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理解的黄石公三略

(2007-05-20 06:16:45) 下一个
古文太难了,抠了抠字典(康熙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把我自己理解的黄石公三略奉献给大家,他家讨论讨论,补充补充,发挥兵坛的集体智慧。好好理解老祖宗给我们的珍宝。许多是我个人的理解,不免有错,欢迎批评,呵呵!(这不是Lynette的笑,她的笑,是在她撒谎的时候发出的,俺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傻笑,等着高人指点呢。)
上略
人才的人心向背决定天下的局势,凡是喘气儿的,皆有建功立业的心思。

军谶 说了 柔能克刚,弱能制强 怀柔 表示你的修养,强硬 表示你的杀气。楚楚可怜引起别人的包养之心(保护欲),气势汹汹的人往往引来抱怨。这四种道具都有其各自的用处,都要掌握,相机行事。不暴露动机于细枝末节处,别人就搞不清楚你的动向;天地神明,都是实事求是,改变策略的。这个世界变化是不确定的,要根据敌人的动向来调整自己的政策;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随(其实也可以是机缘不动,我静守,机缘一变,我跟进,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策划机关,无穷无尽,可以为天立威,保四海,评定各个外族。这样的谋略家,(因势利导,不着痕迹的那种)可以成为皇帝的师傅。所以说,人性都想逞强,很少有人能够静观变化的微妙的;如果你有定力观察微妙变化,你就能够至少保住你的基本利益。大彻大悟的人往往就是如此,相机而动。他的权谋、事业,舒展开来,四海都受影响;收缩起来,不过盈盈一握;居住不拘泥于屋宅,防御不拘泥于要塞,胸中才华,才是让敌国害怕的东东。军谶 又说了,能怀柔又能强硬,一个国家就能光大;该示弱就示弱,该发威就发威,一个国家才能彰显他的意志;一味怀柔,一味示弱,这个国家肯定被人欺负,受到损害;但是一味强硬,一味发彪,这个国家肯定灭亡。
治理国家的原理,就是依靠人才和百姓。对人才要像对待自己的性命器官一样,相信他,对待老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手足一样,善加使用,知疼知热,才能达到计划周全。当这个国家最求某个目标的时候,就能协调前进,碰到困难,就能协调解决,好比是健康人体的各个肢体器官,相互照应,自然而然好比是条件反射。巧妙到没有漏洞。军事国事的关键,在于体察民众的感受,分别予以处理。处境危险的,应该排除危险,心中恐惧的应该鼓励他,让他开心,有反叛之心的,应该让他回心转意(在可以拯救的基础上),有怨愤的应该查出原因,求得他的谅解,对于上访的应该仔细核查,弄清原委,受到压迫的,应该还他自尊,对于地方恶霸,应该抑制他,对于和你已经势不两立的,杀无赦,对于贪图财货的,给他展示一个美好的未来,对于贪图享乐的,根据他的喜好来驱使他做事,对于恐慌的人应该让他回避,对于善于出谋划策的人,要亲近他,对于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不能让他得逞,反复无常的,废弃不用,待人傲慢的,要让他受点挫折,骄傲自满的,要让他吃点苦头,对你有效力之心的,要招揽他,慑服你的,要保持他们这种心理,已经归降的,解散之后放过他们,拿下要塞,战略据点,应该坚守,取得咽喉要道,应该设立关卡,不让他人通过,获得稀有资源,要囤积居奇,获得城市,土地,应该分割、封赏,获得一般财物,散给需要的人。