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年一、陈昭他们同样犯了史家忌讳

(2007-04-29 15:55:39) 下一个

王年一、何蜀、陈昭有高论:《毛泽东逼出来的“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然而,王年一、陈昭他们也犯了史家忌讳。

王年一、陈昭他们的这段论述,同样犯了史家忌讳:对不利于自己立论的史实,不予同等引述,片面取舍史实、根据,所立之论,离“胡说八道”就不远了,哈哈。

王年一教授他们舍弃了哪些不可或缺的史实呢(这里只能简述,以前贴过详细的论述,一时没找着,抱歉)?主要有两条:

1、林彪自取代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1959年~1966年,7年,不算短了,抗战才8年),只做了一件事,树立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从编小红书《毛主席语录》,到提出学“老三篇”、到开展学毛著运动、积代会、突出政治、军队骡马化、反对大比武、四个第一……林彪7年间做的这件事,实际上、客观上给文革的“天下大乱”式群众运动(动乱),作了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技术上的准备。谈毛、林分歧的由来,这绝对是不能回避、绕开的。王年一们可以用不同的解释,但他们回避了,史家忌讳。(7千人大会上发言就不提啦)

2、毛在“国家主席”问题上把“毛林分歧挑开”之前,圈掉过“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这几个副词多次,也删掉过“毛泽东思想是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一类的话语……,如果以为这是毛“谦虚”,不是毛有意“降温”,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林彪,作为提出这些“颂词”的人,是真心颂扬毛泽东了,跟陈永贵们……一样?王年一们不愿意触及了:这都是100%“林记言论”,既可以让提出的人“升职”,为什么不会“降职”呢?……

林彪认识毛泽东也有四十几年了,从一个“毛委员”到“毛主席”,一个锅里吃饭、生生死死、坚苦卓绝……到最后胜利,都白过了?都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将帅那么个关系过来的?如果是,那么王年一们也太欺负读者了,太忽悠人乐。毛泽东圈掉这些“林记词汇”,林彪怎么都不会麻木不仁。而恰恰当时的张春桥、姚文元以及他们的靠山江青等,分管报刊宣传,都清楚获悉这些事情的。陈伯达这个秀才也应当清楚,他嗅觉忒麻木还是故意的?林元帅的规避动作也没有,还是林大概“以为有点把握了”,侥幸心理,却被毛泽东一语中的?

抱怨毛泽东逼林彪,说不通,这是政治,公平地说,他们是互动的。任一方稍有疏忽,即是全军覆没后果。出来混江湖,怎么说来着?

BTW,且不去深究这些争论的涵义,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原则分歧。例如天才论,联系什么认识论,就不去管它了,让理论界去讨论。但是这关乎历史观,就连上“打下的江山”之合法性了,那些跟随GCD的将军、师长、旅长……,有放牛娃吧……,坐不坐得这江山呀?这一点上,毛有绝对的号召力,林彪的天才论不会赢。所以毛可不是小题大做、故意找林彪的岔。今天,精英们也许不愿意弄懂这些了,或知道了不说,可是真正丢掉“工农大众”后,任何政权都不会稳定。看看吧,现在已经只有1~2%学生愿意当工人了,当农民就是零啦,毛的名字,总有人会举起来,挡不住。

想不开的人,可以这样试一试:当年王洪文去告状,毛泽东如果以周恩来已得癌症为由,“劝”总理让另一人担任,但也不让四人帮组阁,周恩来会从命吗?批周软弱……可以。但是,是不是可以看到,林不是被逼出来的?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同情失败者,为“弱”方抱不平,再一次显露而已。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