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蒙古贵族的嫡系军队是如何被摧毁的?

(2007-02-22 08:54:02) 下一个
一.蒙古贵族的嫡系军队
  
  蒙元用武力消灭南宋,开创了整个汉族被异族统治的先例。大体而言,蒙元的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蒙古军是以蒙古人为主体组成的军队,是蒙古统治者的嫡系;探马赤军是从蒙古各千户、万户中抽出担任先锋、镇守等任务的军队,其成员包括色目人及汉人;汉军主要由中国北部、四川局部地区、云南等地方的各族人民组成;新附军主要由南宋降军改编而成。
  
  蒙元的统治集团是以蒙古族为核心的,同样,蒙元的军队也是以蒙古军为核心的。蒙元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特别重视军权,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防卫系统。而蒙古统治者的嫡系军队蒙古军,亦承担起保卫中枢汗廷的宿卫任务及镇守全国各地的镇戍任务。
  
  关于蒙古军在全国各地的镇戍,《元史.兵志二》指出:“世祖之时,海宇混一,然后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则名籓列郡,又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戍焉”。这表明,蒙古军在全国的镇戍重点的是北方,而南方则主要由汉军及新附等军镇戍。
  
  蒙古军在北方驻有四大都万户府,分别是:山东河北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濮州、河南淮北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洛阳、四川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成都、陕西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凤翔。
  
  此外,元太祖成吉思汗沿袭分配家族财产的本民族旧俗,大规模分封诸子诸弟。分封的诸子、弟有九人,每人均授与一个王国。诸王可以享有及管理自己的私人部属。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其继承者继续奉行这一政策。另一方面,随着蒙古帝国对异国不断的征服以及领土不断的开拓,蒙古贵族分配财产的传统又有了新的发展(例如进入中土之后分封的五户丝食邑民等),蒙古异性官僚亦有被封为王者,还形成了宗王出镇制度。
  
  所谓宗王出镇制度,就是元帝分封诸王族或者蒙古异性官僚为王,统兵出外藩屏朝廷。宗王镇戍的地区有漠北前线的北平王、晋王;西北地区的武靖王、西宁王等等,在中枢地区、西南地区、江淮等地区也进行镇戍。
  
  二.蒙古贵族的嫡系军队被摧毁的过程
  
  关于蒙古贵族的嫡系军队被摧毁的过程,本文拟从中枢汗廷、蒙古军都万户府、分封及镇戍诸王等三部分进行阐述。另外,蒙古草原分封、镇戍诸王的情况以及中亚、西亚诸王、汗国的情况,可以参考拙作《探讨蒙古“四大汗国”之谜》、《北元的真相》,本文不再赘述。
  
  (1)中枢汗廷被摧毁的过程
  
  至正十八年十二月,元上都开平被义军关先生、破头潘部攻陷,官阙被焚而成废墟。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元大都被北伐的明军徐达部攻陷,元顺帝北逃,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被俘杀。
  
  洪武二年(至正二十九年),明将常遇春、李文忠出塞攻陷上都,元顺帝北逃,明军追击百里,俘虏宗王庆孙等万余人。
  
  洪武三年四月,元顺帝卒于应昌,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五月,明将李文忠攻陷应昌,爱猷识理达腊以数十骑北逃,明军获其子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属数百人,并得宋、元玉玺等物。
  
  洪武十一年,爱猷识里达腊卒。汗位传至脱古思贴木儿。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明将蓝玉率军在捕鱼儿海袭击了脱古思贴木儿的汗营,俘获其次子地保奴以及后妃公主五十余人、诸王官属近三千、男女七万余,还有马驼牛羊十万,脱古思贴木儿仅与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逃遁,脱古思贴木儿与太子天保奴在途中被也速迭儿杀死。脱古思贴木儿死后,与其一起逃亡的元臣捏怯来、失烈门等后来都投降了明朝。
  