把军事卫星放到天上,敌人国内的军事调动情报要时时观察,敌军有战略逼近的动向,就必须做好军备,敌人有扩张军备的,国力上升的趋势,要遏制它,削弱它,敌军逃跑,要乘胜追击,敌军来犯,要以逸待劳,敌军暴虐,我们的军队应该注意群众政策,敌军行事违背正义,我们就应该打起正义的大旗,敌军相互团结,我们就要离间他们,让敌军通常得意的军事行动不能达成目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制造假情报,让他们做出错误的决定,用尽各种手段,给他们下绊子,下套子,让他们处处草木皆兵。得到了,却不占为己有,而是树立当地(亲我)政权,保有这个地方的资源而不用我军来防守,我军拔下城池而不久留,立当地统治者而不自取。劳师动众的事情我军来做,而结果却由当地的有能力的人来管理,如何知道其中的利益?(美国人好像读懂了黄石公略)他是我的诸侯,我方则为天子,让当地人自己出钱出力出人守住疆土。(我军常备克制的威慑力量)(代理人)
世间人都知道祭祀自己的祖先,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尊敬在下位者的。尊崇祭祀祖先,那是属于亲情,而能够尊敬下位者的,才是君主。什么尊敬在下位者呢?重视农业,不干扰农时;低税率,藏富于民;不搞劳民伤财的大型工程,那么国家富有,百姓喜乐,然后选择优秀的人才(士)充任各种管理事务。而优秀的人才,就是英雄。所以说,搜罗敌国的英雄,归为己用,就是让敌国智穷力竭的好办法。(美国人又是这么做的)一个国家好比是一棵大树,优秀的人才,是枝干,老百姓是根茎,收罗了敌国的人才,使他们的老百姓都觉得在你这里有奔头,那么你的天下政治,就能亨通而不会招来抱怨了。
在军事方面,关键在于崇尚礼敬和高额的俸禄。礼敬则智士来投奔,高薪则义士愿意为你牺牲(不一定要生命,精力,技艺都可)。所以说如果你给人才发工资不肉疼,又能及时赏赐有功的人,那么在下位者,与你同心,而敌国就被削弱了。用人的原理,在于通过爵位来使他得到尊贵,通过财富使他得到供养,这样,人才就会不请自来,礼貌接待他,用仁义鼓励他,那人才也就为你卖命了。
作为将帅的,必须和士兵同甘共苦,才能够战胜敌人。所以有的部队能够总打胜仗,敌人也有能够保全自己的原因。过去,好的将军对待士兵是这样的,他得到一壶酒,于是把它投进河里,然后和士兵一起趴在河边喝水,分享酒味(好多人瞧着屁股,好性感)。一壶酒,不可能让整条河都沾上酒味,但是三军将士感动的愿意为他去死,因为自己也有了一尝甘醴的机会。军谶(这本书看来是当时在军事天地发表的主要刊物,黄石公经常引用,治学态度还是很严谨的)又说了,“士兵的水井没有挖通之前,将官不能说渴;士兵的帐篷没有搭好之前,将官不能说累,士兵的锅灶没有开饭之前,将官不能说饿,冬天不得穿异于士兵的皮裘,夏天不能打扇子,下雨不能撑伞。”这就是身为将官应当恪守的礼节。和士兵同安危,对于士兵只能团结,不能分化,不能过度疲劳士兵,使其产生厌烦情绪。因为感情就是要通过不断培养积累起来,而谋略就是要通过团结才能实现。因此,将官不知疲倦地培养于士兵的感情,就可以以一己之身,博得万众的衷心。
军谶 又说了:“将官的威严,是通过号令来确立的;而战斗的胜利,则是通过军队的管理来达成的;士兵之所以斗志高昂,是因为愿意为将官效命。” 所以将官不能随意收回成命,赏罚必须分明;如天之高远,清明,如地之博大,厚德,才可以驱使别人;士兵愿意为你卖命,你才能出境作战。
