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大革命后,叶挺属下铁军官佐逐渐远去的光辉 zt
(2007-02-08 22:15:00)
下一个
主题:大革命后,叶挺属下铁军官佐逐渐远去的光辉
[史海钩沉] 1925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在肇庆独立成立了一支虽然在建制上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却完全由中共独立领导的军队。它就是由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组成的2000余人的第四军独立团。1926年5月,它从肇庆出发,经过广州,开始了前期的北伐作战。从那时起,在一年的时间内,以2000余将士的血肉之躯,开创了自己的辉煌业绩。出韶关,首战汝城,攻克平江,拔除北伐大军北进咽喉门户的守敌据点,让天险,高山大江萦绕的汀泗桥,贺胜桥成为吴佩孚北洋大军的坟墓,敞开了通向武汉三镇的大门。并在会同友军二次攻打武昌的战役中率先突破敌军重兵防守的武昌通湘门,让北洋名将刘玉春魂飞天外,闻风丧胆。独立团也由是成就了自己在北伐中铁军的不朽声名。
武昌战后,武汉各界民众收敛了铁军阵亡将士的遗骸,把他们葬之于青山之下,并立碑曰:“无产阶级的牺牲者,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这一高度概括,不但写就了铁军将士为了理想,民主和自由解放,祖国统一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也从另一个角度,概括了“一将成名万骨枯”的真理。
铁军从这时起,走上了辉煌的顶点,但也如那清秋的午后艳阳,在灿烂之后,逐渐黯淡了光辉,成为历史永远的过去……
1926年9月5日,武昌城下,黄埔一期生、铁军第一营营长曹渊率领敢死队向城头发起了攻击。一代战将在枪林弹雨中,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终于和他的战友们倒在了武昌城下,近一营人的敢死队,仅以八人生还。周子昆为连长的骨干连队原来编制九十八人,攻破武昌也只剩下了三十二名。整个武昌一役,铁军阵亡将士几近两千。但这只是铁军在走向辉煌时的必要牺牲。从那以后,大革命失败,活着的铁军将士背负着时代的使命,在铁血铸成的崎岖坎坷道路上继续着艰难跋涉的历程。但历史却很吝啬地不曾续写他们的辉煌,留下的只是尸骨,鲜血,死不瞑目的遗憾和惆怅。除了上将周士第外,曾经写出辉煌战史的那位一代战将,最后也以出逃摔死,结束了这段悲壮、惨烈、沉重、终趋暗淡的历史
武昌一役后,铁军升格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参加了南昌起义,一部在南下潮汕时战死,或散逸各地成为工农武装斗争的骨干;一部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失败后上了井冈山。除了个别人,大多开始了他们作为英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历程。
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不堪屈辱罪责,出走欧洲。抗战时回国,以民主人士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名义上的新四军军长,被借用了战将威名,却没有实际的统兵之权,在困境中纵使三头六臂,即无力自救,也无力救人,只能作为政治和权术的殉葬品,“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见拙作《一代名将叶挺的悲剧人生》,《和讯,摩天岭岭之鹰的博客》)
代团长,参谋长周士第,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1924年入党。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长。南昌起义时任二十五师师长。后转战各地从事革命,策动福建事变。以军委干部团上干队队长职随军长征,任十五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一二零师参谋长。解放军十八兵团司令兼政委。
一营长、团参谋长卢德铭,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二期毕业,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后任职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率全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任职起义部队总指挥,文家市会师后,支持毛泽东进军井冈山。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1927年9月23日,在江西萍乡芦溪作战中牺牲。
二营长,团参谋长许继慎,安徽学生总会常务委员兼联络部长,1924年春入黄埔第一期,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在讨伐湖北叛军夏斗寅部时负伤,伤愈到上海参加中央军委的工作。1930年到鄂豫皖,担任红军第一军军长。1931年4月,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主政鄂豫皖后,任职红四军十一师师长。稍后,任鄂豫皖军委会皖西分会主席,红四军(一军改编)十二师师长。在张氏提出“反右倾斗争,改造党的各级领导”的口号,排斥异己,排斥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的斗争中,被假以‘反革命’罪名,于同年十月被处死于河南光山白雀园。
三营长毕世悌,朝鲜人,原名金勋,1919年来华。1921年入云南讲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毕业后任职黄埔军校区队长。1925年入党,参加北伐。大革命后,相继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1932年到中央根据地,参加长征,任以陈赓为团长,宋任穷为政委的军委干部团参谋长。1936年,以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职东渡黄河作战,于是役牺牲。
营长严子汉,湖北钟祥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秋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参加北伐。1927秋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任中共荆钟特区书记。1928年6月被捕,9月在钟祥西关就义。