  《明史.鞑靼列传》称:“自脱古思帖木儿后,部帅纷拏,五传至坤帖木儿,咸被弑,不复知帝号。有鬼力赤者篡立,称可汗,去国号,遂称鞑靼云。”北元已经灭亡了。
  
  (2)蒙古军都万户府被摧毁的过程
  
  山东河北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濮州,隶属济宁路。至正十七年七月,黄河义军万户田丰反元,攻陷了济宁路,另一忠于元廷的义军万户孟本周则击败了田丰,收复了济宁路。至正十八年二月,田丰再次攻陷了济宁路,三月,元将孛罗贴木儿收复濮州。至正二十一年八月,田丰降于元将察罕贴木儿,刺杀了察罕贴木儿之后又再反元,察罕贴木儿的养子扩廓贴木儿杀田丰,控制山东。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义军徐达部进入山东,攻陷了济宁路。
  
  河南淮北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洛阳,隶属河南府。至正十一年,义军王权、张椿等攻陷河南府,后被元军收复。至正十五年,义军刘福通部将赵明达等攻陷洛阳,后败于元将察罕贴木儿。至正二十八年(洪武元年),明将徐达率军攻陷洛阳。
  
  陕西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凤翔。至正十七年十月,义军白不信、李喜喜等围攻凤翔,后被增援的元将察罕贴木儿、李思齐等击败。至正二十九年(洪武二年),明军攻陷凤翔,守将李思齐逃往临兆。

  四川的蒙古军都万户府置司于成都。至正十七年,义军明玉珍部攻陷成都,后建立夏国。洪武二年正月,明军伐夏,七月,明将傅友德部占领成都。
  
  (3)中原、大江南北诸王镇所被摧毁的过程
  
  宣靖王买奴,镇益都。至正十七年三月,义军毛贵部攻陷益都路,买奴逃遁。至正十八年三月,义军田丰复陷益都路。至正二十三年十一月,元将扩廓贴木儿收复益都。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义军徐达部攻陷益都。
  
  文济王不花贴木儿,镇大名。至正十七年八月,义军刘福通攻陷大名,九月,元将太不花收复大名。至正二十九年(洪武二年)三月,北伐的明军取得了大名。洪武三年春,明将徐达率军于定西大败扩廓贴木儿,擒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收降将士八万余人。文济王也在这一役中被明军俘虏。
  
  镇南王孛罗不花,镇扬州。至正七年,孛罗不花率军镇压集庆义军,随后,又与威顺王宽彻不花一起镇压靖州义军。至正十五年,招降义军张士诚部。至正十六年三月,驻防扬州的地主武装“青军”首领张明鉴驱逐孛罗不花,孛罗不花遂逃往淮安。至正十七年八月,义军朱元璋遣其将缪大享进攻扬州路,“青军”首领张明鉴投降。

  而镇南王孛罗不花则在至正十六年三月在淮安被义军赵君用俘虏,不屈服,与其妻子一起投水死。孛罗不花死后,其子大圣奴袭封镇南王,于至正十九年守信州。义军陈友谅遣其将王奉国率部攻陷信州,大圣奴死亡。
  
  宣让王贴木儿不花,镇庐州。至正十六年,庐州失陷,贴木儿不花北逃。义军左君弼部据庐州,至正二十三年七月,朱元璋派遣徐达率军攻陷庐州。

  贴木儿不花回到京师之后,升任淮王监国,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贴木儿不花在大都被北伐的明军俘杀。
  
  威顺王宽彻不花,镇武昌。宽彻不花于泰定二年三月受封,领怯薛歹五百人,又许自募千人以备宿卫。至正十一年,率领二子别贴木儿、答贴木儿与义军倪文俊作战,兵败,儿子别贴木儿被俘虏。至正十二年,义军攻陷武昌,宽彻不花弃城而逃,元顺帝下诏夺其王印。至正十三年,元军收复武昌汉阳,元顺帝见宽彻不花屡战有功,于十四年下诏还其王印。至正十五年七月,倪文俊再次攻陷武昌、汉阳。至正十六年,宽彻不花与宣让王贴木儿不花防守怀庆,不久率其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及妻妾与义军倪文俊战于汉阳,兵败,儿子接待奴、佛家奴死亡,妻妾皆没。接着,倪文俊攻陷岳州,宽彻不花逃遁,其子答贴木儿死亡。其后,武昌被义军陈友谅控制。至元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亲自率兵占领武昌。