指挥军队,保持军威,把握战争的主动,靠的是将官,而歼灭敌人,实际作战,靠的则是兵众。所以没有纪律的将官不能统军,持军,不团结的队伍,不能拉出去参战。攻打要塞绝对拔不下来,计划拿下哪个税收辖区也搞不定;两件事情没有一件达成的,那么军队就会疲惫涣散,那么将官会被孤立,士兵则会分化,这样的部队,守城城丢,进攻就会败北。这就是兵法上的老兵(强弩之末的兵)。兵老了,将官就没有威信,没有威信,使并就不会畏惧军法,部队内部的建制就会不稳定,出现逃兵,被敌军乘机进攻,那么这支军队也就等于没了。
军谶 说了:“好的将官管理军队,能够推心置腹,以己度人,注意把好处大家分享,这样的治理,军队的士气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面貌,打起仗来,行动神速,势如破竹。”这样的队伍,可以远观,但没人敢于对抗,只能表示尊敬,但是没人能战胜它。将官身先士卒,他的部队就可以称雄天下。
军谶 名言:“军队以赏赐为其表,以责罚为其里。”赏罚分明,那么将官的威望才能得到认同;有了得力的将官,士兵才会服从;任用的职官贤明,那么敌国就会震恐。
军谶 名言:“贤明的人所到之处,无往不胜” 所以人才应该尊重而不是傲慢,将官应该是其心生喜悦,而不是隐忧重重;谋略应该深远而不是老是猜疑不定。否则,人才傲慢,那么他的群众基础就不牢固,将官忧虑重重,那么当政的内外相互无法达成信任;谋略上游疑不定,就会让敌国更加强大。从此,战事只会引起内乱。将官是国家的命脉,将官能克敌制胜,那么国家才会安定。
军谶 名言:“将官能够清正、廉洁;能待人平和,又能整肃风纪;能够听取批评,又能解决纠纷;能选举贤能,又能集思广益;能够了解各地的风俗,又有丰富的地理知识;能在危险困难时作表率,能够掌控军中权力的职责分配。”所以说,具有仁厚贤明的智慧,洞察秋毫的缜密思维,平头百姓的言论,朝廷重臣的议论,历史上兴亡故事,都是为将者应该学习的。为将者,要能思贤若渴,那么就会得到良谋。如果他拒绝接受谏言,那么英雄就会离去;对于良谋不采纳,谋士就会背叛;不分善恶,则功臣心灰意懒;专权,则下面的人都会把责任归结到你身上;揽功,则部下不会有建立新功的动机;相信谗言,则部队人心不齐;贪财,就不能管治部下部作奸犯科;贪色,士兵也会淫乱。上述缺点,为将的有其一,则难以服众,有其二,则军纪不明;有其三,那就总吃败仗;有其四,则祸及本国。
军谶 名言:“将官谋略以隐秘为佳,部队以团结为上,进攻以神速为优。” 谋略缜密而不泄漏,那么就能防止反制手段和破坏;部队团结,那么军队就会坚定不移地实现将官意图;进攻神速,则能攻其不备。军队具备这三者,敌军对我无计可施。将官谋略泄漏,那么军队就失去了气势和先机;不团结,使得外人能够了解你的内部情况,则不能防备各种祸端;财货进入营帐,各种作奸犯科的事情都会发生。将有这三个缺点,部队必败。
将官不善于思考,那么没有用武之地的谋士就会离去;将官没有勇气,那么部下职官和兵种,就会恐惧;将盲动,军队就失去了威望;将迁怒于人,那么整个部队都会惶惶不安。军谶 名言:“思考谋略、勇气是将官必须重视的自身素质;军队的行动和将官的愤怒,是将官必须善于运用的工具。” 这四点是衡量将官的标准。
军谶 名言:“军队没有资财,不能吸引有识之士;军队不行封赏,有识之士不会投奔。” 军谶 名言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所以礼敬,让有识之士向往,封赏,让有识之士效命。招揽向往着,表彰建立功勋的人,那么求取功名的人自己就会找上门来。所以,那些先礼敬,后又反悔者,留不住人才;封赏之后又反悔者,人才就不会全力办事;礼敬,封赏毫不懈怠,那么有识之士就会争先恐后地为你效力。
