顿促进格鲁吉亚的颜色革命的重要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势力深入到外高加索地区。
  
  俄罗斯复兴有两大战略触角。一是向东欧,二是向中东。向中东方向最直接有效的施加影响力的手段就是从外高加索方向。此时,美国势力渗透进来将大大增加未来莫斯科在高加索方向施加战略影响的成本。考虑到俄罗斯恢复在东欧特别是东南欧的影响力还有赖于黑海舰队的复苏,莫斯科显然很难容忍美国势力轻松地在黑海沿岸地区扎根。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格鲁吉亚理论上应该比土耳其更容易被左右。据此可以判断莫斯科想要的是整个格鲁吉亚在地缘政治上亲俄。加剧格鲁吉亚的领土完整危机事实上是莫斯科与格鲁吉亚讨价还价的砝码。正如莫斯科通过天然气影响乌克兰政局一样。事实上,莫斯科和华盛顿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华盛顿的优势是钱,而莫斯科的优势是能源和地缘政治。
  
  俄罗斯人非常幸运。世界能源价格的上升不仅仅带来了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复兴,更使得莫斯科手上的能源牌价值大大上升了。莫斯科将有机会挽救危局。无论是乌克兰还是格鲁吉亚,局势都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格鲁吉亚方向尤其如此。事实上,由于自身经济方面的固有问题,格鲁吉亚这朵颜色革命的玫瑰已然凋谢。包括乌克兰也是如此,他们远离西欧经济发达地区,即便实现了颜色革命也不意味着西方国家能够从经济上让他们很快受益。从经济上来看,这些国家大多与俄罗斯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加入北约根本不可能带来太多的经济利益,反而会从防务上承受巨大的压力。之所以无论萨卡什维利还是尤先科都如此热衷于加入北约,恐怕是为获得华盛顿方面的支持吧。当今世界,即便选举中,选民也无法忽略华盛顿的意见。可是却并没有人真正清楚华盛顿究竟愿意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投入多少精力。显然,传统经济联系是莫斯科手上的牌。如果华盛顿决心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方向与莫斯科一较长短的话,就需要投入远较莫斯科多的力量以抵消莫斯科的地缘政治优势。
  
  期待着绝对霸权的华盛顿不准备放弃对于俄罗斯的削弱,却也不会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外高加索方向。华盛顿仍然紧盯着北京。至于莫斯科,华盛顿还不准备激怒。不过华盛顿仍然在投入资源不多的情况下获得很大的收益。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冲突还将会在很长时间内继续存在,直到俄罗斯恢复力量,能够在高加索方向压倒美国的影响力。莫斯科宁愿看到北京站在舞台的中心而不是自己。现在还不能排除华盛顿未来在遏制中国的过程中退却的可能性,因而莫斯科也投鼠忌器,不敢做得太过分。
  
  最倒霉的还是格鲁吉亚人民。在美国的全球扩张主义政策之下,他们成为了牺牲品。美国对于颜色革命有兴趣,但对于颜色革命国家的经济发展似乎缺少热情。政客的许诺落空之后,他们不过是拍拍屁股走人。对于俄格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的裂痕,政客不需要任何实质性的补偿。
  
  美国现行政策的出发点是在东亚西太平洋方向积极遏制中国,而在东欧方向奉行均势战略。波兰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他似乎已经成为美国东欧战略的核心国家。这种国家,在制造欧俄矛盾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政治优势。美国所要做的,就是经营波兰这样一个或者几个堡垒,同时在东欧和外高加索地区煽风点火,拉欧洲参与进来,自己却随时地抽身,把问题留给欧洲。布鲁塞尔和莫斯科虽然都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按照美国的规划去走。毕竟,从地缘政治角度上,这是必争之地。无论是布鲁塞尔还是莫斯科又或者卷入纷争之地,在美国面前,都是失败者。
  
  布鲁塞尔还没有能力统一欧洲各国的意见,欧洲的主导权也还在争夺中。莫斯科在这场较量中有着难以忽视的优势。美国将不得不保持与俄罗斯的某种程度对抗。虽然这种对抗不激烈,但始终让俄罗斯对于美国的不信任感加深。中俄联盟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政治上制衡美国,这也是中俄联盟得以存在的利益基础。
  
  布鲁塞尔在力量使用上更为有力,就会让美国的均势战略更为有效地进行。强力的欧洲也必然将目光更多地从内部转向外部。莫斯科的地缘政治对手从华盛顿转变为布鲁塞尔将给美俄关系带来改善的契机。美俄关系改善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则是中俄政治联盟的重要性的下降。或许这一进程是潜移默化的,但却是必然是存在。当然,布鲁塞尔的崛起对中国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一个强有力的布鲁塞尔不可能不引起华盛顿的警惕。相信跨大西洋联盟此时也该基本上名存实亡了。
  
  美国在东欧和外高加索地区挑起布鲁塞尔与莫斯科之间的矛盾也并非没有风险。在与莫斯科的较量中显得无力的状态会加速欧洲的觉醒,从而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会加强欧洲在世界的声音,站在全球政策的角度上来看,对于美国绝对霸权的追求是不利的。美国将不得不在两难之中进行抉择。就笔者个人的角度来看,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即便在一定时间内因为共同利益而整合在一起,未来也仍然有主导权的隐患。不仅仅是英国、法国、德国对于主导布鲁塞尔的方向有想法,就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难道就甘于沦落?基于这样的判断,加之美欧文化的主观隔阂较小,美国有可能会默认欧洲一体化进程到某一个限度。这正如当年为了加速苏联的崩溃而推动德国统一同时也加强了欧洲脱离美国控制的力量一样。地缘政治利益,往往是需要取舍的。
  