排、连、营长周子昆,广西桂林人,1924年参加周士第任队长的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5年入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营长。直至福建军区司令员,三十四师师长。随中央红军长征,任五军团参谋长。组建新四军时,任副总参谋长兼教导总队队长。皖南事变时,在溃散隐蔽时,与项英一块,夜间,于岩洞中被军部副官,叛徒刘厚总杀害。
排、连、营长吴光浩,湖北黄陂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1926年入党,参加北伐。大革命后,参与领导鄂南和黄麻起义,任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副总指挥兼二路军司令。1928年4月返回黄麻地区,开辟鄂豫边根据地,任红军十一军军长兼三十一师师长。1929年5月在罗田滕家堡战斗中牺牲。
孙德清,副营长,安徽寿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一期。两次东征,并北伐。南昌起义后,任二十五师七十五团团长。1928年回安徽从事兵运工作。1929年进入洪湖革命根据地,任红六军军长,红二军团参谋长兼二军军长。夏曦出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主席,大搞肃反,于1932年夏将其杀害于洪湖瞿家湾。
裘古怀,连营职,浙江奉化人,1925年入黄埔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在南下潮州、汕头时负伤。回宁波秘密养病,在此于杭州从事地下工作,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常委。1929年1月被捕,关押于杭州陆军监狱,任狱中支部书记。同年8月27日被杀害。
袁国平,独立团宣传队长,湖南邵阳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入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曾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党代表。到中央苏区后,任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八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第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长征后短期在军委任职,调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时,在乱军中阵亡。
陆更夫,连长,四川叙永人。1925年入党,黄埔四期。广州起义后,去苏联学习。1931回国,任两广省委书记。1932年3月被杀于广州。
胡德珍,连长,江西星子人,大革命前入党,黄埔六期毕业。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参加星子城关起义,1928年春到赣东北红十军团担任连长,因病潜伏被俘,在弋阳烈桥镇壮烈牺牲。
黄刚,江西瑞昌人,大革命时期入党,黄埔军校毕业,独立团下级军官。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发起创建赣西北及蕲春、黄梅、广济根据地的斗争。任红八军五纵司令员,红五军三团团长。1931年1月任鄂豫皖红四军十一师二十九团团长,同年冬在肃反中被杀。
彭螯, 湖南岳阳人,1926年入党,后入叶挺部。参加南昌,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营长,红四军军部参谋。升职至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三师师长。1933年2月12日攻打南丰县城时牺牲。
彭干臣,湖北英山人,安庆省立第一师范毕业。1923年入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去苏联学习,归国后随叶挺独立团行动。参加上海三次武装起义,北伐后参加南昌起义,任南昌公安局长兼卫戍司令。后任中央军委委员,协助周恩来并主持中央军委上海军政干部训练班。1932年任赣东北根据地红军彭杨军校校长。1934年随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翌年1月在怀玉山战斗中牺牲。
林彪,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北伐时为叶挺部的排长,南昌起义升任连长。湘南起义上井冈山,1928年代替追击叛军牺牲的红四军主力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任该团团长。由此上升至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军团长,从此成为中共的一架高效的战争机器。直至参与政治和阴谋,在文化大革命时极尽表演,直到阴谋败露,乘三叉机出逃,摔死在外蒙温都尔汗地区。在人生的顶点时直落地狱。
考察上述有史可察的铁军军官,他们都是未来的将帅,但是,天不假寿于英杰,他们不是战死,就是死于国民党和自己人的刀下,不曾续写铁军的辉煌和自己的辉煌。在血与火的炼狱中,他们过早地告别了人世,去地下追随自己战友的英灵。除了林彪、周士第(建国后任职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外军训练部部长,人大、政协常委,未膺实权)以外,没有人能活着看到胜利的曙光,享受胜利者的荣耀。就是那林彪,在权利和阴谋的官场上,虽然扭曲了自己,也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但没有给铁军画上圆满的句号,反而,因背叛了战友们的初衷,不再能够与他们为伍,只能永远地沉沦地狱,成为一个孤魂……
“金陵城上高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乌夜啼》)
读着《唐宋名家词选》中朱敦儒的这首词,突然觉得,那“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的壮阔景色,与人世间盛极而衰的英雄事业似乎有某种相通之处。金戈铁马,无论怎样伟岸壮烈,终归都会是夕阳下的逝水,成为历史的烟云,让凭吊者垂下感时伤怀的泪水而已。
愿死者的灵魂早归天国,去那里寻找他们曾经梦想和献身的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