军谶 名言:“准备战事的国家,首先要在本国积累恩德;务必要先善待自己的国民。”内以少胜多,靠的是恩义。以弱胜强,靠的是民众。所以良将养士,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士;这样才能使三军团结如一人,保证其不败的地位。
军谶 名言:“用兵的关键,在预先观察敌情:了解其仓库存粮,(今天为军事物资存量)估计其国力支撑战争的长短,估算他的强弱,了解其气候、天气,地形地貌,政治状态,寻找突破口。”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受到外国侵略而奔命于各种民用物资的转运,说明国库空虚了;老百姓营养不良,贫困的征兆。大面积缺粮,老百姓面有饥色;有柴草却做不成饭,军队有上顿没下顿。一个国家(注意当时中国是诸侯分封制,一个国很可能就是一座城)要到一百里以外的地方运粮食,说明他在已经一年没有收割到粮食,从二百里以外的地方运粮,说明已经两年没有收割到粮食了,三百里以外运粮,说明三年来粮食都没有收成了。(这个今天要活用)这说明国家空虚了,老百姓贫穷了,国内矛盾激化无疑了。这个时候,外敌入侵,内部矛盾重重,盗贼四起(实在不行咱们支持盗贼四起),这决定了这个国家必定崩溃。
军谶 名言:“在上位者暴虐,那么在下的民众就会惶急相互倾轧;横征暴敛,刑罚没有节制,老百姓相互戕害算计,这个国家已经亡国了。”
军谶 :“表面廉洁,实际上贪污腐败,骗取名誉;侵吞国家财产,来显示个人恩惠,是上级和下属昏庸;装出道貌岸然的样子,获得高官;这是盗贼兴起的起因。”
军谶:“文官勾结,只推举自己亲近的人;招揽举荐奸猾不正直之徒,压制仁厚贤良的人才,忘记公益,建立私党,对于同事互相取笑诋毁;这是内乱的根源。”
军谶:“实力强大的宗族啸聚,没有职务而妄自尊大,树立自己的威望,震慑其他宗族,相互勾结,到处显示自己的恩惠,僭夺有司的职权;欺侮老百姓,为霸一方,民怨沸腾,为臣子的却闭口不言,不上报,这是内乱的根本。”
军谶:“世代为奸,侵犯当政者的权力和威望,规则要根据他的喜好变更,胡乱解释法律条文,给其国君造成危境,这是国家的奸贼。”
军谶:“公务员多,老百姓少,尊卑不分,强弱相互倾轧,没有了控制的法度,牵连到有德的君子,国家将会承受损失。”
军谶:“知道善而不能举荐任用,直到恶而不能革职屏退;贤明的人会退隐,宵小之徒会得志,出现反向选择,国家会深受其害。”
军谶:“某个家族诸侯士大夫日益强大,朋比为奸,形成势力,以下犯上,并且不断强大,在上位者却不忍心废黜,国家会因此衰落。”
军谶:“佞臣当权,整个军队争执不休;只知道自己摆威风,搞仪仗,行动总是违背军队基层的意见;职官没有升降,相互苟且包庇;专权独断,包揽功勋;对于道德清明的,诽谤诋毁;对于平庸的,却粉饰推崇;没有善恶标准,以同自己同好恶为标准;拖延公务,不传达和执行命令;捏造政绩,违背社会风俗,践踏社会规则;君主任用佞臣,必定遭起祸殃。”
军谶:“奸雄相互勾结推崇,使得君主闭目塞听,偏听偏信;极尽诋毁和阿谀的能事,是君主丧失个人判断能力;每个人都吹捧自己的嫡系,让君主失去了忠信的干部。”
所以军主要注意不同意见和非常的言论,以看清楚各种事端的萌芽,君主聘任儒者和贤明的人,奸雄就会远遁;君主任用老成的人,按照程序提拔上来的人,万事也就有了头绪;君主在出生卑微的人中选拔人才,听取意见,那么人才就不会匮乏,功业就会被后人传颂;不失人心,德能自然圆满。



中略
