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笑比哭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暖(懒)洋洋的冬至祝福

(2007-12-22 02:32:16) 下一个

在圣诞节到来之前, 先让我送上暖(懒)洋洋的冬至祝福~&~

冬至大於年!哈哈,杂七八拉地抄了一些过来,总之一句话∶祝大家心头暖洋洋!!!∶)


 

冬至的习俗




曹植《冬至履袜颂表》云∶「亚岁迎祥,履祥纳庆。」引文中所指的「亚岁」,也就是冬至。亚岁的意思是仪节亚於元旦,即是次於大年初一。冬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日影最长的一天,故又称至日,长至或长日。按农历计算,冬至乃在新正前一个多月,而其受重视的程度,只有清明可比。江南地区至今仍流传「冬至大如年」的俗语,人们都称冬至为「做节」,庆祝活动亦与过年相似,如穿华丽衣服,张灯结彩等,可知冬至受重视的程度。人们对冬至的重视始於周朝,而历代也有不同庆祝冬至的活动。



早在周朝,天子就选在冬至日举行郊祀的典礼,於是有「历家以冬至为一岁是首」的说法。据《礼祀》「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因为日属阳,夜为阴,加上冬至後白日渐长,阳气勃发,所以是祭天的最佳时节。同时也因为阳气始生,须安息静养,所以又有冬至忌出游的说法。



尽管冬至後,日光照射逐渐北移,但酷寒的气候仍会持续一段日子。为了替年老的长辈御冬,汉朝有在冬至献履袜给尊长的习俗,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同时,汉朝的冬至行事也添加了祖先崇拜的成份。据崔的《四民月令》记载∶「十一日,冬至之日荐羔。先荐玄冥於井,以及祖祢。斋、馔、扫涤如荐豚。其进酒尊长,及修谒剌贺君、师、耆老如正日」。这是说,汉朝人在冬至以羔祭水神玄冥及祖先,以酒进奉尊长。



南北朝时的冬至,融合了逐疫的传说,有作赤豆粥的习俗。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中说∶「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为疫鬼,畏赤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文中同时提及,晋魏官中有用红线以测日影的习俗∶「冬至後,日影添长一线。」



唐朝李绰的《秦中岁时记》也记载∶「冬至,赐百官辛盘,谓之借春。」除了在冬至赐臣下外,官中也於此日受外邦进贡。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开元二年冬至,交址国曾进贡一株「避寒犀」,甚受唐玄宗的喜爱。



宋人注重冬至的程度,远超过其他的岁时节庆。《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十上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南未时,甚至在冬至前後三天商店罢市,垂帘饮酒赌博,称为「做节」。南方甚至有句俗话说「肥冬瘦年」。



元朝的冬至,由太史院向宫中进次年的历书。宰相并率百官入宫朝贺。士庶人家则往来贺节,互赠礼物。



自明洪武十七年起,冬至开始放假三天。据刘若愚的《酌中志火集》记载,明朝宫中自冬至节开始,宫眷内臣都换穿阳生补子蟒衣,房中则挂绵羊太子画贴。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也有人便发明了「数九九」的歌谣来打发漫长的冬日。九九消寒诗的内容多以描写冬日景象为主。其中一首流传甚广的诗句如下∶

一九二九相逄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穷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担;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

九八十一犁耙一起出。



除了数九九以外,也有人取九个九划的字组成一句,以描红的方式,每日描上一笔,描完九个字就寒尽春回了。比较常见的诗句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幸保幽姿珍重春风面」、「雁南飞柳芽茂便是春」。



清朝皇室於冬至日祭天,次日百官上表朝贺。是一年中相当重要的典礼。当时的「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这种习俗,又称「拜冬」。拜冬的时候,不论男女,都会穿上新衣来互相拜揖。南方人则有在冬至拜墓的习俗,称为「挂冬」。先冬至一,日亲朋之间就以食物相馈赠,提筐担盒,往来不纪於道,称为「冬至盘」。节前一夜,称为「冬至夜」,人家设席饮宴,称为「节物」。



冬至这个日子,自古以来都很受重视,不仅官家们要举行迎冬祭天的典礼;在民间,至今也流传著许多习俗,故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日,商店都休假,大家也像过年、拜年一般的互相拜冬,尽情的欢乐。



於北方,过冬至人们会吃饺子、馄饨或红豆稀饭;南方人则是吃汤圆,而冬至进补更是一项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而用来进补的食物,各地有都不一。例如在中国大陆,人们普遍会以甜酒酿煮鸡蛋,或莲子炖鸡来进补的。这是因为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需要摄取大量蛋白质和热量,来抵御寒冷的缘故。



杭州人还习惯把冬至吃剩的鱼头和鱼尾,放在米缸里过夜,隔天再取出来吃,说是「吃剩有馀」;常州人也流行吃隔夜的热豆腐,说「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块热豆腐」。



江苏省的嘉定县最重视冬至,前一夜称节夜,也称除夜。春粢糕以祭祖,并以之馈赠亲友,设席宴饮,称之「节酒」,也称「分冬酒」。金坛县贺冬时,於宗祠祭祖并团拜。苏州冬至家宴,席间必备一种以黄酒加糖浆制成的冬阳酒。



福建省的福州冬至以汤圆祭祖,又取之粘於门楹之间。漳浦县民冬至以小汤圆遍涂门户器皿中,称为「祀耗」,凡家中有丧事的,则不做汤圆。



广东省的乳源县冬至各家祭祖,亦至坟墓挂纸,俗称「挂冬」。顺德县冬至宴客以鱼肉腊味蚬菜合煮,众人环锅而食,称之「围炉」。澄海县冬至不下田,不用牛,不汲井,犹有古人「闭关息旅」之遗风。各地过节的有趣习俗,把人们祈求生活富足的心意,表现无遗。








冬至节简介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後,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後,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回圈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於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於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後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後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後,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後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後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於冬至这一天,死後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後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著“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於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後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著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後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後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後,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与冬至有著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後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RPV 回复 悄悄话 祝笑笑节日快乐,新年万事如意。
金色的麦田 回复 悄悄话 太好了,冬至还有这么多的说法,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