  而宽彻不花战败之后,自云南入蜀,至陕西成州,欲回京师,却为元将李思齐所拘,只得率部屯田于成州,未几卒。

  宽彻不花的儿子和尚,以功封义王。至正二十七年,元顺帝北逃时诏和尚与淮王贴木儿不花共守大都,明军攻到时,和尚逃去无踪。
  
  (4)西南诸王镇所被摧毁的过程
  
  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镇云南。至正二十二年,义军明玉珍遣其将万胜从四川入云南,攻陷云南省府中兴路,梁王及其官吏逃遁,其后,万胜亦撤兵。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将傅友德、蓝玉、沐英征云南,次年初,梁王势蹙自尽。
  
  (5)西北诸王镇所崩溃的过程
  
  西安王阿忒思纳失里,镇沙州。阿忒思纳失里后来升豫王,到南阳、襄阳、邓州一带征讨义军(西安王之位由其弟答儿麻继任,镇崇吉儿)。豫王于至正十六、七年间转战关陕,至正十八年又转战到了白海。至正二十九年(洪武二年),明将徐达攻陷奉元,分兵攻兰州,袭击豫王军队,尽收其部落辎重。而沙州亦于洪武五年被明将冯胜攻陷。
  
  岐王阿剌乞于至正九年镇西番。因功与颁王嵬厘一起获赏。至正二十四年,以岐王军马会李思齐部守宁夏。岐王于洪武五年六月被明将冯胜击败于别力笃山。
  
  镇西武靖王卜纳剌,镇吐蕃。洪武三年,明军取故元吐蕃等处宣慰司治所的所在地河州,元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降。元镇西武靖王卜纳剌亦以其所属的吐蕃诸部来降。洪武四年,设河州卫,命何锁南普为指挥同知,卜纳剌等来到明京师,亦被任命为靖南卫指挥同知。
  
  肃王安克贴木儿,镇哈密。安克贴木儿于洪武四年纳款,永乐十一年至京,十二年被封为忠顺王。
  
  宁王卜烟贴木儿,镇撤里畏兀儿。卜烟贴木儿于洪武七年入贡,明太祖朱元璋分其地为四部,赐金印。洪武八年于其地设安定、阿瑞二卫,卜烟贴木儿被封为安定王。
  
  豳王亦怜真,镇赤斤。洪武十三年,明将濮英征西,俘虏豳王亦怜真及其部属而还。
  
  诸王兀纳失里,镇哈梅里。洪武十三年,明将濮英征西,兀纳失里纳款。洪武二十三年,明军再讨兀纳失里,陷其城,兀纳失里逃遁。明军斩豳王别列怯贴木儿(应该是亦怜真的后裔)。洪武二十九年,兀纳失里遣使入贡请罪。
  
  据《元史.顺帝本纪》记载至正十二年二月:“命西宁王牙罕沙镇四川”,至正十三年“宁王牙罕沙镇四川,还沙州”。其后,牙罕沙还参与征伐义军徐寿辉部,由于史料阙如,不清楚牙罕沙记载:“洪武二十四年,蒙古王子阿鲁哥失里遣国公抹台阿巴赤、司徒苦儿兰等来朝,贡马及璞玉。”日本学者杉山正明认为蒙古王子阿鲁哥失里即牙罕沙的裔系孙子。(见《豳王出伯及其世系——元明史料与<穆伊兹安萨布>之比较》,《蒙古学译文选》第89页)

  (6)东蒙古五诸候的崩溃及成吉思汗分封的两大汗国的灭亡
  
  元末,东北的上都、大宁路、全宁路一带是蒙古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儿诸部的领地。这就是著名的东蒙古五诸候,东蒙古五诸候曾经协助元世祖忽必烈平定乃颜之乱,立下大功。
  
  洪武四年七月,明将华云龙征讨大宁路,大破蒙军,元惠王伯都不花、储王伯颜不花、宗王伯贴木儿及其属下诸将士悉降。洪武七年七月,明将李文忠再次征讨大宁一带,斩元宗王朵朵失里及弘吉剌部的部长鲁王,俘鲁王妃蒙哥秃。洪武十二年,明将马云再征伐大宁。洪武十四年,明将徐达、汤和、傅友德大举征讨元辽东岭东地方,“获全宁四部以归”(见《明太祖实录》洪武十四年四月庚午条)。全宁四部就是指全宁路一带的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鲁兀、忙兀四诸候所部。洪武二十年,明将冯胜、傅友德、蓝玉率师北征,元辽阳行省平章政事纳哈出率部二十万人投降。
  