过去三皇不用吱声,就能德化四海,所以天下人没有办法评定那个人的功业。五帝,体会天地的至理,也立言,也施号令,天下也太平;群臣相互谦让,不居功,四海德化,百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臣子不需要礼敬封赏,就各司其职了;有了功业,能够做到有利无害。王,通过道来管理人,使人心服,设立规矩来防备道的衰落,四海之内出现大同的局面,王的职位不废除。国家有常备军,但是没有战争隐患。君主不怀疑臣子,臣下也不猜疑君主,国家安定,君主轻安,臣下根据义的规则进退,也能做到有利无害。霸, 通过权谋来控制人才,通过信用来交结人才,通过封赏来役使人才;信用衰退,人才就会疏远他,封赏不足,人才就跟他打马虎眼。
军势(另一本当时的军事名著):“行军打仗,要让将官自己相机定夺;如果事事都要君主来定,那么很难完成事功。”
军势:“智、勇、贪、愚者四种人性都能发挥其作用:智者很乐于建功立业,勇者喜欢实现他的志愿,贪者会趋利避害,愚者悍不畏死;根据其主导性格来任用他们,这是军队的微妙之处?。”
军势:“不要让辨士描述敌军的长处,这样更能迷惑自己的队伍;不要让仁厚的人来掌管财政,因为他容易多给而受制于下属。”
军势:“禁止巫祝,不准为军官或者策士卜问军队的吉凶祸福。”
军势:“对于义士不能通过财货来役使他。所以,义者,不会为不仁者卖命;智者不会为昏庸者出谋划策。”
做君主的不能无德,无德沉下会背叛;不能无威,无威会失去权柄。臣下,不可以无德,无德就不能相佐君主。不能无威,无威则国家孱弱,威过则招来祸事。
所以圣王御世,观察盛衰,权衡得失,然后确定制度;所以说诸侯有两支军队,大诸侯(方伯)有三支军队,天子有六支常备军。世乱,叛逆滋生;王的恩泽用尽,只能与诸侯相互盟誓,共同诛伐。团结起来共同对敌,相互之间不发生冲突,招揽英雄人心,与百姓同好恶,然后再施加权变。所以没有计策,不能排解疑惑;没有诡变出奇,不能破除奸贼,平息盗寇;没有阴谋,不能成功。
圣人象法于天理,贤者取法于地,智者师从历史。所以三略是为衰落的时代而作的,上略用来设立礼仪和赏罚制度,辨别奸雄,着眼于成败;“中略”分析德行,审视全变;“下略”陈述道德,体察安危,明确奸猾和贤能的过失。所以,作为君主,深刻理解了“上略”,就能任用贤人,克敌制胜;深刻理解“中略”就能通过控制将官来控制军队;深刻理解“下略”,则能明白兴盛和衰败的根源,审度治国的方略。
人臣深刻理解中略,就能建立功业保全自身。(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这里亡不一定是丧命的意思,而是威望和权势被褫夺的意思。著者应该写在括号里的部分)受封于朝堂之上,位极人臣,以表彰其功勋。好的封地,使他富有,美女奢侈品,快慰他的心。人众一旦团结起来了,不能突然分解。威权一旦给予了,也不能突然褫夺。军队回朝和解散,是决定存亡的台阶。所以通过官职来削弱它,通过授予封地来褫夺军权,是霸者的谋略。所以霸者的行为,得到的评论各不相同。保存社稷,罗致英雄,是“中略”的威力所在;所以世主要注意保密。


下略
谁能匡扶天下的危难,就能据有天下于平安之时;能消除天下的忧虑的,也能享受天下的快乐;能救天下的灾害的,也能获得天下的福田;所以福泽及于百姓的,贤人会为你效命;福泽及于昆虫,(都有了环境意识了)圣人就会为你出力。贤人归附你,国家强盛,圣人归附你,天下众生都能和谐共处。通过德行才能求得贤人,通过至道的体悟,才能引来圣人。贤人离开,则国家式微,圣人离开,国家会变得无序。式微是危险的缘由,无序是亡国的征兆。
