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陆军加速直升机化替代坦克革命

(2007-02-21 09:29:10) 下一个
在陆军航空兵成立20周年之际,提升武装直升机在陆军中的地位,发展以武装直升机为核心打击力量的新陆军,发展空中突击部队,成为了解放军争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2006年12月的最后一周,一种命名为“武直11”的武装直升机型号在中国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完成最后一个试飞科目——地面和空中靶试试验,并且开始交付部队使用。这是中国陆军航空兵即将装备的一个新型号,也是中国军中近年来常见的“等米下锅”局面。陆军航空兵急需大量低价的轻型武装直升机,直11型已经成为中国军队出勤率最高的直升机之一。

有迹象表明,大陆军方正在转变过去以坦克为重的观念,实现由武装直升机来完成地面打击的转变。

秘密武器研制中

2006年是中国陆军航空兵成立20周年。从2006年10月起,内地各媒体开始大规模宣传陆军航空兵在过去的20周年中取得的成就,并认定中国陆军航空兵已发展成为拥有多种机型、一定规模并初步具备“快速投送、精确打击、有效制空和适时保障”4种能力的主战部队。

中国陆军航空兵从前苏联米8,自行研制的直5直升机起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曾经从法国进口了8架小羚羊武装直升机,至今仍然作为北京军区蓝军部队的对抗演练直升机在使用。

而在2000年之后中国的多次军事演习中,武装直升机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火力支持力量。尤其是在刚刚结束的中巴联合山地反恐演习中,装备成都军区149师的武装直升机米171就承担了运载突击部队进入前沿,并且用空对地火箭弹实行火力遮断和空中打击的任务。在北剑0607、确山军演中,武装直升机都以超过12架配合地面部队同时出动的规模,实现了陆航大规模配合地面进攻的作战方针。

目前中国已经国产的武装直升机主要是改进自法国Sa365海豚直升机的“直9”和“武直9”系列直升机。武直-9是一种多用途武装直升机。它可以反坦克,压制地面火力,甚至运送步兵直接攻击并占领地面目标,也可以进行直升机空战。武直-9采用了类似OH-58D的顶置瞄准具,使它可以隐蔽地观察和瞄准目标,而不必露出机身。武直9主要挂载有“红箭-8”反坦克导弹,23毫米航空机炮吊舱和多口径火箭发射器。它最大限度地采用复合材料,减轻了重量,最大航程超过1000公里。

在网络图片中,可以判断中国陆军第1集团军和第31集团军已经部分装备了有夜战能力的“武直9”武装直升机。

海外媒体判断,这个型号的直升机在直9的基础上,机首下方加装了带有强大夜视功能的周视红外瞄准球。其挂架上可以携带8枚红箭8或红箭9反坦克导弹,或者57、90毫米的航空火箭弹,或者TY90直升机空对空导弹。

同时,一个专门为武装直升机研制的新一代QJK99式12.7毫米航空机枪也刚刚定型完成,在演示图片中,该型机枪装在航空吊舱内,挂于小羚羊武装直升机上。至此,大量专门用于武装直升机部队的配套武器,已经基本完成研制。

更受海外媒体关注的是,2006年12月间,国内媒体曝光了几张被认为是最神秘杀手锏的武直10武装直升机的图片。这个型号是中国陆军航空兵期待已久的专用中型武装直升机,已秘密发展多年,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据说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和南非的直升机公司都曾经参与设计。

武直10为发展自直9的中型专用武装直升机,全机净重约5543公斤,驾驶员座舱将采用一前一后阶梯串列式双座;机身设计变窄,类似于西方的直升机外形设计。这型直升机主桨将采用五叶片涡轮轴发动机和四叶片尾桨。其主要任务为树梢高度战场遮断,消灭包括敌地面固定和机动的有生力量,并兼具一定的空战能力。

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直升机部部长倪先平曾表示,“中国直升机工业最近十多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整体上已达到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局部达到世界最新水平”。这个“局部”,被认为就是指目前在研中的武直10 中型武装直升机。

俄罗斯直升机军购洽谈中

除了目前中国陆军航空兵已经装备的武装直升机体系之外,中国还在洽购新的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其中,中国今年向俄罗斯乌兰乌德航空企业订购的24架米171军用直升机,将于2007年全部交付。而首批4架米171直升机已先后在今年7月、10月分两批交给中国。

这24架米171加装了搜索雷达,夜视设备等中国陆军目前急需的装备。从1992年首批进口开始,该型直升机现已有超过150架在中国陆军航空兵中服役。该型号最大载重量为4000公斤,巡航时速为210至230公里,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考验,俄罗斯交付中国的部分米171武装直升机有6个外挂架,可携带炸弹、布雷器、火箭发射器等,每架的机身两侧可挂多达192枚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

俄罗斯一直积极向中国市场推销武装直升机,为此卡莫夫设计局(KAMOV)还在北京建立了专门的办事处,重点推销卡

50-2型武装直升机。

中国方面曾经一度与俄罗斯秘密进行关于引进米35中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的谈判,但在法国承诺提供部分“虎”式武装直升机先进技术用于自行研发的前提下中止,俄罗斯米里设计局曾对政府大为不满。

同时,中国空降兵部队在使用中也提出应当考虑引进米17系列的生产线,使中国武装力量的直升机运输能力有所提升。但从目前来看,除了加大生产直9、直11的力度,以配合150多架米17之外,并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除此以外,在中国陆军航空兵中,还能看到少量的国产直8武装直升机和6架法制AS332“超级美洲豹”直升机,后者就是在近期引发争议的电视剧《垂直打击》中屡屡露面的要人运送专机。而1984年-1986年间购买的24架美制“黑鹰”S70-2型直升机,还在成都军区使用。由于这个型号的直升机有很强大的高原起降能力,常常用于救援雪灾中的地方百姓。也正因此,在美国对华武器禁售至今的情况下,美方并没有中断“黑鹰”直升机的配件供给。

大陆应对直升机革命

在这20年的时间中,中国陆军航空兵虽有发展,但是仍然作为陆军的一支战场投放力量进行使用。在陆军航空兵成立20周年之际,提升武装直升机在陆军中的地位,发展以武装直升机为核心打击力量的新陆军,发展空中突击部队,成为了解放军争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国防大学学者就撰文认为,武装直升机是取代坦克的又一次军事革命的主角,应当扩大武装直升机生产线,编成一支独立的空中陆战军种,争取每个五年计划时期组成一个空中陆战师。

海外媒体认为,中国陆军之所以大力发展直升机的原因,主要在于空军正在考虑逐步取消“强击航空兵”的编制问题。把目前由200架强5强击机负责的对地攻击任务交给陆军航空兵所属的攻击直升机部队。

过去通过强5强击机发射大量的火箭弹实施对陆军的战场阵地火力支持,目前已经更多地由米17和直9武装直升机承担。年前,总参谋部陆航局已经升格为总参谋部陆航部,就是一个提升的例证。

除了加速武装直升机数量和质量的提升,针对目前中国最急迫的统一任务,陆军航空兵的训练也加入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内容。尤其是12月20日,《光明日报》披露,“在前不久的一次联合作战演练中,陆航部队武装直升机编队在气象异常复杂的条件下,以5-8米的飞行高度掠海飞行,开辟出避开雷达搜索的低空通道,瞒天过海、直捣敌巢。”这则新闻显示,中国陆军航空兵已初步具备海空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海空作战能力是陆军航空兵在未来台海作战中,最需要完善的一个战场作战能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