  地缘政治的较量本身并非全然理性,人的主观误判和客观的偶然事件都有可能使得事态偏离政治领导人所能掌控的范围。美国既然走了第一步,后续步骤就很难从容脱身。正如在伊拉克美国不能随意地撤军一样,从更大范围内来看待的话,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政权的命运也是颜色革命的一个风向标。假使在不利的情况下美国放弃萨卡什维利政权,就可能让别的酝酿颜色革命的群体产生警惕。萨卡什维利一旦失败,也将可能被视为美国的失败。事实上,风光的乌克兰"橙色革命"已经"倒退",亚努科维奇并非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美国的颜色革命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了。如果美国还想保留这样一种可能的话,格鲁吉亚这面颜色革命的大旗显然不能倒。与乌克兰的庞大国家规模相比,格鲁吉亚所需要投入的小得多。
  
  作为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普京需要考虑到其自身在俄罗斯的控制能力。因而,也不能排除俄罗斯未来在格鲁吉亚方向采取更为激烈行动的可能性。假使格鲁吉亚的情况真的不可挽回,莫斯科本着杀机儆猴的心态施加惩戒,又或者说民族主义者的力量实现了他们的目标。不过相信莫斯科也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一旦走到这一步,莫斯科与华盛顿以及布鲁塞尔之间必然将经历冷战之后的又一个外交寒冬。与乌克兰不一样的是,格鲁吉亚方向对欧洲的刺激相对来说更小,而主要的矛盾方向还是美国。自从切尼的对俄强硬言论出台之后,双方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华盛顿和莫斯科都有改善与对方关系的诉求,但由于分歧,他们很难像亲密的战友一样走到一起。这才发生了布什不出机场普京不出国的机场会晤。相对来说,反而是北京在处理与华盛顿和莫斯科关系的过程中更为驾轻就熟。这对于中国外交来说也算是个不小的成功了。军事上,美国对中国的动作比对俄罗斯明显,但在政治上,反而表现出了美俄关系比中俄关系走势不佳的状况。
  
  中国在周边地区所奉行的是以经济为先导的政策,在政治上,我国一直秉承温和大国的形象。当然,也必须考虑到中国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已经赢得了周边大多数国家的信任。中国并没有在对美问题上采取硬实力对抗的态度,而是非常注重绕开军事力量发挥经济影响。现实利益所带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说辞。俄罗斯所存在的问题恰恰也源自内部。经济力量的不足导致即便有地缘优势和传统经济联系,其仍然在与美国的地缘政治角逐中难以压倒美国。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的主要精力都在西面。在可预见的未来,莫斯科都不会再次把主要精力投向东方。加强中俄联盟的牢固性是中国的战略任务之一。可以说,中俄联盟是推动世界平衡的杠杆。中国在充分考虑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与俄罗斯的配合与默契。地缘政治影响的发挥并非一定要依靠军事力量。格鲁吉亚是一个经济规模仅30多亿美元进出口贸易不发达的国家,我国完全可以发展与格鲁吉亚的经济联系从而扩大政治影响力。从产品的丰富性来看,俄罗斯和中国几乎没有可比性。同时,我国的产品比之美国也具有价格优势。正如西方对非洲不看重一样,格鲁吉亚往往也是被忽视的群体。卡杜里水电站项目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不需要任何表态,中俄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相同或相似立场就是一种说明。至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力,还是让俄罗斯人去发挥吧。通过俄罗斯人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能够促成中国经济利益更为充分地延展,对于中国来说也并非费力不讨好。同时,这也应该是一种缓解俄罗斯对中国担忧的有效手段。且不论这种担心对于俄罗斯人有没有必要,但却毕竟存在。很明显,中国在格鲁吉亚不可能对俄罗斯形成威胁,而只能是共同抗击美国影响力的助力。
  
  笔者也不认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能够很快对格鲁吉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基于格鲁吉亚问题长期化的可能性相当大的这一判断,笔者仍然认为国家引导的经济联系将有助于中国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或许中国的经济影响在格鲁吉亚并不足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地缘政治本身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复杂联系才出现最终的结果。哪怕一点点正面的影响,都是有作用的。每一次有目的的正确操作,都将有可能成为那最后一根稻草。相信国家的引导对于经济联系的深入有着最直接的推动作用。中国不想学习德国的军事崛起,但德国在没有强大海军之前仍然能够在海外殖民地的分配上说上话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去汲取。
  
  通过格鲁吉亚影响俄国,通过俄国影响美国,大国平衡往往就是这样构建。当然,实践中构架平衡的难度要远远大于笔者所做的描述。俾斯麦不可复制的外交运作到了卡普里维时代根本无法延续,却没有人有资格去指责俾斯麦。中国,应该为着外交的最大利益而努力,虽然这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关注世界,也正是关注中国。潜移默化地影响世界,也正是为了中国的明天更美好。世界的中国,中国的世界,辨证的统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