贤人的政治,通过控制人的行为;圣人的政治,通过心性的教化。通过行为管制,可是取得好的开端,化育心性则可以确保长治久安。行为管制的方式是礼仪法度,心性化育的方式是通过乐,这里的乐不是金石丝竹的音乐,而是让人能享家庭天伦之乐,能享宗族之乐,能享事业之乐,能享所居都邑之乐,能享政令之乐,能享道德之乐。达到这种成就之后,君主才开始做音乐来节制它,使其不失和谐。所以有德的君主,通过音乐来愉悦别人,无德的君主,通过音乐来取悦自己。乐人的,能够绵长久远,乐己的,不久就会亡国。
不顾当前的实际情况,做些实事,而是好高骛远,会劳而无功;放弃不切实际的远大目标,从当前实际情况入手的,安逸而能长久。安逸的政治容易出忠臣,扰民的政治,民间积怨大。所以说,一味开疆扩图的,内政昏聩;专心广布德政的,国家强盛。能守成自己已有的,安定,贪图别人所有的为贼。贼灭的政治,贻害后世;做作不合礼仪的制度,虽然取得了暂时成功,最终还是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己身不正,而去教育别人的称谓逆教;己身正,再去教育别人的,称为顺教。逆教只会导致叛乱,(联想当前的腐败问题)顺教则是政治倡明的根本。
道德仁义礼这五个字是五位一体的。道是人的行为所应该遵循的,德是增加人的福慧的,仁是让人相互得以亲近,不相伤害的;义是让人知道什么是应该追求的,什么不是;礼是让人知道如何得体待人处事的;这五个字一个都不能少。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属于礼规范的范畴;声讨贼寇,报仇雪恨,是义所激发的;恻隐之心,同体之悲,是仁所启发的;自己增加福慧的同时,别人也能受益,这就是德所追求的;让每人人都能心安理得,各得其所,这是道化育的结果。
出于君主之口,下达于臣子,就是我们所称的命令;写在竹帛之上的,叫做法令;命令得以执行,称为政。如果命令传达不通,那么法令也就得不到遵守;法令得不到遵守,那么政治也就不公正了,政治不公正,天道就不通了,邪妄的臣子就会得势,君主也就处境危险了。
要想贤明的人匡扶你,你需要做很大的努力,走很长的路(比喻);但是宵小之辈,则无孔不入,你根本无须费力,他们就不请自来了。所以说,圣明的君主您愿舍近求远,放弃眼前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所以能够做到功德圆满,成为时代被推崇的人,而其臣下也个个殚精竭虑,为他效命。
当你废黜一个贤人,废除一项善举,那么其他的贤人都会望而却步,其他的善举也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赏赐一个恶人,褒奖一件恶事,那么所有的恶人,丑恶的事情都会得到鼓励,不断甚嚣尘上。好人好事得到爱护,坏人坏事得到惩治,那么国家就会安定,而各种正面的美好的事业都会蓬勃发展。
老百姓对国家缺乏信任,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维持安定的;老百姓对于是非曲直无所适从的,则不会出现遵纪守法的国民。只有先培养老百姓对国家的信心,对于是非曲直有着坚定的信念,这样的国家才会安定。
一条法令不被遵守,那么所有的法令都会失去效力;一件恶事得以实施,则所有的恶事都会接踵而来。所以对于顺民广施恩惠,对于凶民显示愤怒,那么法令就会得以畅通贯彻,而民间没有怨言。通过民众之间的相互积怨来达到分而治之,这是违背天理的,通过民间的相互仇恨来从中渔利的政治,最终会玩火自焚。治理老百姓讲的是公平,让老百姓心气平和,心气平和了,政治才能清明,老百姓各得其所,天下也就太平了。
