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苧麻與夏布

(2014-06-20 17:01:32) 下一个

        苧麻與夏布    劉振墉

早先在江蘇中部農村,差不多家家戶戶都在屋後栽種一簇苧麻,面積只有幾個平方米。就是這麼小小的一塊苧麻地,解決了一家人生活上的許多問題。

苧麻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有一米半到兩米,約手指頭粗。種下後年年收割,似乎不用管理,也沒有聽說過什麼病蟲害。如果在冬天鋪上一層灰肥或河泥,第二年生長將更加旺盛。苧麻在夏天首次收割,割過後又發芽生長,如此一年內可以收割三次。

割下的苧麻杆,去枝葉後乘濕潤的時候將杆心和外皮分離開來,再將外皮表面的粘性青色表皮刮掉,就可得到淡青色的苧麻纖維了。

夏日晝長,午後又特別炎熱,農婦們就找個陰涼、透風的場所來撚麻線。她們將一劄劄的麻解開,再將一片片的麻片用指甲劈成麻絲,取幾根麻絲撚成麻線。麻絲放在膝蓋上,右手指捏住線頭,左手往上添麻絲,然後兩手的手指協同上(zùn),也就是增加麻線的“撚度”。再將撚好的這段麻線(約七八十公分長)放到麻籃裏。一層層地待到麻籃裝滿後,再將這些麻線繞成中空的大球,就可以用來織夏布(苧麻布)了。在夏日,人們路過村莊時,總能看到在樹蔭下,過道口有人在撚麻線,可能是中年婦女 也可能是八、九歲的小姑娘,或者是白髮蒼蒼的老嫗。

將麻線織成夏布,有的人家是自己織,也有的是請專業的織布匠帶織機上門來織。我的母親和岳母都出生農村,岳母能從種麻開始,撚紗、織布、裁剪、縫紉,直到衣裳穿上身,掌握全套手藝。母親也會撚紗和縫紉,可是不會織布和裁剪,學了一手繡花的本領,可是在艰难年代并不能以此媒生区别就在於,我的母親出生在中等地主家庭,岳母出生在富裕農民家庭,經濟環境和培養目標有別。在昔日農村,富農是最有生產技能、最為勤勞因而勞動生產率最高的族群,應該說,富農代表著農業的先進生產力,是農業的發展方向。不幸的是,在土改中卻將富農列入打擊對象,以致農業生產受到破壞,造成糧食供應緊張。打擊富農是土改政策中的一大錯誤,可是卻鮮有專家學者來進行研究討論,真令人費解。

織出的夏布色灰而質硬,要經過“汰”後,才會變軟,變白。汰的方法很簡單,將夏布在河水中浸濕後,攤在河坎草地上暴曬。曬乾後再浸水再曬,這樣經過半個多月也就汰好了。汰的過程實質上是利用太陽中紫外線的能量,來改變夏布的性狀,可能要損失一定的牢度,不過由於夏布堅牢無比,一頂夏布蚊帳可以用幾十年,損失這一點點是可以承受的。

婦女多穿藍夏布衣服,所以原色布要送到染坊去染色。種青(蓼藍草)的農民,在地頭上放幾隻大缸,將從地裏割下來的蓼藍草的枝葉泡在缸裏漚,不久缸裏的水變得又黑又臭,這些臭水送到染坊,用來染藍花布,也是染夏布的天然染料。與我家相隔幾個門面,就是一家染坊,記得每次有人送這種液體從門前經過時,總要帶來一陣臭味。

染過的夏布仍然粗糙多毛,如果經過平整工藝,可以變得很光滑,方法是靠兩塊石頭的擠壓。下的石塊足有大幾百斤,形狀像凹字,凹槽成圓弧形;上面的石塊也有兩三百斤,形狀像倒置的凸字,突出部分也是弧形,不過曲率半徑要比下面的小一些。要整形的布鋪在兩塊石頭間,人站在上面搖晃,使上面的石塊在凹槽裏左右滾動,讓布受到擠壓而變得平整光滑。這是種原始的方法,效率低,勞動強度高,收費也高,通常人家捨不得花這筆錢。

將剝去皮的麻杆(俗稱麻秸)捆紮好,放到河溝裏,任其腐爛變質,兩三個月以後撈上來曬乾,重量剩下原來的幾分之一。點燃以後發現,它燃燒均勻穩定,持續時間長,灰燼白色,量很少,是絕佳的引火材料。做火把時,將兩三根麻秸並列點燃,可以照明好幾分鐘時間;有人在吸水煙時,點燃一根麻秸來代替“紙媒子”;也是“過火”的好材料,西家要升火燒飯時,發現東家煙囪已冒煙,就拿一根麻秸過去說:“我來過火呀”!於是點著了麻秸回去,節省了一根火柴。

苧麻的葉子,背面多毛,正面稍粗糙有皺紋,摸上去有如粗紙的感覺。這一面不象有些植物葉片上帶臘質而太過光滑,粗糙程度略近於草紙,葉面比手掌大些,又有相當的牢度,不易破碎,於是成了鄉下人衛生紙的最佳代用品。我十歲前後,在鄉下親戚家住過三年,每年有一半以上時間,是用麻葉來揩屁股。試想想看,鄉下人會捨得拿度命的糧食去換草紙嗎?有人看到這裏會覺得“噁心”,現在的人很難想像,在昔日的中國,特別是農村,是多麼的貧窮、落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slow_quick 回复 悄悄话 还记得沤麻池的臭味。

我们那儿好像原生的是黄麻,纤维太祖,只用来搓麻绳。后来引种了红麻,好像又叫火麻,产量高得多,麻纤维可卖很多钱。我觉得火麻与marijuana是同一种东西,回想起来叶子就是那个样子的。那时好像没人想到要吸毒,但也可能不是同一种作物。
pcdummy 回复 悄悄话 紫萸香慢,夏布帐子就是那种灰褐色,手感硬硬的的蚊帐, 以前看着很土,现在很酷很天然。
面窝窝 回复 悄悄话 L写的真有意思。我还记得我奶奶家用的粗麻蚊帐,应该用了几十年,是我奶奶自己搓麻制成的。我夏天也偏爱亚麻布的衣服。虽然没有丝绵细腻飘逸,穿上也觉得妥帖稳重。
紫萸香慢 回复 悄悄话 很有意思的回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工业化以前的身上衣,原来也是这么寸寸皆辛苦。看完以后,真不觉得前工业时代有多诗情画意。

如果有照片就更好了,我打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苧麻與夏布是什么样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