  纳哈出是木华黎的裔孙,木华黎作为成吉思汗的左手万户,管辖大兴安岭一带的蒙古诸千户,曾经率领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儿等部(还有探马赤及汉军)征伐金国,被封为“太师国王”。后来,木华黎的继承者又将其部落的宿营地从中原迁回了辽东故地。总而言之,木华黎裔孙纳哈出的降明,不但标志着札剌亦儿部的败亡,也标志着弘吉剌、亦乞列思、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儿等东蒙古五诸候的败亡。
  
  洪武二十一年,明将蓝玉率军出塞,在捕鱼儿海(贝尔湖)摧毁了北元汗廷,俘获军民七万余人,俘虏当中有吴王朵儿只。据《元史.诸王表》的记载,吴王朵儿只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赤温的后裔,而哈赤温的封地就在兴安岭以西,贝尔湖的南方,乌尔库伊喀勒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蓝玉就在哈赤温的封地一带俘虏了他的后裔吴王朵儿只。由此可知,成吉思汗亲自分封的哈赤温“汗国”已经和北元汗廷一起灰飞烟灭了。
  
  洪武二十九年,故元辽王阿扎失里、会宁王塔宾贴木儿归降明朝。辽王阿扎失里是成吉思汗弟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而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在兴安岭以东一带,也即是阿扎失里归降时的属地。其后,明廷封阿扎失里为泰宁路指挥吏,塔宾贴木儿为指挥同知。阿扎失里的归降标志着成吉思汗亲自分封的铁木哥斡赤斤“汗国”灭亡了(不过,泰宁卫在整个明代叛服无常)。
  
  成吉思汗四个弟弟的封地都在蒙古草原的东面。这里只提到哈赤温汗国及铁木哥斡赤斤汗国的结局,至于没有提到的拙赤合撤儿及别里古台汗国的情况,由于史料的阙如,已经难悉其详。我认为,在永乐八年至永乐十一年间,蒙古本部、瓦剌、兀良哈三卫等均先后称臣于明朝,作为蒙古部落一份子的拙赤合撤儿及别里古台的后裔,当然不可能置身事外,必然也臣于明朝了。
  
  三.尾声
  
  元末,战死、被俘及投降敌人的蒙古诸王还有很多,例如至正十三年,在泰州与义军张士诚作战时战死的诸王完者都、在河南被义军俘杀的魏王贴罗贴木儿;至正二十八年四月,在在河南投降明军的粱王阿鲁温;至正二十九年六月,在上都被明军杀死的河南王普化、在新开岭战死的威定王晃火贴木儿(《新元史.惠宗本纪》的晃火贴木儿可能就是《明史.常遇春传》中的"宗王庆生",不过明史记载宗王庆生没有战死,而是被俘);洪武三年春,在定西与文济王一起被明军俘虏的剡王;洪武十三年,在西凉被明军俘虏柳城王;洪武二十年,元辽阳行省平章政事纳哈出以所部“二十余万人”降明,随纳哈出投降的还有蒙古“王九、国公群王四”(《明太祖实录》八月丁丑条);洪武二十一年四月,在捕鱼儿海被明军俘虏的代王等等。
  
  元末,蒙古贵族的嫡系军队在战乱中到底损失了多少?各种历史资料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在明末蒙古族佚名文学家写的《黄金史》中称元顺帝“抛弃了二十万蒙古,从先前见到的洞里,携同后妃、皇子、带着其余的十万蒙古出走了”。
  
  明末,女真领袖努儿哈赤在给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的一封回信中称:“阅察哈尔部汗来书称‘四十万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致书水滨三万满洲国主神武英明皇帝,云云’,尔夸何以四十万蒙古之众,骄吾国耶!我闻明洪武时,取尔大都,尔蒙古以四十万众败亡殆尽,逃窜得脱者仅六万人......”。(见《清太祖实录》卷七,页二)
  
  清康熙年间,蒙古人萨囊彻辰撰写的《蒙古源流》中亦称:“方大乱时各处转战的蒙古人等四十万内惟脱出六万,其三十四万俱陷于敌”。
  
  上述这些引文表明,随着蒙古贵族统治的崩溃,损失的蒙古人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