如果不尊重上级,不尊重有德之人,不尊重长者的人反而获得尊重,贪婪心里阴暗的人反而能够致富,即使是三皇五帝来了,商汤周文王来了,他也没辙。如果犯上违法乱纪的人得到诛杀(惩罚就好了),贪婪心里阴暗的人被管教,那么自然就能教化民众,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也就逐渐消散了。清廉高尚的人才,不可以通过官爵和俸禄利诱他们为政府效力;高风亮节义薄云天的人才,不能通过威逼刑罚来胁迫他们为政府效力。所以生命的君主要招揽贤良的人才,必须了解人才的脾性,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来吸引他们。对于廉洁高尚的人才,要注意你自己的修身养性,以及对对方的尊重;对于有节操、忠义的人,君主自己要注意行止合乎天道。达到上面的要求,你才能获得真正的人才,才可能让你的圣名,万古流芳。
大彻大悟的有独立人格的君子,他们明白兴旺的根源,知道成败的原因,会观察治世与乱世相互转化的关键和时机,也知道其职位去留的时间。虽然他们处于困境,他们不会在必亡的国家任职;虽然他们家徒四壁,他们不会领取乱邦的俸禄。隐姓埋名,行止依从天道的人,一旦时机来了,他们才会行动,凭自己的才华位极人臣;时势合于其道德的,他们就会建立前无古人的功绩。所以其修行高深,而声名也播于后世。
圣明的王者使用武力,并不是他们喜欢动武,而是为了惩诛暴虐的统治者,声讨乱国之君和乱国之臣。以正义之师诛灭不义之人,好比是决长江、黄河之水来灭炊馔之火,在万丈深渊推摇摇欲坠之人,取得胜利是必然的。所以宁愿享受轻松恬淡的生活而不愿意进取官爵的人,是看重武力对于人命和万物的伤害。武力是不祥的工具,是天道所厌恶的,万不得已才用它,这就是天道了。人在道中生存如同鱼在水中生存一样,(这个好比是现代核武器、生化武器战争对于人类和环境的破环,使得最终人类也将灭绝一样,现在大家生活在道中,不觉得,等氧气没了,到处核辐射,生化武器导致的疾病来了,人也就嗝屁着凉,去地狱报到了)有了水,鱼就能活,没了水,鱼就会死。所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常常怀着敬畏的心理,不敢违反天道生活。豪强、俊杰之流,喜欢掌握权柄,他们在国家供职的话,国家的威望反而会削弱(如布什等鹰派之流,把美国在世界上的民主自由国家形象,搞得恶臭无比,前苏联在亚洲到处推行沙文主义,结果东欧离心,最终崩溃;德国在俾斯麦之后,不听俾斯麦的忠告,走上军国之路,日本在军国主义的掌握下,侵略亚洲邻国都把他们自己削弱了),如果这些豪强俊杰掌握的国家的生杀大权,那么国家的国力就会枯竭;让豪强俊杰之流(军国主义分子)受挫,国祚才能绵长。君主自己掌握生杀权利,国家才能安定;各行各业的老百姓都要费尽心思去谋生的话,国家就没有了足够的积蓄,各行各业的老百姓都能够生活富足,国家才可能安定繁荣。
接纳贤臣,邪臣就会被排斥,接纳邪臣,那么贤臣就会被害死。这一个接纳,一个排斥如果失去了合理的方法,举措失当,灾难和内乱会几世不绝。
大臣猜疑君主,则各种奸猾之人都会集聚在一起;臣子的威望比君主还高,就会出现混乱;君主和臣子的地位颠倒,那么就失去了应有的尊卑秩序。
伤害贤明的人,祸殃会传及三代;杜绝贤人的,自己会身受其害;嫉妒贤人的,自己的名声就会不保。推荐,接纳贤人的,会造福子孙。所以体悟天道的君子,都会积极举荐贤人,而他们自己的美名也同样得到了彰显。

为了一人私利而伤害成百他人的利益,老百姓就会离开这个城市;为了一人私利伤害上万他人的利益,国人就会想着逃散(上海的老百姓估计都想出国)。放弃一人私利,以利益上百他人(老百姓),就会被人向往;放弃一人私利而利益上万他人(老百姓),政治就不会溃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