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 无能创造未来,只好改造过去
(2007-02-16 09:59:25)
下一个
正名、修改历史教科书、撤除两蒋陵寝卫兵,民进党终于找到执政八年留下政绩的快捷方式:既然无能创造未来,于是改造过去,本轻利厚,而且一服见效。
从中时电子报的民调分析一系列的民意曲线,正好符合另一种“80?10理论”:对于民进党一连串出招,大致都有20%的支持盘势,却能营造出接近八成的意见响度。
但若深究其中差异,赞成中正纪念堂改名的比例略高于均线(23.7%)、赞成取消国父称号者略低于均线(17.8%);值得注意的是,赞成撤销慈湖卫兵的比例更高达31.2%,几乎等于民进党在各项选举的基本盘,事实上,即使是泛蓝支持者,也有一成五举手赞成。
或许可以如此推论:较多民众倾向不修动攸关历史的事实,包括历史教科书定位、国家纪念建筑称号;但相对而言,民众对于未来是否保留蒋家特殊地位,较为倾向赞同。另一方面,亦可解读为民意的务实倾向:正名改号既花钱又乏少意义、撤除蒋家优遇则可节樽公帑,两者因而出现约莫一成的民意落差。
另一值得探究的是,民进党在执政仅余一年,打牌打到“北风北”,才接连强推诸项挑战历史的议题,显然是针对绿营选民的强心剂,但究竟有多大效能?有哪些人愿意买单?
政坛正流行“排蓝民调”,若纯粹以绿营民意而言,取消国父称号等修改教科书的举措,赞成(42.8%)与反对(45.4%)的泛绿受访者比例相当,且后者略占上风,足见对于政治意识进入教科书,绿营民众仍多有保留。
真正切中泛绿支持者心房的是“两蒋议题”,赞成中正纪念堂改名的泛绿受访者高达六成,赞成撤除慈湖卫兵的更达63.8%;就中立选民而言,也分别有23.2%及31.7%的支持比例。
即便如此,更多民众担心此举会进一步扩大政治争议、挑起族群对立,对于执政党此时发动一连串作为,不分党派的支持者竟然只有一成五,比任何单项的政策主张都低;就拿泛绿支持者而言,认为此时发动这些措施「时机恰当」的有41.4%,还低于认为“不恰当”的47.4%。其余无论是泛蓝或中立选民,对于执政党发动时机的支持度,也在各题中排名居末。
意即,对于执政党一连串“正名”、“去中国化”的举动,政治主张不同的民众固然意见各异,支持强度也各不相同,但对于台湾政治不断陷入争议僵局,不断在无益民生的议题上恶斗不休,显已疑惧且厌恶;他们对于国家定位与认同的歧异性虽大,但他们“此时此刻”是否应该碰触某些争议议题,意见则较为一致。
当一个政府因为“无能创造未来,只好改造过去”,即使有其正当性及合理性,但在民意的感知中,无疑是一种捡便宜、抄小径的投机行为;若是刻意挑起政治争议、扩大社会裂痕,并打算从中操作选举利益,那就更是等而下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